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大唐键侠 > 第四十八章、太平为相

第四十八章、太平为相

作者:赤军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政事堂三相才刚在说李汲,考虑要不要召来责问,谁成想李汲却主动找上门来——这问题的性质就大不相同啊。

倘若政事堂行文,召李汲前来问话,那咱们占着主动权,可以勒令他起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来;如今不待传命便主动前来,这绝不会是良心发现,过来谢罪的啊——况且昨日蓬莱奏对时,皇帝也没有要他来政事堂——则多半未怀什么好意了。

或许会坚持严惩回使,以及逼迫宰相们惩处韦少华。

“逼迫宰相”云云,从前就是个笑话,即便宰相早已不是三省长官,但既入中书门下,便为朝廷首脑,坐堂则公侯先揖,行道则王孙避让,除了皇帝本人,谁敢当面顶撞?然而至德之后,天地翻覆,首先是以李辅国为首的权宦驱策宰执有如家奴,然后是郭子仪等武夫位列上公,公然与宰相分庭抗礼。

继而外镇观察、节度来朝,往往于政事堂迈腿便进,对宰相只执平礼——哪怕人还不是使相,官级尚不到三品呢——即便元载擅权之时,也拿那些节帅没招儿。

反倒是李泌任相时,梁崇义归京谒见,某次被召来问话,他昂首直入政事堂,李泌当即喝令:“叉将出去,彼以中书门下为集市乎?且先报名再入!”梁崇义颇感不忿,问小吏:“堂上是何相,容貌清癯,却如此刚硬?”小吏回答道:“是李长源李相。”梁崇义闻言吃了一惊,忙问:“难道是李魏博的族兄,那位长源先生么?”在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当即矮了半头,敛祍缩手,老老实实地报名而入,且一直站着回复李泌,不敢稍坐……

梁崇义如此前倨而后恭,他不是怕李泌,而是怕李汲;则如今李汲亲自来了,宰相们又岂能不慌?王缙当即表示:“吾内急,且暂告退。”连鞋都来不及穿,一溜烟就从后门跑出去了。2

李岘心说去厕所走前门更近啊……堂堂王夏卿,宰执近十年,你至于这么害怕么?况且你斥骂李汲“捏造罪名,诬陷忠良,其跋扈之态,跃然纸上”,才不过片刻前事……望向杜鸿渐。杜之巽终究是方镇出身,领过兵,打过仗的人,神情倒还算镇定,只是苦笑道:“闻昨日在蓬莱殿,李汲面刺齐王,齐王无如之何……看起来,我等也要遭齐王之罪了。”

李岘心道你也听说啦——“则可允其入见否?”

杜鸿渐两手一摊:“彼肯先报名而后入,已属难得,难道还能拒之于门外不成么?”吩咐书吏:“请李朔方进来吧。”

于是李汲夹着厚厚的一摞文书,昂首而入。

李岘倒是也想象李泌对待梁崇义那般,呵斥无礼,命人将其叉将出去……可是嘴唇只是稍一翕张,最终还是没敢说出口。好在李汲入堂之后,先把腋下夹的那一摞纸随手置于书吏案上,然后作势掸掸衣襟,整整幞头,叉手朝上深揖:“见过李相,见过杜相。”

还行,不算失礼,李、杜二人对视一眼,心下略略放松了一些。

只听李汲问道:“如何不见另两位相公?”

李岘痰咳一声,简单回复道:“王相、刘相,别有公务在身……李朔方今日来至堂上,不知有何要事啊?”

李汲伸手一指才刚放下的那一摞纸,示意书吏呈递给两位宰相——“我今来此,是代长安百姓上书,控告鸿胪寺、京兆府,尸位素餐,践躏小人,使堂堂我唐都邑,竟成外人恣暴的污浊秽土。若不惩治,国将不国矣!”

其实今天李汲一大早起来,本打算先去拜望李栖筠——终究是族叔啊,且对自己帮助甚大,则既归长安,首先要拜的必定是这一位——虽说李栖筠有可能上班不在家吧,我礼数得先到了。

倘若真撞不见,则下一个要递贴的是杨绾……且转悠到午后,再会合崔措,一起去西川进奏院吃宴不迟。

然而正在整理衣冠,门上来报,说无数百姓簇拥在进奏院正门前,叩首请谒。

李汲一头雾水,出门觇看,却见——说“无数”固然是夸张了,一二百人总是有的,将门前本就不宽的道路几乎堵死。那些百姓见一紫袍官员出来,知是李汲,急忙俯身而拜,口呼:“请李朔方为我等做主啊!”

