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清末之最强大地主 > 326章 神颂

326章 神颂

作者:谁火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当包围圈形成,英军外围士兵遭到海华军围剿时,罗密克中将顿时就欲哭无泪了。http://m.mankewenxue.com/911/911947/他如果把这个仓库让给另外几个国家,那么此时英军绝对会欢天喜地在装车,然而望着辽阔的澳洲大陆扬长而去。

    只是,这个世界没有后悔药。罗密克稍稍地展示了一下私心,就遭到了上帝的报复。

    对英军的围剿,只进行了半个小时,罗密克眼看大势已去,只得命手下打出了白旗。

    而在后方指挥的武有力和黄正英,听到欧洲联军总司令和英军已经投降,顿时就轻松了,因为这场战争,至此已经取得了绝对的胜利。此后的剿匪,也会更加顺利。

    这个理由,非常充分。

    如果是其他国家的部队在此运输辎重而遭到海华军的围剿,英军逃向了其他地方,那此后的战争,哪怕是打游击,也还会有一些麻烦。因为澳大利亚在过去是英国人的,英军只要隐入英国人的地盘,有如八路军进入了敌后,那里有无数的群众欢迎他们。他们军装一脱,就可以成为老百姓的一员,海华军想要甄别他们,会多很多工序。

    但是,英军却神奇地被海华军剿没了,其他国家的军队活了下来。这种情况,大家稍为一想就明白了,尼玛的,你俄国杂种逃出来了,却让我大英帝国的精英成了海华人的俘虏,老子不拿起枪来对付你也就是了,还想获得老子的掩护支持,做梦去吧。

    甚至可以肯定,此后海华军在围剿非英欧洲部队时,一定会有英国本土居民前来“带路”。这个没办法,这是民族性决定的。你不让我好,老子也不让你好。

    所以,逃出去的其他国家军队,无意外地,大多数都将成为孤军。或许,其他国家的军队,为了生存,极可能向澳大利亚本土的英国人抢劫杀戮。

    如果这样,那就更好了。欧洲内部各国,在澳大利亚与英国本土居民大打出手,这个事实本身,对海华的利益就太大了,因为这种行为,会导致欧洲联盟的破产。而欧洲联盟每少一点力量,等于是海华就多了一点力量。

    国与国之间,不管甲国与乙国之间的实力如何,但大体上都追求某种平衡。包括国际政治力量在内的诸多方面的平衡。

    譬如后世阿三吞并喜马拉雅南麓的某个小国,阿三在出兵前,肯定要考虑国际及周边各国的反应,要考虑做这件事的成本,但当时华夏连自己的事情都没搞好,根本无力南顾,而印度周边其他国家都相对弱小,这就让阿三有了可乘之机。

    同样,为了维持这种平衡,毛子卖给阿三几亿米远的先进军火,这种行为,看起来只是毛子和阿三之间的关系,其实与华夏也有关系。因为阿三在获得先进军火后,其地区军事实力迅速膨胀,而华夏要维持彼此之间的军事平衡态势,就得在相关地区多布置部队,或装备更多的先进武器。理论上讲,华夏保持某种态势,也要支出几亿米元的成本。

    这就是国与国关系的复杂之处。毛子赚了几个亿,阿三获得了几个亿的军火,可华夏却要无端地支付几个亿的防务费用。

    你不支付这几个亿的防务费用也可以,但你此前几十年努力所获得的“优势”就有可能逐渐丧失。

    所以,鉴于罗密克中将为海华立下的巨大功勋,罗密克被俘后,立即受到了武有力和黄正英的接见,所有欧洲俘虏团以上军官,都享受着相应职级的待遇。这让罗密克有点迷惑,不是说海华人都很野蛮么,怎么显得比俺英国人还更文明呢。

