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复活之战斗民族政委 > 第八十一章 新总指挥

第八十一章 新总指挥

作者:青椒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1939年6月2日,莫斯科。

伏罗希洛夫元帅正紧张的在办公桌上处理着一大堆公务,最近的国际局势非常紧张,连带着他这个苏联元帅,身上的担子也是压力倍增。

2月15日,德国兵不血刃地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

4月8日,意大利入侵并占领了阿尔巴尼亚。

5月22日,德国和意大利签订了法西斯战略同盟协定。

以德国,意大利为首的法西斯同盟初步形成,整个欧洲都笼罩在法西斯的恐怖阴影之下。

战争似乎已经无法避免,只是大家都在猜测,会从哪里首先爆发。

苏联作为一个刚刚取得社会主义政权的新兴国家,还处于民族工业的起步阶

段。

为此国家实行了三个“五年计划”,来提升苏联的整体国力。

第一个“五年计划”,在1928年至1932年推行,其主要目标是发展农业集

体化。

由1929年开始,集体农场的数目飞速增长,一年之内,由5万多个暴增加至8万多个,此後从1931年开始,国营集体农场数量一直维持至20万个以上。

每个农场的平均面积,也在1929至1932年期间扩大了二十倍之多。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苏联开始由农业国转变成工业国,初步建立起了

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扎实的物质基础。

第二个“五年计划”,在1933年至1937年推行,其主要目标则由发展农业

转为发展重工业。

工业产量的提升,带动了能源的大量耗用,对比一次大战前增加了三倍有余,比1920年的最低潮高出了十二倍,仅次于美国、德国及英国。

而在乌拉尔及西伯利亚地带,则建设了一批新兴的工业城市,推动了工业城市化的发展。

第三个“五年计划”,在1938年开始,预计到1942年结束。

计划重点是发展国防军事工业,同时建设军民两用产业,为可能到来的战争作准备,不算发达的航空业尤其是重点。

苏联在伏尔加河沿岸和乌拉尔山山脉附近大规模建设航空工业基地,规模极为宏大。

仅仅1938年当年,苏联飞机的产量,就比1937年翻了一番,达到7500架。

而到了1939年,年产量更是已经稳定在了1万架的规模。

而装甲,炮兵,海军等国防工业的建设,也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可以说,这个时期的苏联正处于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关键时刻,国家的防御体系还没有彻底完成,如果遭受法西斯势力的入侵,将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为此,斯大林同志已经在谋求同德国签订一份《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希望能借此获得政治上的和平优势。

当然,谁也不会把和平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一份条约上,除了发展国防工业,苏联红军的发展建设也在飞速的进行中。

最高统帅部计划,从今年开始,在两年内将280万苏联红军,扩编为450万人。

因为只有强大的实力,才是和平的有力保障。

可偏偏在这个时候,远东地区的诺门罕出事了,日军竟突然对苏联红军发起了凶猛的进攻。

如果苏联就此让步,将会给日本以可趁之机,同时会给德国、意大利留下一个苏军软弱可欺的印象。

可如果跟日本爆发全面战争,苏军主力调往东方,将会给虎视眈眈的德国留下乘虚而入的机会。

所以,如何打痛日军,并将战争限制在可控的范围内,让日本知难而退,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这种仗极为不好打,非常考验指挥员的综合素质能力。

这次诺门罕战役的总指挥,第五十七特别军军长费克连科就让最高统帅部非常失望。

战事刚刚开始时,他部署在前线的师级指挥单位就被日军彻底摧毁,而身为苏军总指挥,费克连科竟然跟前线的苏军部队彻底失去了联系。

前线苏军部队完全陷入了各自为战的混乱状态,这让后来了解到大致情况的最高统帅部都捏了一把冷汗。

让人意外的是,内务人民委员部的一个旅级政治委员,在危急时刻接手了指挥权,并成功的扭转了苏军的被动局面,甚至在最后关头反败为胜,全歼了日军的进犯部队。

当消息传到最高统帅部时,所有人都震惊了,这甚至比前线部队打了个大败仗更让人吃惊。

毕竟就算打了败仗,也是个逻辑上可以想得通的事情,可现在发生的事情就有点让人完全想不通了。

倒不是大家对前线部队的战报缺乏信任,而是这件事情本身就充满了各种难以置信的元素。

首先,内务人民委员部的同志,通常擅长的都是安全保卫,内部审查,情报搜集等等工作,还从来没听过有谁精通指挥作战的,他们甚至连相关的专业都没有系统的学习过。

其次,那位政委同志又是如何收服,那些前线的苏军官兵们,服从他指挥的呢?

