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复活之战斗民族政委 > 第478章 神奇的战术(下)

第478章 神奇的战术(下)

作者:青椒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三三制,是中国军队经历多年战争洗礼后,用鲜血与生命总结出的伟大成果。

它起源于抗日战争,完善于解放战争,并在抗美援朝中得到大量应用,使得武装到牙齿的美军,面对装备落后的志愿军也只能被打得节节后退,其威力之强大可见一斑。

这套优秀的战术,一直被我军沿用了数十年之久,直到时代发生变化,信息化战争出现,才被彻底淘汰出军队。

当然,因为装备缺乏,八路军最早的三三制,可没有周逸龙的这么豪华,拥有这么多自动火器和轻机枪配置。

八路军的三三制,是标准的9—10人步枪小组,至于轻机枪,即便是八路主力,通常也只下放到连排级单位,步兵班是想都不用想了。

另外,三三制只是当年“六大战术原则”的其中之一,其余还包括:一点两面,三猛,三种情况三种打法,四快一慢,四组一队。

周逸龙接下来便指挥部队,为霍津少将一一演示。

一点两面:

进攻时主攻一点,包围两面,敞开另外一面,造成优势突破的同时,还容易让敌军溃退。

至于“面”的配置,可以根据情况灵活掌握,“一点一面”也可以,“一点多面”照样行。

四快一慢:

指抓住敌人后,准备要快,前进要快,扩张战果要快,敌军溃散后追击要快。

一慢是指总攻开始时机要慢,“慢”的时间,是用来侦察敌情,布置兵力火力,进行战前动员和休息,一定有准备再打。

三猛:

猛打,猛冲,猛追。

战斗一旦发起,不能有任何思想动摇,必须拼命打,只管拼命打,第一梯队打不动,就换第二梯队打,第二梯队打不动就换第三梯队打,按照战前计划狠狠的打,绝不退缩。

追击溃退之敌时,不能怕乱,要以乱对乱,发扬冒险精神死追、硬追、穷追,直到将敌军彻底消灭。

三种情况三种打法:

一种是敌人处于有准备的防守中,要完成一切准备工作再攻击。

一种是敌人要退不退,先缠住他,围住他,拖住他,等准备就绪再打。

最后一种是敌人想跑,那就要猛冲猛追,不要等命令,不要怕部队少,奋勇直追就是。

四组一队:

通常指以连为单位,设“四组”——即火力组、突击组、爆破组、支援组,合起来为“一队”——即突击队。

这是专门为了对付攻城战和巷战的,具体布置时,四个小组可以灵活调配,不用限制死。

等这些具体战术,在教导营的老兵展示下,一一演化开时,简直是千变万化,奥妙无穷,看得霍津少将是连连点头,交口称赞。

虽然苏军在大兵团战术上颇有优越,比如著名的“大纵深”便无人能及,但要是论及具体战斗中的步兵战术,还真没有哪一家敢说,比打了几十年仗的中国军队强!

要知道,即便是后世以美国为首的十八国联军,都照样在朝鲜战场上被中国志愿军给打得体无完肤,叫苦不迭。

周逸龙今天将这套优秀的战法系统拿出来,就是希望汲取所长,苏军机械化兵团本就不弱,要是数量庞大的步兵能再提升一下,就真的战力可观了。

霍津看得虽然兴奋,但他到底是专业行家,看了一会儿,便敏锐的意识到一个问题:

“演习场上的这支部队,都是由老兵和精锐士官组成?”

周逸龙点头表示承认。

霍津少将随即分析道:

“这些战法的确很优秀,但根据我的观察推测,想要熟练使用它们,对部队的要求非常高。没有经验丰富的中下级军官,根据战场形势灵活指挥部队,是很难达到教导营这个效果的!”

这句话可谓一语中的,后世中国军队之所以能在朝鲜战场上势不可挡,正是依赖有这样一支经验丰富的部队。

中国军队经历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又经历三年解放战争,部队长期分散成连排营级单位,进行完全自主式的游击战争。

在这个过程中,广大中下级军官得到了充分锻炼,培养出独当一面的战争经验,其战场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任何其他国家军队不可比拟的。

试想,就算美军再强,他们的连排营长们,有机会单独带兵,决断战场吗?

所以,每当中美双方的小股部队在朝鲜战场上遭遇时,几乎全部以志愿军的压倒性胜利告终,而美军只能在大兵团行动中,依赖火力取得一些局部优势。

霍津少将正是看出了问题的关键,此时的苏联军队本就极度缺乏骨干人才,这两年感受到战争迫近,又在不断扩招新军,进一步加重了这个问题。

可以说,这个时期的苏军整体素质,基本下滑到了建国后的最低点。

即便周逸龙的战术再优秀,没有相应素质的军队,也是白搭!

就好比,你看巴西足球队用3—4—3阵型踢球很厉害,你让国足也去踢3—4—3阵型试试,照样还是输!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即便后来美军在朝鲜战场上,研究出了一些志愿军的战术战法,可照样学不会!

没有金刚钻,就揽不了瓷器活!

这个道理,周逸龙自然也明白,事实上,在即将爆发的苏德战争中,他最担心的也不是装备问题,而恰恰是军队素质。

装备不行,这两年还可以抓紧造一批,但经验丰富的精锐部队,可不是一两年时间,就能批量生产的。

要是能给他个三五年时间,还有办法训练出一批精锐骨干,可现在离二战爆发,只有不到两年,只能说抓紧时间,有多少训多少了。

历史上,苏军在二战中伤亡巨大,就是因为遭到德军突袭,在战争初期损失了绝大部分正规军,导致后期苏军一直在战争中不断征募新兵,不断添堵缺口,有经验的部队总是伤亡殆尽。

一直到战争结束,苏军都严重缺乏训练有素的中下级军官。不过到战争后期,伤亡同样巨大的德军,也面临了一样的问题,苏军才逐渐在伤亡比率上超越德军。

周逸龙抓起霍津少将的手,紧紧握住道:

“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只有你们!只要伏龙芝院校愿意带头做出表率,扩大招生数量,我相信,其他各大院校必会积极响应。

只有你们,才能为军队培养出优秀的栋梁之材!”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