    1月28日,农历腊月十二日,海华军在清理了墨尔本的欧洲联军后,主力开始沿着澳洲东南海岸线,向着东方各居民点推进。

    2月1日,海华军占领堪培拉。欧洲联军只做了少量抵抗,就消失于附近高原。

    2月4日,海华军攻击到悉尼城下,此时在悉尼防守的是法国军队,法国军队只作了两个小时的抵抗,就向西北方向撤退,进入了大分水岭以西的干旱地区。

    然后,海华军队就原地休整,准备在澳洲大陆过华人的春节。

    而整个大西洋之战之第一阶段正面歼敌,也告一段落。

    ……

    1847年的春节,对于华人来讲,是最为幸福而豪迈的春节。

    一些从大清过来的文人,开始在海华的报刊上发明文章,歌颂马辰的功勋已经远超秦始皇,所谓的唐宗宋祖也不过如此。

    因为无论历朝历代哪一个雄主,都没有进入过海洋,都不知道海外还有如此大片大片适合生存的土壤。

    当然这是整体上的说法。在细节上,这些文人也展示了他们无底线的节操。

    他们开始在报刊上,逐项逐项地分析马辰取得的成绩。

    首先是开疆拓土。华夏历代先祖,也有开疆拓土之圣祖,但大多数皇帝都不可是守成之人,即便是开疆拓土的少量圣祖,对边疆土地也采用粗放经营模式,甚至其治理之力压根就达不到那些地方,只得采取封赏之策以维持面子上的统治。

    实际上边远地区,都是自行其是的实力王国。唯有马辰所领导的海华,才是兵锋所指,尽皆王土,但为王土,必服王化。

    其次是经济上的成就。马辰是几千年来华人领袖中,第一个把“经世济民”之学提升到了立国之本的地位,并取得了活民亿万、功参造化的成就。海华治下之民,基本没有穷人,更没有饿死之人。海华治下的普通民众,其生活水平超过大清国绝大多数乡绅地主。

    大清的乡绅地主,日常生活是“初一、十五打牙祭”,也即每月初一、十五两天可吃肉。但在海华,普通民众基本上是隔天吃肉,而收入稍好的民众,则每天吃肉,每顿吃肉。仅这一成就,就远超华夏历代王朝。

    再次是教化方面的成就。海华,不尊孔孟,但却比圣人主张更好。儒家讲“亲疏有别”,而海华讲“公正平等”;儒家讲“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不把女子当人,而海华却让女子“能顶半边天”,在很多领域,女子都展示了比男子更优秀的能力。

    更重要的成就是,过去的文化,只属于少数人所有,而现在的文化则属于大多数人所有。唯有海华与马辰,才做到了“有教无类”,“大家有文化才是真的有文化”。而随着“智力开发”的提升,每一个人,都可以对社会做出较大的贡献。

    而且还有文人提出了一个观点,西方有谚,“条条道路通罗马”,为何东方却总是抱着某一条路不放呢。东方有谚,“人挪活,树挪死。”这就是说,人这种生灵,要适应环境,要不断变化,才能不断壮大。

    要说教化,马辰自己都会承认有这一功绩。传统的儒家学说,核心一个思想:忠君。至于孝,也是为忠服务的。有人扯这忠君和爱国是等同的啊,这忠君和忠诚是等同的啊,其实忠诚二字本身,就带有一种强制性,不公平性。传统的儒家只强调下对上的忠,可却从来没有说过君如何忠诚于他的民众,而即有类似言语,但也没人去监督这方面的问题。

    所以,说到底,儒家学说也只是适合古代农耕时代的生活,要放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分分钟被别人抛弃。

    除了这一项之外,马辰觉得有些问题,其实不宜公开说。譬如开疆拓土,按后世理念,其实也是一种落后思维。日本国土狭窄,但他的产品与技术卖向他世界,尽管经济总量不如华夏,但那是就国家而言的,要说民众幸福指数、人类发展指数,别人是已经生活在了天上。

