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从黄巾小兵开始 > 第八十六章 常山赵子龙

第八十六章 常山赵子龙

作者:凤凰笔记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第二天殿试开始。m.wenqishuku.com 三百学子被女官带入勤政殿。 “拜见陛下。” “免礼。” “谢陛下。” 楚歌点头示意,陶谦出列道:“众学子入座。” 待众人坐下后,楚歌道:“今日殿试,只考策论,用时半天,诸生可从以下题目随意抽取作答。” 女官把考卷下发。 众人连忙看起试题。 一:夫治世安邦,要在得人。今天下扰攘,鱼龙杂处,务为彼此,何以激浊扬清、砥砺士风? 二:夫励精图治,要在生息。今水旱频仍,滋扰已甚,何以安民固本、与民休养? 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夫戎有受脤,神之大节。今戎事方殷,创痛无已,何以厉兵秣马、平靖海内? 四: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夫生人之本,食货而已。今漕、盐、屯、马,何以畅通海内、用足不困? “陛下这是从取士、民事、军事、财政各方面让我等选择作答啊。” 众人凝神思索,片刻后,纷纷执笔作答。 楚歌端坐上首,看着下方人员。 荀或、郭嘉、戏志才、钟繇、鲁肃、马良、阎圃、陈登、陈宫、郭图、许攸、审配、李严…… 这种天下英才尽入我手的感觉实在太爽了。 时间一点点过去。 等最后一炷香燃尽,陶谦再次出列道:“众学子起身入偏殿就食,等待放榜结果。” “是。” 众人离开,女官收集试卷呈递而上。 楚歌随意抽取几张,道:“大家都看看,把好的挑出来给朕过目。” “是,陛下。” 应答过后,六部尚书和侍郎齐上阵,大家捡过试卷看起来。 没过一会,就见蔡邕拍打桉几大叫道:“此文浑然天成,锦绣文章也。” 楚歌抬头看去,笑道:“何等锦绣文章,碧落侍郎,让朕也瞧瞧。” “陛下。” 蔡邕恭敬地递上试卷。 楚歌撕开湖名纸,笑道:“顾元叹,巧了,听闻蔡侍郎有佳徒名顾雍,莫非就是此人?” 闻言,众人纷纷朝蔡邕看过去。 这一看,顿时让蔡邕恼羞成怒:“陛下,臣观卷之时可并不知道乃是元叹之作,陛下给臣做主啊。” 楚歌哈哈笑道:“诸位莫要和蔡侍郎开玩笑了,江东顾雍,少有才名,朕亦有耳闻,且让朕观其作答。” 一路看完,楚歌不禁感叹,不愧是做到东吴丞相的名人,回答严谨务实,行之有效。 “留中再看。” 楚歌把顾雍的试卷放在自己右手边,表示重视。 蔡邕见状,为之欣喜,随后又抽出一份试卷看起来。 “此迹娟秀,颇有熟悉之感。” 看着看着,蔡邕觉得奇怪,却也没有多想,又向楚歌推荐道:“陛下,此文从细处入手,如潺潺溪流,对政事加以梳理,亦颇有见地。” 楚歌接过,再次撕开湖名纸。 … “蔡琰。” 真是有趣,蔡邕这什么手,抽的不是徒弟就是女儿。 看完蔡琰的文章,楚歌没说什么,也是放在了右手边。 突然,贾诩递上一张试卷道:“陛下,此篇军略,奇思妙想,有鬼神之谋,必为世之奇才所做,陛下切勿放过这等人才。” “何人当得文和如此推崇。” 楚歌接过试卷,撕开纸条。 郭嘉两字印入眼帘。 楚歌精神一振,随后看向试卷。 “远交近攻。” 真是熟悉又陌生的字眼。 因为此方世界的地理和科技限制,他国之人很少出国。 自己国家的领土都多得统治不了,哪里还有余力去侵略他人,所以从未有人提出过远交近攻的策略。 而郭嘉在文中提到,大乾有火车和三角帆船,已经具备了兵出他国,一统中原的条件。 远交近攻就是他为大乾制定的战略。 “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 感叹完,把郭嘉的试卷放在一旁,楚歌再次期待起其他人的作答。 “陛下,此人之作,颇有王左之风,其有安邦定国之才,臣推举其为今科状元。” 王左之风? 楚歌接过一看,果然是荀或的试卷。 “陛下,此人剑走偏锋,戾气颇重,但其军略乃是对胡人所制,不失为好计谋。” 听着贾诩再次推荐,楚歌接过一看。 戏志才。 再看,这是对胡人的绝户计啊,怪不得你这个毒士心心相惜。 “陛下,此篇文章亦为老成之言。” 楚歌接过。 鲁肃,原来是东吴老好人啊。 “陛下……” 三百篇文章看下来,大殿里不时有人向楚歌推荐。 两个时辰过去,众人终于看完所有试卷。 看着手里数份试卷,楚歌陷入了难题,他不好定名次了。 想了一会,楚歌终于提笔写下了十个名字。 状元:荀或。 榜眼:顾雍。 探花:郭嘉。 第四名:鲁肃。 第五名:戏志才。 第六名:钟繇。 第七名:陈宫。 第八名:陈登。 第九名:马良。 第十名:蔡文(蔡文姬)。 放下笔,楚歌道:“朕钦点十个名额,之后的名次由你们排列,排好了就放榜出去,莫要让学子等久了。” “是,陛下。” 有楚歌定下头三名,接下来就简单了。 很快,众人根据印象,把人员名单进行了排序。 楚歌接过名单扫视一眼,道:“就这样贴出去吧,另外通知众学子,朕今晚在长乐宫设宴招待他们。” “是,陛下。” —— 皇城之外。 一众学子聚集在放榜处等着结果,周围百姓也纷纷聚拢而来看热闹。 人多热闹好做生意,小商贩自然跟着过来。 长街上,到处是众人议论声,小贩叫卖声。 … “诸位猜猜谁是我大乾第一届新科状元?” 一个南阳人道:“南阳许攸有济世之才,或为状元。” 徐州人表示不服:“徐州陈元龙智慧过人,当为状元。” 荆州人道:“白眉马良,名传乡里,有状元之资。” 颍川人不屑道:“我颍川才子云集,某敢打赌,此届状元必为我颍川才子。” 一伙人争论不休,突然前方传来高呼。 “来了来了。” “放榜的官员出来了。” 听到声响,人群一阵骚动,不由自主地朝告示栏涌去。 “别挤,别挤。” “后面的不要挤啊。” “前方唱名。” “前方唱名。” 后面挤不进去,看不清楚的人纷纷高叫起来。 “大乾新科状元:颍川——荀或。” “好啊,我颍川才子甲天下。” 听到唱名,人群中有人振臂高呼,仿佛他们高中了一样。 “文若,恭喜恭喜。” 人群当中,郭嘉、戏志才、荀攸、钟繇拱手向荀或道喜。 一听几人的话,周围人纷纷看过来,有人叫道:“状元郎在这里。” 话音刚落,周围的人纷纷转过头来。 “哪里,哪里,哪个是状元郎。” “身着白色儒袍的就是。” “快,大家沾沾状元郎的才气,来年必然高中。” “对对,状元郎别跑。” 周围人群拥挤而来,荀或只来得及发出:“奉孝救我。”就被一众人淹没了。 郭嘉和戏志才等人对视一眼,不由打了个激灵。 至于文若如何,哎,只能死道友不死贫道了。 “新科榜眼——吴郡顾雍。” “榜眼郎在这里。” “前面的让开,我要看榜眼郎。” 新的唱喏出来后,顾雍附近的人群又朝他围去。 “新科探花——颍川郭嘉。” “我大颍川无敌。” 郭嘉一愣,随后看向戏志才和钟繇直眨眼,意思是大家不要说我在这里。 戏志才点点头,突然举起郭嘉的手高喊:“新科探花在这里。” “探花郎在这里。” “探花郎可曾娶妻,小人家中幼女年方十六,知书达理,小人愿奉上万贯家财做小女嫁妆。” “好个俊秀探花郎,我家中亦有待字闺女,年方二八,容貌秀丽,若探花郎有意,家中愿奉上千两黄金做嫁妆。” “探花郎休急,小人家中亦有……” 围观的人刚想跑来沾沾探花郎的喜气,就被一众话语给惊呆了。 秀丽佳人。 千两黄金。 这是榜下捉婿啊。 科举,科举,一旦中举,升官发财娶媳妇。 不行,来年我也要去科举。 随着一个个名号被唱响,三百学子可算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 榜下捉婿的新闻也登上了最新的《大乾周报》。 