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红楼+聊斋]论背景板与炮灰谁更惨 > 112. 第一百一十二回 薛宝钗

112. 第一百一十二回 薛宝钗

作者:繁华水不回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却说今年开年后,义忠亲王府彻底解禁,当今大肆封赏义忠亲王子嗣,年后更是施恩,欲为义忠亲王第六女乐昌郡主及第六子卓善辅国公赐婚。

吴熳初收到拜帖时也极意外,盖因她在宫中时,乐昌郡主年纪尚小,她虽陪明昌郡主与其玩闹过几次,但交情不深,且义忠亲王府解禁已将两月,年节尚未有来往意向,何以这时候上门?

她不明所以,只将拜帖取出来与胤礽瞧,看他的意思,家中能否与义忠亲王府有牵扯,或男人是否念着上辈子的旧情,若乐善郡主真有事儿相求,可要帮上一帮。

再一瞧男人这愣怔模样,吴熳便有了主意,转头着白荷书了一封赏花的帖子,给乐昌郡主回过去。

胤礽这才回神,放下手中拜帖,拉着她的手,认真道,“辛苦你了。”他沉湎于过去,倒累了她。

吴熳只摇了摇头,她与明昌郡主的情谊是真,哪里见一见故友的妹妹也算得辛苦。

是日,春意正浓,家中已换毕窗纱、竹帘,各处窗明几净,鲜花锦簇。

吴熳并婆母带着丫鬟婆子们至二门处迎乐昌郡主,只远远瞧见四个婆子抬一顶小软轿低调进门,随行之人亦极少。

婆媳二人虽心中觉有异,面上却不显,及至人下了轿,方不疾不徐迎过去,端庄行礼。

乐昌郡主下轿,见到久违的故人,眼睛一酸,急令身边的奶嬷嬷将二人扶住,道,“乐昌叨扰了,哪里受得贾太太与姐姐的礼儿。”

吴熳遂携婆母顺势起身,她身子着实不便,后便请了人至待客的花厅入坐,又命丫鬟们将早备好的精致茶点献上,方叙起话。

吴熳瞧着仪态得体、从善如流与婆母交际的乐善郡主,有些恍惚,似眨眼间,当年那个娇憨的小郡主就长大了。

原与秦可卿五六分相似的面容,已褪去大半,同样袅娜纤巧的身姿,却更显端庄板正,眼中懵懂尽数散去,满是坚韧。

看来是受过磨难,成长了。

贾林氏与乐昌郡主闲话了会儿,知她是特意来寻儿媳叙旧的,遂也不打扰,借口更衣,便退了出来,将花厅留给二人。

乐昌郡主见人走了,略略松了松挺直的腰背,心中反复思量着方才有无失仪等等。

转眼便瞧见怀孕仍面色红润、貌美如常的故人正看着她,乐昌未语眼先红,暗道这位姐姐如今也算苦尽甘来。

解禁后,她打听过许多旧人的消息,知她因着他们府里,被父母苛待,好容易才嫁得好人家,她原怕带累她,不敢联系,只如今有事欲寻人帮忙,才发现并无合适人选,只得又寻上门来。

此刻,她心中有愧,又思及旧日诸事,憋了两个月不敢流的眼泪,就这般倾泻而出,怎也止不住。

吴熳见人哭得不能自抑,止住上前来劝阻的嬷嬷们,轻轻拍了拍她的背,又打发家中丫鬟婆子们退出去,备了热水与胭脂水粉来。

乐昌郡主直哭了一刻钟,才将将止住,丫鬟嬷嬷适时上前,伺候她梳洗上妆。

待又成了端庄的郡主,才害羞同吴熳道,“让姐姐见笑了。”

吴熳绝口不提眼前,只笑与她叙起幼时那些更“见笑”的事儿,比如乐昌郡主见她们上马课,小小一个人儿闹着也要去,嬷嬷们拦不住,明昌公主见了,一把将她提起放到马背上,不想,竟是个叶公好龙的,被吓得哇哇直哭;

又比如她和另一位小郡主,用明昌郡主好容易从宫外淘来的字贴临字,把原本涂花了,气得明昌郡主打了她们一人一顿手板子……

乐善听着这些昔日糗事儿,渐露笑容,不过,复想起和亲塞外的嫡姐,难免又落泪。

吴熳见了,因笑道,“都中无一处大院能盛下明昌郡主,外头,才是尽显她才能之地,所以,千万不要因此落泪,此是亵渎、小瞧了她。”

乐昌听得此话,微微愣住,眼前似浮现当日嫡姐恣意纵马的鲜活模样,回过神来,遂立时用帕子拭去泪水,大笑道,“是了,姐姐教训的是。”

