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大明:坦克堵门你跟我说大明万岁 > 第390章 南下

第390章 南下

作者:柿子有毒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等到井上辘轳安装完毕,朱由校亲手从井中摇出邻一桶水。www.cuican.me

在一片如雷的欢呼声中,大明第一口用上了水泥管道做为井壁的水井,正式宣告诞生。

围观的人们都激动不已,止不住议论纷纷。

一大哥骄傲:“鹅敢,咱大明现在的打井技艺,绝对下无敌!”

一老者接话:“谁不是呢!要按照以前打井的老方法,从挖掘、出水、固壁到筑井口一系列流程下来,就眼前这口井的深度,不两月,至少也得一月半吧!”

一弟兴奋不已:“就是就是!如今用火牛打井和水泥管固壁,双管齐下,两不到一口井就打好了!弟我真的心甘情愿献上膝盖!”

一大姐比那弟还兴奋。

“姐姐我就喜欢看那火牛打井,每一次的冲击力都那么大,那么到位,犹如猛龙冲撞!那力度,那声响,听着就很享受!”

“尤其是看到井口打通出水的时候,喷出好多!喷得好高!都给姐姐我看热了!”

大姐语出惊人,周围汉子闻言都惊讶不已。

这都什么虎狼之词!

大家纷纷转头循声看去,见这大姐不仅有几分姿色,而且还颇具风韵。

当中有认识她的人,更是忍不住出声。

“咦!这不是怡红楼的凤姐吗?她竟然跑这么大老远来,就为了看火牛打井!是大家都满足不了她了吗?”

“兄弟们,不能让凤姐满足,在场的各位都有责任!”

汉子们着一阵笑闹起来。

这火牛打井,管道下井,都是无比新鲜的事情。

前来围观的,不仅有辅助打井的民夫,还有不少城内的居民。www.shishangwx.com

此刻,大家热热闹闹,脸上都洋溢着笑脸。

看着百姓们因生产技术的提高而产生的幸福和自豪感,朱由校感到很欣慰。

新式打井法,若能山陕两省全面推广,定能很快解决灾民们的饮水问题。

只是此事目前还有一个极大的条件限制,那就是火牛太少。

他当即对吴淳夫下令。

“吴爱卿,你们工部要抓紧多生产一批火牛,尽快送来山陕两地打井,早日解决两地灾民饮水困难的问题。”

“老臣遵旨!”

其实不用吩咐,吴淳夫也知道火牛的用处有多大,自从火牛改进之后,工部就一直在夜以继日的抓紧生产。

现在新的打井方式已经成功施行,他回头就下令让工部将已经生产出来的火牛,第一时间送到山西。

朱由校吩咐完后,直接离开了。

一路之上,他的脑子在不停运转。

如今水泥研究完成,火牛加水泥管筑井方式顺利推行,其他以工代赈的工作也都进展得井井有条。

在大同的事情基本告一段落,他想也该是时候离开了。

山陕大旱,饮水问题只是其次,最主要的还是庄稼颗粒无收,百姓没有了果腹的粮食,饥荒才是最主要的问题。

还是得想办法多搞粮食!

朱由校思索间,忽听得轰隆声响,停下了脚步。

循声望去,遥见南方的空,阴云密布,隐有雷电闪耀其间,不由双眼一茫

藩王有粮呀!

一个福王跌倒,整个河南的百姓都能吃饱了。www.baqisw.me

这接下来不是还有晋王、沈王、潞王等等诸多藩王嘛。

咱大明朝啥都可以缺,就是偏偏不缺藩王!

