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福运医妃旺夫命,王爷越宠江山越稳 > 第164章 让沈家兴盛起来

第164章 让沈家兴盛起来

作者:叶秀双林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这个陆云舟比施姑姑隐藏的更好,皇后能肯定,连皇上的人都没查到他。www.wenxuezl.com

更别说凌王,他可能根本不知道本宫手下还有墨门的人!

所以皇后很有信心,陆去舟去光州,肯定不会被凌王的人察觉,这样就能放心大胆地打探消息。

皇后是顺遂惯了的,她想处置的人,还没有能逃过她掌心的。就连凌王,当年也没逃过啊!

不是瘫了三年吗!而这个沈冬素,竟然接二连三地逃脱了。

一个小村姑,这般滑不溜手。越是抓不住她,皇后那逆反心理,越是想抓到她的死穴。

巫医之事,连她背后之人都没逼出来,就那么三言两语,李林玉那个蠢货就败下阵了。

皇后当然也骂太子,但当娘的都是这样,出了事先怪旁人,自然不会先怪自己的儿子。

太子这件事办的不利索,那是身边人没做好,太子妃拖后腿,李林玉不中用。

凌王和凌王太过狡猾,皇上偏心,大理寺的官员胆小……

不过皇后已经想好新的对策,在陆云舟带回证据之前,她另的法子让这个沈冬素露出狐狸尾巴。

皇上不是说她是医师吗?长安城不是在传,她医术赛过太医院,太医院治不好的绝症,她都能治好吗?

那若是朝廷需要她这个医师的时候,她不敢出面呢?或者朝廷鼎力支持她这个神医的时候,她不中用呢?

皇后冷笑一声,吩咐贴身女官道:“给闽州林文朗去道密信。”

那女官迟疑了一下,皇后眼眸犀利地一扫:“怎么?你有何话要说?”

女官期期艾艾地道:“施姑姑不在长安,若事情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方……”

皇后冷哼一声道:“也就死些贱民,有什么干系?真不可收拾,也是她凌王妃担责,与本宫有何相干?”

女官心一揪,贱民啊,她的家人,也都是贱民呢。

最近让皇后头痛的事,除了那个惹人厌的沈冬素,还有就是陈家人隔三差五的进宫哭诉。

陈星矅怎么办?得赶紧将他换回来,那幽州可是跟鬼门关差不多的!

先是嫂子和侄女进宫哭,见哭的没用,又换陈老夫人,也就是皇后的母亲进宫哭。

皇后被哭的心烦,即气娘家人不中用,特别是侄子辈的,连一个能给太子当帮手的都没有。

又气皇上这般无情,那沈氏一个外人,她也没想要沈氏的命,皇上竟然就将她的亲侄子送到幽州!

还有凌王,真没看出来,还是个痴情种子!

为了一个沈氏,连谋划了这么久的幽州兵权,说弃就弃,说给陈家就给陈家。

就这么留在长安城陪那沈氏!皇后可不信凌王真的是为了佳人,肯定是这沈氏身后之人,得凌王重视。

到底是哪个大族背叛了她?敢将女儿改名换姓嫁给凌王?

皇后之所以认定沈冬素不是农女,而是背后有大族支持,不光是她的谈吐礼仪绝非农女。

还有就是,皇后已然查出,近来凌王府的银钱方面,比之前多了很多。

她对凌王的了解,比凌王以为的还要全面。特别是凌王花在幽州的银钱,远远出乎她的意料。www.moweiwenxuan.com

别人去幽州,是捞钱的,只有凌王,人还没到,先往幽州投了不少物资过去。

单凭凌王府能有多少产出?没有士族、商人在背后支持,他只能靠妻子的家族支持。

哼!沈家,全家人打包卖了也凑不出百两金来!

所以皇后认定,沈家就是个幌子,沈冬素绝对背后有另一个大族。

她一定要将这个家族揪出来,士族团结一致,才能在皇权下壮大,若是分裂了,离死也不远了。

皇后在这想着怎么一举将凌王和沈氏打倒,让皇上再也不能有废太子的心思。

沈冬素同样在想办法怎么重挫一下太子党,没有千日防贼的,皇后总是这样隔三差五来一招。

她生意生意做不好,还会拖凌墨萧后腿。

要没有这个巫医案,他们都快到幽州了!

