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清末之最强大地主 > 325章 大洋洲之战(13)

325章 大洋洲之战(13)

作者:谁火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1847年1月24日,海华军上下秉持一股“打完这仗就过年”的信念,开始对盘踞在墨尔本的欧洲联军发起猛攻。http://www.wuyoushuyuan.com/1686812/

    此前欧洲联军在墨尔本海岸的那些布置,并未给海华军造成多少麻烦。几米宽的沟壑,伐两根木头就是一座桥,几百米外的那些临时击针枪堡垒,大炮一轰,大多数都跨了,即便没垮的,机枪一封锁,一组士兵冲到堡垒附近,几颗手榴弹也就解决了问题。

    少量的牺牲还是有的。但与取得的巨大战果相比,这几十名士兵的伤亡,也在海华军的承受能力之内。

    要打仗,就会有牺牲。海华军追求的,是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战果。

    24日的战斗,依然是早晨七点开始发起,同样是由火炮开道。

    目前,海华军的火炮,除了一些岸防要地,譬如早期的涠洲岛使用了日本制造可打50公里之远的大炮外,在陆军作战系列,目前只装备了75mm野炮。

    但是,哪怕是75mm火炮,也不是此时的欧洲军队能够抵抗的。

    海华军的炮击,并没有对欧洲联军阵地进行全方位炮击,而是只针对海华军要突击的正前方左右一公里,进行饱和式炮击。其打出的炮弹,是按照每10平方米一发炮弹的密度计数的。

    这种炮击密度,不敢说把欧洲联军全部给消灭了,但是在海华军的望远镜下,炮弹一轰,欧洲联军只坚持了两分钟,然后就潮水一般向城内退去。

    这种情况也证明,炮弹不一定能杀死每一个敌人,但炮弹一定会吓死每一个敌人。没有人头有那么铁,敢与现代火炮相抗衡。何况,此时的欧洲联军连钢盔这种防具都没有装备。

    火炮清理了一片安全的阵地,一个营的海华军陆军精锐,以战斗队形冲上了欧洲联军的阵地。

    他们的任务,不是歼敌,而是清理战场。但凡有还活着的欧洲士兵,如果敌方没有举起双手,海华军士兵二话不说,一律开枪击毙。

    如果欧洲士兵受伤了,则要分清楚是轻伤还是重伤,轻伤的可以救护并将其俘虏,留待以后作为免费劳动力,如果是重伤,则补一枪了事,以助其解脱。

    在这个营的士兵把战场清理得差不多后,又出动了两个营的部队,向阵地两侧进行攻击清理。

    欧洲联军摆出了一个类似“一字长蛇阵”的阻击阵地,想要以此阻止海华军的攻势。欧洲,作为新近一两百年崛起的力量,其军事技术水平,已经达到相当的程度。只是,他们的命运真的不好,遇到了时空作弊者。

    野外防御阵地的欧洲士兵,海华并不准备漫山遍野去追赶。海华军目前的任务,就是占领墨尔本,占领澳洲大陆东南方向的主要城市。至于此后散布在澳洲中部、北部、西部的欧洲联军,将会由黄正英担任的南方军区进行追剿。

    目前,南方军区只有002师具有战斗力,其辖下的015师、016师,虽然兵员已经齐备,但还没有形成战斗力,至少还需要两个月,才能完成基本训练。

    战斗的进程非常顺利,只用了一个小时,海华军的尖兵部队就推进到了距离墨尔本城两公里之外。

    这时,尖兵部队除了等待,便进入发警戒消息状态。

    上午10点,海华军炮兵推进到了墨尔本城下,一番布置之后,开始对墨尔本炮击。

    轰轰轰……

    上百发炮弹落在墨尔本城边,欧洲联军的阵地上,冒出一股股烟尘。少数炮弹击中易燃之物,燃起了熊熊大火。

    上百发炮弹,只是第一轮。此后接着的还有无数轮,直到阵地被清理得相对安全,海华军步兵才会出击。

    在某种意义上,马辰也是相信“大炮兵主义”的,相信大炮制程之类即真理。与欧洲人作战,不要讲那么多道理,唯有打,唯有将其打服,唯有将其打得绝望,才会有华人的一片空间。

