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复活之战斗民族政委 > 第八十章 震动世界(下)

第八十章 震动世界(下)

作者:青椒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1938年9月16日,张伯伦从慕尼黑飞回伦敦,当晚就召开内阁会议,在同僚面前大肆鼓吹,只有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才能避免战争。

他很快又邀请了同样软弱的法国总理达拉第,到伦敦会谈。

9月19日,英法两国政府飞速达成一致,向捷克政府发出照会,强迫他们接受这个方案。

由于捷克人民的恼怒和反对,9月20日,捷克政府拒绝了英法建议。

对此,英法政府十分恼火,威胁捷克政府说,如不改变态度,就要负起“挑起战争的责任”。

英国以不给捷克援助、法国不履行《法捷条约》相要挟,终于迫使捷克政府就范。

9月21日下午,捷克政府屈辱的照会英法政府,“以沉痛的心情接受英法两国的建议”,并对捷克人民发表广播说:“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因为我们被人抛弃了。”

张伯伦犹如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一般,变得喜不自胜,他到处宣扬自己是欧洲的“和平大使”,兵不血刃的解决掉了一场巨大的战争隐患。

殊不知,正是因为英法两国的短视自私行为,伤了所有国际联盟成员国的心,以致后来希特勒大军突起时,比利时,荷兰等国纷纷宣布中立。

英法竟陷入孤立无援的地步。

张伯伦在一片舆论指责中,于1940年很快去世。

当然,现在是1939年6月,德国还没有撕去身上的羊皮,张伯伦也因为制止战争的功劳,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

但这并不代表,整个内阁议会都是他的忠实追随者。

伴随着粗犷的敲门声,一个洪亮的声音大声响起:

“首相先生,我们需要谈一谈。”

张伯伦头疼地揉了揉脑门,又是那个该死的海军大臣丘吉尔。

他粗暴酗酒,性情刚烈,成天幻想着战争会爆发,跟温文尔雅的张伯伦简直就是格格不入。

但他亲自找上门来,自己又不能不见他,张伯伦无奈的回应道:

“进来。”

一阵疾风刮来,张伯伦还没看清门是怎么开的,丘吉尔就风风火火的冲到了张伯伦的身边。

他高举着手里的一份摘要,大声说道:

“远东地区出事了,苏日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谢谢您,丘吉尔先生,我已经知道了。”张伯伦一脸无奈地摊开了双手说道。

“这一次,我们不能再袖手旁观了,必须在国际上发出我们的声音,要反对这种肆无忌惮的侵略行径,如果任由其发展,迟早会引发更大的战争。”

丘吉尔是个极富感染力的人,他一边高声发表自己的见解,一边挥舞着自己的手臂,将整个事情讲的热血澎湃。

但张伯伦却一脸的无动于衷,他耐心地说道:

“我们要做的是安心发展,而不是挑衅那些危险的国家,将英国带入可能的战争灾难中。”

“如果我们将头缩在家里,任由他们恣意妄为,才一定会把英国拖到战争的深渊。”

丘吉尔大声咆哮起来,他对于张伯伦的绥靖政策早已心怀不满,两人已经不是第一次公开发生争执了。

丘吉尔的无礼行为,让张伯伦心中很不悦,他板着脸,坚持为自己的观点辩护道:

“就算要发生战争,也不应该首先由我们英国人开始,只要我们保持忍耐,希特勒就会逐步将眼光投向东方。这才是我一直保持克制的原因。”

“你这是不切实际的幻想,醒醒吧,首相先生。”丘吉尔开始越说越激动。

张伯伦已经有点失去耐心了,不希望无休止地跟这个强硬的家伙纠缠下去,开始下逐客令道:

“好了,我们已经讨论过这个话题了,我还有工作需要处理,请帮我带上大门。”

“该死,你会后悔的。”丘吉尔“砰”的一声,甩手关上了大门。

丘吉尔是一个性格强硬,不屈不挠,极富冒险精神的人。

如果换一个人,总在首相这里碰壁,一定会慢慢地放弃这种尝试,只有丘吉尔始终如一的,反对张伯伦的软弱政策。

这或许跟他早年的经历有些关系。

早在1899年,25岁的丘吉尔,以《晨邮报》记者的身份前往南非,采访英布战争。

在随英军士兵行进途中,突然遭到布尔人的优势伏击,丘吉尔虽然只是随军记者,但他毫不犹豫地拿起武器,奋勇地参加了战斗。

尽管最后寡不敌众,丘吉尔被布尔人俘虏了,但他却并没有就此屈服。

在俘虏营里待了不到三个月,当其他俘虏还在战战兢兢,麻木不仁地过着日复一日地囚笼生涯时,丘吉尔就极为大胆地独自一人越狱成功,并在当地一个英国侨民的帮助下逃到了洛伦索—马贵斯的英国领事馆。

