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回到明朝当太后 > 262、朝鲜(三)

262、朝鲜(三)

作者:雁于飞87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谨记我们的网址,祝大家阅读愉快!别忘了多多宣传宣传。

朝鲜在鸭绿江以东图们江以南的几个重镇确实经营多年,尤其和女真多年火拼,城池很坚固。但此次出征的不但有名将,还有精兵——京营的兵马,明朝的火炮相当厉害,尤其重炮。对付女真这样的马背民族不大能用上,但是用来攻城实在很合适。因此,赵辅毫不心疼,轰,使劲轰,轰开为止,很快,几个城池相继陷落。

知道沐琮大败援军,而且一路直奔汉城,赵辅心里说了声祖宗,赶紧率领大军前去接应——汪太后的宝贝女婿,一定不能出事;剩下的由项忠统领,继续进剿。

赵辅赶到的时候,沐琮正跟朝鲜主力在平壤城外打成一锅粥。

只是守城的,是沐琮。

1392年,李成桂取代王氏高丽,也就是李氏朝鲜。首都初在高丽王朝的故都开京,因为王位继承引发两次严重内乱,首都也在汉城、开京中迁来迁去;1400年,最终定都汉城。

但平壤仍为重要城市,是平安道的首府,两西重镇,城池分内城、中城、外城、北城四部分,光是内城就有五门,中城四门。

围而歼之是不行的,火炮也不够;要命的是朝鲜提前坚壁清野。大冬天的,必须速战速决,否则不在战场上伤亡,倒先饿死。

于是沐琮派人扮作主力佯攻,自己帅兵从侧翼打开缺口,但还是没办法。

还得另外想办法,佯作粮草不济圣旨班师,诱出守将追袭。

朝鲜的守将李元华不是吃素的,担心有诈,决定坚守不出;但是部下副将刘先成等苦苦劝说,都认为沐琮远道而来,粮草不济,所以班师回朝,一定不能让他跑了!

李元华想了想,听俘虏说:“沐琮建功心切,只带了十天的干粮,如今已经快吃完了,他一定是因此才退兵。”

李元华终于动心了,派遣三成军马出城追击。

他想的很美好,就算明朝真的是诈败,城池还是能够守住。

结果没多久败军逃回来叫门,说敌军正往这边追来了。

刘先成看是自家人,连忙叫开门;李元华还有点不信,刘先成道:“你用谚文说话!”

明朝四夷馆可能有懂朝鲜谚文的人,但是军队中肯定没有——以明朝的高傲,怎么可能屈身学习藩属国的语言!

下面的怔了一下,叫道:“长官!小人只是粗人,哪里会说先生们说的话!”

李元华和刘先成还在犹豫,远远地有火把逼近,情知是明朝大军来了;这才放下吊桥,放他们进来,结果败军进城就开始杀人——沐琮提前在路上埋伏,打败了追兵,夺得衣服旗帜;又怕死的口称愿意投降,沐琮就让他带路,赚开城池,占领平壤。

刘先成连杀三人,力战身亡;李元华则在沐琮大军进城的那一刻知道大势已去,仍然奋力杀敌,看明朝官兵已经涌上城楼,这才自刎,坠楼而死。

沐琮很是感叹,下令收敛。

他当然想一鼓作气,直接打到汉城,但是孤军深入,后勤补给是个大问题。间谍说的不全是假的,现在三军真的没有多少粮草。

真假参半,才能让人将信将疑。

这时候刚开春不久,没几天又是暴风雪,于是稍事修整。

不久汉城方面就得到消息,李晄赶紧召集群臣商量。本来他现在还没得到明朝的认可,下面就人心惶惶的;尤其几个兄弟,更是想法很多。李晄管不了这些,集结五万主力部队前往平壤增援,想围困沐琮以后,逼迫明朝退兵。

沐琮毕竟只有五千精兵,而且平壤是朝鲜重镇,加上官军虽然不扰民,但也要补充粮草,自然要求百姓奉献,因此人心向背很明显,不是短时间能够扭转的。

城里看到朝廷主力部队来了,就会想开门接应;而沐琮带来的人光是守住这么多门就够呛,怎么办?

