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开局盘点唐宋十大诗人 > 第17章 李贺也成仙了【感谢五颜六色的黑色喵的小萌主】

第17章 李贺也成仙了【感谢五颜六色的黑色喵的小萌主】

作者:墨尔玉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阿娘, 家里还有纸笔吗?没有的话,拿我行囊里的钱,去买点回来。m.xinyishuwu.com”

老妇人见李贺眼睛亮晶晶, 和之前死气沉沉的样子判若两人,心里高兴不已, 忙不迭地答应下来:“好,好,好。”

“对了,你弟弟之前练字的时候, 没用完纸,还剩下一点。”

唐朝如今已经有洁白如雪的宣纸了, 可他们家日子越过越落魄,自然买不起宣纸, 只能买最差的草纸。

这是由稻草加工而成的,制作工艺很粗糙,表面不光滑,还能看到草屑。

李贺左看右看, 很不满意。

怎么能用这样的纸写信呢?显得太敷衍了。

先打好草稿, 等到时候赚钱买来上好的蜀笺,再誊抄一遍吧。

蜀笺精致华美, 薄而清莹 ,名冠天下,长安那些王公贵族最爱用这种纸了。

可千金易得,知己难求, 为了他, 用那种纸也是值得的。

病重的他颤抖着手, 挥毫如雨。

老夫人好奇地问:“你这是要和诗?”

唐朝诗人之间经常相互写诗, 这就叫和诗,不仅交流感情,也互相学习。比如李白和杜甫就给对方写过不少诗。

“是啊!”李贺感觉嗓子犹如小虫在挠,非常痒,忍不住咳嗽起来。

可尽管咳嗽得厉害,他也没丢下笔,好像身体情况不重要,一心只想写字。

“儿啊,你这是要把心给呕出来吗?”老妇人看不下去,劝说道:“别写了,好好休息。”

“你昨天睡着了,所以不知道情况,可是为娘看到现在,早就知道了。那什么欧阳修元好问未必是大唐的人啊!”

“什么?他不是大唐人?”

老妇人:“是啊!这女人仿佛来自很多年之后,那时候大唐好像灭亡了,轮到了宋朝。”

“你和这些诗人恐怕差了几百年甚至一千多年啊!”

他话音落下,李贺的毛笔也落在粗糙的草纸上,发出啪嗒的响声,墨滴洇透纸背。

.........................

梅尧臣趁着欧阳修不注意,把他手里的墨宝抢了过来,笑眯眯地欣赏朋友的笔墨。

“你还给我!”

“写得这么好,就该给人看看,改天在宴会上,我把你这首诗念出来,看看大家什么反应。”

古代文人办宴会非常风雅,常常要吟诗作对,很多人的才名就是通过宴会传出去的。

欧阳修心想也是,于是半推半就答应下来。

结果这时,突然听见天幕说:【欧阳修对了一句:“伤怀离抱,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意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

他浑身一个激灵,他没听错吧,刚刚天幕说的是他吗?

梅尧臣惊喜不已:“我就说嘛,这缠绵得很,我没说错吧?你看都流传到后世去了。”

“永叔,这下你可要发达了,苟富贵,勿相忘啊。”

年轻的欧阳修心里说不高兴是假的,这天幕一句话,可以抵得上成千上万场文宴了。

想来,他也会被更多贵人注意到,仕途走得更加顺利吧。

他貌似谦逊:“咳咳,也就是随手而做的小诗而已,没什么值得一提的。”

朋友梅尧臣笑着说道:“随手做的,都被天人点评了,要是认真做,那可了不得。要我看啊,这就是最好的对子。”

欧阳修心里非常受用,像被老师夸奖的好学生一样,满怀期待看着天幕。

他的诗能在后世留名,说明他也挺有名气的,会透露一下他的未来吗?能封侯拜相吗?

结果这时,便听见元好问的对句。

欧阳修脸上的笑容一僵。

他写的是有情人之间的小情小爱,而元好问写的是人间至情。

紧接着,天幕又说了石延年的对句。

欧阳修脸上的笑容彻底消失,情不自禁抿着嘴角。

无论是对仗,还是意境,他都输了。

他有着文人独有的傲气,却也谦逊,面对真正的才华,他服输了。

他感慨:“千古奇对,不外乎如是,再没有比这更完美的了。”

梅尧臣也心服口服:“永叔,这千古疑题居然能被这么解,妙哉,不知是不是大宋人,如果是的话,一定要请他喝酒。”

“应该的。”

结果这时,天幕说了第四位诗人的对子。

欧阳修和梅尧臣都是一怔,文人共通的嗅觉让他们心神震荡,不约而同地低下头去,心里反复咀嚼。

良久,欧阳修才回过神来,趁梅尧臣还在发呆,果断把自己的墨宝从他手里抽了出来。

他走到炭盆旁边,直接把墨宝丢进去:“……不足为外人道也。”

..............

