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大唐键侠 > 第十六章、宦官监军

第十六章、宦官监军

作者:赤军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谨记我们的网址,祝大家阅读愉快!别忘了多多宣传宣传。m.xssilu.cOm 丝路文 学网 首发

李汲大致将其幕府的文吏班底给搭起来了,任命尹申、杜黄裳并做判官,前者尽总府事,相当于大管家,后者分判仓兵骑胄四曹事;任命高郢为掌书记——因为高公楚论文采虽非一流,却完全可以吊打两位判官,须知官场上迎来送往,不是光应用文写得好就成的。

此外,他也从别处招揽来两名人才,一是杨绾推荐的蜀人刘极,据说清廉正直,任为孔目官;一是韩会之友,上党人洛一平,据说熟读唐律,任为推官。以上人等,俱为之求得八九品的寄禄官职。

至于其他职位,只好去魏州当地寻访了。

于是上奏,确定离京日期,并且——请监军使。

监军之制,古已有之,但天宝之前,多以御史监军,即便天宝年间改命阉宦,也只监护行军、行营,即为临时差遣而已。安史之乱爆发后,无论玄宗还是肃宗,都日益不信任外将,却又不得不大授观察、节度等使职,新造出一个又一个的藩镇来,为此在各镇都设监军院,以宦官总掌其事,监护所在军伍。

李汲也曾经跟李泌商量过,任用宦官监军,表现出了皇帝对臣下的极度不信任,极易引发地方实权派和中央——以监军宦官为其代表——之间的嫌隙甚至是矛盾,所以,这监军宦官我不要成不成啊?

李泌毫不客气地当场就给否了——“便燕赵降藩,亦受监军,你又怎敢推诿?”

并且他还警告李汲,说这事儿你绝对不能提,以免遭致圣人的猜忌——“我本待徐徐向圣人进言,罢废宦官监军之制,但你既然出镇,瓜田李下,我不便再上奏了。只可期待日后……”

李汲没办法,便去找程元振商量。

如今最有权势的宦官就是程元振了,除了不领外朝实职,不干预宰相政事外,于宫中的权柄,于朝中的影响力,已然逐渐接近了当初的李辅国。李汲深怕程元振变成第二个李辅国,但就目前而言,二人尚无冲突,抑且在对待鱼朝恩的问题上,似乎还大可以联起手来。程元振也明白这一点,故此对李汲的态度颇为热络。

李汲提出请求,说我既赴魏博,宫中是一定要命宦官监军的,此权握在程公您的手上,能不能帮忙挑一个合适的人选呢?

程元振问:“长卫想要何等样人?”

李汲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要喜静且易饱的。”

程元振闻言,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所谓“喜静”,就是这监军要安于本职,不贪图功劳,也不冀望倖进,不会削尖脑袋到处打听地方上的不法事,甚至于捏造证据向朝廷汇报,以便踩着别人往上爬。所谓“易饱”,李汲知道,宦官多数贪财,他也可以好好供奉乃至于贿赂监军宦官,但对方不能贪得无厌啊。河北初定,府库绝不可能充盈,倘若大头都要用来喂饱监军宦官,那我还怎么完成朝廷交付的使命呢?

程元振自然一听就明白了李汲的用意,不禁笑道:“曾经侍奉过雍王的冉猫儿,与长卫也稔熟,其实是不错的人选……”根据以往的接触,李汲也知道那长得象只狸猫的小胖子没啥心机,也没啥胆量,实话说真要是派冉猫儿去监魏博军,李汲有把握把他给捏得死死的。

然而程元振话锋一转——“奈何,冉猫儿品位既低,又实在不能任事……”宦官也是有品级的,各镇监军使对于级别亦有一定要求——好比说节度使就理论上而言,算临时差遣,并无品级,但无论文官武将,你要是连朱袍都穿不上,绝无出任一镇节度的可能性吧。想当年窦文场、霍仙鸣和冉猫儿一起被拨去侍奉李泌,当时前两位从九品,冉猫儿未入流;但如今窦、霍都已然朱袍加身了,冉猫儿既没本事,又不思上进,身上还一直绿油油的哪。

故而程元振最终选定了内谒者监焦希望,给他提了一级,为从五品内给事,出任魏博监军。他还特意把焦希望叫到李汲面前来,耳提面命道:“李帅方蒙圣人重宠,寄朝廷厚望,出镇魏博,镇护河北,不能丝毫掣肘。我以汝素来勤俭、谨慎,乃授此任,汝当秉忠悃之心,怀协睦之意,辅佐李帅,为国家安定关东,不可稍存贪得之念也。”

随即面孔一板,双眉一竖:“否则,便李帅饶得过你,我也饶不过你!”

