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大唐键侠 > 第三十五章、屠龙勇士

第三十五章、屠龙勇士

作者:赤军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手机直接访问:

河北战胜的消息,快马报至长安,已是十月间入冬时分了。

今秋果如李泌所料,吐蕃军主力仍取北道,先后攻破瓜、沙两州,安西节度副使郭昕与北庭节度副使李元忠联兵往御,却不能胜,直到应唐廷所请,回纥发五千骑兵南下沙陀州,蕃军虑受夹击,方才暂且退去。

因为河西通道断绝,两镇告急的文书必须绕道草原,在回纥的协助下,才得以经朔方递至长安。李豫本待命朔方节度留守浑释之西向凉州,以牵制蕃军,浑释之却上奏说兵粮匮乏,不能远征……

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都是量入为出的,收得多少赋税,便兴多大工程或者师旅。如今年为了支应河北战事,因李泌所奏请,将淮南漕运俱输魏博,遂导致朝廷俸禄,将够支应,甚至于关中粮价又有小幅度增长,哪儿还能掏得出钱粮来供给朔方军呢?

李豫因此责问宰相,李泌率群相请罪,说:“是臣等计划不周,遂使陛下烦忧,国家财政捉襟见肘……然若今岁能平田氏,威慑诸镇,相信来年必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以遏止蕃贼西犯之势,且或可规复凉州,打开河西通途。此利在数十年,恳请陛下再多忍耐几日吧。”

李豫不禁叹息道:“杨炎曾有奏,云‘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若能先西事、东事,统一筹划,漕粮分输关内、河北,或许不至于今日之忧了——征讨田氏,或许用不了那么多钱粮吧……”

李泌先是谢罪:“未能统筹安排,臣等之罪也,请陛下责罚。”但随即又正色道:“《礼记》云:‘冢宰制国用,必于岁之杪,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量入以为出。’此邦国之恒典也,岂可更易?况今国家百废,宫阙残而待补,百姓饥而待赈,藩镇强而待制,西蕃侵而待御,在在需用钱粮,若如杨炎所言,先计其用,再征税于百姓,必致苛捐恶政,四海鼎沸也!今当休养人力,先厚积储,方可除弊。陛下垂听。”

李豫颔首:“李相说得是,是朕操切了。”随即问道:“河北可有新的战报传来么?”

具体战报是从十月上旬开始,陆续送抵长安城的,首先攻克信都,继而漳北大战……因为从武顺军、昭义军败退,到李汲摧破天雄军,仅仅隔了半个白天和一个晚上而已,就此前情反倒落在了捷报之后。

倒是免去了朝中上下一场虚惊。

李豫接到胜报,大喜过望,连声夸奖道:“魏博进军神速,直入长驱,且能以寡破众,大败田氏,如此战绩,我唐肇建以来罕有啊——李长卫实有古名将之风也!”令下政事堂,要求颁诏嘉奖李汲,却为李泌所阻。

李泌说:“官军虽已占七成胜势,终究武强未克,田逆尚未授首,陛下不必急下奖掖之诏。今武顺、昭义两军溃散,河东军内乱,不能逾太行入河北,而奏云贼阵中见幽州旗号,成德又会兵于安平,向背不明……李汲恃勇轻进,唯恐有失,使此前战果,俱化泡影。臣意还是颁诏,命其速速班师的为好……”

李豫闻言,不禁愕然:“卿是说,成德、幽州将会发兵助逆,魏博难免再当强敌,反胜为败么?”

李泌叉手道:“臣安坐中朝,远离前线,实不敢轻下断言。唯以常情度之,田承嗣既重挫于衡水城下,退保武强,必将遣使入朝,俯首谢罪,则为免画蛇添足,还是就此收兵的为好。燕、赵诸藩,相为党与,若缓释之,必致争斗,若朝廷遽灭田氏,难免兔死狐悲——由此诚恐迫之过甚,而幽州、成德将为田氏之援也。”

顿了一顿,又道:“朝中知兵者,无过郭令公,臣之言可用否,还请陛下垂问令公。”