看着报纸上既得名又得利的新科进士,无数在读或是落第的学子充满了羡慕。 … 文举落下帷幕,楚歌兑现了自己的承诺,让蔡琰成了女官之首。 只是让楚歌奇怪的是,此次见面,蔡琰没了第一次见面时的大胆,看他两眼就羞答答地低下头去。 正月二十三日。 新的一期朝会。 楚歌道:“北方大雪将化,草原胡人恐有异动,朕明日将北上坐镇太原,朕走后,政事由六部尚书商议处理。” “是,陛下。” 留下贾诩坐镇中枢,监督天下,楚歌带人开始北上。 火车上。 楚歌对荀或道:“文若,此战我有意让你在后方督转粮草,不知你意下如何?” 荀或想不到一上来就被楚歌委以重任,连道:“此战关乎重大,臣怕有负所托。” 楚歌笑道:“文若之才我心知肚明,区区粮草转运不过大材小用。” “陛下谬赞。” 楚歌道:“军中无戏言,文若可愿替朕分忧?” 迎上楚歌信任的目光,荀或热意上涌,连拱手道:“臣定当不负陛下所托。” “哈哈。”楚歌笑道:“朕之后方无忧矣。” 安排好荀或,楚歌又看向戏志才:“志才,辽东孤悬于外,兵微将寡,朕有意派徐荣前往增援公孙瓒,命你为参将军师,可愿前往?” 戏志才起身道:“臣愿往。” 楚歌点头道:“有你坐镇,幽州无虞也。” 戏志才道:“多谢陛下信任。” 安排好事务,楚歌看向董卓,笑问道:“仲颖,武举之事进行的如何了?” 董卓连起身道:“陛下,天下武人和军中将士早已云集太原,等待陛下位临。” 楚歌道:“时间定在哪一天?” 董卓道:“二月二。” —— 二月二,龙抬头。 太原城外。 旌旗飘扬,鼓声大作。 武举经过之前的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跤等科目,早已决出了前三百的人员。 今天是最后的擂台赛,关乎名次,也关乎在陛下面前的印象。 “陛下万岁。” “大乾万岁。” 校场上,山呼海啸过后,楚歌挥手示意:“开始。” 一声令下,校场两头各自奔出一匹骏马。 “来将通名。” 其中一人边跑边喊。 “常山赵子龙来也。” 常山赵子龙? 楚歌这边刚坐下,还没和身旁吕布聊两句,耳边就传来清朗的声音。 白马银枪。 马是照夜玉狮子。 枪是龙胆亮银枪。 真是我云哥啊,楚歌不由地起身观看。 校场上,两马相交,只见赵云使了个巧劲,用枪杆弹飞了对手,对手摔落在地,滚了两圈,却是受伤不重。 那人起身惭愧道:“多谢手下留情。” 赵云拱手道:“承认。” 吕布看了看赵云,又看了看重新坐下的楚歌道:“陛下认得那小将?” 楚歌摇头道:“未见其人,只闻其名。” … 吕布点头傲然道:“身手不错。” 楚歌微微一笑,赵云出场即巅峰,你吕布不出,武状元想来是赵云的了。 有了赵云的惊喜,楚歌开始认真观看,以期找到更多的惊喜。 “雁门张文远,请赐教。” “河间张儁义,请。” “东来太史慈。” “陈留典韦。” “谯县许褚。” “河东徐公明。” “阳平乐文谦。” “泰山于文则。” “……” 张辽、张合、典韦、许褚、徐晃、乐进、于禁,楚歌看得眼花缭乱,就连身旁的吕布有时也专注观看。 “新科武状元——常山赵云,赵子龙。” “新科武榜眼——陈留典韦。” “新科武探花——谯县许褚。” “……” 一天比试下来,排名确定。 有人欢喜,有人不甘心,可大都数人还是觉得不虚此行,一趟武举,让他们认识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场上比武的就这么厉害,场下坐着的陛下、吕奉先和黄汉升又当如何。 这天晚上,楚歌照样设宴招待一众武人。 酒过半酣,一众武人没了拘束,竟然怂恿他这个皇帝下场扳手腕。 楚歌笑眯眯地推辞不过,然后一顿操作勐如虎,顿时让只听传言的众人彻底心服口服了。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