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妖孽王妃二嫁帝王家:绝代宠妃 > 第21章:积极备战

第21章:积极备战

作者:雨竹月影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太医院这边为了医术比赛一事正在忙碌,朝廷那边为了西北战局也争的头破血流。悄悄告诉大家,本书首发,想更快阅读,百度搜索就可以了。

那日皇上让官员们回去好好商量,拿出个准主意再在朝会上讨论。过了五六天,内阁向皇上申请了朝会。

在朝会上,主战派和主和派各自都提出了坚实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意见。皇上坐在御座上,读着他们的奏本,听着各方的唇枪舌战。

将军行署制订了完备的调兵准备,甚至已经预备在凉州建造军械厂,为前线生产火炮等武器,再加上祁连山麓、河西走廊一带有着天然丰美的草场,可以大量饲养战马,不用担心后续的军给。所以,将军行署建议继续开战,认为应该趁着目前大好的局面,彻底平复西北的战乱。

另一方面,以户部尚书程昭续为首的官员坚决反对战事,认为继续将国家的财富投到战场上实在是得不偿失、劳民伤财的行为。再加上又要征召兵士和劳役,就怕引起民怨。所以,坚决反对扩大战争,认为应该寻找时机和谈,“谈为上策,战为下策”!

“如果朝廷对反贼放任不管,只怕过上几年他们羽翼丰满之时,再行讨伐将耗费更大才是!”晋王道。

“可是,连年的战祸,国家已经无法再承受下去了。难道要向百姓征收重税来支付战争的费用吗?”程昭续反驳道。

皇上看他们如此互不相让,咳了两声,问道:“难道你们就没有个折中的法子吗?杨爱卿,你们想过没有?”

杨士奇起身行了礼,禀奏道:“启禀圣上,内阁议过了,臣等以为,应该以和谈安抚为上!擅自扩大战事,对我朝不利!”

“杨阁老此言差矣,”说话的是忠烈将军肖元庆,“皇上,我朝地大物博,不管是兵源还是物资,都是极为丰富。再看吐蕃,乃边远小国,地小人穷,根本无力与我朝对抗。何不借此机会,直接打到丹孜城下,看他布迪贡还不投降!”

沉默了许久的将军行署大臣廖全恩终于开口说话了。

“侯爷,吐蕃国多数国土都在高原地区,我朝将士完全不适合在那种高原作战。别说是打仗,就是往那里走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再说,我们对吐蕃的情况并不明了,贸然开战,我朝的损失也不会少。”廖全恩道,又起身对皇上说:“万岁,臣的意思是,打是要打,但是要看怎么打我们的胜算才高些、损失才小些!王爷说的对,阿布图这些年被伊犁将军和信王的联军打的只剩些残兵败将,如果不趁着现在将他彻底消灭,过上几年他东山再起之后,就更难对付了!”

“可是,朝廷如何再负担那么庞大的军费?”户部侍郎张自明道。

众臣继续争执,皇上说道:“呐,朕问你们有没有个折中的法子,你们说来说去就这些?”

众臣望着皇上,皇上走下御座,背着手在大殿上踱来踱去,道:“你们说的呢,都不无道理。可是,朕觉得都有偏颇。”众臣的视线跟着皇上走。

“战,是一定要战,廖爱卿说的对,打也分个怎么打。朕的意思呢,一方面就按照将军行署的意见,在凉州建军械厂、在河西走廊养战马训练骑兵,给阿布图和布迪贡做出开战的架势。另一方面呢,找准时机和布迪贡谈判,劝其放弃与阿布图结盟。”皇上边走边说,众臣点头。

“毕竟,吐蕃对青海的影响还是很大,尽量不要动武。你们可以把军队拉到青海靠近吐蕃那边练练,把咱们的新式火炮给他们亮亮,吓吓他们好了。能吓住最好,不过,如果布迪贡赞普执迷不悟,非要与我朝为敌,咱们的军队过去了,也好有个准备,免得措手不及!”

“是,臣等领旨!”廖全恩道。

“朕的话还没说完,”皇上又折了回来,“至于阿布图嘛,想来他也是走投无路才去联合布迪贡的。给图海一道旨意,让他找机会告诉阿布图,就说,只要他愿意归降朝廷、放弃武装,朕可以给他封王、可以给他土地。如果他一意孤行,那就将其所部全部剿灭!”

“是,臣遵旨!”廖全恩道。

“程爱卿,”皇上走到程昭续跟前,“明年预算里,缩减宫里的花销,还有朕的这里也减吧!”皇上说完,众臣讶异地望着他。

“能省的就尽量省吧,”皇上叹了口气,“朕节省着,你们各部衙门里头那些迎来送往的花销,也减着吧!别以为朕不知道,每年各级衙门就这些来往花销就是老大一笔。不能增加百姓的赋税,你们跟着朕先把这几年的苦日子熬过去,等到闽浙战事结束,海路通畅了,以后,就好了!”