然而召郭子仪前来,陈述了李泌的见解,郭子仪却连连摇头:“李相非不知兵者也,奈何关心则乱。幽州、成德是否会相助田氏,魏博孤军深入,能否安保无虞,臣不知也;然衡水之战,已是十数日前事,而自长安传诏冀州,又须十数日,则待诏至,胜负或将明矣。

“若官军得胜,则命李汲回师,反沮士气,使不能竟全功;若官军已败,诏下亦无用。所谓‘用人不疑’,陛下既用李汲,则进退之间,可使自择,轻易不必插手。”

李豫闻言而笑:“亲家翁所言,确为老成谋国之见……”随即叹息道:“朕固信李汲,然千里悬隔,如父母送儿远行,终究是会挂心的啊。”

好在隔不几日,多道胜报络绎递入,直至传来田承嗣自尽的消息,李豫这才终于长舒一口气,放下心来,乃复召群相,问以善后之计。李泌趁机就提出来,不必罢废天雄军,而使田乾真继任为天雄军节度使。

李岘对此却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李岘字延鉴,乃是宗室,太宗皇帝玄孙,肃宗时为相,刚正不阿,遂为李辅国、元载所谮,贬任外州。直到元载倒台,李泌拜相,李豫又恐李泌如元载般独霸政事堂,这才召还李岘,任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为保地方安靖,不起大乱,故而必须徐徐削弱藩镇势力,不能大规模裁撤,这基本的

方针政策,李泌在政事堂中曾多次游说同僚,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也包括李岘在内。但李岘认为此番官军大胜,燕、赵诸藩既受震慑,这时候就不能够把板子高高举起,复轻轻放下啦——

“天雄军辖四州之地,处河北腹心,北接幽燕,西凭成德,若不加以抑制,虽去田承嗣,他日亦难免为祸也。田逆狂悖,李宝臣乃襄助王师平定之,而若易以田乾真,此人素来多智,倘若变更乃侄素行,厚结成德、幽州,河北局势,将更凶险。臣以为,便不废罢天雄军,亦当削去其辖州,以弱其势的为好。”

李豫趁机就提出了当日崔祐甫所奏,希望能够大范围裁撤河北藩镇,空出数州来由朝廷直辖。李泌表示反对,说:“河北悬远,且前久陷于贼,人不服王化,非可直辖治理者也。燕、赵诸藩,虽当抑制,却不可操切,以免再生祸乱。”

但他同时表示:“崔贻孙之议,虽嫌简易,不明大体,却亦不无可取之处——彼云以相、魏加三台辖制河北,保安都畿、河南,此议可行。”

正说着如何处置天雄军呢,李豫却猛然间一皱眉头,转换话题——“昭义、武顺两军无故溃散,几陷魏博于死地,且武顺军又欲趁隙而入魏博,罪不可逭,是否当加以裁处啊?”

几乎就在李汲进入武强城的同一天,颜真卿也率军杀进了清河城——既有许柳为内应,这种仗对颜老司马来说,实在是再轻松不过啦——郭谟等人都做了阶下之囚。随即颜真卿上奏,说武顺军内乱,封锁道路,隔绝南北,似有来犯魏州之意,我故无奈,逾境安民,夺下了贝州。

而此前几日,李汲的命令下到信都,聂锋也早把秦睿装上囚车,押往长安去了。如此一来,魏博等于彻底吞并了贝、德两州,再加上南霁云所攻陷的沧州和棣州,则虽然退出冀州,亦实得四州之地。

魏博军确实能战,仅仅一万余兵,便能长驱直入,以寡破众,而今更兼六州之地……实话说,李豫觉得有些肝儿颤。所以他先问问群相,打算如何处置武顺、昭义两军——总不会真把武顺军撤了,且还要昭义军割地给李汲吧?

李泌七窍玲珑,心思通透,当即便察觉出了皇帝的隐忧,于是回复道:“武顺军可以裁撤,然其地不可尽归魏博;至于昭义军……臣等早已议定,恳请下诏,命薛嵩归朝入觐,彼军方败,想来不敢不遵……”

李豫双眉一皱拧“难道卿要连昭义军也一并罢废了么?”随即反应过来,大规模裁撤藩镇,并非李泌的主张,便改口道:“还是说,别命他人往镇相洺?”