    从海华军尖兵冲到城下两公里开始,此后的进程,完全在欧洲联军指挥官罗密克等人的注视之下。

    本来,罗密克等人已经做好了准备,包括火炮和击针枪的准备,要对冲进两公里之内的海华尖兵部队进行攻击。但是,让罗密克等人惊心的是,这群海华士兵特别“怕死”,竟然止步于两公里线。

    两公里距离,欧洲联军仅存的火炮,也有几门能够打到这个位置。但最终,欧洲联军也没有开炮。因为这个距离,不说接近欧洲大炮最远射程,哪怕就是几门炮真的开打,估计其效果也非常有限。

    因为海华士兵并不是排队枪毙那种落后的推进方式,他们的人员非常零散,每名士兵相隔,就有数十米甚至上百米。难道,欧洲的火炮还要去瞄准对方一名士兵开炮?

    而这一迟疑之后,欧洲联军已经丧失了最后开炮的机会。海华军的炮兵上来了,他们并没有在二公里线上,而是停留在三公里线上。

    这让原本还要咬一口海华军的罗密克,禁不住破口大骂“法克油”。

    但然并卵,在强大的实力面前,欧洲联军只有吃灰的份。不要说能打两公里多的炮兵,就是欧洲目前所有的手段相加,也无法在一个战场上找回战争的主动权。

    然后,海华军就开炮了。

    一阵炮击过后,包括欧洲联军在战场附近隐藏的仆从军等兵力,还没有从营地走出来,就遭到了海华军的炮火打击。

    而这一打击,终于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为何?因为隐藏的欧洲联军战力,在欧洲指挥官们看来,那是绝对隐蔽的,有的部队,是今天早晨才开赴到隐蔽营地或隐蔽阵地,可是,这些隐蔽的力量,却率先遭到了海华军的炮击。

    这说明什么?尽管欧洲联军指挥官们抬头看向空中并没有发现什么,但所有的欧洲联军指挥官,甚至包括普通士兵,都知道海华军有一只“空中铁鸟”的。所以哪怕他们没有发现什么,但内心已经推理出,海华军在空中,绝对有一双眼睛在看着欧洲联军,不管你做怎样的布置,都会被海华军发现。

    而这个推理一出,首先摧毁的是罗密克本人的抵抗意识。尼玛,如果海华一直采用这种稳步推进的战术,欧洲联军绝对会在半天之内被对方全歼。

    “命令后撤,各部队后撤!”在海华军的炮火中,这是罗密克发出的第一个命令。

    在这个命令之后,罗密克等人立即召开了一个只有一刻钟的作战会议。会议决定,立即解散欧洲联军司令部,改组成立一个“欧洲志愿军联合作战指挥部”。

    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个文字游戏,前者,欧洲联军指挥部,是由欧洲各国政府牵头,有秘密协议的,由英国军官担任主官的一个作战单位;而后者,不过是在澳大利亚的各国志愿军部队,出于某种需要,而联合在一起的指挥部。后者,各国指挥官将会有更大的权力,甚至有独立作战的权力。本质上讲,后者更像是一个协调机构。

    果然,欧洲志愿军指挥部会议的第一项议程,就是各自为战,或继续坚持城市大规模作战,或撤离墨尔本,去其他地方化整为零,与海华军作最后的抵抗。

    讨论的结果,大多数国家的指挥官,都同意化整为零的作战方式。毕竟,大规模作战已经试过了,在海华军密集的炮火之下,欧洲联军根本就没有抵抗之力。而化整为零之后,尽管其前途依然艰难,但说不定也充满着机会。总不可能海华军就没有一点缝隙可钻吧。

    决定既出,欧洲联军立即向后方撤退,同时开始按军队人数瓜分辎重给养。

    “报告总指挥阁下,欧洲联军可能要逃!”无人侦察机很快发现了欧洲联军的动向。

    “全军立即发起全面进攻,抢夺联军给养!”武有力作为一个智能生化人,所拥有的军事水平,远超这个时代。欧洲联军要逃,其战术不外有二,一是以运动战的方式继续与海华军作战,二是以游击战方式与海华军缠斗。

