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三生有幸 > 第二十章 燎原

第二十章 燎原

作者:后知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萧千水大惊。http://www.julangge.com/bid/2227940/冲着远处的冲天火光,便知来敌人数过万。不过他很快便冷静了下来,颍昌府内兵力一万五,又是守方,何惧之有。只是自己守备的东城门,麾下只有一千士兵,加上辅助守城的府兵,也只有一千零几十人。

    当务之急,是赶紧请求将军发兵支援。萧千水给手下的副将交代了几句,便匆匆赶往驿馆。

    来到驿馆,进了门,便有两位亲兵迎了上来:

    “站住!什么人?”

    萧千水也是刚从下层提拔上来,对郦琼的亲兵还不太熟悉。见状赶紧上前道:

    “二位兄弟,我是东城门的守备千户萧千水。麻烦向将军通禀一声,有紧急军情,请求进见。”

    “这么大的动静,还用你来呈报?将军此刻正在里面和冯大人商量对策,任何人不得入内。倒是你萧千户,作为城门守备,岂能擅离职守?”

    庭院深处传来几声女子的轻笑,萧千水心里不由得腹诽,到这时候将军您还有心情调戏女人,心眼儿可够大的。可是东城门士兵极少,危在旦夕,增兵刻不容缓。

    萧千水挤出一脸的媚笑:

    “二位好兄弟,匪军来势凶猛,我东城门仅有一千兵士。形势危急啊!还请麻烦二位,通禀一声,请将军速派援兵,否则城门危矣。”

    说着顺手将一锭银子塞给一名亲兵。那亲兵掂量了一下,不耐烦道:

    “好吧,你站在这里等候消息,我走一趟吧。”

    “哎呦,麻烦兄弟您嘞!”

    不一会,亲兵转回:

    “将军说了,不许你再擅离职守,否则军法处置。”

    “是是是,末将遵命。那援兵呢?”

    “将军说已经得到情报,东城门只是佯攻,其他城门已经埋伏了大量敌兵,压力巨大。不可能再给你派兵了,令你务必严防死守。”

    萧千水心下稍安:

    “原来如此,将军真乃神人也!末将这就回去,誓与城门共存亡。”

    回去的路上,萧千水虽然有些狐疑,但仍然选择了相信将军。佯攻?嘿嘿,打硬仗咱不敢说一个顶俩,但是打水仗,我东城门还是嗷嗷叫的。

    然则回到东城门,却已经是满目苍夷。城外的义军并未急着攻城,而是先用投石机狠狠地砸了一番。虽未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但是城头已经一片狼藉,七八十名士兵伤亡。

    这不合逻辑!若是佯攻,投石机这种攻城必备的重型武器,怎会运到东城来?佯攻便是雷声大、雨点小。夜间佯攻更是容易,只需制造足够的噪音。但凡攻城时先来一波投石机,震慑守军,接下来的,便是用云梯蚁附攻城。

    东城门重兵攻城,其它城门还有大量伏兵,山匪哪里聚集来的这么多兵力?难道是南朝来袭?

    萧千水正惊疑不定,副将一脸灰败相跑了过来。

    “千户大人,援兵来了么?”

    萧千水干巴巴的张了张嘴,硬是说不出什么。

    “千户大人,敌军马上就要强攻了。将军大人怎么说?”

    萧千水艰难的咽下一口吐沫:

    “将军说他们只是佯攻,咱们必须顶住。”

    “佯攻?光石炮就用了十几部,您看这是佯攻吗?”

    “山匪哪里来的这么多器械?”

    “还用说吗?定是从蔡州府守军那里缴获的。”

    萧千水仍不死心:

    “走,随我去城头看看。”

    当萧千水登上城头,远处烽火联营的义军阵中,吹起了进攻的号角。霎时间喊声震天,一簇簇跳动的火光,由远而近,蜂拥而来。

    萧千水鼻子一酸,泪眼朦胧。说好的佯攻呢?

    凭他这千把人,就算都是死士,占着守城优势,敌军的一波强攻,也就差不多死干净了。手下的士兵其实是大杂烩,哪里的人都有,民族也多种多样,各有各的心思。更别说那几十个府兵,早已猫在城下安全处躲了起来。

    “我萧千水……”

    总想从自己的噪子眼儿里发出一句霸气冲天的话语,然而看到身边的副将,正在用惊恐的眼神望着他,而且从他的眼神中,分明读到了一种与自己相同的、强烈的求生欲望。萧千水终于下了决定:

    “开门,放水,我们降了!”