探问之下,才知道都是遭受过回鹘人欺负,甚至于殴辱的长安市民,其中既有西市豪贾,也有坊间百姓。从前受了欺辱,他们自然也会告去长安、万年两县,或者京兆府,甚至于某些商贾仗着有点儿靠山,直接跑去鸿胪寺前讨说法,然而皆遭训斥、驱赶,无一人肯接状纸。

昨日李汲当街捕拿回使赤心等人,并且亲自押往万年县听审,消息瞬间传开,这些苦主可算是见着一线曙光了,于是相互串联,今天一大早就跑来进奏院前,跪地哭求。

李汲命卢杞、高郢等接下状纸,大致翻看了一遍,不禁怒发冲冠,于是也不去李栖筠府上拜望了,夹起状纸,跨马便直奔政事堂。1

登堂之后,将状纸呈于两位宰相案前,李、杜二人看了,不禁相对苦笑——这李汲,还真是咬住此事,没完没了了啊!杜鸿渐敷衍道:“既是些小人之状,当送有司,不当直呈中书门下……”

李汲一拱

手:“其告涉及长安、万年两县及京兆府,则自不能依程序节节上诉。难道杜相要我去撞登闻鼓,击肺石不成么?”

“可以呈于御史台……”

李汲随口道:“自因御史们不晓事,无奈才只得前来劳烦二位相公。”

“如何御史们不晓事?”

李汲脑筋一转,现编理由,乃朝上一揖,正色道:“因御史多为书生也,不知社稷之危,不察人间疾苦。唯二位相公,是曾持过节,领过兵的……”

杜鸿渐曾为朔方军留后,且不久前还出任山南西及剑南东川等道副元帅、剑南西川节度使,出征蜀中;至于李岘,肃宗晚年为李辅国所谗罢相,充荆南节度观察处置营田等使,李豫继位后,一度改任荆南节度使、江陵尹……

即便逃去的王缙,也曾先后担任过河南副元帅,都统河南、淮西、山南东道诸节度行营事,以及河东节度使。只有刘晏,身上所挂过的使职唯有度支、铸钱、盐铁兼江淮转运等等,从来就没带过兵。

因而李汲说了:“二位相公当知,兵生怯心,即不可用,虽万马千军易为百骑所破也。既入政事堂,也当知百姓同理,若生怯意,必不信官府,不遵王法,则国家倾危在即。今回鹘横暴城内、市中,苦主状告无门,其两市诸贾皆向我而泣,云当避去。则若商贾不居,城内百物腾贵,百姓难以为生,亦只得逃往乡间,于是长安行将为一空城矣!长安败,天下乱,如此大事,岂可不直诉宰相,请诸位相公秉公而断么?”

杜鸿渐本能地反问道:“君欲我等如何断?”

李汲大声回答:“请依律惩治诸回,且罢免鸿胪卿、京兆尹等,以安人心!”

杜鸿渐当然不肯应承,可也不敢驳斥,只得一斜眼,望向李岘。

其实李岘和王缙虽说出任过节度使甚至是副元帅,其实不过藉其名望压制诸将而已,本身并未真正上过战场,唯有杜鸿渐,可以说允文允武,颇有将才。然而这只是从前罢了,自从扶保肃宗灵武登基,得以复入中朝之后,杜鸿渐壮志渐消,且痴迷于释道,他不求做太平宰相,只求太平做宰相,根本不敢当面顶撞李汲。

而李岘无论资历,还是出身,都是首相的不二人选——即便李泌在时,都让李岘居于上席——那这事儿还得李相你来拿主意啊。

李岘也是头大如斗,犹豫了一会儿,方才温言劝告李汲道:“我知昨日在通衢之上,君与韦鸿胪颇生龃龉,我等方才商议,当稍稍责惩之。然而昨日回使逸出鸿胪寺,而韦鸿胪不能阻,实出意外……”

李汲冷笑一声:“恐非意外——今晨便又有回鹘潜出鸿胪寺,欲往北地报信去也!”