——主动出击!朝鲜主力远道而来,沐琮抢先出手,让薛辅等在城外机动作战,分散朝鲜兵力。趁着朝鲜军马犹豫惊疑不定,沐琮命心腹将领苏宁轻骑夜袭主力,四处纵火,多用鼓角,造成声势,并使用大炮轰击大营,自入更战至黎明,这才收兵回城。朝鲜军队自相惊扰,死伤惨重。好不容易整顿军马,损失近四成,抬头看城上广树旗帜,犹豫不定,但还是准备攻城,城上城下又是一番拼斗。

到底敌众我寡,当下沐琮和范广商量退兵,担心朝鲜有所准备,索性先去劫营。

朝鲜兵马自然有准备,白天已经看出明朝军队守城很是吃力;想到军报上说沐琮所部不过五千,又兼远道而来,势必已经强弩之末,急于撤兵,于是预先埋伏。

哪知道沐琮不走寻常路,不从城北悄悄出城,竟直奔朝鲜大营,将留守的老弱一通乱杀,又放起大火,那边军马看得自家老营被劫,赶紧回援,正好撞上,一通乱打,各有死伤。

看看天明,赵辅帅兵赶到,看激战正酣,顾不上修整,直接投入战斗,明军看大军赶到,气势如虹,振作精神,战到晌午,朝鲜军队溃不成军,

直接南窜。

已经这个时候,就不等朝廷的旨意,赵辅和沐琮、薛辅、范广等合兵,一路快马加鞭,直奔汉城,远近州县,望风而降。

平壤到汉城不过500里,不到3天,明朝军队直接攻到汉城城下。

本来以为汉城是首都,这一仗会比较艰难,至少不那么容易;哪知道上天再一次眷佑了明朝:李晄死了。

是的,建极十二年三月二十八日,李晄死了。当时明朝军队在城下架起火炮数十门,一时齐发,花光烛天,声音震地,他听见沐琮到城下了,惊惧而死,比历史上刚好早半年。

事实上,李晄身体并不好,历史上就没活到二十岁;而在最后的日子里,他还干了一件亲痛仇快的事——杀了他的兄弟。

不仅仅是因为继承了父亲的铁腕手段,而且明朝一直不肯承认他王位的合法性,要求从李祹的儿子们里头找合适的。李祹一共20个儿子,除了两个当了国王的,5个因为靖难被李瑈赐死,还有病故的、出继的,如今还健在的,也就临瀛大君李璆、密城君李琛、宁海君李瑭,其中李璆是嫡出。

本身没有得到明朝承认就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如果太平时节还好,死缠烂打,明朝早晚会同意,真以为会为了朝鲜内部事务出兵?别逗;但是现在为了辽东兵临城下,一切都不同了,宗室们想着自己有没有机会,李晄看谁都是贼——他自己也是有儿子的,长子李玢早夭,次子齐安大君李琄还不到四岁。

想着老爹的典故,很担心叔叔兄弟们有样学样,索性找借口赐死,因此沐琮在外头杀,李晄在城里杀,杀的日月无光,天昏地暗。

宗室们受不了,打算杀了李晄向明朝投降,结果被李晄发现,杀了;只是杀了这么多人,他自己有点犯怵,听说大军惨败,沐琮已经统率大军围困汉城,一口气喘不上来,蹬腿了。

他一死,朝鲜就连个真正能管事的都没有,大臣们绑着他的老婆孩子出城投降。

沐琮等人也没有想到这一仗居然这么好打,于是一边向朝廷请示,一边发布安民告示。

为了笼络人心,将被李瑈父子杀害的宗室重臣隆重安葬,又杀了一波民怨极大的佞臣,包括当年协助李瑈篡位的郑麟趾和韩明浍,其中郑麟趾今年都七十四了,还有极力为其鼓吹的梁诚之。此人倒是风华正茂,伏地口称愿降,但沐琮恨极了他,大骂:“你不是说朝鲜是被赋予天命的国家吗?我今天就让你知道,什么是天命!”

