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大唐键侠 > 第十八章、贵乡城下

第十八章、贵乡城下

作者:赤军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魏州的州治是在贵乡,但具体将节度使衙署设置何处,李汲尚在犹疑。

因为贵乡附近三城并立,相距都不到十里之遥——贵乡、元城两县时而合并,时而拆分,且还有故元城县治的王莽城在。

隋炀帝曾于大业四年发河北男女百万开永济渠,沟通黄河和海河水系,为沿途带来了充沛的农业用水和发达的水运贸易——河北地区在唐代一跃成为最重要的粮食产地,不能不说炀帝有肇始之功。

但永济渠原本是在怀州的武陟附近入河,正好接上对岸河阴附近的汴河,却因为所引沁水多泥沙淤积,入唐后不久便废弃了,南端收缩至卫州的汲县。自汲县东经卫县、黎阳,贯入相州;再经相州的内黄、洹水,贯入魏州;经魏州的魏县、贵乡、馆陶,北入贝州……

原本渠水和贵乡县城是有一段距离的,开元二十八年,魏州刺史卢晖引渠水向东,直接绕过贵乡西墙,就此更进一步确定了魏州河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的地位。

则若将节度使衙署设置在贵乡县,虽然方便通过水运调派物资、兵马,敌人却也可以经水道来攻,利于攻而不利于守。那么是不是稍稍向东退却,改治元城呢?还是跑得更东边一点儿,恢复王莽城?李汲尚在斟酌之中,打算先实地勘测一番再说。

这一年的五月初七,有大批老少不等、壮弱不齐,却都穿着布衣短打的汉子,其中不少还负弓悬刀,从四下汇聚过来,齐集于贵乡城下。守兵见状,无不惊骇,急忙派人去通报留守的州长史封演。

封演正在整顿衣冠,打算出城迎接新任魏博节度使李汲,闻报大惊,急令关闭城门。随即登城而望,只见从城南的大道直至城西的码头,人潮汹涌,几乎不下万众,不禁骇然道:“难道一州之贼,全都啸聚于此了么?”

旁边有名军吏大着胆子提醒他:“长史,若有如许盗贼,早便杀进城里来啦——这些,应该是此前奔散的魏州兵。”

封演回顾此军吏,颤声问道:“汝识得彼等?”

“其中颇有几个昔日同袍。”

封演双眉一拧:“啸聚于此,却不入城劫掠——难道是向着节帅来的么?”赶紧命人将前日通报李汲将至的信使唤来,问他:“汝云李节帅乘船而来,领了多少人马?”

“三百余,其他属吏、家眷等,也有三百余。”

封演连连跺脚:“如何只领这些人来?城下万众,便李帅武勇无双,怕是也寡难敌众啊!”急得在城墙上来回绕圈儿。

好不容易想出个主意来,问左右:“谁敢突围出去,通报李帅,请其暂退魏州,再恳求昭义军发兵来助剿……”

兵将们心说城下那些家伙也没攻城之意啊,怎么就需要“突围”了?但估摸仗着昔日同袍情分,混出城去是不难的,想去码头向李汲通传消息,危险系数就比较大了——谁知道那些家伙是什么打算啊?

有人出言建议道:“同副将聂锋,又勇猛,又素得人望,不如命他去吧?”

封演连连点头:“有理,有理,速唤聂锋前来!”

时候不大,聂锋来至城上,然而对于封演的命令,他却提出了异议:“城下这些,确乎多为昔日同袍,昌乐东军败后逃散了的,此前也曾陆续来归,长史却不肯纳……在末将看来,未必对节帅有恶意……”

人曾经想回来当兵的,你不要,那他们即便有所恚恨,也该恨你才对啊,李汲初来乍到,何仇何怨,想要对他不利?

封演两眼一瞪:“若无恶意,为何啸聚城下?”伸手一指:“你看,不少人还携带着兵刃呢!”

聂锋心说还有更多人空手啊,你怎么不说……

叉手一躬身:“末将愿意出城,寻访主谋者,探问其意。若无恶意,便命散去;若有恶意,再拦阻节帅登岸不迟。”

封演盯着他老半天,这才阴沉着脸问道:“汝莫非与彼等合谋,想要诈开城门么?!”

