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成语背后的中国人 > 第五章 敢问路在何方 六

第五章 敢问路在何方 六

作者:李海宝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读书破万卷——富贵干谒求

在唐代,受到唐太宗礼贤下士、虚心纳谏的影响,大家比较积极乐观,都有“致君尧舜上”的政治抱负和治国平天下的强烈愿望,使得唐诗比宋诗更有气势。

但是唐朝的科举录取人数少,读书人又很多,怎么办呢?学霸们求官做,有的走终南捷径,有的就直接找权贵们毛遂自荐。干谒gān yè,指为某种目的而求见诗应运而生,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一些文人为求得晋升的机会,往往十分含蓄地写一些干谒诗,曲折地表露自己的心迹,韩愈不也曾经一连写过三封自荐信给宰相么!

不可一世的诗仙李白,也不能免俗。

与李白同时代的,有个叫韩朝宗的官员,因为曾任荆州长史,人称“韩荆州”。 他十分乐于提拔后进,经常向朝廷有能力的年轻人,当时的读书人都希望能他的门下,期盼有朝一日为朝廷所用。早年一心想求个官做做的李白,也希望能受到韩荆州的重视,于是毛遂自荐,写了封自我的信给他。

可是率真的性格使得他拍马屁也特别直白。在那篇才华横溢的求荐信——《与韩荆州书》中,李白拍马屁如同他自己的直爽的性格,单刀直入,上来就拍,也不铺垫,说“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然后用华丽的辞藻拍得极尽肉麻,赞美韩朝宗谦恭下士、识拔人才、虚怀若谷什么的。可你拍就好好拍吧,谦虚点行不行?李白的大诗人那种自负毛病又表现出来,后面就毫无掩饰地讲述自己的才华,汪洋恣肆,一气呵成,直白地海夸自己的经历、才华、气节,还说到了很多名人都夸我厉害等等,由此能看出李白有点小狂妄,是个没有什么心机而率真的人,但这样自夸肯定不太能引起别人的好感,阅人无数的韩朝宗也许觉得李白天生就是个诗人,不适合做官,这次李白兴匆匆地求官没有下文,热脸算是贴了冷。

这个典故引出一个成语“扬眉吐气”,李白在《与韩荆州书》中写道:“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什么意思呢?

您为什么怜惜庭阶前一尺见方的地方,不使我李白扬眉吐气,奋发昂扬于青云之上呢?就是说你干嘛不见我,不我,不让我施展才华,在官场青云直上呢?狂人自荐信都写得很狂,如果到现在的私营企业或者外企,面试官估计很欣赏这种由内而发的自信,但在讲究谦逊的古代,只能被韩朝宗“呵呵”了。

从此,李白纵情山水,游历四方,官没求成,倒成为中国伟大的诗人,在诗歌的王国中做了神仙,后人称“诗仙”。但李白内心的郁闷始终无法排解,只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可惜他出生在古代,只有做官一条路,要是现在,随便一写,肯定是歌词界广告界的大师,名气、金钱、地位都有了。

扬眉吐气,形容摆脱了长期受压制状态后高兴痛快的样子神情。

李白写自荐信的风格,就是三个字:我最牛。这不太符合当时价值观,太不低调了,连装都懒得装。不过李白同学家境不错,典型的富二代,所以无所谓,老子求不了官,照样潇洒走一回,反正不愁吃喝,从此仰天大笑,游山玩水,到处留下他的足迹与诗歌,虽然那个时候诗歌卖不了几个钱,但是现在只要他到过的地方,那都是名胜古迹,门票收入都能养活一群人,这是李白无法想象的,不然光是申请专利费,也能潇潇洒洒一辈子了。

相比李白,杜甫要稍微含蓄点,但年轻的时候,也曾狂妄过。杜甫从小爱读书,七岁就能作诗,十四岁已经在当地牛气哄哄了,长大一边游历,一边读书,虽然读书很多,但是到长安应试的时候,却落选了。

