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大唐键侠 > 第四十七章、中书门下

第四十七章、中书门下

作者:赤军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密探来报,时候不大,李汲果然返回了进奏院——因为他是一路鞭马,尽量提升到于长安城内无重大事由所可以驰骋的极速,匆匆返家的——进门先喊:“烧水烹茶,且做些热的来吃……真正饿杀我也!”

他午前进的长安城,原计划返回进奏院后便即用餐,谁料撞见了回使赤心那票妄人,被迫押着他们前往万年县,以断其罪,然后又受召入宫,去恐吓李豫……这普通人家,都已经到了整治晚餐的点儿啦,他可连午饭还没能吃上呢。

好在青鸾早有准备,不多时便奉上热茶、临时再加热的蒸胡,还有一大盘碎剁的酱羊肉来。李汲坐在廊上,双手破开蒸胡,抓一大把羊肉夹入其中,忙不迭地凑到嘴边,便是“吭哧”一大口。

崔措在旁,鼓唇吹了会儿茶水,转手递给李汲:“小心噎着,且慢些吃。”

李汲满嘴都是饼和肉,含含混混地回答道:“慢不得,饿杀我也……这与皇帝斗智斗勇,果然甚是消耗体力……”

“郎君说什么?什么皇帝?”

李汲一边咀嚼,一边左右瞧瞧,这才改口道:“我是说,圣人也不赐膳,也不赐饮,我腹内已然唱了全本的空城计啦。”

“什么全本?”

李汲不再解释了,只是更加快了吃喝的速度,不过顷刻之间,三张蒸胡、一大盘肉,还有两碗茶水,尽皆入腹,这才惬意地拍拍肚子,长舒一口气。崔措见他胡子上沾满了饼屑、肉碎,汁水淋漓,还往下淌……不禁皱眉,转过头去示意红线,红线急忙取一方手巾奉上,崔措接过,帮李汲擦拭。

李汲不禁撇嘴:“胡子实在碍事……若非时风如此,我早将这满把累赘都剃光了去!”

崔措笑道:“岂止时风,古往今来,哪有男儿不蓄须的呢?莫非郎君打算撇下我等,再度净身入宫不成么?”

李汲朝她一瞪眼:“‘再度’两字,总该放在‘净身’之后!难道我做了宦官,卿很逍遥快活么?”

崔措轻叹一声:“总好过留在家中,为你牵肠挂肚,生怕等来的是一纸斩首的诏书……”

李汲笑笑:“皇帝不舍得杀我……暂时也杀不了我。”便将蓬莱殿见驾之事,大概齐说了。崔措听得心惊,目光多少有些闪烁,想了一会儿,才自红线手上接过一卷纸来,递给李汲:“此是高公楚才送进来,弹劾韦少华之奏。”

李汲在奉诏进宫前,便曾关照高郢,说我要上奏弹劾鸿胪卿韦少华——相信那厮也必定弹劾我,咱最好先下手为强——劳卿如椽巨笔,为我拟奏。高郢返归进奏院后,便苦思冥想,花了整整一个时辰,终于草就,递入后院。

其实吧,以高公楚的文采,书奏立马可待,问题是此前仓促,他没能就文章的中心思想、重点所在,得着李汲的授意;因而先须揣测节帅的思路,再权衡与鸿胪卿全面交锋的利弊,既要尽量撇清节帅身上的责任,又担心把事情闹得太大难以收场……由此这篇文字写得磕磕绊绊的,且多少有些畏首畏尾,李汲瞧了,极不满意。

于是站起身来:“不成,我须前去明告公楚,此奏写得愈狠愈好,难道还怕他韦少华咬我不成……”

崔措忙道:“不急于一时——适才七兄遣人致书……”乃自怀中取出崔旰的请函,双手奉上。

李汲随便瞧了一眼,点点头:“我也正欲观此新任西川节度使,究竟何如人也。若他能在蜀中牵制蕃贼兵力,我将来自朔方西征,也轻松一些。”关照崔措,说明日的宴请,我应允了,便由你动笔写封回书,派人送去西川进奏院吧。

随即李汲便奔前院去找高郢了,崔措归入寝室,备好了纸笔,却犹豫着难着一字……她的文化水平其实很一般,从前跟崔旰鸿雁往还,属于亲眷间私信,无须讲究什么格式,不必太过斟酌言辞,但这回西川节度使于本镇进奏院诚邀朔方节度使夫妇来会,算是半官方性质的,总不可能随便写张条子,说“我家郎君应承了”便可糊弄过关啊。

红线在旁见了,大着胆子毛遂自荐:“奴在昭义军时,薛帅文书,半属于奴,便往来公文,也曾相助草拟过。夫人若是为难,奴请代为执笔。”

于是代崔措拟好了回文,崔措细细读了,不禁叹息道:“汝生不逢时啊,若在则天皇后朝,便女校书也有得做……”3

——————————

长安城内七成的中央官署,都麇集在太极宫南面的皇城,但中书、门下、殿中、内侍等省,待制、命妇等院,以及御史台,却自高宗朝便迁去了大明宫,分处含元、宣政两殿之间,也即所谓的“中朝”。