只要朕的镰刀挥得快,藩王全都是大明的韭菜。

“魏大伴,传令下去,休整一,明日择吉时,启程下太原。”

“奴婢遵旨!”魏忠贤立即转身去吩咐人传达命令。

次日正是启八年,七月二十二日。

辰时三刻,圣驾启程出了大同南门,望太原而去。

山西按察使、布政使和大同同知等一众官员恭送圣驾出十里外,才返回。

吴淳夫感觉工部大展拳脚高光时刻即将到来,继续留在大同,乐呵呵地主持工作。

户部郭老抠,手握一打欠条,只觉钱途一片灰暗,耷拉着个老脸,随驾南下。

此时队伍规模与当初刚进大同时比,相差不大。

只是当初那个纯爱医令,已变成了娇羞美妇月嫔娘娘。

此刻,她身后还伴着一个可爱的女孩,正是周鹿儿。

昨一收到圣驾准备南下的消息,柳月第一时间便派人去将她接来,并且将把她家人安顿在了大同城内。

由于之前身为医令时,柳月便是骑马跟随队伍行进的。

即使现在成为了月嫔,她也坚持继续骑马跟在御驾之后。

朱由校骑马走在队伍的中央,还时不时回头,看了看正与柳月同乘一骑的鹿儿,眼中尽是幽怨。

他是万万没想到,自己的美好计划竟然被这丫头给破坏了。

若不是她,朕现在才是跟柳月同乘一骑的人。

那感觉得有多美妙。

朕坐后面抱着美人骑马;

或者美人坐在后面抱着朕骑马。

那不经意间的马震感觉;

或者后背一路q弹的爽。

那感觉想想要多美就有多美。

此刻,朱由校心有不甘,暗下决定。

下一次启程,一定要那丫头放开柳月,让朕来!

嗯,下次一定!

他回头继续扬鞭策马向南奔去。

锦衣卫已在前方最先开路。

孙康旺则跟随在侧,随时待命。

出来赈灾巡视,并非游山玩水,除了辎重和食材外,一律骑马赶路。

从大同城距离太原城将近八百里。

朱由校选择的行进路线是:

走怀仁、马邑、朔州,后经宁武关入太原境内,再东进原平,南下忻州,最后抵达太原城。

此次西行,朱由校带的除了数千锦衣卫外,就是医娘和宣武郎。

锦衣卫自不必,那医娘和宣武郎都是在医校和军校严格培训过,要下放到军队当中的,骑马行军都不在话下。

朱由校自己更是御驾北征,戎马半年,胯下早已生茧,骑马行军,家常便饭而已。

只有郭允厚,上了年纪,怕他吃不消,只能坐着马车同辎重队伍落在最后面。

按照这个速度,最快三便可抵达太原城。

队伍出了太原城一路南下,走走停停。

路上不断遇到北逃的灾民,见朱由校队伍经过,纷纷惊恐躲到路旁。

朱由校看到许多灾民,都瘦得只剩皮包骨了,心里很是难受。

他这次是特地赶去太原的,并不是带着赈灾粮专门一路镇宅的,所以给他们发了少量粮食后,只能继续赶路。

就这么走着,越往南,越靠近太原府,道旁的土地越加干燥。

到了傍晚,队伍已陆续经过了怀仁、马邑、朔州,到达宁武关。

住一夜,日次一早继续赶路。

离开宁武关东行数里,朱由校的眉头渐渐皱了起来。

这里的山全秃了,树木也都枯死,道路旁不远处的土地,比之大同府境内的要干旱得更严重。

放眼望去,道路两旁的田地里,如同有无数的黑色闪电在其上蔓延。

那是因为过度干旱而开裂的土壤!

周围还时不时有腐臭味飘来,钻入鼻腔,闻着相当难受。

空阴沉,只有几只乌鸦在上空盘旋,时不时发出几声瘆饶鸣剑

“嘎!嗄!”

一路之上,竟然不见一个灾民。

朱由校放缓马速,细细查看,这才发现道路两旁许多地段有一摊摊混着泥土的水渍。

这些水渍有的散发腥味,有的散发腐臭味。

水渍旁边路面似有拖扫痕迹。

又前行数百米,他发现在这样的现象依然存在,忽然想到什么不由,面色一冷。

“孙康旺!”

“下官在!”

朱由校以手指地,冷冷盯着他。

“这一路过来,地上为何都有拖扫痕迹?”

孙康旺被这么盯着,仿佛有一柄利刃悬在头上,只感觉头皮发麻。

他不敢隐瞒,只能将事情如实相告。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