满肚子的才华,没有考上,自然牢骚满腹,就给当时的尚书左丞韦济写了一首诗歌——《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国。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杨雄敌,诗看子建亲。”

诗歌的大致意思是,现在这个社会怎么了,一些纨绔子弟游手好闲,偏偏不会挨饿,吃饱了撑的,还要打扮打扮。而那些规矩刻苦的读书人,往往没有前途。就比如我吧,可能您还不太了解,我是个多么有为青年,从小到现在,读的书已经突破万卷了,写起诗来就像打了鸡血,神仙助阵,一挥而就。我作的辞赋,能敌过辞赋大家杨雄,作的诗篇,能比美大才子曹植。

这首诗写得有些狂,自然很难引起别人的好感。

成语“读书破万卷”出自这首诗歌,形容书读的多,知识渊博,文章才有可能写得好。

也许是意识到自己的张扬,加上在长安苦逼的经历,日后杜甫的干谒诗写得谦虚了些。他没有李白自带富二代的光环,不能做到“斗酒十千恣欢谑”的潇洒。本想通过科举仕途,考了几次都没考上,于是不断地向当朝的权贵王公投诗。因为投诗的人太多,杜甫并没有引起别人的重视,好比你给企业投简历,人家邮箱早满了,压根就没看到你的简历。

就这样,杜甫在长安游荡多年,期间并不像武侠中大侠们那样,闭关修炼,不食人间烟火。现实中即使你要修炼,也得先填饱了肚子,才子们大多不像周星驰演的《唐伯虎点秋香》开头的一个镜头,有很多人慕名前来,争相求画求诗,随便拿几个垃圾都有抢,其实,才子们活得都比较惨。杜甫一会儿到山野挖点草药来卖卖,一会儿有朋友仰慕他的才华他到家里吃吃,好似一个游魂飘在长安,穷困潦倒,内心的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正是这样的遭遇,才让杜甫对老百姓的困苦有更深的认识,才写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名句。

残酷的现实很容易摧毁一个人的傲慢,杜甫渐渐收敛锋芒,机会。终于机会来了,唐玄宗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提前得到消息的杜甫,嗅到其中的商机,连夜撰写《朝献太清宫赋》、《朝享太庙赋》、《有事于南郊赋》三篇赋,合称“三大礼赋”,连同求官信,托人一起进献给唐玄宗。在这几篇赋中,先搬出他的祖宗,证明自己是世代受皇恩,学问上有深厚的家学渊源,然后说自己穷得叮当响,再这么下去恐怕要流落乡野。现在有玄宗如此圣明的皇帝,怎么能看到我这样的人贫困呢?希望皇上不要对我弃之不用。玄宗一看,赋写得还挺好,语气比较谦虚,就安排杜甫待制集贤院唐代图书收集与整理机构,待制就是诏命,先给你安排个地方等着任用,虽然等了好几年,才被授予实职,好歹自荐信也起了作用。

古人读书人求官之路大致有这几种:一是靠家庭,你姐姐或妹妹、姐姐的闺蜜什么的被皇帝看中,你也连带成了外戚,成为皇帝身边的人,这个中奖的几率很小,你家里要是出了个倾国倾城的美人倒还有点可能;二是名人,给名人献几首小诗,受到名人、权臣的赏识,你,除非你的诗歌风格是他,不然也白搭;三是利用广告,你有特殊才能,比如孝顺、仁义、写作等,在民间有很高的声望,大家都认为你很厉害,人人为你做的广告,最后统治者也知道了,你就有机会官场,要用这个方法,你得努力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需要把某一方面的才能做到极致。还可通过隐居,把自己包装成世外高人人感觉很神秘,讨论你的人多起来,你就有机会出来做官;四是科举考试,从隋朝开始,文人仕途的路有了一个比较公平的量化考核标准,那就是科举,只要认真读书,还是有机会做官的,这个几率相对大一点,科举虽然备受很多考不上文人的讽刺,但它的确也是最为公平最为合理的考评机制。五是杀人放火,这个在朝代的末期,或者腐败横行、民不聊生的时候,胆子大的可以试一试,加入农民起义,一旦成功,便成为开国功臣,风光无限,这种途径在求官中风险指数最高,回报也最高。要么被朝廷招安,赏赐个大官做做,像宋江一样,但会很憋屈,提心吊胆,始终不被信任,弄不好先给你招去,再给你弄杯鹤顶红喝喝。

