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三生有幸 > 第二十一章 表态

第二十一章 表态

作者:后知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为了应对突如其来的中原形势,赵构在垂拱殿紧急召开了一个御前会议。http://m.ruxueshu.com/1563053/

    秦桧因为那只“蹊跷”的大黄蜂,一直在家养病不出,今日也来到垂拱殿。虽然在家歇了这么多时日,但是作为一个老牌铁杆儿汉奸,该他知道的、不该他知道的,他其实全知道。但是什么都知道,不代表他什么都能做到。荆未晚丧命的第二天,他就得到了消息。可是他能怎么样?还不是眼睁睁的看着张石头撒着欢儿,一路向北而去。赵构对荆轲会的猜忌他很清楚,这必定是赵构的授意。可是张石头北上之后的所为,秦桧就算想破头,也想不出所以然。他绝不相信挑起中原战事,也是赵构的授意。

    究竟是何人指使的,还是他张石头早有预谋?若整件事都是出自他张石头的策划,那他秦桧还真是小看了这个在天子面前高喊“天子不举”的憨小子。可若是说朝中有人授意,那么是谁呢?

    福国长公主交游广阔,十分活跃。但均是与各位大佬名家诗词唱答、歌舞风月,这与她这个“才情公主”的身份很相配。秦桧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始作俑者会是赵多富。

    中原形势的巨变,令南宋的朝堂激流涌动。当然,福国长公主在背后,悄悄的推波助澜。赵构和秦桧费尽心思打压的主战派的呼声,瞬间又高涨了起来。

    前任相国,因反对议和被秦桧构陷,如今知泉州的赵鼎率先上表,劝赵构善加利用这次义军在中原制造的大好形势;前枢密院编修,因绍兴八年反对议和,上书高宗,对金国议和的阴谋进行揭露,而且要求高宗斩秦桧、王伦、孙近的人头,而被秦桧几度整治,如今为威武军判官的胡栓,也上书请赵构顺势而为;岳飞明知如今赵构对他的猜忌,却依然按耐不住一颗澎湃的心,也上表请求赵构莫要丢失眼前的大好时机,支援义军,一举收复中原。

    当然,聚拢在秦桧身边的投降派,也没闲着。御史中丞勾龙如渊上书指斥主战派等人,欲乱国纲,居心叵测;右正言万俟卨也上书劝赵构冷静,莫要受到主战派的怂恿;参知政事王次翁则大骂张石头擅开边衅,破坏和平。

    显而易见,南宋朝堂,围绕着张石头创造出来的中原战场,又在进行着一场博弈。只不过,皇帝赵构本人,一直是个坚定地投降派。所以,主战派的呼声始终显得有些微小。然而,张石头这样的星星之火都可以燎原,更何况如今的中原形势,对南宋而言,百利而无一害。

    所以这次的御前会议十分重要,秦桧若再不能做出点儿什么,金国的主子会很生气。更为严重的是,中原形势糜烂,金国式微,必然使主战派崛起。他这个投降派的相国大人,还能四平八稳的站在朝堂之上么?

    垂拱殿上,参与此次御前会议的大臣都到齐了。赵构却仍然阴沉着脸,未发一言。对于一个一生都矢志不渝,追求单边和平的天子,张石头的行为显然触怒了他。然而若是说他赵构丝毫不懂军事,也是冤枉他了。中原战事的微妙格局,以及由此将会产生一系列的变数,他也计算到了。但是,如果现在不加干涉,不去讨好金国的主子,将来中原乃至河北的形势一片大好,他赵构真的敢举起北伐的大旗,顺势而上收复失土,甚至直捣黄龙吗?

    这才是左右赵构决策的关键。

    民间百姓送给了赵构一顶帽子:“苟安天子”,这个明显带着嘲讽的称谓,带给赵构的,不是激励,而是愤怒。一个饱受外辱的皇帝,对敌国奴颜婢膝,却对自己百姓善意的嘲讽怒发冲冠,这绝对不是一个男人的愤怒。

    但是此刻,赵构仍未下定决心,该如何应对中原形势,还有那个惹事精张石头。要说恨他,赵构还真恨不起来。这小子绝对是官场中的另类,就像一块儿橡皮糖,嚼不烂、含不化、甩不掉、玩不转,偏偏赵构还有许多要倚靠他的地方,尤其是用张石头达到制衡的目的。

    赵构需要先听听群臣的意见。

    参知政事王次翁是秦桧的铁杆党羽,此前曾不遗余力的帮助秦桧辅佐赵构,夺取各个元帅的兵权。绍兴二年八月,秦桧因提议“南人归南、北人归北”得罪赵构被罢相,其后韬光养晦,夹紧尾巴等待时机东山再起。在此期间,秦桧在婺州结识了王次翁。不过王次翁这个人,一开始倒并不是一个阴险狡诈、城府极深的人。他颇似那种老派而又迂腐的文臣,对武将天生就有排斥感。外敌会不会灭了南宋,他不担心,他最担心的是武将乱国。结果一步步被被秦桧利用。偏偏他还自鸣得意,甘愿为秦桧鞍前马后、铲除异己。有下官拍他马屁,称其为“隐相”,他居然坦而受之。可见其政治才能,也只配给秦桧当枪使。