——————————

朝中君臣计议善后事,李汲返回元城,重赏有功将吏之后,也开始琢磨这事儿。然而尚未理清头绪,颜真卿先跑来跟他商量:“我意将贝、德、沧、棣四州,归还朝廷,节帅以为如何?”

南霁云、雷万春时也在坐,当即不干了:“我等浴血沙场,百战破敌,好不容易夺取四州,尚未稳坐,如何倒要拱手奉献于朝廷?”

颜真卿瞪了二将一眼,厉声喝道:“此言是何道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包括魏、博在内,六州本皆国家所有,难道是汝等的私产不成么?!”

李汲笑着摆摆手:“二将忠勇,曾随先张公死守睢阳、洛阳,使我唐危而复安,又岂会妄起化公为私,化国为家之念呢?司马或许是误会了。”

随即反问道:“司马以为,朝廷设观察、节度使,所为何来?”

颜真卿答道:“为总和数州人力、财力,以定地方,平祸乱。”

李汲说对啊——“我魏博区区两州之地,募兵不过三万,可用者不足两万,遂致此番出征,多历坎坷,衡水城下,几乎随昭义、武顺败走。倘若我有六州之地,雄兵十万,难道还须他镇相助么?自可直取武强,犁庭扫闾了。”

随即轻叹一声:“也不必田乾真暂领冀、瀛,乃可将二州亦拱手奉献于朝廷。”

颜真卿道:“今战事已毕……”

李汲一挑双眉:“战事未毕!”伸手朝北方一指:“还有成德李宝臣、幽州李怀仙,皆藏割据之志,拥兵自重,匹马不卫圣驾,粒米不输中朝!况乎昭义军薛嵩,貌似恭顺,其实隐有兄终弟及,久霸五州之意;若其老迈而死,那薛崿真做上节度使,谁知晓他心中是怎么想的?

“卢龙军九州,昭义军五州,成德镇亦五州,则我魏博若无六州之地,如何与之拮抗?若彼联兵来犯,则以司马之才,可能守住魏博么?魏博若失,贼军乃可西犯都畿,安史之乱或将复见于明日!”

颜真卿听闻此言,不禁悚然而惊:“节帅欲图尽平河北么?朝廷并无此等诏命。”

李汲撇嘴一笑:“朝廷任我做魏博节度使,身处降将强藩环伺之间,本意使我拮抗之,监控之,然我志却并不在此。且燕、赵诸镇若是联兵而来,区区魏博,焉能相制?是以觇其尚未联手,先灭田氏。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我看颜司马,须不是庸庸碌碌,但知守成之辈啊。”

颜真卿承认李汲所言有些道理,但同时

不相信,对方纯粹是出于公心,而丝毫没有扩充自家势力的私心杂念,由此继续劝谏道:“节帅志向宏远,颜某敬服。然而大乱方息,人心思定,而以朝廷的财力,此番征讨天雄军,已将本该供输关中的漕粮转运河北,哪还有余裕,明后岁再发兵往攻成德或者幽州呢?便节帅实得六州,也须平靖地方,安抚百姓,非可即时再挥师北上者也。

“节帅于广德元年入镇,积聚四载,始有此番北征,则欲底定燕、赵,削平诸藩,恐非十、二十载不能成也,倘若操切轻进,必致丧败——便此番亦多凶险,实不足为用兵之常法。

“且若李怀仙、李宝臣等因田氏之败而恐,从此稍敛恶迹,不违王命,则节帅又何名以攻之?想必朝廷也不会再轻下征伐之诏。难道从此便久据六州之地,政令自出么?则与彼辈有何区别?”

李汲闻言,不由得微微一皱眉头,脱口而出:“屠龙勇士最终变成了恶龙么?”

“节帅此言何意?我实不解……”

李汲自然不肯解释,只是注目颜真卿:“我乃圣人、皇太子心腹之人,难道司马也疑我不成?”

颜真卿老实不客气地反驳道:“曩昔安禄山,也是玄宗皇帝心腹之人,信任之笃、推倚之重,远迈今日之节帅!”

记不住网址,可以百度搜索:【丝路文学网】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