次日,将军行署给伊犁将军图海发了公文,发布了针对西北战局的命令。同时,又开始安排人员前往凉州筹备军械厂的建立。另一方面,内阁向全国各级衙门、各级官员发了公文,罗列了需要削减的各项开支。内务府也缩减了订制宫廷所用物品的开支,而皇上自己的花费也被减了一半。所有节省的银两,全部都用于西北战场。

且说皇上与众臣在明德殿商议着西北的战事,终于算是拿定了主意,为了维持战争的耗费,皇上带头节俭开支。

“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很快的,转眼就到了腊月,而太医院的医术比赛也终于在腊月初六这天下午开始了。这次比赛在宫外太医院衙门里举行,引来了好多看热闹的人。皇上在宫中处理政务,并未前往。

比赛很简单,就是比试医者对患者病征的诊断与治疗,要求他们在纸上写出自己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从而看谁断的准,治疗的办法好,胜负由太医院组成的评判团来决定。这个评判团由太医院三位院判和两名教授组成,太医院这边派出了一名姓朱的太医出战。总共选了三名病患,是三位院判独自秘密寻找的。在比赛前,评判团先一起检查了病人,以便在比赛中能给出一个公正正确的结论。因此,从理论上来说,除了他们五个人,没有人知道病人的情况。

未时正,比赛开始了,几乎所有的太医都到场了,还有一些教习生。毕竟,这可是太医院有史以来第一次有女子参加的比试啊!不管结果如何,都值得一看!

三名病患被分开在三个房间里,除了比赛者和评判团以外,任何人都不能接近。语诗和朱太医分别单独检查了病人,其他人都急切地等着比赛的结果。

“孙大人,您看,结果会是怎样?”一个胖胖的太医问道。

“那还用说吗?”那位带头挑事的孙太医答道,“朱大人的医术,虽然不及李大人和三位院判大人,在咱们这帮人里头已经算是佼佼者了,怎么会败给一个女人呢?”

“这可难说,”说话的是刘太医,就是之前为敏蓉公主治病的那位,“你们可别小看了容姑娘,朱大人医术高明没错,可容姑娘也不差啊!结果还是很难预料的!”

“刘大人也太抬举那个女人了吧!”孙太医对刘太医的话不屑一顾,“女人,哪里是行医的料?她们就应该在家里待着,服侍男人才对!成天到晚抛头露面的,成何体统?”

“大人,话,可别说的那么难听!”刘太医也反唇相讥,“您自己诊不出子痫,人家容姑娘一下子就查出来了,您还瞧不起人家?”

两个人差一点要开始打了,樊太医笑着拉开他们,道:“二位都少说一句!”

“滚一边去!”孙太医甩开樊太医,要不是刘太医扶着,樊太医一下子就蹲到地上去了,他自己还在那儿笑呵呵的。

周围好多人,可是没有人敢上去劝说,只站在那里看热闹。

“孙大人,您这样也太过分了吧!”刘太医道,“您就是不爱听,今日我也要把这话说出来。容姑娘,她就是个好医生,她比我们太医院许多人都强!您就因为她是个女子就这样污蔑她,在下,实难苟同!”

见两个人争得越来越厉害,周围的太医们都开始劝了,再说下去,还指不定出什么事呢!

过了半个多时辰,就听见有人跑进来喊道“比完了比完了”,众人这才一起涌到考场上去。

评判团正在商议着两个人的答案,大概过了两刻钟,让外面等候的人也都进来了。

评判团的李太医才说道:“容小姐和朱大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话音刚落,人群中发出了奇怪的声音组合,有叹息的,也有讥笑。樊太医叹道“容姑娘这下完了”!

听下面开始吵吵,右院判成太医喊了一声“安静”,这才静了下来。

柳惠之看了语诗一眼,只是微笑着点点头,她也回以礼貌的笑容。

李太医继续把两个人的答案宣读了一遍,在场的众人皆诧异地望着语诗和朱太医,朱太医则用略带鄙夷的神情看了语诗一眼。

“虽然答案不一样,也没什么奇怪的!每个人对病症的理解和处理并不见得完全一致!”赵太医道,“接下来,请二位说说自己的见解吧!”看着眼前的两个人,赵太医道:“容小姐,你先来吧!”语诗先向评判团的五位太医行了福身礼,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五位评判边听边点头。接着,朱太医说了自己的见解。

之后,赵太医让成院判把他们评判团的答案宣读了一遍,在场的人,除了评判团那五位,全都惊呆了!人群中开始骚动了,朱太医更加不敢相信这个事实。

这时,李太医——就是柳惠之所说的那位极为古板迂腐的太医——问语诗道:“容小姐,请问你是如何断的症?这三位病人所患疾病,很容易弄混淆的!”

语诗答道:“大人,晚辈诊断之时向患者询问了平日的饮食、心情,以及运动能力等,通过这些额外的问题来区别相似的病症。”众人点头,赵院判又含笑问道:“那为什么你用的方子都跟传统医书上写的不同呢?”

“回禀大人,这些方子是晚辈跟着民间的大夫学到的。因为普通百姓得不到很好的药材,所以不能全部按照医书上所记载的方法来治,民间的医生们往往会就地取材来治疗。”

赵院判叹道:“后生可畏啊!”便对所有在场的医生和学生们说道:“容小姐方才所言,希望大家都记住!尽信书不如无书,大家要在日常行医和学习中注意观察、总结,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狂♂人♂小♂说♂网*♂www.du♂shu.k♂r♂丝♂路♂文♂学♂网*♂www.su♂ns♂il♂u.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