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大唐键侠 > 第四十章、大将西行

第四十章、大将西行

作者:赤军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手机直接访问:

大历二年春,朝廷正式下诏,转任李汲为朔方灵武定远等城节度、管内观察处置押蕃落等使,兼灵州大都督府长史。

这个职位是怎么出台的,是否有朝中多方势力博弈而生?李汲并不清楚。他原本以为会转命自己镇守泾原、邠宁、鄜坊或者凤翔,心底下最乐意的是凤翔节度使,因为不但近蕃,而且往往身兼凤翔府尹,品位最高;稍差一点儿,泾原节度使也成啊,方便等实力足够后,便可直取凉州。

至于朔方镇,距离就比较远喽。灵武以西是大片草原荒漠,不便直行,若取凉州,必须绕行黄河以南,过会宁关。

而且灵武距离长安也远,即便照直线距离计算,亦有千里之遥,同样距离若往东走,都过了洛阳……不,到相州了。是不是被严庄一语成谶,皇帝也担心关中近处有一支忠诚于皇太子的队伍,使其不敢遽起易储之心,所以才特意把自己轰远一些呢?

李汲心说我当初提条件的时候,就应该指明了要凤翔节度使啊,谁知道竟然把我流放到朔方去……不过朔方也确实无帅,从前一直是坐冷板凳的仆固怀恩挂着节度使空头衔,实政掌控在留后浑释之手中——话说这浑释之往镇朔方,还是我给推荐的呢!

朝命同时也重新处置了冀州之战后河北地区的行政规划,倒是别有机谋,用心深远,便李汲也不得不暗中拍腿点赞——估计泰半是李泌的谋划。

首先,保留天雄军,但削其半,唯余冀、瀛两州,由田乾真继任为两州节度使;其次,裁撤武顺军——不过秦睿被押赴长安后,究竟是何下场,李汲却没能问出来,只知道并未斩首。

最重要的,是通过薛嵩的入觐,朝廷趁机给昭义军拉了一大刀,命其退出相、卫,而易之以贝州。相、卫两州入于魏博,任命颜真卿为观察节度使,仍兼魏州刺史。

其余德、沧、棣三州,置横海军都防御经略使,授之以功臣南霁云——防御使比起节度使来,名位和权柄都有所萎缩,主管军事,而于民政上的发言权不足。并且诏书上还特意说明了,沧、棣两州的沿海盐场,必须收归国有,利益西输关中。

李汲闻讯后暗道,看起来不能带南、雷二将到西陲去御蕃啦……他原本就计划留下一人,辅佐颜真卿带好我的魏博军,另一人随我西行;如今既然南霁云荷以方面重任,就必须留下雷万春在魏博,两员大将只好都放在河北了。

再一想也好,有此二将呈犄角之势,起码数年间,估摸着燕、赵藩镇将不敢轻举妄动了。

李汲原本就觉得,论起控扼河上,监视、封堵燕、赵藩镇南下或者西出通途来,魏、博不如相、卫,如今朝廷干脆将四州并归为一,全都交到了颜真卿手上。并且同时还在孟州设置河阳三城节度、怀孟泽观察处置等使,配合魏博,如同重门一般,拱护东都的安全。

新任河阳三城节度使,乃是原浙西观察使季广琛——其人是开元二十三年的进士及第,曾任荆州长史,对永王李璘阳奉阴违,最终归顺朝廷,拜为青徐等五州节度使,参与过十一节度邺城之战,战败后贬为浙西观察使。

季广琛既然北调,自当新任一浙西观察使,其职授予了李泌……

李汲闻讯,颇有些恼恨。

其实上回严庄跑来游说,就已经给他打过预防针了:“李帅既迁关中,恐怕令兄长源的宰相,做不长久……”

虽然只是堂兄弟,但李汲可以说是被李泌抚养成人的,二人名为兄弟,实如父子,情感甚笃,且在官场上也互为奥援,这是人尽皆知之事啊;那皇帝怎么可能放心一相、一将,系出同门呢?若李汲在河北驻守还则罢了,既入关中,近于京畿,李泌再留在政事堂内就不合适了。

李汲当时的反应是:“圣人疑我有私还则罢了,焉敢……何能疑忌家兄?”

