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世界演义 > 第六章 太甲复位

第六章 太甲复位

作者:绅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先王因此勉力敬修自己的德行,所以能够匹配上帝。www.chenguangwg.me我王继续享有好的基业,希望看到这一点呀

如果升高,一定要从下面开始;如果行远,一定要从近处开始。不要轻视百姓的事务,要想到它的难处;不要苟安君位,要想到它的危险。慎终要从开头做起啊”

“有些话不顺你的心意,一定要从道义来考求;有些话顺从你的心意,一定要从不道义来考求。”

“啊呀不思考,怎么收获不做事,怎么成功大善,天下因此清正。君主不要使用巧辩扰乱旧政,臣下不要凭仗骄宠和利禄而安居成功。这样,国家将永久保持在美好之中。”

西晋时期出土的竹书纪年战国时魏国史官记载对于伊尹和太甲有另一番论断。由于古本竹书纪年在宋朝就已经散佚,现代能看到的都是清人和今人的辑本。方诗铭、王修龄的古本竹书纪年辑证,从太平御览晋书史通文选通鉴外纪等等书目中载竹书纪年文:

于桐而自立也。www.wxzhile.com太甲潜出自桐,杀伊尹。乃立其子伊陟、伊奋,命复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

就是说,前期基本与前面的儒家尚书的记载相符,但是后面竹书纪年与尚书不同,按照竹书纪年的说法:太甲偷偷跑出了流放地桐宫可能被软禁,得到朝中大臣的支持,攻杀了伊尹,但因为伊尹的贤名,又立了他的儿子继承他的爵位和财产。

若说不可信,为何如此多人都载有竹书纪年的记事,且竹书纪年是第一手文字资料,并无虚造的充分。另,古本竹书纪年因为不符合儒家经义,所以在宋朝的时候散佚了,恰恰在宋朝又是相当提倡儒家的时期,让人心存怀疑。真假难辨,望后世学子鉴验。

这两种说法,前者的逻辑符合儒家,后者的逻辑符合法家,而当时魏国为法家当权。当时诸子百家纷纷用上古的故事来佐证自己的学说是正确的,所以大量编造上古历史。所以当时的资料真假掺半。

笔者由这两种说法得出几个结论:

第一,伊尹没有杀死太甲,而放之于汤的墓地,不像是意图篡位,而摄政是真实的,但是其的权利也一定很大,只是没有篡位的野心;

第二,伊尹大权在握、且治国井井有条的情况下,即使太甲离开流放地,也不大可能得到臣民的支持,因为没有足够的威望抗衡治国三十年的宰相伊尹,所以说他攻杀伊尹似乎实力不够,贸然出击,并不是明知的选择;

第三,尚书中明确提到了其复位的时间太甲三年十二月朔初一,比竹书纪年清楚,所以其的真实性更高,而竹书纪年中没有说明具体的时间,或许是亡秩了。www.chunri.me

由第三点再结合竹书纪年,则可以推断:

太甲杀死伊尹的时间应为复位之后,其表面上感激伊尹的匡扶之功,其实早已怀恨在心,且君弱臣强的局面是不可能持续太久的。其只是在等待时机,直到复位成功一段时间之后,其处死了伊尹,收回了大权。由于伊尹的功劳太大了,所以不得不分封他的两个儿子,以安抚朝臣和百姓。

虽然伊尹被处死了,但是太甲的流放生涯并没有白废,体会了贫民百姓的生活,并没有改动之前行之有效地由伊尹建立的制度,并且还积极完美。其的做法类似于处死商鞅的新上位的秦王,其处死商鞅不是因为反对他的做法,而是不能处于君弱臣强的局面,这是国家祸乱的根源。

太甲以前事为师,按商汤时传下来的章法循规蹈距地做事,听从身边大臣的良言良策,把上至国家大事下到百姓生活都治理得井然有序,商朝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的时期。孟子尊太甲为商朝的“圣贤之君”之一。

太甲共在位12年,病死。死后谥号商太宗。

在风景如画的济南仲宫卧虎山水库东南,有一座太甲山屹立。它雄踞在锦绣、锦阳、锦云三川汇流的咽喉之处,环山皆泉。太甲山名称的来历,衍自古历山。后汉书郡国志注皇览云:“太甲有冢在历山上”,并附于“济南国历城”之下。通典亦谓:“历山有太甲冢。”后来古历山消失,民间又转移传说,将陵墓安在了“历城南四十余里”的太甲山。

民间传说,太甲的儿子非常不孝,从来不肯听父亲的话。太甲让他往东他就偏往西,让他打狗他就偏撵鸡。太甲为了教育好这个儿子,和他生了一辈子的气,无奈最终还是没有成效。

直到太甲临死,找风水先生属于后来的阴阳家给他挑了块好墓地,就在山下南泉边上。太甲看中了这个三川汇流之地,想葬于山下。考虑到儿子总是和他对着干,他便告诉儿子说,一定要把自己的坟墓建在山顶上,言外之意是期待着儿子将他葬在山下的南泉边上。交待完毕,太甲放心地闭上了眼。

可没想到,儿子在父亲死后幡然悔悟,觉得大半辈子愧对父亲,心想:“父亲活着的时候从没听过他一次,死了就听他这一回吧”于是,他就按照太甲的“嘱托”把太甲埋在了最高的山峰上。这就是为什么太甲陵建在最高的山峰上,后来这座山也就成了太甲山。

到底太甲山上有没有太甲陵,村民们对此深信不疑。而专家则持另一种看法。济南市考古研究所的研究馆员房道国说,太甲山上太甲陵之说虽然被村民们传得沸沸扬扬,但是否真有其事,还有待考古部门的考证。其后据记者考察,在山顶只有两个大洞,根据情况判断这两个坑洞很有可能是人为盗墓所挖,至于他们到底挖到过什么,就不得而知了。附近村民说前几年有人上山盗墓,在山顶上挖洞,结果越往深里挖,土就塌陷得越多,后来人们就不敢再挖了。但也有人说太甲陵早就被人盗光了。

...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