李汲雅不愿欠下程元振的人情,却无可奈何,既然免不了宦官监军,也只得两害相权取其轻了。然而此后与马燧提起此事,马洵美倒有另外一番说道——

“长卫这不算是受程公恩惠,本便是两利之事。诸镇监军,看似权重于地方,且可直奏天子,其实得力与否,大助其宫中恩主权势。程公执掌内侍省不久,虽挂元帅司马职衔,其实与外军甚为生疏;不似鱼朝恩,久监于外,多半藩镇都是既畏且敬,不敢驳他的脸面——若非如此,他早便被程公扳倒啦。

“故此若程公命党羽监魏博,以期扩大在地方上的影响力,鱼朝恩必要从中作梗。但长卫既受圣人、元帅宠信,若先认可了人选,鱼朝恩也便无计可施了——他与长卫有仇,尽人皆知,则其所荐之人,便圣人亦疑有私

啊;即无私,长卫也必坚拒不受。魏、博二州至关重要,是朝廷掌控河北的关键,圣人又岂愿得见帅、监不和呢?”

于是这一年的三月中旬,李汲终于陛辞启程,离开了长安。此行并未携带家眷——不是为了要留人质,而是闺女儿太小,不便远行,而光把青鸾母女俩留在都中吧,他肯定又不放心;因此与崔措约定,且待李璧周岁之后,你再领着全家人到魏州来与我团圆。

临行之时,崔措自然千叮咛,万嘱咐,就连李汲都觉得——从前怎么不知道她这么婆婆妈妈呢?尤其崔措说了:“郎君尚在青春,身边怕是缺不得女人,便在魏州新纳几房妾,我也拦不住……”

李汲心说哦,你是拦不住,不是不想拦……

只见崔措秀眉一竖,突然间厉声警告道:“但家中已有一个官妓了,切莫再迎第二个进门!”

这也是出嫁前崔氏妇人们的经验之谈,似我等这般人家,郎君三妻四妾本属寻常事,只可暗中提防,切莫轻易表现出妒意来。最重要的是,小妾最好出身不同、经历各异,这若是有什么共同语言,很容易联起手来对抗大妇啊!

李汲自然不是孤身一人上道的,不但带着杜黄裳、高郢等幕僚,数十名仆役,还有南霁云、雷万春两将统领的百余睢阳老兵。他早就已经写信去跟李栖筠恳请过了——此前是朝命商州军暂时拨我麾下,一并东征,所以朝你借的人,如今可不同啊,我直接要改变南、雷等人的隶属;但这也是无可奈何,小侄麾下实在无人可用,还望叔父千万俯允。

李栖筠倒是很大度,表示如今关东乱平,我商州也不必屯驻强将重兵,既是长卫需要,你领走就是了。关键李栖筠并无长镇商金等四州之意,他一贯的理想,还在中朝,且颇冀望于拜相登堂。

南霁云他们也都三十好几,奔四张去了,此前跟随张巡转战雍丘、睢阳,直至长安,甲胄不卸,直到从李栖筠于商州,方才稍稍安定下来,于是都各自娶了妻妾,雷万春且得一子。故此李栖筠将彼等家眷一并护送出商州,在华阴于李汲一行相会。

之所以李汲只从商州军,尤其是睢阳旧部中挑选了百余人,也有很大一个原因,是很多人都在商州安了家,未必再愿意追随自己远行。他自恃武勇,身边真不需要过多亲卫、牙兵保护,带上这一百来人,也是要散入魏博军中为基层将校,助其尽快掌控住军队的;故此只有战斗之能,却毫无统御之力的,暂时就不用啦。

