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大宋之重铸山河 > 第四〇六章 天下利,帝王弊

第四〇六章 天下利,帝王弊

作者:放羊的樵夫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第四〇六章天下利,帝王弊

渭水捷报自然第一时间送到了临安。&29378;&20154;&23567;&35828;&32593;&936;&969;&936;&12290;&120;&105;&97;&111;&115;&104;&117;&111;&65287;&107;&114;

重大喜讯,朝野与百姓听闻都颇为兴奋,却不似前几次那般狂喜,次数多了,已然习以为常。

徐驸马出征,胜利似乎是顺理成章的必然结果。

此战之后,关攻守转化,收复西北指日可待,秦岭淮水以北的土地,终于不曾全部沦丧。

而且收复关之后,兵马可以东出潼关,岳飞则在荆襄阳……

这个局势,好似在哪里见过?

天下有变,则命一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有人已经想到,可不是《隆对》诸葛孔明给刘备的策略建议嘛!

如今之势,与汉末年何其相似?

今日之大宋,实力犹在昔日吴蜀两国联合之。

徐驸马自蜀兵出秦川,岳飞大军在襄阳,逼近南阳,洛阳,淮南亦可有王师北。

那里都是大宋昔日京畿腹地,百姓都是大宋子民,自是期盼王师。

只要两路兵马联合出动,收复失地,宋室兴,指日可待。

朝野民间对此自然多有期盼,秦桧闻讯,却是愁眉苦脸。

结果总是出乎预料,形势总是事与愿违。

谁能想到金国三太子,猛将银术可双双落败,被徐还打的毫无还手之力,狼狈到了这个地步。

现如今局势一片大好,主战似乎已成主流,对未来前景也都十分乐观。

倘若照着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倒是真有可能收复东西二京,甚至是……

秦桧不敢想,如果那一天真的到来,自己的死期也不远了。

尤其前线领兵之人是徐还,自己的大仇人。

无论如何,都不能让他得逞。

当完颜挞懒送来密信,提及金国有意和谈,请他制造舆论,游说宋朝君臣时,秦桧欣然应允。

当此之时,和谈停战无疑是个很好的选择。

宋军呈对峙局面最好不过,自己是安全了,和谈之也能大有所为,甚至更进一步。

更重要的是,和谈停战之后,徐还不能继续在领兵作战,威胁将大大降低。

不用挞懒吩咐,他本人也会全力促成。

官家赵构那边,想必也有厌战情绪了吧!

虽说是获胜,局势一片大好,但可是对大宋而言,并非对官家而言。

收复两京固然是好,但到了那个时候,朝野民间是不是又该呼喊渡过黄河,收复河北,乃至燕云?

甚至是直捣五国城,迎回二圣?

昔年苗刘之变,一句“他日渊圣归来,官家当何以自处?”可是赵构最大的心病。

有些事情,哪怕全天下都乐见其成,皇帝却未必乐意。

天下利,帝王弊,有时候是如此无奈。

而决策之权在皇帝手,只要他不乐意,旁人徒呼奈何。

再者,武将长期在外征战,手握重兵,皇帝岂能不心生忌惮?

相于收复失地,皇帝首先考虑的永远是坐稳自己的位置,古来如是。

徐还与岳飞,想必官家也有不安吧!

挞懒还给到了一个重要信息,徐还在关使用了新式火器,威力巨大。

这事怎么没听说?

枢密院知道吗?赵构知道吗?

一个武将手不仅握有大军,还有朝廷更为先进的武器,似乎还有隐瞒不报的迹象。

啧啧!

也不知道赵构作何感想,这件事…倒是可以做做章。

不过,时机未到。

怎么着也得等金国使臣到临安,否则可有通敌之嫌了。

当然了,提前筹谋酝酿倒是必要的。

秦桧在书房组织各种“黑材料”,筹划如何进谗离间之时,夫人王氏推门而入,面色凝重。

“夫人有事?”

“嗯!”王氏点头道:“妾身确有一事与夫君商议。”

“哦?夫人有话直说,无妨。”

秦桧见王氏欲言又止,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

王氏低声道:“夫君已然年过四十,膝下依旧空空,妾心有愧。”

说起来,此事确实是秦桧的一大憾事,曾经也是一块心病。

成婚二十年,王氏不曾诞下一男半女。

秦桧自然心有遗憾,按照这个时代的惯例,纳妾几乎是必然之举,但早年秦桧却不敢。

夫人王氏乃是神宗朝宰相王圭的孙女,家世显赫,且有个厉害的干爹——童贯,秦桧这个凤凰男的地位可想而知。

他年纪轻轻便升任御史丞,多半也有裙带因素,故而对妻子自然格外尊重,落下惧内之名。

王氏不主动提议,秦桧哪里敢纳妾?

一来二去便耽误了许多年,直到靖康之难,他们夫妇一同被俘。

那段时日,夫妻俩也算是患难与共,秦桧对王氏的些许不满与怨怼也一扫而空。

即便童贯已死,王家没落,秦桧对王氏依旧优容尊重。

王氏心生悔意,倒是想给秦桧纳妾,奈何在北方苦寒之地折腾那几年,秦相公身体亏空严重,力不从心,子嗣无望。

无子但不能无嗣!

尤其是秦桧当参知政事后,王氏便动了心思。

“夫君,妾兄之子熺儿这两年一直养在府,这孩子聪明伶俐,将来定有出息。”

王氏沉吟道:“妾想着将熺儿收养膝下,为你我养老送终,不知夫君以为如何?”

论理收养过继首选应该是秦家子侄,但秦家兄弟流离失所,大都不在临安,并无合适人选。

内侄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昔年后周太祖郭威与世宗柴荣不是如此关系嘛,皇家尚且如此,寻常人家又有何妨?

而且秦桧对这个内侄印象不错,悉心栽培,将来倒也是能光耀门楣的好儿郎。

“熺儿自己愿意吗?他已经十几岁,不能当孩童看待。”

“愿意,他父母都不在了,这两年都是养在咱家的,知恩惠,有情分。”

“那好,挑个黄道吉日,行礼吧!”

见秦桧点头,王氏一脸喜色,连连点头道:“好,夫君放心,妾身必妥善安排。”

“嗯!”

自此之后,秦家便算后继有人了,虽非亲生,倒也……

念及此处,秦桧脑突然灵光一闪,皇帝赵构与自己似是同病相怜,亦无子嗣。

这事,能否也做点章呢?

百度搜索品.书,网更新最快的小说站!♂丝♂路♂文♂学♂网*♂www.su♂ns♂il♂u.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