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大唐键侠 > 第三十六章、首功是谁

第三十六章、首功是谁

作者:赤军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谨记我们的网址,祝大家阅读愉快!别忘了多多宣传宣传。

李汲返回长安的当日,便再度得到李豫召见,地点,是在大明宫西侧的仙居殿,和政公主依然陪伴在长兄身边。

李汲怀疑,可能和政公主是目前李豫唯一可以毫不设防地相信之人了。

李适虽然是亲儿子,然天家骨肉龃龉甚至于刀兵相见,几乎代不绝书,尤其李豫尚未正式册立李适为太子,父子相疑已然初现端倪;程元振固然是得宠的宦官,但李豫重用此人,主要目的是制约外朝宰相的权力,那你可能对一样政治工具太过信赖吗?即便李泌,再怎么标榜如师如友,终究相处时间不算太长啊。

唯有和政公主,在面对长兄的时候才不可能有什么私心杂念——主要是其夫家柳氏不算豪贵,也就比类发迹前的杨氏而已,但驸马柳潭素以方正守礼著称,并无野心,绝不可能变成杨国忠第二——使得李豫但有所愁烦,必召此妹来相助排解。

于是李汲便将此行河东的种种坎坷,并不添油加醋,原原本本对皇帝和公主说了。其实吧,此前命元景安送口信给李泌,李泌转述于李豫,就已经比较详细了,李豫之所以急忙召他前来,主要是为了落实一个问题——

“则仆固父子,果然与西蕃暗中勾结么?”

李汲老老实实地回答道:“臣不知也。”随即解释,说在当时那种情形之下,自己不可能深入调查此事,而且为了把握主动权,直接暗示云霖把范志诚杀了,即便有所线索,由此也必断绝。

和政公主插嘴道:“蕃贼动向可疑,或是我唐军情已为其觇之,故此圣人才寄望长卫,给出个确实的回答。”

唐在吐蕃,自然暗伏了不少的探子、眼线,则对吐蕃今秋何时来侵,是有大概的判断的;李泌由此才献计,先发制人,集合关中兵马于陇关、华亭之间。

然而唐军尚未集结完毕,马重英却忽命一支蕃军先期东进,直迫大震关。如此一来,彻底打乱了唐军的战略部署,凤翔军被迫南救大震关,前锋竟为蕃军所败……

所以李豫很郁闷啊——这特么究竟是不是仆固父子泄露了军机呢?

李汲叉手劝解道:“事已至此,军情究竟从何处得泄,已不重要了。”顿了一顿,又说:“关中诸镇集结,先发而制蕃贼,此事并未明告朔方,仆固父子未必知情。而我唐在蕃中伏有细作,蕃贼于关中未必无间,诸军调动,很难瞒得过马重英……”就这年月的保密意识而言,李汲真不觉得军机只可能从河东泄露。

“且即便是仆固父子泄密,或者因其暗通吐蕃,促使马重英先期来侵,以为策应,终无实证。则无实证,焉能罪彼父子啊?若陛下因此严惩仆固,甚至于取彼性命,臣恐其害更远过于诛杀来瑱。”

李豫气恨地一拍凭几:“我以仆固为忠,不想竟勾连回纥、吐蕃,若不严加惩处,如何甘心?”

李汲劝说道:“郭司徒既已北上,当能召仆固怀恩来归,若其不归,司徒必杀之,然后陛下可杀仆固玚,无伤也。然若彼父子俱归长安,兵柄既削,等若匹夫,杀之无益,又何必污了陛下的宝刀呢?”

李豫轻叹一声:“便天子也做不得畅快事啊……”随即朝李汲点点头:“长卫此行,为国家消弭大祸,朕必有赏。还有那个云霖,便准长卫之奏,晋七品,归于卿之幕下好了。”

李汲谢恩告退。和政公主看李豫仍有些气闷,便半开玩笑地质问乃兄:“若仆固父子实连回纥、吐蕃,播乱河东,起码又是半个安禄山、史思明;今大祸消弭于无形,陛下赏赐李汲、云霖是应该的,但为何不肯赏赐首功之人呢?”

李豫一皱眉头,望向其妹:“李汲不是首功,其谁首功?卿莫非想说长源先生,或者郭司徒么?”

和政公主摇头笑道:“非也,臣所谓首功,是指二姊。”

李豫茫然不解:“宁国有何功劳?”