    而不管哪一种作战方式,都需要辎重给养支撑。

    由于英国人在澳洲大陆经营了上百年,澳洲地区作主人的,都是英国居民。所以欧洲联军此后的作战,粮食方面的问题会相对较小,但火炮、火枪、弹药等,却必须由欧洲方向运输而来。

    对海华军有利的一面,就是海华海军已经封锁了澳大利亚沿海。欧洲联军想要大规模获得来自欧洲的给养,已经不太可能。

    所以在此时如果海华军能够抢在欧洲联军之前,抢过这批给养,不比直接歼灭这股敌人的意义更小。

    毕竟,按照海华军的总体部署,此后这些欧洲残军,将作为海华陆军015师、016师的练兵对象。

    武有力一声令下,001师各团、海军陆战队第三支队,立即兵分几路,向着墨尔本城内扑去。

    激烈的枪声开始响彻在墨尔本的大街小巷。

    此时的墨尔本,远没有后世繁华,大多是两三层楼的小房子。海华军一进入墨尔本,便迅捷突进,只找那些大院或大房子作为攻击目标。

    至于小房子里的英国居民敢于抵抗,立即会遭到海华军毁灭性打击。

    海华军的攻击很快,以每小时5公里的速度在墨尔本市内推进。欧洲联军的撤退也很快,这种十分接近近代化军队水平的作战集团,做起事来也绝不拖泥带水。

    但是,欧洲各国志愿军在这场墨尔本的竞速赛上却各有得失,而以英国人的损失最为惨重。

    欧洲联军的指挥官是英国人,欧洲联军的主力,包括阿三仆从军、毛利土著理论上也是英国人,所以在有关辎重给养的分配上,罗密克天然地将距离指挥部和英军最近的一座仓库给养留给了英国军队。而其他国家的军队则还需要行军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甚至还有到愁尼去接受给养的。

    那些被分配到悉尼去接受给养的军队,几乎是骂着娘离开墨尔本的。

    只是战争完全不以罗密克的意志为转移。海华军入城后,第一个攻击点,就是英国人分配到的辎重仓库。

    英国人正在装车,虽然已经有上百辆大车拉走了一些货物,但对还有近十万大军的英军及其仆从来讲,那不过是几天的给养量,剩下的,至少还有上千车,可供作战几个月的量。但就在这时,海华军的攻击到了。

    首先,海华军的一支前锋部队,用机枪和自动步枪封锁了辎重仓库的出口街道。让陆陆续续作仓库出来的大车,只得拥挤在大街之上。

    其次,海华军其他部队,则从周边包围过来,几乎只用了一刻钟时间,罗密克甚至还没找到突破这种封锁的方法,包围圈就正式形成了。

    而这次立下首功的,正是海军陆战队第三支队。支队长张伟,在日常带兵,包括训练等方面的对部队的领导力,确实比不过其他将领。但张伟本人,却是最早接受马辰指导的,后又是武有力直属的几个保安。也因为如此,张伟的一线作战指挥能力,在海华军中却身居前列。

    在武有力下达全军突击,抢夺敌人给养后,张伟不但行动迅速,而且还作出了最有利于己方的判断,那就是这种城市穿插,一定要快,而要快,则要抄近路。

    找来地图之后,张伟不但要研究大街地图,也研究那些大街之间的联络。这就让他找到了两条甩开更多大街更远距离的小巷。

    这种小巷,野炮是过不了的,但迫击炮没问题。所以002师有野炮,那么002师的指挥官就会本能地寻找那些更近的大街,而不是寻找小巷。这不是作战指挥官指挥艺术的差别,而是屁股决定脑袋,看问题有不同的角度。

    因为海军陆战队,主要是轻装设备啊。这样的部队,你让他直接攻城估计困难,但要让他在城市攻破后迅速穿插街巷,那就是他们的舞台了。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