聂锋心说冤枉啊……人要想进城,早就进来了,还需要我里应外合?“末将可以缀下城去。”

封演也是无计可施,最终只得应允了聂锋所请,用一个篮筐,将之缀下西城。聂锋才刚跃出篮筐,便有数十人围将上来,他凛然无惧,手按佩刀,大声喝道:“汝等可识得我否?!”

有人叫唤:“原来是聂副将。”

聂锋伸手一指:“识得我便好,汝等啸聚于此,有何图谋?”

那些人一起开口,却七嘴八舌的说不明白缘由,如同几百只老鸦聒噪,听得聂锋脑仁儿疼……于是又喝一声:“可有为首者?是谁召聚汝等?!”

旋听不远处一人高声叫道:“聂副将好威风,好煞气啊!”

聂锋定睛一瞧,只见一条汉子疾步而来。此人身量不高,肩膀却宽,腰围也粗,身穿布衣短打,两只袖子高高撸起,腰间还悬挂着制式横刀。再朝脸上看,大小眼、蒜头鼻,阔口卷须,极其的丑陋。

聂锋识得此人,便招呼道:“原来是老五,这些儿郎莫非是你召来的么?”

——此人本是魏州旧将李子义,排行第五,掌衙前红旗兵,人称“红旗老五”。

李子义来到聂锋面前,随意一抱拳:“也有我一份,却并非都是我唤来的——一传十,十传百,人心所向,汇聚于此。”

聂锋双眉一拧:“且借一步讲话。”

于是分开众人,来到城墙边一片相对空阔所在。聂锋见其余人等多在数丈之外,方才止步,并且压低声音问道:“你等啸聚于此,莫非是为了新任魏博节度使而来么?”

李子义点点头:“不问可知啊。”

“所为何事?”

李子义冷笑一声:“还问为了何事?自然是来请命的。我等运数不佳,不似你聂副将,军溃后直接返回了贵乡,仍可披甲仗刀,吃粮当兵。我等如今无路可投,囊中铜钱将尽,家人难免冻馁,想要复投军,州府又不肯收留……故此前来‘求恳’新帅。”

聂锋本以为他们确实无恶意,只是想恢复将卒身份,但旋听李子义把“求恳”二字咬得格外清晰,不禁心中一动——“若只是求恳新帅,举十数个为首者同来便可,何必召聚这许多儿郎?万众在此,恐怕新帅都不敢弃舟登岸啊!”

李子义闻言,双瞳骤然一亮:“则新帅是自水路来?”

聂锋心说坏了,自己嘴上缺把门儿的,一不小心泄露了天机……急忙一把揪住李子义的臂膀:“念在昔日同袍份上,你实与我说,究竟要做何事?”

李子义嘴角一撇:“我不诓你,确实想要求恳新帅来的……只是若新帅畏怯,自行遁去,须不是我等之错……”

聂锋恍然大悟:“你等想要逼走新帅,请朝廷别命……不,想请薛帅回来复领魏州军?!”

李子义也一把抓住聂锋的膀子,言辞恳切地说道:“我等俱受薛帅重恩,叵耐朝廷却不使薛帅继领魏郡,要别命新帅来。天晓得新帅会如何对待我等?聂副将,聂老弟,难道你不想重归薛帅麾下么?”

聂锋沉声答道:“如何不想?”继续压低声音:“实不相瞒,我前日便有书信送往滏阳,恳请往依,薛帅却要我留在魏州,等候侍奉新帅……”

李子义大小眼微微一眯:“薛帅是要你做内应?”

聂锋摇摇头:“非也,薛帅是真心实意,要我辅佐新帅……”随即反问道:“难道你等还想要与朝廷做对不成么?”

李子义“啧”了一声:“我等只念薛帅之恩,那姓安的,姓史的,都是一群父子相杀的混蛋,谁去理他?既然薛帅归了唐,我等自然也要归唐;便薛帅有反意……”顿了一顿,苦笑道:“其实吧,若还如此前一般钱粮不足,仍要驱策上阵,儿郎们也都无甚厮杀之心了。”

聂锋非常理解这些旧日同袍的想法。安史之乱整整八年,不但与关西唐军厮杀,即便往日同袍之间,也难免刀兵相见——伪燕内乱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实话说河北兵卒多半都感觉厌烦啦。尤其到了史朝义时代,河北诸镇形同割据,却又没时间恢复生产,导致钱粮普遍不足——那当兵就是为了吃粮啊,肚子都填不饱,谁肯为你卖命?

