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长安花开时——霍去病 > 第二十三章 十面埋伏

第二十三章 十面埋伏

作者:沧缨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一晃已经初夏,时间过的真快,霍去病已经重新补充兵源,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给匈奴来个回马枪。&29378;&20155;&32;&21715;&35498;&32178;&120;&105;&97;&111;&115;&104;&117;&111;&46;&107;&114;

在同一年的春夏两季两次进攻匈奴。这是常人不敢想象的用兵之法,匈奴再一次战争失利后,一定会严加防守,怎么会给霍去病再次进攻匈奴的机会呢?

所以当霍去病的请战书刚一传进长安,汉廷上下为之震惊,几乎所有朝中要员都上奏,反对再次出兵匈奴。朝野上下议论纷纷,一时间此事成为大汉的焦点。

未央宫中,琴声悠然传来,此曲清新优雅,旋律舒缓优美,婉转连绵,如泉水玎玲,似佩环轻鸣,如昆山玉碎,似珠落玉盘,似暖阳映雪,春风拂面,让人心情舒展。

这琴曲出自一位绝世佳人,一袭红衣衬出白皙肤色,美目流盼,桃腮带笑,气若幽兰,正在轻抚七弦古琴,弹奏一曲《阳春白雪》,古曲悠扬,绕梁不绝,传遍未央宫的每一个角落。

龙椅上,刘彻翻阅着大臣们进谏的奏章,几乎都是反对霍去病再次出征的奏章,现在已经堆积如山。第一次这些朝臣们心这般的齐。

突然,轰的一声,汉武帝刘彻将面前的竹简全部推到在地,与此同时,那悠扬的琴声也戛然而止。

汉武帝,猛然站起,怒吼道“混蛋,平时怎么不见这帮人这样齐心,为何朕一让霍去病出征匈奴,便全来反对,说什么常年征战,劳民伤财,国家疲惫不堪;说什么两次在同一个地方作战,必然失败;更有甚者,竟然有人说霍去病是乱臣贼子,屯兵塞北,抗旨不归,勾结匈奴,意欲谋反!

难道朕要将匈奴斩草除根真的错了吗?就算现在四海平定,但匈奴不除,朕百年之后,匈奴残存势力卷土重来,那时就将是更大的灾难,难道还要像朕未继位之前那样。让我大汉屈膝称臣,对匈奴朝贡;或是让女人替我大汉献身跟匈奴和亲吗?

我浩浩大汉,幅员千里,人杰地灵,竟然被草莽之辈羞辱百年?受的屈辱还不够吗?他们只求一时安定,却不想我大汉的百年基业,朕要的是生生世世的太平安稳!”刘彻的手狠狠地拍了一下桌子,脸上布满了愤怒、不甘,却也略带一些迟疑。

此时刘彻也有一些犹豫,他不知道该不该继续坚持出兵。毕竟战争所消耗的人力、财力、物力都是巨大的,虽然皇爷爷和父皇两代所积攒的国力比较充盈,但是漠南之战和河西之战已经消耗许多,如今,若是再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国家的财政必定面临极大的挑战,甚至可能会崩溃,又或者会产生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等,不可想象的后果。

况且,朝臣们多数都反对再次出兵,刘彻的压力很大,虽然他足够相信霍去病的能力,可是战场形势瞬息万变,谁能够保证霍去病一定会得胜归来呢?若是输了,那时他又如何向群臣交代呢?

可是,难道真的因为这些原因就要放弃这次绝佳的机会吗?霍去病说的对,现在的匈奴经历过一次失败后已经成为了惊弓之鸟,若是此时再次扫荡河西,那么他们必将走投无路,向北迁徙,这样,大汉就可以收复河西走廊,进而打通这条通往西域的路,加强经济政治往来,并对匈奴形成包围之势,可保证大汉的百年富足、永世安宁。

刘彻有些犹豫不决,不知该怎么办。眉毛紧紧地皱在一起,许久都没有说话。

一旁的女子,并没有被方才刘彻的盛怒吓到,仍然镇定自若,看着刘彻犹豫的神情,她明眸微动,指尖轻浮琴弦。

琴声再次响起,这次却一改方才的悠扬婉转,暖意融融,变得剑拔弩张,寒气逼人。

一阵急促的琴音响起,让人心跳加速,忐忑不安,随之曲子更加急促,琴音更加铮铮有力,每个音调都在急速跳跃,跳跃声不断增大,变急,每一次跳跃都伴随着心灵的震颤,脑海中只能跟着曲调感觉那种压迫神经的紧张和急迫,琴音越来越大越来越急,如同暴风骤雨,电闪雷鸣。又如同刀兵相接,那股强烈的杀气从四面八方传来。渐渐集聚形成一个牢笼,将人束缚,牢中的人在抗争,却只是殊死一搏。曲罢,杀气顿消,牢中的人轰然倒地。余音在未央宫中经久不衰,久久不散。

“啪……啪……啪……”刘彻掌声响起,这神来之曲,已经让刘彻的怒气渐渐消散。

汉武帝刘彻嘴角微挑,走到那女子的身边:“能将《十面埋伏》演奏的如此精湛的,放眼大汉,卫长敢称第二,无人敢称第一了吧。”说着牵起绝世佳人的手。

美人轻笑,如芙蓉花开:“父皇谬赞了。”

此人便是卫长公主,汉武帝刘彻的长女,刘彻最疼爱的女儿,刘彻破格封她为长公主。要知道,在汉代只有皇帝的姐妹才能被封为长公主,而卫长公主却是汉武帝的女儿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可见她在刘彻心中的地位绝非一般。