    既然给人当枪使,就要有当枪的觉悟。王次翁首先发言:

    “启禀陛下,此次中原乱象,必是朝中主战一派有人暗中怂恿。其人居心叵测,望陛下明察。当此之时,陛下应当机立断,立刻派人将张石头捉拿回京,严加问罪。否则,不但中原战火纷飞,怕是我南朝,也有池鱼之殃。”

    御史右正言万俟卨不乐意啦,说主战派就让主战派背锅,干嘛要扯上我的准女婿?都是秦相国的人,何必互相伤害?

    “启禀陛下,王大人所言,有些想当然了,绝非老成谋国之举。张石头将军骁勇善战,金人闻风丧胆,正是我国之利器。如今还不知张将军因何在中原掀起战事,便要捉拿问罪,岂不是自毁长城?倘若因此逼反了张石头,金国再来犯边,难道王大人可以领兵出战么?”

    王次翁登时大怒:

    “谁不知你家女儿与张石头有些瓜葛?还未坐上泰山之位,便要替张石头摇旗呐喊了?我大宋兵多将广,少了张石头,就国将不国么?”

    万俟卨瞥了一眼秦桧,秦桧半闭双眼,显得很随意。看来秦桧对他袒护张石头的言辞应该也能理解。于是接着道:

    “王大人息怒,下官也是对事不对人。其实今下鼓吹主战的那些穷兵黩武的言论,下官也十分不屑。皇上圣明,始终主张息兵养民,下官深以为然。不过,也要先保靖方可安民。张石头一人便搅动中原烽烟四起,国之人才啊!他也是陛下非常信重的将军。所以微臣以为,先搞清楚张石头究竟因何而为,再做定夺。微臣听闻,张石头此次是打着钦差大臣的旗号在行事,不知传言可信否?”

    话一落地,大臣们齐刷刷望向御座。赵构张了张嘴,旋即又闭上了。

    御史中丞勾龙如渊见此情景,就把话题扯开了说:

    “就算是钦差大臣,没有枢密院的兵令,岂能擅开边衅?韩大人?”

    韩世忠自打进了垂拱殿,始终低着眼帘,双手抱袖,一副事不关己的姿态。闻言只好打起精神:

    “启禀陛下,微臣在枢密院当值,绝无见过有下达给张石头的兵令。张大人会不会知道些什么呢?”

    张俊这个人,很有意思。在“绍兴议和”的时候,曾经上过五道奏疏,反对和议。几乎所有人都将他打上了“主战派”的标签。然则他那时正是和岳飞闹的不可开交的时候,岳飞对他的人品嗤之以鼻,他也对岳飞恨之入骨。他急需战功粉饰自己,更需要战争来抢钱抢人抢地盘,扩大自己。其实他骨子里是个见风使舵的人,无所谓议和不议和,怎样对自己有利就怎样来。如今他终于扬眉吐气,夙愿得偿,坐上了大宋军中第一把交椅——枢密使,将岳飞和韩世忠都踩在脚下。这个时候,他想的已经不是战与不战,而是如何经营好他的官位。所以他一直对赵构言听计从,对秦桧也是极尽逢迎之能事。

    他知道如今伺候好赵构,官位便可稳固;巴结好秦桧,朝堂上便可左右逢源。作为一个领兵打仗出身的将军,他的政治智慧也算难得了。

    但是今天出现了两难境地。赵构对张石头青睐有加,秦桧对张石头却是恨之入骨。这时候要他张俊说话,分寸如何把握呢?

    “启禀陛下,微臣虽领枢密院,但确实未曾给张石头发过兵令,也未曾见过有他人给的兵令。至于他为何这么做,微臣认为,可速速将其召回,一问便知。不过上个月有一件江南东路安抚使司发给枢密院的奏报,称张石头路过徽州兵营,自称是奉了密旨的钦差。这个是否奉有密旨……微臣就不得而知了。”

    所有大臣又看向赵构,赵构知道不能沉默了:

    “朕确实给过他一道密旨,但只是让他在我境内沿路体察民情,顺便纠察不法之徒,绝没让他去中原捣乱。这个张石头,实在……实在是大胆!”

    众大臣听明白了,都是人精!皇上已经定了基调,“大胆”这个词能定罪吗?果然张石头简在帝心!

    前面一通大炮,就是为了让赵构表态的。如今赵构定了基调,秦桧知道,不能再在张石头有罪无罪上和皇上争了。当务之急,是替金国摆平中原乱局。

    张石头,这个让秦桧夜不安枕、牙根儿恨得直痒痒的人,也只能另找机会对付了。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