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大唐键侠 > 第四十章、董卓故智

第四十章、董卓故智

作者:赤军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谨记我们的网址,祝大家阅读愉快!别忘了多多宣传宣传。

几代唐天子,全都是多产兔子,李豫光儿子就有十一个,封王三人,至于闺女儿,也有七个,且自排行第三的永清公主以下,均未成年,而上面的灵仙、真定二公主早夭,永清公主已嫁裴仿。

所以他不愿意将“真公主”许嫁吐蕃赞普——我那些闺女儿都还小啊,怎忍心远涉异域,从此长居蛮荒之地呢?倒是有个幼妹永穆公主,其婿韦会已死,是个寡妇……但李豫照样舍不得啊!

相对于乃父肃宗李亨而言,李豫对于骨肉亲情还是比较看重的——起码到目前是如此。

所以他才要李汲去跟蕃使解释,我唐只有公主、郡主之别,没啥真公主、假公主的区分,反正宗室女子一大堆,随便封个公主许嫁赤松德赞就好了嘛。

宰相元载也建议:“我唐嫁大小宁国公主于回纥,遂得回纥两度遣军相助,平定安史之乱;则若能嫁公主于吐蕃赞普,必可解两家宿怨,且或使吐蕃不再与我唐为敌。”

李泌却驳斥道:“我唐本嫁文成、金城二公主于吐蕃先赞普,然两家交兵,无时或止,可见和亲并不能消弭彼獠的贪欲。嫁公主于回纥,是回纥睦邻,故此奖赏之,以固交谊;则若吐蕃肯先归还陇右,以蒙谷、赤岭为界,约和罢兵,然后可议和亲。若其不允,既嫁公主,元相却欲将来复夺陇右,岂非不信、不义,有损我唐威望么?”

其实吧,李泌并不反对唐蕃和亲,许嫁公主——别管是不是皇帝的亲闺女儿,若能出一女子而销兵罢战,那多惠而不费啊。他驳斥元载的那番话,还是从前跟李汲辩论的时候,从李汲口中学来的。

李汲认为,两国是战是和,从来都是因应双方强弱形势而定,并非和亲所导致的结果——在政治问题上没人真跟你谈感情。好比说汉初和亲,公主代代出塞,匈奴岁岁来侵,这女婿若是强势,照样暴打老丈人啊。至于昭君出塞,则是呼韩邪先穷蹙来投,方才利用婚姻的纽带把两家牵系得更牢靠一些罢了。

文成公主和蕃,那前提也是吐蕃来侵,被唐军给痛揍回去了,但唐也不能一口气杀向逻些,犁庭扫闾,双方都有和意,才始商定婚姻——嫁大小宁国公主于回纥可汗亦为同理。

所以说了,和亲就是锦上添花的事儿,可以将友邦之间的感情拉得更近些,却并不能因此化敌为友。倘若将李汲的理论施用于今日,那就是吐蕃既不肯交还陇右,又不肯即刻退兵,敌意仍深,野心仍炽,那光许嫁个公主,能管蛋用?

李泌觉得吧,李汲所言似乎有些道理……但他也未被彻底说服,终究对于这些古代士大夫而言,不管有无作用,为了国家,一个女人的幸福,牺牲就牺牲了吧,有啥大不了?至于此番驳斥元载,他是料定不管和议成与不成,吐蕃都必然退兵,则于谈判最好拖着,什么条件都不能答应对方。再者说了,真要是嫁出公主去,咱以后还有堂皇正大的理由规复陇右吗?

元载因此深恨李泌,暂且不提,且说李汲跟李泌商议定了,归报李豫,翌日便扯着郭子仪、仆固怀恩来鸿胪寺见绮力卜藏,为的是展示我唐良将齐集,则若汝等逗留不去,对于日后的战事,且好好掂量掂量吧。

并且他还质问绮力卜藏:“我昔在阵前,云真公主、假公主,汝等竟然信以为真?既然如此,我还曾说汝等都是披毛戴角的畜生,吐蕃赞普是猩猩王呢,难道汝等也肯承认么?!”

郭子仪自然呵斥:“李魏博且积些口德!”

李汲一翻白眼:“也不知圣人要我等来,是听些什么?从来土地、户口,都从刀尖上抢得,哪有樽俎间折冲便可定论的?昔渑池之会,若非廉颇将兵车陈于界上,我料蔺相如必不能奉赵王生还邯郸!

“前日王师未集,犹须敷衍蕃使,今既……”

郭子仪双眉一拧,以手拍髀,大喝一声:“李魏博,君若不耐烦听,便可自去,由我等事后归报圣人便是!”硬生生打断了李汲的话头。

李汲一脸的不忿,朝郭子仪、仆固怀恩等人作个揖,便即昂然而去。绮力卜藏却不禁暗自思忖:李汲刚才想说啥啊?什么“前日王师未集”,什么“今既”……今既如何?

