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妖孽王妃二嫁帝王家:绝代宠妃 > 第23章:夫妻深情1

第23章:夫妻深情1

作者:雨竹月影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崇德二十五年十月,语诗在紫苑清辉生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孩,取名叫惟祥,这是她和皇上的第三个孩子。悄悄告诉大家,本书首发,想更快阅读,百度搜索就可以了。这时,敏瑀已经六岁,而惟熙四岁了,一家人幸福地在九州方晏岛生活。

从年初开始,皇上就把惟熙送到南书房去读书了,和哥哥姐姐们一起。而敏瑀因为始终喜欢自己待着,语诗就亲自给她教导功课。

皇上对于孩子的教育很重视,每一个孩子从四岁开始都要被送进南书房,特别是儿子,女儿的话,他稍微宽松些。从四岁开始,这些皇子们不但要跟着当今的学问大家们学习诸子百家的典籍,还要跟着特别挑选的武将们学习骑射。除了生病的时间和过年休息的时候,一年四季,他们每天都被要求从辰时开始一直酉时跟着老师们学习。

皇上自己就是一个很爱学习的人,他认为,身为皇子,不管将来是否继承大统,都必须要通晓天下的义理,能够保家卫国。在他这样严格的要求下,孩子们都养成了读书学习的习惯。

皇子们从十五岁开始就被委派了私人老师,同时要在宫外建府。

六个皇子中,皇长子惟言和二皇子惟弘已经过了十五岁,全都搬到宫外了。而今年也给敏慧举行了笄礼,因为她坚持学医,皇上和淑妃并未给她择选驸马。

后宫就是一个大家庭,虽然没有皇后,所有的妃子都相处的很和睦。敏嫣和惟誉跟在太后身边,因为她们不愿意和别的妃子在一起生活。

因为瑀儿的缘故,语诗和承安公主、咏凝公主,再拉上杜明月,四人成立了一个组织,专门为了救助像瑀儿一样的孩子。两位公主联络了好多公侯家的夫人小姐,以及王妃郡主等一起参与,大家筹钱、募捐为那些孩子治病,或是资助那些孩子的家庭。作为发起人,咏凝公主全权负责此事。后来,这个组织的救助对象扩大到了对孤儿的救助和教育上,甚至资助那些穷人家的孩子进官学读书。而负责人也从咏凝公主变成了敏秀,这是后话。

随着各项改革的大力深化,从崇德二十五年开始,朝廷的税收大大增加,光崇德二十七年一年的税收相当于崇德元年到五年的财政收入总和。税收的增加,让朝廷有了更多的预算对全国的官道进行修整和拓宽,同时修缮水利设施。内地前往回疆的移民,开垦了大片的良田。

好像世上的事就是这样一顺百顺,税收增加、国内安定、天灾也变少了,全国各地的官仓也因为粮食的丰收而堆满了粮食。朝廷因此出台各项政策控制物价,根据户部的调查,崇德二十八年的时候,各种粮食的市场价格为崇德元年的一半。

这个王朝,正在一步步走向富强。

崇德二十九年,语诗正式进入了国家最高决策层,和皇帝坐在一起临朝听政。皇上把她的才干光明正大地展现在世人的面前,不再让她只在幕后为自己出谋划策。

刚开始的时候,有相当一部分大臣们对此提出了强烈的反对,他们担心皇上这样的做法动摇国本。杨士奇等人虽然没有想到皇上会走到这一步,可是,他们都清楚皇上的心意是他们无法改变的。

太后更加没有料到皇上竟然让语诗和他一起坐在明德殿上,在大臣们激烈反对的同时,太后也对此提出了激烈的反对。她把皇上叫到慈宁宫,为此说了好久,希望皇上能够回心转意。她又把武则天的例子搬了出来,说“赵家江山,你想让姓容的人来坐吗?”

“语诗以前一直帮着孩儿处理朝政,从崇德二十年就开始了,给孩儿提出过很多很好的建议,解决了许多难题。如今天下大治的局面,也有她的一份功劳。她既然有能力,为何要把她埋没?”皇上说道。

“难道说没了容语诗,这个国家就要乱了不成吗?”太后道,她非常生气。

“母后,这些年她所做的一切,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的,不止是后宫里的人,还是朝中的大臣,语诗的贡献不是谁可以抹杀的。难道就因为她是个女子、是孩儿的妃子就只能一辈子躲在幕后吗?”皇上把自己内心的想法真实的讲了出来。

“这么多年,她无怨无悔扶持孩儿。她若是真有野心的话,为何这么多年都不让孩儿册封她的家人?还让她唯一的哥哥在禁军里做着小官,领着那点俸禄养活家人?”