刘彻牵着卫长公主的手,坐在自己的身边:“卫长,朕自然明白你曲中的深意,朕不是楚霸王,不会放虎归山,更不会有十面埋伏的那天,朕此生定会铲除匈奴。”其实卫长并不懂得军事,她只是会“读人”罢了,她能够揣测刘彻的心思,不过是替刘彻说出他的想法罢了。

他敲击了几下龙椅旁的青铜镜,突然大殿中出现了一个黑衣人,那人正是刘彻的暗卫首领——暗霄。刘彻对暗霄说道:“传公孙敖,李广,张骞速来未央宫议事。”

“诺”黑衣人如风一样消失了,就如同没有人看见他怎样出现的一样。

刘彻已经下定决心,一定要出征河西,心中暗道:这一次我不只要派霍去病去,更要多军出击,一定要将河西收复,以便为日后一举消灭匈奴王庭做好准备。

卫长公主将竹简一个个捡起,放在桌子上:“父皇不必烦恼,霍将军一定会大胜匈奴的。”

一提起霍去病,刘彻自然心中有底:“朕自然相信去病,他从不曾让朕失望过。”

卫长轻轻的点了点头。

刘彻突然想起一件事来,连忙说道:“卫长,等去病回来,朕便赐婚,将你许配给霍去病。”

卫长公主的身体一顿,但还是将最后一卷竹简捡了起来,放在刘彻的桌前:“儿臣遵命。”语气平淡,无悲无喜。

这便是她的宿命,她无法改变,只能认命。

………………………………………………

霍去病的大营中,霍去病侧卧在榻上,总结着前两次与匈奴作战的经验。思量着下次用兵的战术,他想杀一个回马枪,出其不意袭击匈奴。

赵破奴拿着竹简从营外走来,嘴角挂着浓浓的笑意。

上一次,从将军身上下手,却险些被将军革了职,这一次,就从林夭的身上下手,一定能够把他们拆散。

赵破奴走到霍去病的面前双手地上竹简,半跪在地上说道:“将军你让我查的细作,已经有眉目了。”自从上次“冒犯”了将军后,赵破奴行事谨慎了许多。

霍去病仍然懒散的侧卧着,说道:“起来说话。”

“诺”赵破奴缓缓起身“将军,你让我留意军中箭法出众的人,我已经将他们的名字写在竹简上,请将军过目。”赵破奴紧紧地盯着递过去的竹简,眼神中流露出一丝紧张。

霍去病接过竹简,扫视着上面的名字,并没有认真的看,不悦的说道:“这种事情你自己去查就好了,何必来烦我?”突然一个名字跃入眼前,霍去病心中一颤,猛地坐正,紧紧盯着那个名字,眼中透出寒意,霍去病抚摸着那个名字——林夭。

看着霍去病异样的神色,赵破奴知道霍去病已经发现了,得意的笑了笑,轻声呼唤着:“将军,将军,你没事吧。”

霍去病这才从思绪中抽出,清了清嗓子说道:“你下去吧,此事我自有定夺。”

霍去病的眸子暗了暗,竟有一丝心慌。在他内心的深处在怕,怕那个人会是他。

霍去病摇了摇头心道:自己在想些什么啊,林夭不过只是会射箭罢了,这军中这么多人会射箭,怎么可能偏偏是他呢?自己真是多虑了。

此时林夭走进帐中,手中端着药,像护着什么宝贝一样十分小心。

看着林夭小心翼翼的样子,霍去病心中安慰自己道:不会是他,他如果是细作,这么长时间与他共处,他多的是机会对自己下手,可现在自己不还是好好的吗?怎么可能是他。

“将军该吃药了。”林夭把手中的药碗递到霍去病的手中。

霍去病眼睛盯着林夭,这次并没有耍赖。拿起药碗一饮而尽。

看着霍去病这次竟然这么听话,林夭嘴角微扬,心中十分欢喜。

看着林夭露出的笑容,霍去病的眼睛也布上了一丝暖意,一颗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

霍去病将药碗放在一旁,略带笑意的问道:“林夭,你会射箭吗?”本想和林夭切磋一下。

林夭的笑容僵住了?他为什么会这么问,难道他发现了?不,绝对不能承认!一时紧张,说话也变得支支吾吾的了:“不……不太会……”

听到林夭的回答,霍去病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为什么?为什么他要骗自己呢?看出林夭面部表情轻微的变化,霍去病的手暗暗的握紧,他到底是想隐瞒什么?难道真的是他?

霍去病打量着林夭,柔声说道:“那好,今晚我就教你射箭。”微微勾起嘴角,那笑容中带着几分诡异。

林夭的眼睛布满了心虚和担忧,身体不受控制的点了点头,难道真的瞒不住了?

【注】(1)《十面埋伏》中国古代十大古曲之一,堪称曲中经典,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取材自公元前202年中国历史上的楚汉相争,描绘项羽被围垓下,四面楚歌的情景。乐曲主要歌颂了楚汉相争的胜利者刘邦,尽力刻画”得胜之师”的威武雄姿,全曲气势恢宏,充斥着金戈铁马的肃杀之声。

项羽鸿门宴一时的妇人之仁,放虎归山,却最终落得了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的境地,最后霸王别姬,乌江自刎,让人唏嘘不已。

(2)卫长公主(当利公主)(公元前137——?)是汉武帝和卫子夫的长女,也是汉武帝最喜欢的女儿,一生受尽宠爱,舅舅是西汉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其表哥是西汉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

请记住本站:

♂丝♂路♂文♂学♂网*♂www.su♂ns♂il♂u.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