    义军扛着云梯还未冲到城门口,便见城头打起了白旗,城门也缓缓的打开。

    接下来的战斗,便显得云淡风轻。由外攻内难,由内攻外易,何况还是攻其不备。于是很快四城陷落,城里的万余士兵没有接到任何调令,结果在兵营里被包了饺子,也在看到郦琼和冯长宁的人头时,乖乖的缴械投降。

    颍昌府由是平定。

    可是对于颖昌一战,张石头始终讳莫如深。

    事后有人问起,张石头总是支支吾吾,顾左右而言他。毕竟一个小爷们儿,与一个老爷们儿之间发生的不堪回首的“捉鸟门”,绝不是一件可以拿来大肆宣扬的美谈。

    不过这并未影响参与此次行动的豪杰们对他的敬仰。一时间,张石头侠骨柔肠、替天行道、智计百出、武功盖世之言,又一次传遍整个中原,甚至南方大地。

    于是在中国的各个茶楼瓦肆,说书先生们又多了几道压轴的书目:

    为父报仇贞烈女,替天行道好儿郎。

    劫纲乔装入虎穴,捉鸟夺命定颖昌。

    屠酋会的武林群雄们,也从此次颖昌之战中汲取了大量经验。斩首行动的重要性,对于现时代全凭首脑人物指挥运转的格局下的攻城战,影响之大不言而喻。接下来的攻郑州、平洛阳,群雄自告奋勇,独当一面。

    谁不想名留青史、谁不想收复山河?

    当然这话不敢说的太绝对,别忘了,还有我们伟大的皇帝陛下,赵构。

    名留青史谁不爱?收复山河就算了。朕这十几年东躲西藏的,容易吗?好不容易安稳几年,怎敢去摸老虎屁股?别闹!

    当张石头点燃了中原大地的燎原之火,而且火势之猛,已经令金国在中原地区的统治,陷入瘫痪。在张宪坐镇临安府指挥调动下,各地义军纷纷出动,占据了几乎半个中原。而金军只能畏缩在汴梁和一些重要的府城,紧闭城门,不敢稍作妄动。首脑人物也是胆战心惊,屠酋会的名号,吓得在夜间都要着衣配甲而睡,哪里还有心思反攻倒算?

    复国的希望之火,又在中原人民的心中,悄悄地点燃了。

    然而当消息传到南宋朝廷,金国的使者也向赵构递交了宗主国皇帝金熙宗完颜亶措词严厉的国书。作为臣子的赵构,诚惶诚恐,检讨谢罪,令人唏嘘。

    早在绍兴九年,在赵构的授意下,秦桧使劲浑身解数,与金国达成了“绍兴和议”。那一日,迎接金国诏书的百官队伍里,许多官员在家泣告祖宗,誓死不屈。谁知秦桧早有预案,找了许多临安府的泼皮无赖穿上官服,滥竽充数。赵构隔着一个遮羞帘,听金使张通古宣诏,而后跪地口呼:“谢主隆恩”。

    从此,宋便再也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金国的臣属,代金人守土,称臣纳贡。

    “绍兴和议”内容:金以河南之地予宋,宋向金岁贡银绢共五十万匹两。然而颇为讽刺的是,签订了“绍兴和议”之后,赵构和秦桧二人大力鼓吹和平已经到来,百姓从此休养生息。却在绍兴十年五月,金兀术完颜宗弼便发动了规模宏大的南侵之战,其战略意图便是一举灭宋。

    赵构的脸,登时被打的啪啪作响。然而却不忘自我诡辩:

    “蛮荒之邦,缺信少义,也数寻常嘛!”

    从此,脸上更是少见血色,可惜这脸色不是羞愤而成,是被吓的。

    作为策动此次义军北伐的始作俑者,福国长公主赵多富,其实早就预测到了这个局面。中原烽烟一起,金国绝不会无动于衷,必向南宋施压。而她的亲哥哥赵构的尿性,赵多富还是十分了解的,必定十分惶恐。

    但是她认为,虽然赵构胆小怯懦,还是有许多可圈可点的帝王之道。作为一个皇帝,你可以胆小,但是不能缺乏睿智。睿智如赵构者,不难发现此次战事中最重要的两点。

    第一,战争是在金国占领的殖民地内发动的民间战争,与南宋朝廷无任何关系。

    第二,战争与往日不同,南宋朝廷不费一兵一卒,一米一粟。

    当此局面,赵构只需做无辜状,声称张石头是个人行为,于南宋无关,继续隔岸观火。义军败了,他毫无损失;义军胜了,便可坐收渔翁之利,推波助澜,甚至派兵增援,到时候只消说张石头是奉了他密旨行动即可。

    辨清形势,把握大局和方向,才是帝王之道。

    赵多富为她的哥哥筹谋如此,不可谓不令人感动。只要赵构还是个男人,只要赵构稍有智商,绝不会放弃这种大好局面,做下令亲者痛仇者快的决定。

    然而问题来了。

    赵构还是个男人吗?

    仅有内斗的智商,没有外斗的胆气,能做出正确的决定吗?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