虽然凌墨萧一点也不在意,并且再三安慰她,陈星矅这一去也好,更让这些士族看清,他们子弟有多不中用。

沈冬素却有了心结,再一次投入十二分精神,用之前救出阿沅姐一样的精力,来对付皇后。

还要忧心家里,她已经给仲阳回信,让沈林钟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把那个奇怪的女大夫弄离沈家村。

同时又给自家想了几个新的生意,她已经感觉到,凭她自己一个人,想平安当三年凌王妃是不可能的。

她需要后援,需要人手,需要钱。

她不像别的贵女那样,有一个强大的家族做后盾,那咱就自己打造一个强大的家族出来!

沈家不缺人,光州是凌王的地盘,若有这么好的优势,还发展不起来。

她早就跟凌王毁约算了,回家安心做一个小农女,省得在长安城被吞噬了。

做生意要因地制宜,就沈家现有的,沈爷爷养鸭,除了鸭蛋、风干鸭,还有羽绒这一巨大的空白市场呢!

光州宜种毛尖,沈家村附近就有小茶园,只是光州的茶成色没那么好,卖不出高价,也卖不出宜州。

那就改良炒茶工艺,这年头喝清茶还不流行,勋贵喝的多是焦茶。

会放很多配料,什么擂茶、八宝茶,茶中放的料,比后世的奶茶还要多。

而毛尖最适合的喝法就是清茶,功夫茶。

先让沈父包一座茶园,有姜氏这条销路,不怕卖不出高价。

在此之前,她先在长安城推出各色茶点,抹茶、功夫清茶、点茶,先把毛尖清茶的名声打响。

再慢慢让光州毛尖,成为顶级绿茶!

她知道光靠茶和羽绒,赚钱太慢,再加个酒。

她专为做香水弄的蒸馏高度酒,已经被刘管家一包装,成了精酿酒,在拍卖行上卖出天价。

蒸馏酒的技术她没有卖给凌墨萧,所以还有使用权,自家可研发一个新品牌。

为此她还特地问一下凌墨萧行不行?

凌墨萧用很无奈又很心疼地语气回答:

“当然行!冬素,为何我说了那么多遍,你就是记不住?”

“你想做什么,我都支持!”

沈冬素不好意思地道:“我这不是怕沈家和你抢生意嘛?”

凌墨萧笑道:“娘子生意兴隆,为夫高兴还来不及。”

不论他这样调侃多少次,沈冬素依旧会觉得不好意思。不过有他这句话,她也就能放心地放沈家开酒坊了。

除了生意,她还让沈爷爷准备建祠堂,开族学。

特别是仲阳和小虎,必须给我好好读书,考童生、考秀才,一条龙安排上!

在长安这段时间她算是理解透了,朝中没人,经商赚再多钱,在士族眼中,就是一块大肥肉!

谁都想啃两口。做生意做到姜家那个地步又怎么样?

人家姜家可是有私船的,大夏禁海期间,唯数不多能做海上生意的几家。

就这样姜家还把嫡女嫁给一个破落户贵族,就为跟贵族沾点亲,能保住自己的生意。

据姜氏说,姜家每年上下打点的花费,比开一场拍卖会赚的还多。

沈冬素压根不敢想像,沈家若无凌王照拂,家中的那些生意,怕是早就被人抢走了。

可不能光靠凌王!她自我定位是,高级打工仔,合约王妃。

要帮凌王赚钱,帮他完成目标,而不是拖人家后腿啊!

所以,她必须要有自保能力,保命,还要保住家人,保住赚到的钱!

她将羽绒、茶、酒,这三项大生意的企划书写完又是深夜。

拿火漆封好,不好意思地对凌王道:“这封家书略长。”

凌王看着比书还厚的信,忍笑道:“只盼他是冬素给我写家书,也能写这么长。”

沈冬素瞬间觉得不安:“你是说,咱们要分开吗?”