金朝的元好问愣在原地,脚像灌了水泥一样,移动不了。

他只是个普通书生罢了,结果有感而发的句子居然被天幕点评了!

紧接着,他便听到了北宋石延年的对子。

他听过这句奇对,当时就很惊艳,再次听的时候,依旧晃神:“ 宋代三豪石延年,名不虚传。”

“世人再怎么搜肠刮肚,估计也没有比这更好的对子了。”

和他一起赶考的朋友们也连连点头。

可是,当最后一句对子出来,四座皆惊。

他们交头接耳,不停讨论着这句朗朗上口的对子。

元好问满脑子只剩下杜甫的一句诗。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

石延年喝酒喝得正酣,脸都喝红了,突然听见天幕说到自己的对子,激动得手舞足蹈:“哈哈哈,听见没,咱上天幕啦!”

“我都说了嘛,这有什么难对的?很简单!”

周围和他一起喝酒的文人们嫉妒得找不着北,浑身上下散发着酸味的气息。

如今在盘点唐宋十大诗人,石延年就是影响他们上榜的劲敌!

纵观古今,再没有比这更好的对子了。

可是这时,天幕突然说了第四个人的对子。

所有人皆是一愣,思考片刻之后,不约而同回头看向石延年。

石延年捏着酒杯,表情难得严肃起来,眉头皱得很深:“居然还能这么对……”

紧接着,他长叹一口气,把酒杯丢在桌子上,任酒水乱洒也不管。

“是在下棋差一招。”

有个文人却微蹙眉头,觉得不对:“不怎么对仗,也不通声律,这怎么唱啊?我看不如你对得好。”

宋代盛行宋词,词是用来唱的,所以非常关注声律的问题。

“哈哈哈,你舍本逐末了。”石延年含着笑说道:“意境才是上乘啊,我不及他。”

“我们还局限在情和恨,他已经写出道了。”

什么人才能写出这样沧桑的句子啊?

倘若李长吉还活着,也会惊叹于那化腐朽为神奇的下句吧。

................

北宋文学家司马光正在家中的小院里,一边看天幕,一边写自己的《温公续诗话》。

之前欧阳修写了一本诗话,如今,司马光想续写一下。

他正好点评到李贺的诗歌,纸上写着——

(李长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人以为奇绝无对。)

听到天幕后,他沉默良久,抄录所有句子,然后评价道——

“此句一出,旁句尽废”。

.................

很多帝王将相皆是愣住,阅历越多的人,越能感觉到其中真意。

新事物终将取代旧事物。

说尽世间轮回,说尽世间沧桑。

郁气消散一空,只剩下浩然之气。

天幕在各个时代引起轩然大波,却没有停下来看人间的喜怒,而是继续播放。

古青青说道:【居长安,大不易。】

【李长吉称病辞了官,离开大城市长安,回到了老家。】

天幕出现新的画面,李贺的演员回到了昌谷老家。

他身材很细瘦,体质不好,成年之后还蒙受种种挫折,整个人暮气沉沉。

而且他多愁善感,心思细弱,多愁多病,跟林黛玉一样缠绵病榻。

他在家休养了一年多,身体才渐渐好转。

家里越来越揭不开锅了,经济越来越差,弟弟要远离家乡,去江西找活做了。

李贺心怀不舍:“欲将千里别,持此易斗粟。”

千里之别,就为了赚几口糊口的米呀。

弟弟叹息道:“哥,你好好养病,不用担心我。”

裸辞一时爽,事后火葬场。

李贺送走了弟弟,很懊恼自己的无用,思来想去,准备去谋个差事。

可是能做什么差事呢?他诗文写得好,也想考进士,可朝廷不让他考啊。

这时,他一个朋友说:“大唐又不是只有考进士当官这一条路,你为什么不试试投笔从戎呢?”

李贺瞬间想通了,念头通达:“昔有班超投笔从戎,今有李长吉弃文从武!”

