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大唐键侠 > 第三十二章、愿为内应

第三十二章、愿为内应

作者:赤军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手机直接访问:

实话说这年月的江湖之上,还不足够精彩,既无后世民间结社习拳之风,更比不上小说家那些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则在聂锋的认知当中,所谓江湖异人,也就善借地利,能行鸡鸣狗盗之事吧。

于是依照战阵上防偷袭的故智,在秦睿囚室外事先挖了几条浅沟,铺上柴草,且在沟内预牵绳索,上挂銮铃……

精精儿夜间来救秦睿,原本是攀墙走壁,避过守卫,如壁虎般潜入地牢的,但既见秦睿所在,自然要跳将下来,那才方便溜门撬锁了,于是一脚便踩中了陷阱——也是牢中并未点灯,漆黑一片的缘故,否则以他的江湖经验,还不至于那么快便着了道。

这浅浅的壕沟,自然难不住精精儿,顶多也就一个趔趄罢了,要命的是那些绳索和銮铃……听得铃声响起,牢外当即人声鼎沸,守兵各执器械,争入搜杀。

精精儿不禁有些傻眼,反倒是秦睿反应得快,忙道:“事不成矣,汝可速去!且记得为我寄书李汲之妻,她与我过往有些交谊,若得说情,我终究可脱囹圄!”

精精儿答应一声,急忙一纵身,再度蹿上墙去——牢中狭窄,真要是涌进一二十个兵来,便他轻功再好,也难得脱身之策了。

即便见机得快,及时外逃,他仍被迫发射飞镖,连伤数人,而自己也被一箭射中肩窝,好不容易才带伤逃去。

但于此同时,另一边对于郭谟的救援,却极为顺利。

秦睿麾下异能之士,自非精精儿一人,他仗着自己轻身功夫,善于潜伏,孤身来救秦睿,却命另一队人同时去救郭谟——虽然郭谟说你先救秦帅,再来救我,但可想而知,若真能劫秦睿出牢,衙中警备必更森严,那还有机会再救郭谟吗?

聂锋对郭谟等人并不怎么看重——关键是不知道郭某乃是故“神机营”的统领——只当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吏,看管相对松懈,遂被其麾下顺利救出。双方会合后,郭谟被迫筹思后计——他只考虑过秦睿得脱,而自己难逃,就没预见到实际情形恰好反过来——不禁顿足道:“秦帅不能救出,我等又该如何是好啊?”

精精儿道:“秦帅云,可致信魏博李帅之妻,她从前与秦帅颇有些交情,或可相助缓颊,求得李帅宽释。”

郭谟叹息道:“如今不是李帅的问题……如汝所言,天雄军已至城外,这信都怕是难守,则一旦城陷,秦帅落于田承嗣之手,便凶险了。”

精精儿反倒笑笑:“我倒期盼天雄军破城,到那时候,衙署中难道还有恁多守卫么?我等便潜伏于侧,寻机劫了李帅,暂时躲藏起来——我已在城内安排下了隐秘之处,除非天雄军屠城,逐户搜杀,否则必不失陷。”

可是他们料想不到,第二天一大早,天雄军便即撤离了……羊师古疾驰至信都城下,说明了漳北的战局,并出示邢曹俊之信,符璘被迫率部东撤,暂往武邑县安身。

为了稳定城内局势,聂锋在与羊师古会面后,便于通衢张榜,并派士卒高声宣讲,说明我魏博军在李帅的统领下如何激战漳北,终于大破敌军,逐去田承嗣。消息传来,郭谟、精精儿等尽皆瞠目结舌,面面相觑。

郭谟说得出来的第一句话就是:“秦帅危矣!”

魏博若是也败了,即便败得不是很惨,都必须与武顺、昭义两镇唇齿相依,共御北侮,李汲不敢对秦睿如何,不管拘囚多久,最终还是要放出来的;但如今魏博军不败反胜,李汲正当志得意满之际,还会再顾惜秦睿的性命吗?

郭谟判断:“我若是李帅,将趁胜凯旋,既至信都,知秦帅已为阶下之囚,正好趁机假途灭虢,夺我贝、德二州!”

精精儿有些迷糊:“既然魏博得胜,逐去田承嗣,正当继续挺进,犁庭扫闾啊,因何反要退兵?”