但他没有想到,监军宦官焦希望的随从竟然比自己还多……

监军使不是一个人,正如节度使需要幕僚辅佐,属吏奔忙一般,监军使乃是各镇监军院的主官,其下还有副官,有幕僚,有属吏,甚至于有兵卒。焦希望的麾下半是宦官,半是士人——当然啦,不可能有进士——足足二十来个,此外按照惯例,程元振还从北衙禁军中拨予两百精锐,作为监军使的护兵。

大概是为了向李汲示好,这二百禁军全都出身于宝应军,是李汲的老部下。因此就目前状况来看,倘若是帅、监起了冲突,他们肯听谁的还真不好说……

焦希望貌似也挺能摆得正位置,一路上鞍前马后侍奉李汲,尽显奴才本色。但他这么做,李汲反倒不乐意了——你终究穿着红袍唉,得明白宦官也是官,倘若仍怀奴仆之心,留在宫里伺候皇帝、妃嫔就好了嘛,干嘛要跑外地去呢?

侧面提点了几句,奈何那焦希望悟性有限,素习难改,也只索罢了。

——你要真肯老实做我的奴才,其实我还踏实了呢;怕的是你由此“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那咱们将来就很难相处喽。

尚有朝廷赏赐的钱、绢,值五百缗——实话说真不多,但就这些,还是李适跟刘晏打擂台,好不容易才挤出来的。还是崔措又将出起自雅轩茶肆地下的黄金,交李汲带去河北,李汲心里才稍稍踏实了一些。

有这笔黄金,即便魏、博两州府库皆空,也勉强能够维持幕僚俸禄、将卒衣食,熬到秋收了吧。

一行人缘路东行,经过洛阳时,留守郭英乂自然盛情款待。随即李汲命人召来那位老交情“郁百万”郁翎,问他:“我远赴河北,粮食、衣甲或许不足,将自别州货易——君可能为我办否?”

郁翎小心翼翼地问道:“李帅都需要些什么?”

李汲笑笑:“尚未赴任,如何得知?只是先知会你一声,以备不时之需罢了。”

郁翎道:“倘若缺粮,当自江淮货易,经永济渠运往魏州;倘若缺衣,我可为李帅在东都附近搜罗……”

李汲一摆手:“但过今岁,魏博粮、布当可自给,则铜、铁与马又如何?”

他这句话透露出了两层信息,一是我要跟你“郁百万”长期打交道,做生意,不是一锤子的买卖;二是——欲成强兵,兵器、甲胄和战马不可或缺啊,但偏偏我魏博不产,必须大量外购。

李汲先前撒出去调查魏、博两州风土人情、田地物产的江湖客,已然陆续传回来些消息,李汲听了,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喜的是河北乃是重要粮

食产区,土地相对肥沃,耕地面积极广,农业技术也相对先进一些。

唐朝主要的产粮区分为四大块:一是从渭河平原直到汾水谷地,但因为这一区域人口也最繁盛,长安等大都市更聚集了前所未有的大批非农业人口,导致从高宗朝起便逐渐地入不敷出,即便平年,都需要从别处输入粮谷,若逢歉收……可能皇帝直接带领百官跑洛阳去就食了。

二是四川盆地,粮食多半外销——主要是关中和西北地区。

三是江淮,具体是从淮水流域的东部直到浙江北岸,从前动乱时亦大量供输关中,此后应该可以少运一些了,但赋税所出,依旧是朝廷财政收入的最大头。

第四就是河南、河北地区了,西起汴、许,东到登、莱,南接淮北,北抵幽燕,阡陌纵横,所产丰饶,无论耕地面积还是粮食产量,都是其它三大产粮区的总和!这也就是安史之乱为什么持续了整整八年,伪燕于地方掌控、生产组织都极为薄弱,尚能动辄便拉出数十万部队来对抗唐军的主要原因所在。

但如今么,这一区域的耕地,朝廷泰半都不能直接掌控……

而且河北地区的纺织业也很发达,虽然基本上都是小农家庭的副业,很少有超过十人以上的手工作坊,亦足够本地消化,且可贩往外州了——天宝年间是如此,想必恢复起来不是太难。

李汲往镇魏博,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自是题中应有之义,但田地产出的周期性太长——粟、麦基本上还是一年一熟——即便绢织物也不算天下知名的上品,想靠耕织致富,或者真需要“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了。由此,他便将念头转向了矿产资源……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