他此番奉命出使请和,自然也负有觇候唐廷动向的重任,结果一路行来,奉天以西,还能见到些逃亡的军民,越接近长安城,局面便越是稳定。尤其长安城内,市面繁荣,秩序井然,较上回来更要热闹多了……这貌似没受到什么战争压力嘛。

不过途中倒也打探了出来,李汲前往凤翔,所领只有千骑,后面并无步军跟随,并且很可能只是禁军,不是河北的人马。

但今日得见李汲,郭子仪还是一口一个“李魏博”,则李汲领魏博节度使是实,并未迁转他任,那魏博节度使为什么会在这个节骨眼上还朝呢?唐廷究竟有没有调河北兵马前来勤王啊?

这年月的国家机构普遍无保密意识,除非上官严令,否则小官小吏是不知道三缄其口的,因此绮力卜藏既入长安,便命其部属寻找各种机会、渠道,打探唐廷动向。

昨日才刚得报,说有一支兵马从东南方向而来,在长安城南稍歇后,便启程西去了。

兵数不多,也就三四千人而已,装备也不齐全,打着“山南东道”的旗号。

——其实这是李栖筠收拢了逃亡商州的败兵,才刚赶到长安,便奉命西援凤翔。

绮力卜藏心说若只召聚这些勤王兵马,我却无惧啊。谁成想今日见到李汲,那粗汉一时嘴快,仿佛泄露了什么天机……当晚返回馆驿,从人又来密报——

“昨夜有一支唐军自东北而来,过渭桥往西去了。”

“何处的旗号,有多少兵马?”

“不下万众,天黑瞧不清旗号,但其中骑兵甚多。”

绮力卜藏不由得疑云丛生。然后翌日晚间,又得禀报:“又一支唐军自东而来,由城北绕至三桥西去,也有万众,骑兵甚多,隐约可见有‘魏博’、‘昭义’等旗号。”

绮力卜藏大惊:“果然是李汲的河北兵!”

其实根本没啥河北兵,这是李汲向李豫献的计,仿效汉末董卓控制京师之策,命北衙禁军虚打旗帜,潜出城北,然后从不同方向绕过长安城,假意西行。绮力卜藏虽然也很精明,问题这种花招他从来没见过啊,就此上当——

嗯,那说得通了,河北到长安山水迢递,千里之遥,想必是李汲勤王心切,因此快马先到,而其大军在后……

于是急遣人归报马重英,说唐朝勤王之兵齐聚,每晚过长安者不下万众!马重英心说有吗,我怎么没见着啊?既然绮力卜藏说唐军都是夜间绕过长安城,那想必是先在某地秘密集结,约期一并攻我!

我所在的位置也颇险要,便唐军十万来,也无可惧,怕就怕他们分道而行,又再想抄我后路……乃与诸大人商议。诸大人此前抢掠已足,财货也皆经陇右押回高原,战意由此稍减,原本还寄望攻破长安城,大抢一场呢,但既听说唐朝四方军镇齐来勤王,有如一瓢凉水,当头浇灭了心头贪欲。就此纷纷建议,咱们不如还是撤兵吧。

于是马重英让绮力卜藏继续跟唐人周旋——你还得咬定条件,虽说谈下来的可能性不大,但万一呢——自率大军,连夜退去。数日后消息报至长安城中,自李豫以下,君臣们方才大舒了一口长气。

终于,可以踏踏实实过个太平年啦。

再过大半个月就是广德二年了,东方有信传来,说在颜真卿的统筹之下,秋粮入库,军用稍足,地方上也还算安靖,由此李汲不着急回镇,禀报李豫,容他年后再走。李豫允准了。

年前有数骑自西而来,进入长安城,投往李汲在平康坊的府邸,李汲迎入,不胜之喜。

他手底下缺人用,因此前日驰救凤翔,高昇设宴接风,李汲便以酒遮脸,向高昇提出了“不情之请”。他考虑到自己曾在陇右节度大使李倓幕下,与陇右军将多半熟稔,此前陇右道失陷,其兵部分跟随郭昕、李元忠逃向河西,旋二将被授以镇西、北庭的重任,部分东归,被合并进了凤翔军中,因此跟高昇商量,我幕下乏人,您把陇右旧将匀我几个成不?

高昇一开始答应得好好的,但翌日李汲将出名单来,他却又反悔了。不过高昇的理由也很充分:如今陇右失陷,凤翔府正面当贼,则于其兵、其将,唯恐不足,哪有再削弱的道理啊?且即便我应允了你,朝廷那边也未必过得了关哪。

因此高昇答应将六品以下将吏,匀几个给李汲,至于六品以上——这必须得过兵部啊,麻烦大了,咱们日后再说吧。

由此曾与李汲在陇右并肩奋战的陈桴、羿铁锤等人,就被从名单上划掉了,最终李汲只索得了三人:一是贾槐,二是从河西带回来的小将马蒙,二是旧神策军将,因为得罪了刘希暹被贬,李汲介绍去陇右打拼的徐渝。

其实吧,徐渝原本已经做到了正六品什将,后因兵败弃守伏羌县,被降为正七品,正好卡在线上。

三人在年前抵达长安,暂居李汲府上。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