郭谟摇头道:“汝不知兵事。今魏博虽胜,终究只有万余兵马,而河东军不能来,昭义军与我武顺军又已败退,彼若恃胜而骄,孤军深入,必致丧败——天雄军未必无再战之力,而幽州既已发兵来,焉知不会再遣增援啊?成德在北,又向背不明。此画蛇添足之事,智者不取也。”

精精儿还有些不服,嗫嚅道:“先生云魏博必败,他却胜了;今又云不会继续进兵,则若还不如先生所算……”

郭谟也懒得搭理他,只是手捻胡须,自言自语地说道:“必须即刻致信李夫人,请她关说一二,或肯宽释秦帅……然,秦帅所云有旧,不知是多深的交情,是他有恩于彼啊,还是彼有恩于秦帅啊?我皆不知,却难估算成败……”

思来想去,最终狠狠地一跺脚:“不可将秦帅性命,只寄望于一妇人!”

精精儿问:“先生可有妙策?”

郭谟道:“我等当急归清河,聚集兵马,封锁关津,以防魏博趁虚而入。魏博既退,人心思归,若为我堵塞通途,军心必乱,或可以此与李帅做交换,请他宽释秦帅归镇吧……”

于是寻机潜出信都,兼程急归。休歇之时,郭谟声情并茂地写下一封书信,恳请崔氏

伸出援手,拯救秦睿——当然啦,因为并不清楚二人之间究竟是何等样的交情,所以信中全是空话,几无一字落在实处。本来打算让精精儿去送信的,精精儿却苦笑道:“实不相瞒,我与李夫人也是旧识,且颇有些……不相得,若是我去送信,或反恼了那妇人。”郭谟无奈,只得另外派了一个人。

等他们好不容易折返至贝州境内的时候,因为有败兵先期逃归,州内皆知王师于漳北战败,一时间人心大恐。好在郭谟作为秦睿的首席幕僚,还算有些威望,及时进入清河城,稳定了局势,随即下令封锁南北通路,以及永济渠水道,隔绝人流和信息。

只是败兵一时间收拢不起来——终究不是在自家境内战败的,则自漳北回至贝州,将近两百里路程,败散之卒无食,哪儿那么容易逃回来啊——而州内留守人马,尚不足三千之数。郭谟无奈,只得暂时放弃德州了——下令德州留守之兵,尽皆西向,到清河县来集结。

再说使者入本州后便换乘了快马,疾驰南下,前抵元城,将书信送入魏博节度使后衙,交到了崔措手上。崔措见信,不禁惶急,绕室徘徊良久,这才命人:“去请杜判官来。”

杜黄裳接到崔夫人的邀请,多少有些摸不着头脑,却亦不敢轻慢,急忙整顿衣冠,前往拜见——关键他知道这位崔夫人,乃是故邺国公崔光远之女,名门闺秀,想来是识得大体,懂得礼法的,若非急事,不会轻易与外人相见吧。

但是到了门口,杜黄裳坚不肯入,只是隔着帘拢,坐在走廊上,请问夫人有何要事传唤。崔措道:“郎君常云杜判多智谋,可以托付大事,则我今得一信,要请杜判观览。”命人将郭谟之信,递到杜黄裳手中。

杜黄裳展信一瞧,也不禁有些慌了神。

其实无论是他还是崔措,都并不在乎书信中的主要内容——秦睿是不是被拘押,有无性命之忧,关我等甚事了?尤其李汲其实没跟崔措说起过,武顺军秦帅就是昔日的真遂,崔措还纳闷儿呢,竟说我与秦帅有旧,我怎么不记得?

当然啦,即便知道秦睿就是真遂,估计她也未必肯于施以援手——能不落井下石就不错了!

二人只关注开篇的几句话,说漳北战败,武顺、昭义两军皆北,魏博已成孤军……郭谟当然不愿提魏博当夜摧破天雄军,李汲即将率兵折返之事了——你们要知道李汲无恙,且即将回归,说不定发兵呼应,正好夹击我贝州呢——他及时命人封锁南北往来消息,也正为此。

眼见杜黄裳读完了信,崔措便命卷起帘拢——“杜判可近些来说话。”

杜黄裳这才告声罪,起身入室,然后距离崔措五步之遥,屈膝坐下。他心说这位崔娘子果然是名门之后,腹有珠玑啊,知道此等事不可轻易宣扬出去,以免摇动了州内人心……先得商量好如何应对再说。

“请夫人指教,信中所言,有几成是真?”

