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成语背后的中国人 > 第四章 科举啊,这里有甜蜜的忧愁 三

第四章 科举啊,这里有甜蜜的忧愁 三

作者:李海宝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白蜡明经——炮灰们的坚持

明清时期,考试成了读书人心目中永恒的主题,有的人受打击几次,就不考了,些文章发牢骚。有的人屡败屡战,所谓活到老考到老,统治者看到这样的情况自然很开心,读书人都将青春耗费在考场上,给造反者出谋划策的人就少了。成语“白蜡明经”比喻屡试不中,出自唐?张鷟《朝野佥载》,那些读书人在考场上熬白了头,累弯了腰,依然孜孜不倦。

清代有个叫谢启祚的广东人,98岁了还坚持参加考试,别人都劝他,你这么一大把年纪了,还搞什么搞啊,考上又能怎样?

谢启祚却依然坚持,还说道:“我还没老,手还能写,我要为老年的儒生们争一口气。”在后来的乡试中居然还考上了。多年来的期待、兴奋、忍耐、愁苦等情绪涌上心头,他叉着老腰仰天大笑,以《老女出嫁》为题,写下一首打油诗:“行年九十八,出嫁不胜羞。照镜花生靥,持梳雪满头。自知真处子,人老风流。寄语青春女,休夸早好逑。”

意思是,不要觉得女人嫁的早就好,讽刺那些老处女、老儒生,有朝一日,他们比你们牛得多。我一个老处女,嫁得比你们都好,就像我现在高中了,以后大官还等着我呢?

按照惯例,那些考上的读书人,都要由省政府设宴款待,广东巡抚在晚宴上,看到一个都快掉牙的老头,不仅感慨万千,高兴地写下“老人南极天边见,童子春风座上来”的诗句。

成功中举与巡抚夸奖,给了谢启祚更大的信心,他要挑战不可能的任务——去京城参加会试,且不管考不考得上,广东到京城相隔两千多公里,没有飞机跟高铁,全靠马车或船只,对于一个将近百岁的人来说,需要多大意志?能活着到北京,就是奇迹。

经过漫长的跋涉,谢启祚达到京城,当他出现在会试考场上的时候,如同天皇巨星来临,整个京城轰动了,绝对可以算是抖音红人。可能是旅途劳累,或者实力不够,谢启祚还是落榜了,不过,作为京城的一线网红,老谢轰动效应持续发酵,事情传到乾隆皇帝的耳朵里。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乾隆听说谢启祚事件的来龙去脉之后,非常佩服老人的考试精神,也吸引更多的人前仆后继地老死在考场上,乾隆特赐给谢启祚国子监司业的职务,相当于大学里的一个小官,没有多少实权。

老谢不用做广告,以百岁的年纪站在京城的官场上,就是活广告,比在中央一套黄金时段播放还管用。

三年之后,乾隆皇帝准备备做80岁大寿,要在翰林院中挑选一个九十岁以上的老臣,在寿诞中点燃寿烛。这可是莫大的荣誉,当大家都争着要去点蜡烛的时候,发现没人符合条件啊,因翰林院任职的一般要进士出身,九十岁还在翰林院是非常少有的。

怎么办呢?

对,谢启祚,大家想到当年那个网红考生,可是他还活着吗?

人家不光活得好好的,还精神焕发,真是应了那句“权力是男人最好的春药”,这个老谢娶了几个小老婆,日子过得很滋润。

但他不是翰林院出身啊!没关系,只要皇帝认为行,他就行,于是乾隆特赐谢启祚为翰林院检讨编修史书,在乾隆大寿之时,在众人羡慕的眼神中,这个百岁老人笑眯眯颤巍巍地点燃了寿烛。乾隆皇帝还赐诗以宠之:“百岁登科,古无今有。一经裕后,人瑞国华。”虽然乾隆作诗的水平不敢苟同,不过毕竟是皇帝的表扬诗,谢启祚屁颠颠地珍藏起来,再烂的诗也能作为传家宝一直传下去,够吹好几代牛了。

能给皇帝办差,哪怕是端尿盆也够吹嘘一生,绝对是忽悠别人最好的资本,你看,皇帝奶妈的子孙往往都能横行霸道,不可一世,动不动,就有人趾高气扬地说,我祖宗给皇帝喂过奶、梳过头。

有了皇帝的垂青与点寿烛的经历,谢启祚很快晋升为鸿胪寺少卿,正四品,掌管朝会、筵席、祭祀等礼仪。

做了中央大官,自然春风得意,越活越年轻,娶了四个小妾,生了13个儿子,12个女儿。

同样来自广东的,还有一个极品。顺德人黄章从年轻的时候开始,每三年参加一次科举考试,60多岁才中秀才,83岁成为贡生,99岁在曾孙搀扶下参加乡试,那颤颤巍巍的步伐比迈尔克杰克逊的太空步还要令人震撼,瞬间燃爆全场,可是命运又跟他开玩笑,还是没考中。

面对大家的安慰,黄章反而显得泰然,说道:“我今年99岁,还不到科场得意的时候,等三年后,我102岁的时候再来,那才是我中举的日子啊。”

两广总督与广东巡抚非常敬佩他锲而不舍的精神,特意召见,并告诉他,按朝廷规定,年过八十的考生,如果落榜,可以恩赏举人的名。就是不用考试,也能中举,可黄章还挺硬气,婉言拒绝了,表示三年后,再来考,要凭成绩说话。

后来,有没有真的参加考试,也无人记载了,也许没活到102岁。

在清朝,很多人都考到老,有人说,这些人太傻了,这样有什么意思?不过特定的时代,有特定的现象,那个时候底层读书人的出路只有科举一条,做生意不被社会认可,做农民又不可能成为拆迁户。

封建统治者国家的稳定,将这些读书人困死在考场上,读书人终日埋头在四书五经,奔走在科举考场中,从年轻到年老,对爱情也许没有忠贞,对家庭也许没有尽责,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科举一起慢慢变老,直到老得哪儿也去不了,还依然把它当成手心里的宝。

这也是导致清朝末年落后挨打的原因,当国外炮火打进来的时候,我们还沉醉在四书五经之中,沾沾自喜于老祖宗的那点文章,那些读书人根本就不知道,这个世界除了科举考试、四书五经,还有各种自然科学、地球引力和蒸汽机。

执着是对的,但是方向错了,就会永远在星际中迷航。

♂狂♂人♂小♂说♂网*♂www.du♂shu.k♂r♂丝♂路♂文♂学♂网*♂www.su♂ns♂il♂u.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