后两人又笑叙了许多旧事,乐昌好奇摸了摸她的肚子,方说起她的来意,“……原姐姐身子重,我不该来烦扰的,只是这事儿托了别人,太过正式,若人家姑娘不愿意,我倒成了以势压人的……”

吴熳细细听了,原是为了卓善辅国公的婚事而来。

当今欲赐婚,可都中世宦大族皆知义忠亲王府前路不明,不愿沾染,俱避之不及,近一月来,许多人家皆在私下议亲,当然,那家底一般,欲一步登天的人家亦不在少数。

如此,义忠亲王府便陷入了窘境,当今亦知了情况,无奈只能允了义忠亲王府自个儿挑人,定好了报上去,再下旨赐婚。

如今,已看好了一个姑娘,因怕人不乐意,硬娶回去闹得夫妻失和、家宅不兴,遂想私下里先探探口风,若真不愿意,也不强求,亦不会坏了姑娘名声。

吴熳因问,“是哪家姑娘?”值如此用心,且是请她去更便宜的。

只听乐昌郡主答道,“金陵薛家长房薛宝钗。”

吴熳略惊讶,又见乐昌郡主点头确定,垂眸想了想,方道,“我记得薛家姑娘还不到适婚年纪。”

黛玉现下方十岁,薛宝钗比她大三岁,也就十三左右。

乐昌郡主听了点点头,眼中闪过神伤,苦笑道,“姐姐也知当年……卓善还小,如今虽说十五六了,可外头的事儿,一点没接触过,人情世故极为欠缺,除了学业父亲未放松外,其余多同孩子一般,遂让他多等几年,知些外头事儿再成婚更好,

而那位薛姑娘,我父亲寻人打听过,小小年纪举止娴雅、品格端方、行为豁达,料理家计更是一把好手,极为难得,若能为卓善聘来,定是极合契的……”

吴熳一听是义忠亲王的意思,劝说之语便不再出口,只想其中问题,义忠亲王定是俱已考虑妥帖了的,无需她这外人操心,因应了下来。

乐善见状欢喜,连连致谢,又闲话许久,用过饭后,方不舍离去。

晚间,吴熳回到房中,便见男人倚在外间炕上看书,只那书都快滑脱手了,眼睛也不知盯着哪里瞧。

她遂走过去,将人手上的书拿起、合上,搁在炕几上,又坐他身边,自然说起乐昌郡主的来意。

“薛宝钗?”胤礽听后,微蹙眉问,他只在妻子口中听过这姑娘,并不了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吴熳点头,笑道,“是个极好的姑娘。”

才高貌美,有管家之能,又能督促人上进,若不是家世所限、兄长所累,够不着好人家,薛家又何必紧盯贾宝玉,弄出金玉良缘那档子事儿,徒惹贾母不喜,明里暗里讽刺拒绝。

如今,有了个不一样的未来,端看她如何选了。

胤礽闻言,低头想了想,方道,“你打算怎做?”

妻子身子重了,不便走动,此事亦不能请母亲前去,否则,易叫人察觉,若是薛家姑娘不愿意,此事又传扬出去,对男女双方皆不好。

吴熳既能应下,自是想好了主意,便与胤礽道,“黛玉身边有位教引姑姑,名清歌的,是先太后身边的大宫女,可请她私底下问一问。”

此是最合适的人选,先太后仁慈,去世前将身边人一一皆安置好了,想这位姑姑也愿为旧主的子孙出上一份儿力。

胤礽闻言恍然,是了,此方世界终与上辈子不同,太上皇元后几年前方薨逝的,不似额娘……

胤礽垂眸,他似乎是过于入情。

半晌后,他凑身揽住妻子,轻叹一声,对妻子道谢又致歉,他的妻儿在这里,可别再为别的伤神了。

次日,吴熳便着人到荣府请了清歌姑姑来,将事由一一说清,请人亲走一趟。

清歌对义忠亲王看上薛宝钗,亦颇为意外,毕竟身份低了些,不过,细想之下,若小主子真是性子软些,人情不练达,那姑娘确实是个好人选。

她亦与吴熳有一样的忧虑。

薛蟠在外招猫逗狗、惹是生非,身上还背有人命,有这样的大舅子,恐会带累小主子;又兼王子腾在世人眼中是当今宠臣,若与这样的人沾亲,是否有结党之嫌,让当今忌惮?