包括魏州兵在内,俱厌伪燕,人心思唐,且但凡有点儿见识的,也都知道唐家复收河北乃是大势所趋。只是吧,仗打完了,肯定要撤兵归农啊,但魏州军中泰半都是长征健儿,当了七八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兵,早就荒疏了农事,且在情感上也不乐意再去过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了。

那么倘若旧帅统领,念在往日情分,多半抹不下脸来大规模裁军,将多数将卒轰走;而若新帅到来,谁知道他是什么态度,是什么人性啊?即便仍肯收留这些旧卒,上官性情不明,也未必好侍奉不是?

所以啊,最好是请薛嵩回来。

聂锋耐心地向李子义解释道:“恐怕薛帅本人,也不愿意复归。你且细思,方归唐,得五州为镇,即便薛帅意尚不足,欲复领魏,也不便急于奏上,甚至于勒逼朝廷。倘若朝廷以为薛帅复叛,河东、河南,甚至关西的兵马才刚归镇,战气仍旺,若驱之前来,薛帅如何抵挡?便你等抵挡得住么?!”

李子义略略低下头去,默然无语。

“则你等若在今日逼走了新帅,恐怕薛帅为了取信于朝廷,不但不会恳请复领魏州,还会率昭义军来围剿你等!”

李子义闻言,悚然而惊:“不,不至于吧……”

“怎么不至于?!”聂锋苦笑道,“长史遣我出城,本意就是要我通告新帅,暂避相州,召昭义军来随扈。则薛帅不明此间内情,若遣兵来,你等哪有机会面陈委曲……”

他见李子义目光中似露杀意,急忙补充道:“是我反复请命,先出城来探问你等真实用意,再做定夺。”

李子义双瞳中凶焰稍放即收,伸手挠了挠后脑:“这……则在聂副将看来,我等当如何做?”

聂锋伸手朝周边一指:“还是赶紧驱散了众儿郎吧,老五你与几名主事者,随我同往码头去迎接新帅,向新帅陈情。如今薛帅在西,秦帅、田帅在北,即无反意,难道新帅入魏博后敢疏忽武备么?众儿郎多半还有吃粮的机会……若其不允,你再前往滏阳,去寻薛帅哭诉不迟。”

李子义想了一想,突然间问道:“聂副将,你可知新帅此来,领了多少兵马?”

聂锋摇摇头:“我不知也。”李汲才带了三百多兵赴任之事,封演就没告诉他。

李子义道:“有传言,新帅将山南东道兵三千入镇——则恁多外乡人来,必夺我等饭碗啊,便新帅要充实武备,恐怕也用不到我等魏人了……”随即一咬牙关:“且看,若来军不足千,便从聂副将所言,否则的话……”

“你待如何?”聂锋实在忍不住了,当胸给了李子义一拳——当然啦,只是意思意思,没想动武——“若新帅真将数千兵马来,便这里万余儿郎,也无统属,多半无器械,如何抵御得住?只怕这贵乡城下,片刻间翻做修罗杀场!”

李子义傻了。

兵败后溃逃的旧魏州兵,没有三万也有两万,散于四乡,无所生计,大家伙儿都盼着州府可以再竖招兵旗,以便自己有机会返归军伍。只可惜封演是临时执掌魏州,加上府库空虚,不敢招募太多兵马,唯将原本退守几座县城纳降的万余兵组织起来而已,散卒来投,概不录用。

五个十个的,直接就给轰出城外了;而若旧将率数十上百人来,封演只好踢皮球:“朝廷未命刺史,或者观察、节度,我官卑职小,岂敢擅专?且待主官来,再做论处吧。”

因此有传言说朝廷新命了魏博节度使,便有不少旧兵旧将陆续朝贵乡附近汇聚。原本只是来打探消息的,但人一多,主意也多,李子义等数十个领头的开了几场会,终于决定——聚集起来给新节度使施压!

最好的结果,是新帅畏惧我等人多势大,不但应允收录,抑且从此不敢苛待我等;次一等结果是新帅畏怯而逃,朝廷见无人敢掌魏州,便仍命薛嵩入镇……也不知道哪儿来的小道消息,说新帅统领三千兵马前来,大家伙儿就此一琢磨,最好的结果估计得不着啦,那还是退而求其次吧。

但他们的诉求原本就很模糊,意见也难以统一,遂致计划和目的根本矛盾——若新帅真将大兵来,会畏怯而逃吗?若不将大兵来,还是以和平解决争端为最好啊……1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