我们也不能一味批评读书人的求官风气,在那样的时代,文人只有做官的一条出路,而且封建专制统治下,领导的喜好决定你的一切,科举之前想要出人头地更难,科举之后即使考上,想要有个不错的官做做,也很难。衡量一个求官的人是好与坏,很容易,看他求官之后的举动,如果做官之后能施展才能、造福百姓、不想尽办法排挤他人贪污受贿,不会求官不择手段,像李白杜甫,即使求不成,也不失去自己的品格。如果一个人为求官不折手段,当上之后不干好事、只谋求个人的利益,这种就是小人了。

李白有钱就任性,杜甫百折不饶地干谒也算有所回报。可有的人即使才华横溢,终其一生,都无法实现梦想,心中郁结,寿命不长,李贺就是这么一个苦逼青年。

呕心沥血——闷死人不偿命

李贺是唐朝著名诗人,出生在没落的皇族家庭,虽然流着皇族的血,却没有皇族的待遇。七岁便能写文章,韩愈不太相信,曾经当场考他,结果李贺提笔就写,好像早就构思好的一样,受到韩愈等名人的赞叹,李贺从小成名。

不过,他并没有自满,而是更加勤奋,写诗注重考察和写实,他不喜欢先立个题目再冥思苦想,而是常常到处游览,见到好的景物,有趣的题材,便立刻动手记写下来作为资料。

每天清晨,太阳刚刚初升时,就骑着一头瘦弱的马,带着一个小书童,背着破烂不堪的布袋,碰到有心得感受的诗句,就写下来投入锦囊中。到了晚上,用心整理,认真构思,整合成诗歌。

如果不是喝酒喝醉了或者到亲戚家参加丧事,李贺从不停止收集材料写诗歌。他的母亲看到原本就很瘦弱的儿子,很担心。翻到儿子布袋里存放的很多诗句纸片时,心疼地说道:“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

意思是我这个儿子,要呕出心肝才会停止用功啊!

后来呕心两个字,与韩愈《归彭城》诗句:“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合在一起,变为成语“呕心沥血”,呕:吐;沥:一滴一滴。比喻穷思苦索、费尽心血。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

不过,有时天道未必酬勤,李贺遇到人生过不去的坎。

在韩愈的鼓励下,李贺参加进士科考试,是因为当时他的名气太大,很多文人妒忌他的才华,放出流言,借口说他的父亲名字叫晋肃,“晋”与“进”同音,他应该为父亲避讳,否则就是不孝。读书人陷害他人,真是杀人不眨眼,少一个竞争对手,用文字游戏断了别人前程。在古代,避讳是非常的事情,尽管韩愈为李贺辩解,但无可奈何花落去,李贺不能参加科举,最后愤然离场。

应试不成,就做不了官,终日困在书房里,是个男人都要疯掉。在那个年代,才华也不能当饭吃,即使后来经人,也只能做个九品小官,一辈子郁郁不得志。他将这些苦闷情绪写进诗歌,汇集成南园诗十六首。在南园十三首其六写道:“寻章摘句老雕虫, 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慨叹自己整天只能呕心沥血地搞搞诗词歌赋,成天就消磨在这雕虫小技中,报国无门,无法施展才华,即使写出宋玉那样好的文章又能怎样?

最终,二十七岁的李贺在贫病交加中去世,结束了短暂的一生。

♂狂♂人♂小♂说♂网*♂www.du♂shu.k♂r♂丝♂路♂文♂学♂网*♂www.su♂ns♂il♂u.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