其中门下省在东,相邻日华门,因而俗称“东省”;中书省在西,相邻月华门,俗称“西省”。政事堂本在门下,中宗李旦继位后,移至中书,从此确定了中书省的核心地位。

——其实政事堂只是旧称而已,开元十一年,就宰相张说的提议,改其名为“中书门下”,政事堂印也改为中书门下印。

原本诸多官署齐集总面积还不到皇城八分之一的中朝,便已相当挤迫了,政事堂虽为国

家中枢,却只占着中书省的一处院落,则更显狭窄。正堂后分列五房——吏房、枢机房、兵房、户房、刑礼房——数十吏员,往往要拚案办公;即便正堂上宰相分坐,相互间也气息可闻……

好在如今的宰相数量并不多,也就李岘、王缙、杜鸿渐三人而已——其实还有一个时常在外奔忙,不来坐堂开会的刘晏——即便加上在旁伺候的文书和吏员,亦不算太过拥挤,勉强可以回转得开。

由此李泌出京之后,李岘就提出动议,咱们不如跟中书省商量商量,扩大一下政事堂的格局吧?从前李泌在,他不敢提,因为那位长源先生一副外物俱不萦于心的臭德性,别说还勉强能够腾挪得开的政事堂了,仿佛即便身坐井底,都如置身山海之间,天地广阔一般。李岘则终究是宗室出身,锦衣玉食惯了的,实在难以忍受如此逼仄的办公场所。

然而他的动议并未能得到另两位宰相的附和。王缙说了:“此堂年久失修,时常漏雨,本该修缮。然国家财政窘迫,便宣政、含元二殿也未曾修复,仅仅上些新漆而已,则我等又焉能独修此堂啊?遑论扩建?”

杜鸿渐也说:“天宝以前,常有六七相坐此堂中,先辈都不云扩建,我等岂可违例?”

其实吧,修缮乃至扩建政事堂,真的花不了太多钱,问题是这年月有个陋习,于皇家宫室、朝廷殿堂,尽量修得金碧辉煌,以便彰显威仪,摄服远人,而于政府官署,能呆人就成了——省得被御史弹劾,说其署官员奢靡,公款花的不是地方。外邑不存在这种情况,官署堂皇,那也是国家脸面,至于长安城内么,国家脸面本有宫殿群撑着啊。

当然啦,至于官员们私邸如何奢华,宰相们堂食如何丰美,那就没人管了……总而言之,一切都是传统,不管好的赖的,大多数人宁肯不方便也要因循守旧,绝不肯自己挑头去加以破坏和革新。2

二相不允,李岘还待再劝,杜鸿渐却及时转换了话题:“今朔方节度使李汲上书弹劾鸿胪卿韦少华,其奏,公等可看过了么?”

王缙闻言愤然道:“李汲捏造罪名,诬陷忠良,其跋扈之态,跃然纸上!这般书奏,直接驳回了便是。”

李岘赶紧摆手:“王相且慢——闻昨日李汲进宫,蓬莱面圣,曾当殿弹劾韦少华,圣人不置可否……”

李豫在蓬莱殿召见李汲,其实在场的并不仅仅李倓等叔侄三人而已,还有宦官、宫人伺候,有起居郎在旁奋笔疾书,记录皇帝言行,以送史馆备案。所以吧,相关情形不可能完全保密,多多少少,都会有所泄露,而身为皇族,又是首相的李岘,多半能够及时得着消息。

当下听了李岘所言,王缙不禁哑然,杜鸿渐则皱眉问道:“然当如何判夺?”即便这般重要劾奏,最终必定送入宫中,交由皇帝裁处,宰相们也应该先拟定一个意见吧,那咱该怎么判呢?

李岘捻须沉吟道:“韦少华所为,确乎有所瑕疵……回使出于鸿胪寺,寺内竟无一人相随,不能不说是韦卿的失职啊……”

杜鸿渐道:“韦少华也有奏上,为己申辩。其云回贾为万年县所捕,赤心等急于救援,不告鸿胪寺吏,擅自乘马出寺而去,他也追赶不上……”

李岘摇头道:“这不还是失职么?若因事发突然,便无可掌控,则诸事无不可引此为藉口了。”顿了一顿,对同僚道:“我意便因此情,奏上圣人,颁诏训斥韦少华,下不为例……”

王缙颔首道:“如此即可。韦卿本无心之失,不可如李汲之意,重加裁处。”

杜鸿渐趁机又问:“则于回使赤心等,又当如何处置?”

“彼等仍拘囚于万年狱中?”

杜鸿渐苦笑道:“正是。京兆府、鸿胪寺都有奏上……京兆尹本遣吏往万年县,欲释赤心,归之鸿胪寺,然回使却说,除非朝廷重臣前往致歉,并严惩万年令与……与李朔方,否则绝不肯出……”

李岘不禁恨声道:“此胡亦可恨!”顿了一顿,徐徐说道:“李汲在蓬莱殿,请求圣人下诏,以劫狱且伤吏罪,处斩回使一行……”

王缙撇嘴道:“李汲真是疯了!若从其请,可汗必定背盟,倘若发兵来攻,如何应对啊?”2

李岘有些犹豫地问道:“不如唤李汲来,问他可否前去向回使致歉……”

真是说曹操,曹操道,话音才落,堂下便有书吏禀奏:“朔方节度使、检校礼部尚书,李汲请谒。”

三相闻报,不由得面面相觑。5

作者的话:今日再两更,算补回来了吧?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