崔措摇摇头:“我不知也……便所云我与秦帅有旧,亦不知从何说起。若是朝中旧将还则罢了,或者识得先考,但据我所知,秦帅本是安史降将。”

杜黄裳点点头:“确乎如此。”顿了一顿,又道:“此事不可隐瞒颜司马。”

崔措忙道:“因杜判是郎君心腹,因而先请杜判来商议,过后自当通传颜司马。则若信中所言是真,当如何处?”

杜黄裳想了一想,回答道:“我将尽快遣人北上,去探究真伪……尤其是武顺军中动向。若其所言为真,则李帅与我魏博主力已成孤军,势难久持,然前线情状晦暗不明,漳水上浮桥又为敌所夺,唯恐李帅不易遽归也……”

“可要发兵去救?”

杜黄裳苦笑道:“今州内唯有些协军、戍卒,又无大将,恐难救援。”顿了一顿,又说:“只能寄望于皇天护佑,李帅得以脱险了……但我唯恐此书信中之言,未必为真!”

崔措闻言一愣,忙问:“所言若不真,是郎君无虞,为何杜判更起忧烦之色?”

杜黄裳低声回答道:“唯恐武顺军将此书信来摇动我镇人心,实有趁州内空虚,发兵来袭之意!”

崔措闻言,不由得双眉一挑:“他敢!”随即醒悟过来:“若如此,必须尽快通知颜司马了!”

杜黄裳颔首道:“夫人无忧,我这便执信去通报颜司马。颜司马也是守城的名将,昔日安史数十万贼亦不惧怕,况乎今之武顺军,必能护守魏州无虞。”

于是辞别了崔措,跑去通知颜真卿。颜真卿筹思过后,得出的结论跟杜黄裳是一样的——一,倘若信中所言是真,那咱们兵少将寡,又相隔数百里地,确乎帮不上忙啊,只能北望祈祷了……二,若信中实为诓言,则很大的可能性,武顺军欲对我方不利!

其实吧,武顺军若是真欲扰乱人心,图谋魏博,肯定密遣细作,四处传谣啊,又怎么可能只给崔措送一封书信来呢?但魏博方面普遍不信任武顺军,由此自然而然地将对方心理往最险恶里考量了。

颜真卿说应当急遣侦骑北上,探查消息,并且召集附近的协军、戍卒,我亲自统领,往塞馆陶,

以防不测——元城方面就交给遵素你了。

两日之后,颜真卿率领两千兵马,进入馆陶,同时北方也有消息传来,武顺军封锁了水路通途,不放行旅南北。颜真卿不由得捏紧了拳头:“武顺军果有谋我之意也!这般二三其德的叛降之将,俱不可信!”

下令巩固城防,严密守备。然后又隔了不几日,突然有人自永济渠泅渡而来,并且带来一封密信,署名是德州都知兵马使杜柳。

杜柳昔日偶遇李汲,当面不识,却被秦睿撞见,从此即被投闲置散,不得重用。虽然为了李汲面上好看,秦睿授任杜柳为德州都知兵马使,但却同时又任命了三名副使,各有营头,偏偏杜柳麾下陆续被调往他处,最终只能掌控住亲兵不足三百人……

则此番出讨天雄军,无论东西哪一道,都肯定不会有杜柳的事儿啊,他只能留在安德城内,继续吃闲饭。等到郭谟还镇,深感兵力不足,这才把杜柳召至清河。

杜柳在得知内情之后,第一反应:“武顺军,完蛋了。”这前线大败还不够,节帅都被人拘囚起来了,那我不趁此机会跳槽,更待何时啊?急遣密使,偷过关隘,前去通知魏博方面——书信就此落到了颜真卿的手上。

根据杜柳的传报,魏博军并未战败,且传言已获大胜,信都城也仍在魏博手中。而武顺军突然间封锁道路,是因为秦帅为信都守将所擒,既恐魏博军回师时趁机夺占德、贝两州,又想以此与李帅做交换……

然而如今的清河城内,并无大将,只是幕僚坐镇,且守军不足三千之数,余皆分散出去,控守关隘了。

“若魏博有意取德州,吾愿为内应!”

记不住网址,可以百度搜索:【丝路文学网】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