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成语背后的中国人 > 第五章 敢问路在何方 二

第五章 敢问路在何方 二

作者:李海宝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竹林七贤——我就是这么狂

自从司马懿篡权之后,很多正直的读书人都不屑司马氏的行为,也能理解,你率领起义军夺取天下,那是你的本事,如果采用阴险的方式偷取别人的天下,那有点令人不堪。正直点的读书人,采取不合作的态度,魏晋之际,阮籍、嵇康、向秀、山涛、刘伶、阮咸、王戎七人,常在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竹林中饮酒、纵歌,世人称“竹林七贤”。

他们放荡不羁,蔑视名教礼法,做出种种“伤风败俗”、惊世骇俗的举动,用这种方式来反抗统治者,当然也有个别是借狂妄来抬高名声,从而走上仕途。下面我们来看看竹林七贤与他们留下的成语故事。

竖子成名,出自《晋书?阮籍传》:“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七贤中的阮籍是个典型的学霸,有时一连几个月关门看书,崇尚老庄的思想,做事不拘小节。兴致来了,出去游山玩水,多日不归。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酷爱饮酒,看不惯司马政权,年轻时朝廷召他当官,他也推辞不去,与嵇康等人在竹林里喝喝酒、聊聊天、骂骂政府。

一次,阮籍登上广武城,观看当年楚霸王项羽与汉高祖刘邦交战的遗址,对刘邦的人品和才能非常不屑。说实话,放开帝王的品质,刘邦作为普通人来说,真的没有多少可取之处,古惑仔出身,又没多少文化与修养,难怪阮籍叹息说:“当年世上没有真正的英雄人物啊,才让刘邦这种小人出了名。”

竖子成名后来指无名之辈成了豪杰,指无能者侥幸得以成名。

在竹林七贤中以嵇康的狂妄最为彻底,以山涛最为忠厚,以王戎最为功利。

嵇康年幼丧父,由母亲和兄长抚养成人。他幼年聪颖,博览群书,学习各种技艺,文学、音乐、养生之术都很擅长。年轻时对礼法之事不屑一顾,连洗澡都懒得洗,成年以后对老庄思想非常喜爱,希望回归自然,隐世独立。嵇康除了读书厉害,还有一项独门绝技,那就是打铁。赚钱生活,他完全放下文人的架子,在家中后花园中的柳树下,搞了个铁铺子,引来山泉,绕着柳树砌了个小游泳池,打铁累了,赤身裸体跳到泳池里泡一会儿。日子虽然过得清苦,但也很潇洒。

嵇康的名气很大,很多人想结交他。出身名门的钟会,年少得志,十九岁官场,二十九岁就封为关内侯,什么都有了,自然想结交些别人都难以结交的人来抬高自己的名声,他选择了偶像嵇康。写完自己的著作之后,兴冲冲地拿去给嵇康指点,可嵇康根本不理睬,若无其事地在柳树下锻铁,仇恨的种子在钟会的心里埋下了。

嵇康并不是那种嘴上说不想做官,而内心却醉心官场的文人,他的好朋友,也是竹林七贤中最年长的山涛,因为妻子是司马家族的亲戚,后来在司马政权下得到重用,且为官正直清廉。他飞黄腾达之后,曾想大力举荐嵇康出来做官,嵇康一听,感觉这个朋友还是不了解自己啊,于是奋笔写下当时足以刷爆朋友圈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信中拒绝了山涛的荐引,申明他自己天性疏懒,不堪礼法约束,不可加以勉强。

成语“直性狭中”便是出自这里:“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意思是性格直爽,但心胸狭隘,不能容人容事。

这是嵇康对自己的评价,也表示要与山涛断交,有人可能会问,有这样的好朋友,还断交,太矫情了吧?但是老朋友山涛最了解嵇康,知道他不是矫情的人,只不过有些耿直罢了。

狂妄的人必然得罪很多人,得罪君子无所谓,得罪小人就有生命危险了。嵇康好友吕安的妻子徐氏被吕安的兄长吕巽迷奸。吕安愤恨之下,欲状告吕巽。嵇康与吕巽、吕安兄弟均有交往,故劝吕安不要揭发家丑,以保全门第清誉。但吕巽害怕报复,于是先发制人,反而诬告吕安不孝,使得吕安被官府收捕。嵇康非常愤怒,出面为吕安作证,因而触怒了司马昭。此时,与嵇康素有恩怨的钟会,趁机向司马昭进言,陷害嵇康。司马昭一怒之下,下令处死嵇康与吕安。

嵇康不仅文采与人品出众,还弹得一手好琴,在当时的年轻人心中如同天皇巨星般的存在,行刑当日,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求朝廷赦免他,并要求让嵇康来太学任教,他们的这些要求并没有被同意。

临刑前,嵇康神色不变,如同平常一般。他看了看太阳的影子,知道离行刑尚有一段时间,便向兄长嵇喜要来平时爱用的琴,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嵇康把琴放下,叹息道:“从前袁孝尼袁准曾跟我学习《广陵散》,我十分吝啬,不肯传授给他。从此以后,《广陵散》就成了绝响啊!”