要是没有过人的能力和极高的人格魅力,只是挂着个旅级军衔,只怕那些彪悍的大头兵们,也没有几个会去理会他。

还有很多值得质疑的地方,虽然内务人民委员部部长贝利亚,极力赞扬这位旅级政治指导员,但谁不知道那是他的人,属下立了大功,他脸上也是红光满面,一副喜不自胜的样子。

为了调查此事,也为了防备日军的再次进犯,斯大林同志精心挑选了新的总指挥,即将前往远东主持大局。

情报部门分析,日本关东军也正在调集精锐大军,磨刀霍霍的准备大干一场,没有精兵强将,可难以支撑这凶险的局面。

正在这个时候,在侍从的引导下,一位精悍的将军敲门走进了伏罗希洛夫的办公室。

他眼神锐利,脸部轮廓犹如被刀削过一般,刚硬简洁,一如他雷厉风行的作风。

他虎虎生威的走到伏罗希洛夫跟前,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声音洪亮的说道:

“元帅,您找我?”

伏罗希洛夫看到来人,露出了一个赞赏的微笑,他关切的问道:

“怎么样,来莫斯科的路上还顺利吗?我刚看了你在白俄罗斯军区组织的演习报告,很有意思,你似乎又有些新的战术尝试。”

“一切都很顺利。组织这次演习,主要是想尝试下,对于装甲兵的合理运用。怎么,元帅您找我来,是希望了解这方面的情况吗。”一说到装甲战术,那位精悍的将军眼中就透出浓浓的兴趣来。

“哈哈哈,很好,虽然我对你的新战术很感兴趣,但今天找你来,是有另外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

伏罗希洛夫饶有兴趣的看了那位将军一眼,然后才接着说道:

“你知道最近发生在远东的事情吗?”

“您是说诺门罕吗,据说日军在几天前向我们发起了进攻,不知道结果如何。”

那个精悍的将军明显听说过一些。

“对,就是诺门罕。结果是,在我们失去前线指挥的情况下,全歼了日军。”

“什么?”那位精悍的将军皱起了眉头,这种情况显然有违一般的军事常识。

伏罗希洛夫故意卖了个关子,这才接着说道:

“一位内务人民委员部的旅级政治指导员,临时接替了指挥,感谢上帝,多亏了他的出现,不然那将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内务人民委员部?”那位精悍的将军明显吃了一惊。

伏罗希洛夫早就不以为怪了,当初所有人听到战役是由内务部指挥时,那个不是惊掉了下巴,相比起来,对面那个精悍的将军,已经要成稳许多。

见聊得差不多了,伏罗希洛夫开始切入正题:

“最高统帅部对远东苏军在这次战役中取得的惊人成绩,表示满意。但前期糟糕的指挥和空军的低效都让斯大林同志非常担忧,根据我们的情报,日军很可能会卷土重来,他们正在集结大军,一下次进攻的规模将远胜之前。”

说道这里,伏罗希洛夫起身指着身后的地图说道:

“一场严重的军事冒险正在酝酿。无论如何,事情不会就此结束……”

分析完当前的局势,他扭头向身边那位精悍的将军问道:

“你能立即动身飞到那里,并在必要时接管部队的指挥吗?”

那位精悍的将领马上领悟过来,斯大林是要授予他指挥刀。

虽然伏罗希洛夫用的是问句,但实际上就是下达命令,听到这句话的人没有任何其他选择。

那个精悍的将军当即昂首挺胸,坚定的回答道:

“我已准备完毕!”

“很好。”伏罗希洛夫低头看了看手表,又接着说道:

“飞机将在三个小时后起飞,看来,你的午饭只能在路上吃了。”

“是,马上出发。”那个精悍的将军迅速转身,直接向大门走去。

伏罗希洛夫突然叫住了他,问道:

“知道斯大林同志为什么选择你吗?”

那位精悍的将军停下脚步,回过头,试着回答道:

“是因为之前在中国,我帮助他们对抗日军的经历吗?”

“你猜对了一点,“了解日军”只是斯大林同志的考虑之一。”

伏罗希洛夫元帅露出了一个神秘的微笑,在那位将军的好奇目光中,才接着说出了答案:

“第二点是,你正好认识那位旅级政治指导员,由你去了解情况,再合适不过了。”

那位精悍的将军,露出了诧异的目光,他张了张嘴似乎还想问问。

可伏罗希洛夫元帅故意要在这里卖个关子,他微笑着说道:

“去吧,去了就知道了,朱可夫同志。”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