于是,朋友张彻把他推荐给了昭义军节度使郗士美。

李贺在节度使手下做了幕僚,过上了边塞生活。

古青青说道:【之前说了李贺跟韩愈他们关系不错,为什么没有投奔他们,在他们手下干活呢?】

【韩愈名气不是很大吗?怎么就给看中的人才安排了一个小官,然后就什么都不做了?】

【其实,这个时期,没什么背景的韩愈在仕途上没进步,依旧是个芝麻官。】

【他虽然在文坛上很有名气,但是日子过得不怎么样,当官的钱甚至不够一家老小在长安的开销。于是他开发了一个副业——写墓志铭。】

【这种活需要才情、名气以及书法,韩愈三样都很绝,很多人就请他写墓志铭。韩愈靠着写墓志铭,搞点钱,供一家老小吃喝。】

【其实写墓志铭是被文人看不起的,这笔钱也被人称为“谀墓金”,毕竟是在赚死人钱嘛。】

【后来韩愈收了个徒弟刘叉,刘叉从前以乞讨为生,看不惯韩愈写墓志铭赚钱,所以把韩愈的钱给偷走了,还是理直气壮地说——反正你这是靠吹捧死人得来的钱,还不如给我花呢!】*

【徒弟这种“尊师重道”的行为传出去之后,让韩愈成为当时圈内的笑柄。】

【其实,韩愈也免费给很多地位低下的落魄文人写墓志铭。把他们刻画得非常好,同时抒发自己对世俗的看法。这份兼职,他做得很认真!】

【至于他的水平有多好?赫赫有名、令人潸然泪下的《祭十二郎文》就是韩愈写给自家亲戚的。】

【而皇甫湜父亲遭贬,于是悲愤满怀地离开京师。】

【总而言之,韩愈和皇甫湜自己都顾不上自己,就更别提李贺了。】

【即使他们想给李贺安排小官职,李贺估计也不想答应,现在他对仕途没了想法,只想投笔从戎,去建功立业!】

【对了,大家看韩愈、柳宗元、李贺等人的故事,估计感觉唐宪宗是个昏庸无道的大反派。】

【其实,后人对他的评价不算低,他改革了很多制度,一手缔造元和中兴。有个称号“小太宗”,也就是小李世民。】

............

突然被cue的唐太宗李世民:“……”

长孙皇后笑着说道:“小太宗……那看来还不错嘛,没有坠了你的威风。”

李世民面上波澜不惊,心里洋溢着快乐的气息。

他很好奇别人会如何评价他,自己也曾多次提出想看史书。

如今天幕直接告诉他,后世将中兴之主称为小太宗。

这让他如何不高兴?

看来,他是唐朝皇帝的标杆啊!

李世民高兴了一会,像是想到什么,说道:“之前天幕说二圣临朝,我们都觉得,这会引来大的动乱,说不定外戚专权,直接窃国,就和那隋文帝一样。”

“可是现在来看,还是回到了正轨。”

“那个女人虽然有吕霍之风,但最后应该没闹出什么大乱子来。”

长孙皇后立马get到他的意思:“那不如还是按照以前的来做,继续培养承乾?”

在有关王勃的视频播放的时候,李世民担心二圣临朝,所以打算放弃最有可能继位的两位皇子,选择最不可能的李治。

可是现在来看,李承乾或者李泰的后代做的也不差。

李世民有些举棋不定,良久后终于说道:“不急,继续看看他们的表现。”

因为打算培养李治,他最近很关注李治,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以前常常被他忽视的李治很乖很孝顺,可能他背上生疮了,儿子都愿意给他吮。

至纯至孝,如果他上位,应该不会动李承乾和李泰的性命。

他继续说道:“他的婚事你要上心,记得挑一个身家不显的。”

“我正想跟你说这事呢,你瞧瞧,这几张画像怎么样?”

长孙皇后笑着让身旁的宦官拿出画卷。

“柴家的,英家的,张家的……都不算显贵。”

李世民好奇地扫视这些画像,不怎么感兴趣,长得都差不多。

这时,他突然看见一个画风明显好看不少的女子:“这是谁家的?”

“武士彟的女儿。”

李世民下意识点点头,觉得很有眼缘,随后又翻看其他的画像。

剩下的都没有刚刚的好看,李世民随便挑了几个,就把画卷放下来了。

“这几个可以重点看一看,不能挑长得太差的,不然雉奴估计要不高兴了。”

心细如发的长孙皇后注意到了李世民的反应,对武家的女儿又看重几分,笑意盈盈:“好。下次宴会的时候,我会亲自瞧一瞧。”

如果不出意外,李治的王妃就是她了。

.....................