    经济一项,当然重要。但经济一项里,啥“活民亿万”之说,马辰是不承认的。

    民众,本身是有劳动力有创造力的,作为上位者,或者想要作为上位者的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让民众安居乐业,让民众有一个稳定的环境,可以自由地勤奋劳动、发明创造。

    此外,也有研究兵法的人,认为马辰是有史以来华人的军事大家。尤其是海战这一块,开创了历史的先河。因为马辰的出现,让大海成为了华人的朋友。而不像过去那样,华人总是被大海困于一隅。

    当然也有从个人品德上颂扬马辰的。

    真要说起来,马辰的个人品德真还值得肯定。他对朋友很好,他对家人也很好,他对手下也很好。一个国君式的人物,在他立国之后,有几人没杀过功臣和大将?可在海华,“十三太保”的地位不但没有受到削弱,反而还愈来愈强。

    ……

    春节前,海华下议院公布了一项《海华合众国法定假日法》,这是民生权利的一项重要保障。

    《假日法规定》:

    春节,放假15天,从腊月23日至正月15日都属于春节假期,但每个人只最多休假15天,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二等三天,政府机构不对外办公外,其他时间都要开门办公。

    清明节、端午节、盂兰节、中秋节、元旦节等,各放假1天,但可以将距离最近的一个星期天挪在一起休息,也好可以放假两天。

    国家法定假日值班的,法定假日后由各单位安排补假,其补假为生值班1天补2天。

    星期天值班的,值班1天补1.5天。

    各有关机构可根据这一规定,而灵活掌握员工休假。

    其实对于元旦这个来源于西方的节日,也有人主张不放假。不过马辰综合各方意见后,西历,也有其重要合理性。华夏的历法,是农历与或阴历,虽然于农业而言,有其价值。但未来的时代,却是工业为主。以西历计算,每年则是365天或366天,而以农历计算,少的一年只有355天,多的一年竟然有385天,这于农业没有关系,但在工业统计上,却有些困难。

    此外,西历虽然是西方率先确定的,却也是阳历,也即太阳历。是根据太阳与地球相对运动周期而确立的。农历的24节气,其背景也是以阳历为基础的。

    也因为如此,海华也决定过一次元旦,元旦,一元之始嘛。太阳与地球转了一年,又回到了起点,确实值得纪念。

    至于西方的其他啥节日,譬如感恩节、复活节、圣诞,那就对不起了。海华不会过那上节日,当然民间个人要过,官府管不着,但海华的官员,绝对不能过那个节日。除非是驻外的外交官或商人,为了融入当地而过西方的节日,否则将要遭到清算。

    这实际上也涉及到了民众信仰的问题。而于国家层面,就是宗教政策。欧洲的宗教信仰,此时进入了相对文明时期,各国再也没有国教,尽管民众要信基督,但并没有教职人员担任国家高层。

    西方包括欧洲和美洲,已经解决了人类的世俗生活与精神信仰之章的关系。而这一点,在后世的其他国家,包括亚洲、非洲的大多数地区,社会发展一直被信仰问题所困挠。

    这个问题,相对清国,海华也是轻松的。现在,海华从大的层面看,已经否定了儒教,吸吸收了一些合理成分。但海华是否支持一个宗教呢?最终,海华决定不支持任何宗教。除了限制某个中东地区的宗教外,其他宗教,都可以在海华境内传教。

    当然,道教于华人而言,拥有天然的优势。大清的一些宗教领袖,近两年都纷纷赴海华开坛讲法传道。

    对此,海华也出台了相应的临时条例,对宗教传播进行了一些限制。譬如,民众有信教的自由,也有不信教的自由。

    如果某个宗教组织或信教人员,以“打击异教徒”名目在民间制造隔阂和矛盾,必将受到处罚。严重的,将被海华政府宣布其为“邪/教”而遭到驱逐。

    后世全球的矛盾,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交织在一起,给各国带来了巨大的麻烦。海华可不想引麻烦上身。只要有宗教敢在海华乱动,海华将立即动用国家机器,绝对不会手软。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