和政公主正色答道:“河东之地,距蕃远而距纥近,是以仆固怀恩先遣人联络回纥,回纥可汗不能遽下决断,才会考虑吐蕃。则彼为何寄望于回纥啊?可汗又为何不听其言呢?阿兄试思,若仆固氏二女仍留回纥,即便今可汗不纳为妃,亦必入于其他贵人之家,则回纥与仆固而非我唐将更亲近,多半是肯为其奥援的。仆固氏若有回纥为援,怕是李汲再如何利口,也说之不动。

“曩昔英武可汗崩逝,二姊坚不肯留,定要归国,且在移地健死后,将其二妻即仆固怀恩二女一并领回,这才断了仆固氏与回纥之亲。臣故云,此番解患,二姊实居首功也。”

李豫闻听此言,不由得手捻胡须,连连点头:“所言有理,确实有理!”随即却又一皱眉:“朕几次三番,要为宁国更觅良配,她却不肯,奈何?”

和政公主叹息道:“二姊先后三嫁,皆不能久,臣看她已无再醮之意了。陛下还是别颁些赏赐吧。”

李豫说好吧——“朕过几日便加封宁国,并准其自置府署。”想了一想,又问:“今回纥可汗的可敦,乃是先荣王之女,未加显号……在卿看来,可要重

封,并追赠先荣王,命其子专司与回纥联络事,从而加深与可汗的交谊呢?”

和政公主俯首道:“圣裁至当,敢请即行。”

于是数日之后,李豫下制,改封宁国公主为萧国公主,增其汤沐邑,准置府署。同时进封先荣王之女为宁国公主——无论唐纥,皆称为“小宁国公主”——追赐先荣王李琬为靖恭太子。

李琬是唐玄宗的第六子,深受保爱,曾任京兆牧、单于大都护,遥领陇右道节度大使,加开府仪同三司。天宝十四载,安禄山起兵造反,玄宗命以李琬为招讨元帅,率高仙芝等前往抵御,然而诏下数日,李琬却因病薨逝了。

实话说,倘若李琬多活几年,李亨的太子宝座恐怕保不大住……但人既然已经死了,再安什么荣衔都无关紧要啦,不至于影响到李亨-李豫这一系的正统性。由此李豫才追封李琬为靖恭太子,并厚赐嗣荣王李俯,命其专司与回纥联络之事——可敦是你妹啊,你这大舅子跟英义可汗必定能递得进话去。

此事暂且不论,且说西线败报络绎不绝地传入长安城:首先是吐蕃主力齐集,猛攻大震关,唐军损失惨重;随即同华军、鄜坊军出陇关以向渭州,想要从侧翼牵制蕃军,却中伏而败,曾与李汲共过事的那位鄜坊军大将乌崇福中箭而殁;河西节度使杜鸿渐率兵南下策应,也被蕃军击退。

李豫急得团团乱转,日夕向群臣问计。李泌劝他稍安勿躁,一则胜败本是兵家常事,前线局势还并不到危急之时;二则只要守住陇关和大震关,今秋的战略目的就算是达到了,正不必太过忧虑。

但朝臣们趁机纷纷上奏,有请命郭司徒总掌前线兵马的,有请遣鱼朝恩往监诸军的,甚至于还有人打算把守丧的齐王李倓给哄抬出来……李豫见了这些上奏,更感窝心、恼恨。他甚至于私下里对和政公主说:“这般臣僚,皆无可用!”

和政公主劝他:“群臣多半是文吏,哪懂得什么战事啊?陛下还是多听长源先生的建言为好,且待郭司徒归来,即不肯用,也可备咨询,问以对敌之谋。”

好不容易等到郭子仪领着仆固怀恩返回长安,李豫当即召见,询问对策。郭子仪回答道:“臣并不担心大震关和陇关,却担心庆、泾等州——西羌据此,若与蕃贼相呼应,则官军难免腹背受敌……”

李豫苦笑道:“难道西蕃已是难御,还要分兵去伐西羌不成么?”

郭子仪摇摇头:“非也。今当羁縻西羌,稍稍与些财货,免其与蕃贼相勾连。且待蕃贼退后,臣建议召党项、吐谷浑诸部贵酋入朝,使其并灭奴刺,然后东迁党项、吐谷浑于银、夏之间,远离蕃贼。”

李豫连连点头:“司徒所言,大是有理。”随即又问:“然须待蕃贼退后……要如何退去蕃贼哪?”