画面中,身心抑郁的李贺感受塞外风光,心情好了不少。

这天,他骑着马来到河边,遥望远处的山川,心情激荡,豪迈不已。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古青青说道:【“男儿为什么不带着吴地所产的宝刀,去收取那被藩镇占据的五十余州呢?”】

【“看看那凌烟阁画像吧,哪一个是因为写诗写得好被封侯?”】

【不少人觉得李贺的诗歌非常诡艳,刚硬不足,其实非也。】

【李贺传下来的诗歌大概有二百四十首,其中有好几十首马诗。基本上都是在这段时间写的。】

【从诗文里可以推测得出,这段时间,李贺的心情是真的好,一扫郁气,朝气蓬勃。】

【长安不留人,自有留他处!他要骑马建功立业了!】

.................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此话一出,无数平行世界的人震惊不已,反复品味,只觉满口豪情,顺着食道而下,涌动在心头,久久不散。

秦始皇闭上眼睛。

嗯,这个凌烟阁很好。

给开国功臣画画像,有利于提升凝聚感。

现在是他的了。

当然,先把李斯、赵高排除。

扶苏虽然特别喜欢儒家,此刻也忍不住心情激荡,默默念叨:“男儿何不带吴钩……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写得太好了。”

“我本以为他只有写情写得厉害,没想到也可以写出这么豪迈的诗。”

秦始皇突然说道:“这么喜欢的话,不如也去边关,建功立业吧。”

扶苏有些震惊:“……”

天哪,父皇不会真的要派他去边关吧?

秦始皇深深地看了眼扶苏:“你年纪小,还不到时候。我会为你找一个师傅,你跟着他学武艺。等长大了,你就去边关。”

扶苏老老实实地说:“君子六艺,我都在学。”

秦始皇:“师父的水平是不一样的,而且,练习的时间加倍。只要练不死,就往死里练。”

自从知道自己未来有一天会驾崩于沙丘,他就越发感觉到时间的紧迫。

一个君子能治理国家吗?能压制住六朝余孽吗?

扶苏脑子嗡嗡的:“可,可是我最近也在学商君书……”

作业量又加倍了。

他既为父皇对他的看重而感到高兴,又感到深深的痛苦。

“嗯?”秦始皇冷冷地瞪了他一眼。

扶苏立马乖乖巧巧:“我知道了!我一定好好练。”

胡亥看着他们俩相处,咬牙切齿,立刻说道:“父皇,我也想要练。”

秦始皇看了眼胡亥。这些孩子里,胡亥最像他。

可是他从来没有想过让胡亥继位。

“准。”

...................

无数人为诗文里的壮志豪情而震撼,甚至被勾起了上战场杀敌的心思。

很多将军默默记下这首诗,找人编曲,从此以后,这首诗成了他们的军歌。

然而,有一人例外。

皇宫中,唐玄宗李隆基搂着明艳的杨贵妃,一边吃着荔枝,一边看着天幕。

宫女们翩翩起舞,身姿曼妙,美不胜收。

李隆基听到藩镇二字,心中咯噔,面色冷凝下来。

未来的唐宪宗时期,藩镇居然占据了五十多州?这么可怕吗?

藩镇不是他发明的,以前就有。

因为大唐面积太大了,对边境的控制能力太弱,北有突厥、回鹘,西南有吐蕃,必须设置军区去防范外敌。

这良药可以治大唐的“肢端肥大症”。

他用药用得很猛,空前扩大了节度使的权力,让安禄山统领东北地区。

难道是他造成了未来的藩镇祸乱?

舞女们感觉到不祥的气息,舞蹈停了下来。

李隆基微微皱着眉头,随即又缓缓松开,安慰自己。

这有什么问题吗?没有啊!

安禄山那胖子胆子小得很,也特别忠心。

再说了,各大军区相互制衡,首领都是自己信任的人。中央兵力也不弱,安禄山背叛他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开元年间,风调雨顺,万国来朝,空前繁荣,社会安定,自己的功绩都不下于太宗。

在盛世里,藩镇应该不会做大。

应该是后人能力太差,没有压制住各大军区吧!

唐玄宗又是遗憾又是自傲,唉,后代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他挥挥手说:“你们别停啊,这样看天幕就没意思了。”

“接着奏乐,接着舞!”

..............

【李贺希望在战马上建功立业。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挺骨感。纵观大唐所有诗人,只有一个诗人凭借战功被封侯。】

【当然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