这就是成语“广陵散绝”,后来比喻优良传统断绝或后继无人。故事情节曾被金庸先生用在了《笑傲江湖》中。

四十岁嵇康就这样离去,全国上下都很痛惜,司马昭不久后意识到错误,但追悔莫及。

嵇康临死之前,没有把自己的一双儿女托付给自己的哥哥嵇喜,没有托付给他敬重的阮籍,也没有交给向秀,而是托付给了他曾经公开绝交过的山涛,并对自己的儿子嵇绍说:“巨源山涛字在,你不会成为孤儿了。”

为何他对山涛如此信任?山涛又是何许人也?从成语“山公启事”可见一斑。

山涛,字巨源。早年孤贫,喜好老庄学说,与嵇康、阮籍等人交游,竹林七贤之一,当年司马懿发动政变,诛灭曹爽集团,他弃官归隐,不问世事。因为妻子韩氏与司马氏沾亲带故的关系,到了四十岁的时候被朝廷征召,人品出众,又勤奋干练,备受晋武帝的信任,历任侍中、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职。

山涛在做吏部尚书时,负责选任官吏,鉴别选拔隐逸之士,查访贤人,仔细辨别人才的能力、才学与品质,并对所选拔的人都加上总结评论性的结语,登记在册,供皇帝选用,当时称为山公启事。也就是说寻找优秀的储备人才,在客观考察的基础上,对这些人的表现给个评语,然后用小本子登记好,意思是我做好选人的工作,写好每个人的优缺点,皇帝你自己选哪个我不干预也不偏私,这样的方法,使有才能的人,能中央与地方。

山公启事出自《晋书》,形容知人能鉴,荐才举贤,公开选拔人才。

像山涛这样,出身贫寒,因为偶然的原因,成了朝廷重臣,并不贪权贪财,恪尽职守,提拔贫寒子弟,清贫而终。为朋友两肋插刀,为家庭情深义重,既得到皇帝的信任,又得到朋友的尊敬。晋武帝后来升山涛为司徒,位列三公,算是魏晋南北朝时,极少数从寒门崛起的典型。他应该是竹林七贤里最不狂妄的人。

嵇康死后,山涛没有辜负嵇康的重托,一直把嵇康的儿子女儿养大成才。对他们给予慈父般的关怀与教导,后来,嵇康的儿子嵇绍在山涛的大力举荐下,成为晋朝的大臣,这是成语“嵇绍不孤”的由来。

嵇绍不孤,意思是值得托付亲人的朋友,使孤弱的孩子,即使失去了父亲,却还能拥有他们慈父般的关怀与教导,不再那么无依无靠。说明朋友之间感人至深的信义与友情。出自唐?李翰《蒙求》:“伯道无儿,嵇绍不孤。绿珠坠楼,文君当垆。”

当然大多数的贫寒子弟,并没有山涛那么好的命运,很多一辈子被压在底层,读书人只能用狂来释放自己心中的压抑。裸奔界的先驱人物,七贤之一的刘伶便是这样。

刘伶身高不到一米五,外表长得有点对不起观众,沉默寡言,对人情世故漠不关心,只与阮籍、嵇康相交甚厚,跟他俩在一起才会有说有笑,非常投机。

这个人绝对是喝酒中顶级霸主,常常坐着鹿车,带一壶酒,使人扛着锹跟着,说:“如果我醉死了就把我埋了。”

这就是成语“荷锸随行”的来历,原指狂傲放诞。出自《晋书?刘伶传》: “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铁锹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

这个家伙不仅酒量大,喝酒的样子也挺时髦。喝多了就把衣服都脱光,在家里逛来逛去,旁如无人的裸奔境界。有一次,一个朋友来访,说他这样他不雅观,这么大的人了,关键部位还露在外面。刘伶哈哈大笑,说道:“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 天地是我的身躯,房屋是我的裤子,你为啥跑到我裤裆里来?

朋友反而不好意思,面红耳赤,这个家伙,真是狂到没边。因为竹林七贤名气在外,朝廷想征召他,他不愿意去,听说朝廷的考察官已经到了村口,就赶紧咕咚咕咚地喝酒,把自己灌醉,然后脱光衣服,往村口裸奔,想问问为何这么多人爱钻他的裤裆?

考察官一看,这哪里是什么贤人,简直就是疯人院跑出来的嘛!头也不回地走了。

其实刘伶曾经做过小官,因为考核成绩不好,而辞官回家,从此终身不再做官。

这样的文人无法施展抱负,又没有能力改变现实,更没有胆量杀身成仁,只能借助酒与诗歌等方式来发泄,在狂放的外表下是一颗无可奈何又脆弱的心。如果是盛世王朝,谁不想建功立业天下人瞩目。你想想看,在一个不让你说真话,不让你议论朝政的王朝统治下,人是不是要憋疯?

当然狂也不能狂到没边,那样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下面一个人就是狂得没边被人一刀“咔嚓”了。

♂狂♂人♂小♂说♂网*♂www.du♂shu.k♂r♂丝♂路♂文♂学♂网*♂www.su♂ns♂il♂u.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