郭子仪请命:“臣愿前往陇州,为陛下御蕃。”

李豫摇摇头:“司徒当坐镇长安,以定人心,不可遽离朕……且方自灵武归来,必定疲惫,安可再冒风霜,行远道?”这我都放你跑了一趟朔方了,你还不满足吗?老家伙心思很活分嘛。

郭子仪也就那么一提,估摸着李豫不肯放人……于是劝说道:“今陇上诸军,并无能将统属——浑释之已归朔方,凤翔高昇、鄜坊王仲升、邠宁桑如珪,均非大将之才,李晟、马燧资历尚浅,不能统众。若陛下不忍老臣远行,也当别命重将前往才是。”

李豫沉吟少顷,问道:“卿举荐何人?”

当时李汲也侍立在侧,心里一个劲儿高叫:我,我去啊!

然而郭子仪瞥他一眼,却并不道其名——开玩笑,你虽然是天子爱将,终究才四品检校侍郎而已,你能压制得住高昇、桑如珪他们?于是奏陈道:“试太常卿马璘可也。”

李豫急召马璘前来,授以关中元帅府行军长史之职,命其西行,节制诸镇。可是马璘走了还不到两天,估计尚未赶到凤翔,便有急报传入——大震关,失守了!

唐军苦守大震关一个多月,终于在吐蕃方面不计伤亡的猛攻之下,关破而溃。随即蕃军大举侵入陇州,所过劫掠一空,兵锋直指凤翔府。

凤翔节度使高昇闭城而守,吐蕃军四面合围,猛攻数日,情势岌岌可危。幸好马璘在岐山一带收拢数千败兵来援,命士卒皆执弓矢,拉满向外,拱护着他突入悬门;稍稍喘息后,不及卸甲,便又背城出战,大败蕃军。高昇将城中骑兵聚集起来,全都交给马璘,马璘追杀出十里之遥,斩俘数千,这才算是暂时稳定了阵脚。

此时已是十月份,入冬了,天气一日寒似一日,但并没有丝毫降雪的迹象——根据往年惯例,倘若冬雪稍大些,吐蕃方面粮运为难,骑兵也不便纵横,多半是会主动撤退的。

李汲此番回京,是备非常时可以肩负起防御长安城,或者保护李豫逃亡的重任,但眼看蕃军尚远,李豫也并不明令其将禁军,就这么晾在一边。他闲来无事,又再回复了过去的作息,每隔三两日便在吕妙真家宴请宾朋,既包括李栖筠、杨炎等文吏,也包括浑瑊等武将。

吕家因此生发,新捧的两名头牌娼妇—

—素素姑娘早在去岁便赎了身,去与某豪商做妾了——也由此声名鹊起。吕妙真考虑着,是不要干脆搬家到中曲去,特地去寻李汲商量。李汲笑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爆炭你搞搞清楚,生意做到恁大,是你自己的本事吗?还不是靠着故崔公和我常在你家设宴么?有我在,你方能名盖南曲,但若迁去中曲,不过牛后罢了。

“且我所宴之客,品位甚杂,既有杨侍郎(杨绾)、李给事(李栖筠)这般清流,却也有军中武夫。你在南曲,清流们看我面上,不时也是会来光顾的;若去中曲,那些武夫谁敢履足?若失了我这个大主顾,你在中曲能够立足几日哪?”

吕妙真讪讪地答道:“侍郎说得是,是小妇想不周全……是以才来向侍郎求教啊。”

这一日,李汲又没在吕家过夜——家里还有一妻一妾要喂,哪儿那么多精力浪掷在娼妇身上——天才擦黑,便策马离开了南曲。才归自家门首,突然间侧旁跳出一人来,叉手行礼道:“拜见李帅!”

李汲定睛一瞧,呦,故友啊。当即翻身下马:“老贾你如何到长安来了?”

原来此人非他,正是凤翔军副将贾槐。

将贾槐让进家中,命青鸾置办酒食款待。贾槐急不可耐地道明来意:“此前马镇西(镇西节度使马璘)解了凤翔之围,与蕃贼对峙于吴山、南由之间,但蕃贼援军继至,且结北山吐谷浑、党项、氐、羌等,近二十万众……马镇西多次遣人入京求援,均无消息……”

李汲不由得大吃一惊:“我却不曾听闻此事!”

别说他本人非常关心西线战事,常往兵部去打探消息了,便李豫胆子小,习惯性一惊一乍的,但闻噩耗,必召李泌、李适、元载等人商议,李泌他们也不可能瞒着李汲啊。本以为前线局势暂时得以稳定,怎么马璘多次求援,我连听都没听说过呢?

心中不禁一寒,于是压低声音问道:“是谁作梗?”

贾槐答道:“恐是程公……”

李汲勃然大怒:“这阉贼好大的狗胆?!”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