这一事件使得他在英国的名声大噪。

1900年,又经历了几次战斗的丘吉尔终于回到英国,通过越狱事件而闻名全国。

最后,丘吉尔决定抓住这个机会,从此踏入政坛。

试问,如此了得的一个人物,怎么会轻易地屈服在软弱的张伯伦之下呢。

丘吉尔看了看手中,已经被他不小心揉碎的那份摘要,狠狠地挥了挥拳头:

“你们这些法西斯,我是绝对不会向你们低头的。”

…………

1939年6月2日,中国重庆,黄山官邸。

空气中弥漫着一丝紧张的味道,“滴滴滴”的电报声和文件被翻动时的“嘶嘶”声交织在一起。

办公厅的中央沙盘边缘,围满了戴着各式肩章的中国将领们。

他们不时对着沙盘指指点点,时而激烈的争论几句,报务员人来人往的,穿梭在人群之间,及时将各种电文收发出去。

蒋介石低头看着沙盘上的中日形势,皱眉不语。

自抗战全面爆发以来,日军不断侵犯中华领土,中国各界爱国人士虽然积极抵抗,但碍于中日两国间的巨大实力差距,大片的国土一一沦丧。

到今年为止,大半个中国竟然都被日军占领,而国家的经济也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之中。

再打下去,不但装备供应不上,甚至连粮食也无法吃饱。

就在这两年,国军中的很多将领,已经支持不住开始叛变投敌,各种丑闻让蒋介石大为火光。

可中国是被侵略者,根本没有选择停战的权利,如果不抵抗,就只能亡国了。

就在几天前,刚刚爆发了随枣战役。

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为了解除国民革命军对平汉线交通的威胁,以三个师团又两个骑兵旅团的兵力,向随县、枣阳地区发起进攻。

为了阻击日军进攻,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所属部队编为左、右两个集团军和江防守军进行防御,并积极实行反击。

战至23日,第五战区部队先后收复枣阳、随县。

日军退回钟祥、应山,恢复战前态势,会战宣告结束。

虽然国军击毙日军1。3万余人,但第五战区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这还仅仅是一次规模不算太大的会战。

而根据最新的态势来看,日军似乎又有攻打长沙的意向。

长沙地处粤汉铁路中央,又是湘江沿岸最重要的港口,其交通位置之重要性自是不必多说。

谁能控制长沙,谁就能控制整个湘江流域,并可以借由铁路向南北两侧进发,打通武汉与广州之间的联系。

因此,长沙具有极高的军事战略价值,一旦日军进攻,中国军队必将死守。

但能否守住长沙,蒋介石心里却一点底也没有,这由不得他不发愁。

正在这时,一个机要秘书,急匆匆地拿着一份文件跑了过来。

蒋介石抬起头,愣了以一小会儿,才一把接过这份情报。

他看了没两眼,就情不自禁地念了起来:

“苏日之间,于5月28日,在诺门罕爆发激烈冲突………”

“太好了,委座,如果苏日爆发全面冲突,日军主力就会转为北上,形势对我们将极为有利啊。”说话的却是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部长陈诚。

他的话代表了很多人的想法,大家都是一副面带喜色的样子。

“日军主力大半已深陷我国,还有能力同时跟苏联开战吗?”提出质疑的却是人称“小诸葛”的白崇禧。

他的分析一向比较精准,让很多人又低头陷入了沉思。

蒋介石也拿不准国际形势会如何发展,可一旦苏日全面开战,对中国的抗战局面将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这几年,中国实在是打得太苦了,他不能不对这则情报心动。

即便苏联已经支援了中国许多军火,甚至还派出了军事顾问团,援华志愿飞行队,可蒋介石仍旧觉得杯水车薪,日军就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他心头,让他喘不过气来。

蒋介石背着双手,低着头,来回踱着步子,发出“咄咄咄”的声音。

少顷,他猛地抬起头来,向恭恭敬敬站立在一边的军统头子戴笠,下令道:

“马上搜集情报,分析苏日是否有爆发全面冲突的可能……”

…………

一个小小的诺门罕,却牵动着整个世界的局势发展,无数目光汇集向这里,在不久的将来,它终将对历史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