但又闻人是义忠亲王亲自看中的,清歌也就不说什么了,只点头应下,思量寻个什么名头去一趟。

此事议定,吴熳遂送清歌至门口,同她道,“劳烦姑姑了。”

清歌笑笑,反对她行礼,“应该是奴婢多谢姑娘。”给了她报恩旧主的机会。

后清歌乘轿回去,将吴熳带给黛玉的礼物呈上,此是吴熳请她去的理由。

林黛玉是个极聪慧的女子,她素知琛嫂子极有分寸,不会单为这些个东西,就劳动清歌姑姑走一趟,当下只不语,歇午晌时,待人都出去了,清歌姑姑又给她解纱帐,方将人拉坐在床沿,问起此事儿。

清歌只笑,因担心她多想,又生出病来,便逗她说,“……是小姑娘家不能知道的事儿。”

见人仍直勾勾盯着她,不说不叫走,清歌便给她掖了掖被角,略透了点儿口风,低声道,“有人家相中了宝姑娘,托我探探口风,姑娘记着此事可不能跟外人道。”

林黛玉一听,果然红了脸,拉起被子蒙住半张脸。

清歌笑笑,给她拉下来掖好,“捂脸睡觉不好。”

林黛玉因想了想,便说,“午后,我去宝姐姐屋里玩。”

清歌愣住片刻,后又笑道,“如此,便多谢姑娘了。”

午后,林黛玉歇觉起来,梳洗好,果带了清歌去梨香院。

时薛宝钗正临窗刺绣,并未察觉她们到来,林黛玉便让屋里的莺儿别出声,促狭到了她身边,忽在她耳边出声道,“姐姐绣什么呢?”

可把薛宝钗惊了一跳,手中绣花针都扎歪了,直拍胸脯,后顺过气儿来,便同林黛玉笑闹起来。

动静太大,惊动了薛姨妈,因问,“谁来了?”

林黛玉遂边笑边往外跑,又与清歌使了个眼色,便拉起才过来的薛姨妈,又往那头屋里去,一面走,一面告状说薛宝钗挠她痒痒、掐她脸等等。

薛宝钗停在后头,一阵好笑,转头便见林黛玉身边的姑姑,一直在旁瞧着她,薛宝钗有些莫名,因摸了摸脸问道,“姑姑,我可有不妥?”

清歌闻言,只笑着摇摇头,请薛宝钗坐了回去,又看向一旁的莺儿。

薛宝钗会了意,便道,“莺儿,你去茶房里,烧壶新水,给林姑娘泡新茶吃。”

莺儿不懂这其中官司,疑惑瞧了瞧清歌,应了声“哎”,便出去了。

薛宝钗听得脚步声走远,方道,“姑姑寻我有事?”

清歌点头,笑道,“是有件事儿。按理儿,应同薛太太说的,只是托我那人说,先问过姑娘想法,若姑娘不愿意,便作罢,就不惊动更多人,否则,影响姑娘名声,就不好了。”

薛宝钗一听这话,心警惕提起,面上却疑惑笑道,“姑姑可把我说糊涂了,究竟是什么事?”

清歌这才低声道,“义忠亲王府欲为卓善辅国公聘姑娘为正妻,想问问姑娘意下?”

薛宝钗初时只以为听错,惊疑望向这位姑姑,复又见人认真点头,她如雷轰电掣,说不出话来。

辅国公正妻,超品诰命夫人?

许久之后,方愣愣问,“为何是我?”

清歌笑道,“自然是姑娘才高贤惠,堪为良配。”

停顿了会儿后,她又道,“姑娘千万不要有负担,那边说了,全凭姑娘意思,若姑娘不愿,此事不会有人知晓,亦不会影响姑娘以后议亲的。”

清歌话毕,仍见薛宝钗还是愣怔出神模样,也不催她,只道,“姑娘若想好了,七日之内,随便找个由头到林姑娘院里告诉我一声便可。”

许久之后,才见人望着她木木点头,清歌笑着摇了摇头,不论怎聪慧能干,也还是个半大孩子。

那头,林黛玉见清歌出来,与薛姨妈说笑两句,又说要与宝姐姐玩儿,遂又到了薛宝钗屋里。

只与宝钗说话,她多心不在焉,前言不搭后语,林黛玉知晓缘由,打趣儿似的叹了口气,便告辞了。

黛玉主仆走后,薛宝钗犹在出神。

待晚间薛蟠回来,才问了些义忠亲王府之事,闻得当今果欲赐婚,且辅国公确实未寻到合适的人家……

薛宝钗遂打定主意,同她妈说了,且将脖子上的项圈解下来,坚定道,“妈,明儿叫哥哥将这劳什子熔了,打成金锞子赏人吧。”:,,.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