她自己都不知道,声音都颤抖了,且不自觉地抓住了凌墨萧的手,一双眼睛瞪的老大。

她这举动,大大取悦了凌墨萧,忙安慰她道:

“你放心,不会的。”

沈冬素自责地道:“我以为你要自己去幽州。”

凌墨萧轻轻地揽过她,让她的头靠在自己的胸膛上:

“冬素,本王信任你,信任到可以把命给你。”

“请你,也一样信任我。我永远都不会丢下你。”

沈冬素沉思良久,轻轻地嗯了一声。

既然暂时去不了幽州,打倒皇后和太子,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做到的。

所以沈冬素再次投入到赚钱当中,她已经不敢光明正大地和姜氏相见。

怕皇后的人查到,为难姜氏。

所幸两家离得近,月见送信也快,她先问了姜氏最近来找她的贵妇,最想买的东西是哪几样?她好来备货。

姜氏列了清单,结果她发现,下订单最多的竟然是琉璃制品!

不禁觉得好笑,这些有钱人的眼光啊!若你们知道未来琉璃会跟沙子一个价,会不会后悔的想砍死我啊!

不过笑归笑,该赚的钱咱一点也不手软。

除了半绿半黄不纯粹的琉璃器,她已经在改良配方,看看能不能做出玻璃镜子。

并且要严管配方,且走高端路线,每月跟香水一样,在长安城就出少量的货。

她准备用姜家的人脉,将大量琉璃卖到海外,赚外商的银子。

毕竟就算以后外国人发现,自己买回来当传家宝的琉璃器,就是沙子练的,也没办法跑到长安城来砍死她嘛……

排第二的意外的不是香水,而是皮包。这个好办,湘中鳄鱼成灾,百姓组团杀鳄。

她出钱买鳄鱼皮,百姓只会把她当成大善人。

她跟凌墨萧商量了一下,正式在光州建皮具工坊。生产皮包、皮鞋、皮腰带还有皮衣。

硝皮手艺最好的是西域人,凌墨萧安排人去西域召一批工匠,悄悄送到光州。

沈冬素一听他派人去西域,便让带些西域的胭脂虫回来。

这可是做口脂的最好原料,有了胭脂虫,口红能卖的比香水还贵。

她很快理清思路,沈家就做接地气的平民生意,主打薄利多销。

凌王府这边则做奢侈品生意,就为赚勋贵士族和富商的钱。

同时还要能帮到凌墨萧招揽民心,立口碑,所以她问凌墨萧。

什么东西大降价,能帮他招揽民心?

凌墨萧开始没太明白,她举例道:

“像之前那金疮药,你们军中想买都买不到要,价格极贵,被那几家士族掌握着。”

“后来有了我给的金疮药配方,你的将士再也不缺金疮药了。”

“就是这类的生意,我把什么东西的价格打下来,能帮到你?”

凌墨萧认真想了想,看向书桌指着书道:

“若是能把这书籍的价格打下来,天下读书人都能买得起书,而不是去士族大家中借书抄书。”

“那本王将笼获天下读书人的心!且也能打破士族对书院的垄断,让更多的书生出自寒门平民。”

沈冬素明白他的意思,这年头读书人少,读书人精贵,百官七成出自士族,就因为书贵。

书贵,书少,士族藏书,垄断书院,垄断教育资源。所以皇权才被掣肘。

想想前世学历史,这个问题到了大唐盛世也没解决,还是宋时印刷业发达起来,书籍才成了亲民价。

民间的读书人才多了起来,到了明清,更是秀才遍地走,学堂到处有。

之前书籍只能印圣人言,到了明清,小说兴盛。因为纸和印刷都变便宜了啊!

她很快就找到结症所在,因为书少嘛!书少是因为印刷业不行嘛!

这年头印本书,开个阳雕,还得皇帝批准,是件大事。

若印刷业发达起来,别的书不让印,行!

那千字文、百家诗、论语、四书五经这些书,总让印吧!

我就印这些书低价出售,就在背后刻个凌墨萧出版社出版,天下哪个读书人能不感激凌王!

她将计划跟凌墨萧一说,凌墨萧自然大力支持。但他对沈冬素所说的活字印刷却表示怀疑。

因为听着着实不像真的,就那么用泥块刻字,排列组合一下,就能印成书?

其实沈冬素自己也没谱,她学活字印刷还是中学在历史课上学的,然后又在手工课上自己动手做了几个字泥。

再有就是后来吃饭的时候,看电子榨菜,各种记录片时看到过。

但是她怕什么呢?咱有钱有人有时间,慢慢试嘛!试验个几十次,总能成功的!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