赤心昨日劫囚,并没有把所有从属全都带上,仍有四五人留守鸿胪寺。等到韦少华愤恨而归,亲自写奏弹劾李汲,消息就此传开,回鹘人当即聚集起来,堵门讨要说法。韦少华好言抚慰,说我奏上,圣人必定亲自过问,君等同伴很快便会放回来的……

然而直到静街鼓响,也不见赤心等人归来,且鸿胪寺吏取去了使旗,亦砌词不肯归还。此际回鹘十数人被拘万年县牢狱之事,已然沸沸扬扬传遍全城了,那些留守的回鹘人商量来去,觉得应该即刻回归,禀报可汗知道。

于是一大早,便有一名回鹘人离开了鸿胪寺——鸿胪寺也不敢拦阻——打马向西而去,欲自金光门出城。然而李汲早有预见,命尹申遣人潜伏在鸿胪寺左近,那回鹘人行不多远,便为所擒,直接押往万年县,跟赤心一起坐大牢去了。

由此李汲对李岘说道:“请问回使出城,鸿胪寺可有上报?则韦少华究竟是颟顸失职啊,还是为回鹘可汗做间哪?!恳请相公明察,切不可放纵胡间、汉奸!”1

这大帽子当头扣下来,李岘不由得暗叹一声:韦少华完了……即便唐回之间是友非敌,终属两国啊,身为唐朝重臣,若被怀疑暗中勾连回鹘,那还能有好果子吃吗?

他和杜鸿渐用眼神稍一交流,便即颔首道:“也罢,书状暂且留下,我等自会命人核查,至于韦鸿胪及京兆尹等……还当交予陛下裁夺。”

不管怎么说,先把李汲敷衍走了的为好。

李汲微微一笑,问道:“我看二位相公面上皆有难色,可是担心回鹘可汗闻讯恼怒,破盟来侵么?”

他本来就等着宰相们问呢,到时候可将昨日对李豫等人说过的话再复述一遍。谁成想李、杜二相不问,只想打发自己离开——那还是由我来反问你等吧。

杜鸿渐听问,左眉稍稍一跳,便问:“多少有些顾虑……难道李朔方有何良策应对不成么?”

李汲高声答道:“不敢说良策——我意,此去朔方,即刻发重兵塞三受降城!”

“呯”的一声,李岘手一哆嗦,把案上的瓷盏给打翻了;杜鸿渐亦不禁觳觫起来……

东、中、西三座受降城位于阴山之南,河套以北,乃是唐朝北部边境的军事重镇。

八百年前,汉将公孙敖为了接受匈奴左大都尉投降,于长城外的漠南草原修筑受降城,其城远出汉地,

孤悬塞外,乃是汉朝强盛,可对匈奴采取进攻态势的明确见证。唐受降城亦由此得名,但作用并非受降,而是为了抵御后突厥汗国的侵扰。

西受降城在河套,曾设横塞军;中受降城在呼延谷南的黄河北岸,隶于天德军;东受降城在胜州州治榆林对岸,设振武军;唐朝九大都护府的安北都护府(本名燕然都护府、瀚海都护府)便曾先后设置于中、西两座受降城内。

三受降城的设置和驻军,控扼河套、阴山地区,雄踞漠南,使得后突厥汗国不能南下侵扰,渐衰渐弱,终为回纥所灭。其后北境兵马虽然缩编,三受降城却不废置,同样可以用来防备回鹘。而且在河北、漠南驻军,与汉代受降城一样,在战略上处于进攻态势——是以唐朝与秦汉不同,始终不筑长城,然而北境得安。

这若是有道长城横在那儿,李汲说我将重兵前往,那依旧是守势啊,想凭借朔方一镇,数万兵马,又无中枢全力支持,出长城往攻回鹘的可能性很小。但如今李汲说我欲塞重兵于三受降城,是不是真打且两说,起码在回鹘方面的观感上,这是唐军要北上草原大漠了……

李岘、杜鸿渐,由此惊恐,心说李汲你是真疯啦,这是打算跟回鹘全面开仗吗?不等可汗南侵,你就先做出重兵压境的态势……

“李朔、朔方休要玩笑,中书门下,国家大事,不可诓言!”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