严庄笑笑回应道:“唯长源无私,不必圣人示意,其必自请辞位,归山隐居也。圣人必不允,则结果多半是外放……”

李汲对此本已有了心理准备,但还是心中不忿——一则,不是没把我放关中么?我去灵武,山水迢递,就这样还不能保住老哥的相位?二则,即便外放,也该给李泌个大镇节度使当啊,怎么只给浙西观察使?

倒还是杜黄裳出言劝慰,说:“天宝动乱之后,两浙日益繁盛,朝廷赋税半出淮上,半出江左,以此任授李相,不为不重也。且浙西向无兵燹,不必备大军,乃不设节度,此亦必然之理……”

如今长江以北,一水的节度使,兼杂几个都防御使,长江以南,可是除了岭南东道设观察节度使,西道设都防御经略使外,多数只命观察使——比方说两浙、福建、湖南、宣歙池等等,顶多加个“都团练使”的衔头。这是因为江南地区除了永王李璘和刘展的叛乱外,十数年间,并无大的兵灾,各州县募兵也不多,只为防盗而已,故此不必设置节度使职。

而且就李汲从前和李泌的商讨,希望将来即便改为三级行政结构,天下泰半州镇,也应该只设观察使,而只于沿边

或重要关隘,设节度使、都防御使,且最好不使其能彻底掌控粮饷来源——都跟朔方似的,本地产出只能半饱,还须仰赖朝命别州供应才得足食,那若敢造反,朝廷只须断其粮运,自然乱军溃散。

李汲只是叹息道:“圣人因何如此操切?便待我先返归长安,再命阿兄出镇可也,急的什么?”

自己更换职务,自然要先回长安去陛见、谢恩,况且从魏博前往朔方,也必须经过长安城——除非打算从河东经太原,特意选择山高水险处去兜个圈子——则本有机会再跟李泌见上一面的。

然而随着河北藩镇如此巨大的变动,河阳三城肇建在即,季光琛应该尽快北上,而李汲也当即时离开政事堂,快马南下接掌浙西了。从关中前往浙西,有多道可行,而且即便先奔河南,跟李汲对面而行,也未必就能碰得上啊。

这又不是后世,随时可以一个电话打过去:“哥你别急着赶路,在洛阳等我两天啊,我很快就到了。”

对于李豫可能的担心,不使李泌兄弟分任将相,其心情,李汲是可以理解的,但仍不能释怀;就好比他认为郭子仪回长安坐冷板凳,要比李光弼硬顶着不归,对于国家社稷更有益处些,但同时也难免慨叹,老令公一身本领,不重履战阵实在可惜了……若能将关中诸镇兵马,全都交给郭子仪,说不定陇右早复,而凉州亦未必有失。

关键是封建君主制时代,国家利益和君主本身得失捆绑在一起,有时候两者几可混为一谈,有时候却又背道而驰,不经过缜密的分析、反复的计算,实在说不好皇帝某项政策究竟是为公还是为私啊……总之,让人瞧着就不舒服!

由此下定决心,等回到长安后,趁着暂时李适离不开自己,我还得再讨要些好处,才能消解心头之恨。

其实他讨要的好处已经不少了,除了命颜真卿继任魏博节度使外,还请求将战后富裕的军粮物资,带一部分去朔方——因为我知道那地方穷,粮秣难以自给,则带上些物资,既方便我尽快掌控部伍,也可减轻朝廷的负担哪。

自然要跟颜真卿协商,好在颜真卿本就有意将朝廷下赐的漕粮,剩余者尽数西运,李汲更搬出为中朝减负的大义名份来,双方很快便取得了一致见解——从府库中搬出粮谷二十万斛、绢帛三十万匹,征夫子装车西运。

绢帛在河北卖不出好价钱,运去关中乃至朔方,却可得双倍之利——尤其听说最近回纥常将马来互市,还开高价,一匹马换三十匹绢,朝廷软弱,不敢不给,使得如今关中绢价已经上升到一个很恐怖的高度了。

不过李汲也暗自懊恼,前阵子被逼不过,输运了一批粮绢前往关中,说是预支明年的贡赋,哪晓得这大历二年,我就不在魏博了,白白便宜了颜真卿!