梁诚之被杀的同时,沐琮下令释放了一波宫女,选拔了一批颇有名气的学者,同时开仓赈民。

也就是到这个时候,沐琮等人才真切的感受到明朝的富饶。朝鲜土地贫瘠、物产匮乏,这些年被禁运,日子过得着实艰难;说是开仓,其实仓库里也是空空荡荡的,连汪太后嫁女的排场都摆不出来。想到之前打开各地府县的仓库补充军需,同样库存少得可怜。

沐琮等人第一次由衷的感到生在明朝是一种幸运,自然看外面衣衫褴褛的朝鲜难民很是同情;但同情不能当饭吃,该杀的还得杀——朝鲜毕竟已经是一个国家,有独立的国家和民族的意识。即使是宗主国杀过来,也要拼死抵抗。

因此,占领汉城以后,一边是州府纷纷投降,同时,也有各地官员百姓自发组织起来袭扰明朝大军;而当年发誓终生不仕的“生六臣”也都拒绝了沐琮的延请。

但是沐琮不准备放弃,一边发布安民告示,一边组织平叛,散兵游勇不成气候,只是明朝大军远道而来,不熟悉地形,百姓也不支持,确实吃亏。沐琮稳住心神,召集土民尤其是贱民,许以厚利,让他们带路前去围剿,杀了一批;同时,对参与袭扰官军的凶徒,严惩不贷;藏匿凶徒的,一体连坐。

这时候朝廷的补给送上来了,从陆地上反而比较远,直接从天津港和山东青岛港走海路运过来。钦差黎淳等人带来了太后的旨意:在朝鲜同样施行土地改革,将所有杂征并入田赋,标准是从前的一半;从即日起清量土地,免除一年赋税;明年是乡试之年,在汉城举行考试,允许所有在朝在野的士子参加,选出50名优秀的举子到北京参加会试。

与此同时,有关禁运的旨意也彻底取消了。来自明朝的物资源源不断的从海上运过来——经过将近十年的开海,明朝的造船技术有了相当的发展;尤其飞剪船成功试航后,大量下水。当然这年头的船毕竟不能和后代的比,蔬果就算了,但是粮食、布匹什么的有的是,其中有朝廷运送的军队物资,也有商人带来的;这些人也同时带走了成船的朝鲜特产,留下沉甸甸的金银——考虑到朝鲜百姓诚心归附,又多年饱受李瑈父子盘剥,国困民潦,朝廷特取消对朝鲜的出口限制,对其紧缺的粮食等物资施行零关税放行;同时对从朝鲜进口的皮毛、药材、马匹、海产干货等同样施行零关税,当然仅限于天津和青岛等几个北方口岸。

这下各地抵抗的力度明显弱了几个级别,到宫门口领完救济,普通百姓急急忙忙的丈量土地;商人们则赶紧去做生意。

当然顽固之徒总是有的,尤其庙堂之上

的两班文武,不是他们突然爱国心发作,而是改革侵害了他们的切身利益——朝鲜本身就国小民穷,要命的是全国大部分耕地人口都在王室和两班贵族名下。王室的耕地都要收归国有,交给无地的农民耕种,田赋与私田一致;至于两班文武——还未入仕的和内地考生一个待遇,已经入仕的暂时留任,以后接受了朝廷的考核,再说进退留转,但是有一点——如果要想到内地任职,必须通过内地科举。就算考取进士,也不过区区十五顷,杯水车薪而已!况且明朝能给朝鲜多少名额?就是汉城的高官都不敢确保自己能出现在名单上,何况低级官吏?别做梦!明朝不是扶贫的好吗?

沐琮早有准备——废话,国内土地改革遭到了多大的阻力,他是亲眼见过的,怎么可能不做准备?等到两班文武放下陈见串联好带着家奴杀过来,直接被他一锅端;没被端的也尽量找理由牵扯进去——主犯处死,家奴流放,这是叛乱,不是起义,不用法外开恩。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