“容旭然担任吏部尚书十多年,从来没有徇过私情,语诗的弟弟中了状元却被派到南宁府那么遥远的地方去任职。”

“崇德二十六年,她在长沙府的叔叔仗势欺民、圈占良田,长沙知府、湖南巡抚都不敢上报,就连容旭然自己都被蒙在鼓里。内卫跟孩儿禀奏之后,是语诗,是她让孩儿依律处置的。”

“母后,哪朝哪代有过这样的妃子和外戚?”

“如果她是个权欲心重的人的话,您认为世上的人谁没有争权夺利之心?”

太后无法否认,容语诗在对待娘家人这件事上做的实在是让人挑不出问题。不光是她自己,容家一家人似乎都没有因为她的关系而胡作非为,这,的确是罕见的!

这就是容旭然的家教,他坚持着克己奉公的原则,并把自己的理念交给了的孩子们。他十几年兢兢业业当着这个据说是天底下最有油水的官,三个孩子也都谨遵父亲的教诲,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报酬。

“母后,您若是非要拿武则天来比较的话,孩儿以为,语诗她没有武则天那样的野心,她的智慧却丝毫不亚于武则天。”皇上说,“孩儿身为一国之君,就是要给天下有才能的人提供一个机会让他们施展他们的才华,为国家的繁荣努力。孩儿不在乎这样的人是男还是女,是我朝的子民还是外来之人,只要他们是为了国家和百姓的,孩儿就要给他们机会。”

“孩儿看重语诗的才能,这与她的身份无关,而是因为她那个人,因为她宽广的胸襟和对朝政的细致把握、因为她对国事的真知灼见和公正无私的处事态度!”

“孩儿心意已决,不管谁来反对,孩儿都不会采纳!”

“所以,母后,您今后也别再劝了!”

皇上直接一次就把太后给挡了回去,至于朝中大臣,有部分人还是不停地跟皇上抗议,还是老办法在明德殿上跪着。杨士奇身为内阁首辅,并未提出反对,内阁里的杂音不多。因为内阁对于此事采取了如此的冷处理,皇上也没有因为有人反对就改变自己的主意。

对于士林派来讲,语诗出来和皇上一起御门听政,对于他们不但没有损失,反倒是个好事!因为语诗本身就是他们新政的坚定支持者,而且,她的儿子将来很可能会继承皇位,如此一来,对于士林派,不管是其中的哪一个集团,都是难得的好事。语诗走到前朝,就意味着新政会继续推行下去,即便是皇上不在了,还有新皇会继续支持他们的政策。既然如此,他们何必反对?只要坐在那个位置上的人支持他们的政治理念就好了,他们最关心的就是这一点。何况,皇上自己都不怕将来有朝一日他归天之后,皇位被老婆给抢了,身为大臣的人何必如此紧张?眼下跟皇上对着干,不单根本没有效果,反倒是惹了皇上,谁会那么傻呢?

就这样,在皇上的坚定支持和内阁及朝中一部分大臣的默许之下,语诗和皇上一起坐在了明德殿的上临朝听政!

临朝听政之后,语诗协助皇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她跟皇上提出准许女子在民间行医,可是,皇上担心这么快就向内阁提的话,会把先前大臣们对于语诗的不满再次激发出来,万一搞不好的话,说不定就得逼着他让语诗离开前朝,那样的话就真的得不偿失了!出于这样的考虑,他跟语诗说,等过上一两年再提这件事。语诗也理解他的顾虑,便听从了他的建议。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臣们开始正视语诗的执政能力,要她重回后宫的声音也越来越小。肖家的力量已经无法撼动语诗的权威,他们只能处在观望的状态。

太后也越来越怕,她担心语诗将来会报复她。

至于镇国公,他彻底退休了,朝中的事根本不再过问。他知道,面对着如今的皇上和语诗,他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顺从,要么中立,总之是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对着干了。镇国公他不会太过担心,因为现在族中的许多事都是交给了柳文长的,家事则由杜明月掌管。现在他退出,才能保住柳家。为了柳家的前途,他现在必须选择和肖家划清界限。

柳惠之丝毫不过问家里的事,镇国公只有让儿媳妇杜明月出马,让她和语诗多走动,并让杜明月从帐房里拨出些银子放到她们那个救助孩子的组织里。毕竟那是语诗倡导起来的,他主动投些钱,起码会好看些。再说他们柳家根本不在乎那几万十几万的银子。他因此跟杜明月交代说,今后若是需要的,就去账房领。

杜明月也明白公公的意思,就按照他说的做了。

除了这么做,镇国公加强了同晋王的联系,他们向来关系不错,晋王自然知道镇国公的打算。不过,晋王也没有料到语诗会走到临朝听政的一步!皇上如此信任她,倒真是叫晋王感叹!

♂狂♂人♂小♂说♂网*♂www.du♂shu.k♂r♂丝♂路♂文♂学♂网*♂www.su♂ns♂il♂u.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