魏博兵马自然多数留在本籍,只挑选那些几无家人亲眷,乐意随自己远行,且等若搬迁,多半还要改籍的精兵护卫。兵数多寡,其实很有讲究,带得多了,魏博防御恐将虚弱,而且朔方也没有那么多粮食可以资供……

此外南霁云还指出一点:“客帅入镇,将兵不能无疑,若多将部属前往,彼等或惧不能得用,恐将生乱也。”

当然也不能带得太少,那样自己初入镇,人、地两生之时,就很难镇得住场面,甚至于保全得了自家性命了。李汲初入魏博时便是如此,倘若当初将数千上万精兵来,难道还怕李子义他们聚众邀劫么?以李汲的个性,绝对不可能有丝毫的妥协——即便就长远来看,妥协未必不是安定地方的良策。

所以最终选定了两千人,四营之众,半数骑兵,且其中两营出自魏州防军,两营出自魏州效军——就是那些对李汲最为忠心耿耿的少年兵。将领方面,带上了徐渝,因为他本就是关西人氏。

幕僚高郢、尹申、贾槐、马蒙、刘极、洛一平等自亦追随,李汲顺便再次拐走了黄铁炫,独独留下了杜黄裳。这是出于颜真卿的求恳,说杜遵素多智,且善民政,魏博暂时还缺不了他。李汲在取得了杜黄裳的认可之好,也便欣然应允了。

但是他问颜真卿:“我幕下俊才本便不足,君留遵素,如断我一臂——君居朝多年,难道无可荐举,以为交换的么?”

颜真卿双手一摊,说:“今李帅将麾下泰半携之西去,魏博几乎为之一空,我便有些门人弟子,亦不敷用,安能荐之于李帅幕前啊?”但随即笑笑说:“不如询之杜遵素,想来必有所得也。”

李汲心说杜黄裳能给我举荐贤才?那他干嘛早不说啊,要等今天才开口?半信半疑,前往相问,杜黄裳却果有妙计——“李帅每常慨叹,某人有运筹之才,支度之能,惜乎因罪而贬,则今往镇朔方,些许荐举,朝廷必不驳,何不用之?”

李汲恍然大悟:“君是说杨公南?”

杨炎杨公南跟李汲是旧识,曾一同在陇右辅佐齐王李倓,主持政务,颇为得力,而且李倓还多次称赞,说杨炎是可与第五琦、刘晏相拮抗的理财高手。其后陇右失陷,李倓也被逼着为肃宗守丧,幕下杨炎、薛邕、源休等得以晋为朝臣——算是李豫给自家兄弟的补偿。然而李

倓既然交出了权柄,杨炎等人乃无所依靠,只能去抱宰相元载的大腿……

于是等到元载倒台,杨炎等受其牵连,纷纷被贬——其中杨炎左迁为道州司马。

其实杨炎之倒霉,并不仅仅因为他党同元载,更重要的是,在财政方针上,他与两位主官——刘晏和第五琦——分歧颇大,时常上奏言事,却为刘、第五疾言所驳。但杨炎“计资而税”、“量出为入”的革命性见解,李汲却是赞同的——虽然不知道是否有具体施政手段,能否行得通,起码在理论上,比只知道节流和在流通领域修修补补的刘晏,以及还不如刘晏的第五琦,要高明多啦。

但既然杨炎是因罪被贬,幕府礼聘就不大合适了,因而虽然李汲对于他受元载所累,不能施展抱负颇感遗憾,常与幕僚们说起,杜黄裳也不敢提:“节帅既爱其才,何不召入幕下?”

如今情势则迥然不同,李汲向朝廷提条件,要求颜真卿继任,要求输河北之财入于朔方,朝廷不打磕巴地全都认可了,由此杜黄裳才敢提议,李帅今若召请杨炎入幕,多半能够行得通。

李汲当即颔首赞叹。其实和杨炎前后脚倒霉的熟人还有不少,但如薛邕、源休等辈,李汲并瞧不出他们有啥特殊的才能,不打算一并召入幕中。不过还有一个同时被贬韶州司马的韩会,李汲倒是有心,复召致门下。

便请高郢上奏恳请,先期派快马送往长安。他自己则在收拾过后,于二月初登程,领着两千精兵,带着长长的物资车队,还有妻妾家眷等,徐徐向东进发。此际相、卫两州已划入魏博镇的辖区,只可惜,魏博已不为李汲所有也……

记不住网址,可以百度搜索:【丝路文学网】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