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穿成武官之子的科举路 > 第154章 殿试

第154章 殿试

作者:三六九龄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这日五更天一亮, 卫长海就出门去买了早点回来,有包子、烧卖、鸡蛋,还有一份状元及第粥:“樊楼的, 真他娘的贵。m.wenyuanshu.com”

这一顿早点花了他800来文钱小一两银子了, 肉疼。

樊楼。

其装潢飞桥栏槛, 珠帘绣额,据说是京城第一大酒楼, 王孙贵胄时常光顾,他们上林县的繁楼就是仿它而建的, 菜品贵到天上但无一例外生意都惊人地火爆。

但凡卫长海跑得慢一步就得排大长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买到早点了。

状元及第粥是秘制的配方,咸味, 里面有鸡丝、核桃、香菇及一些别食材,据说吃了能缓解尿频,保证殿试时写卷子那大半天不上茅房, 在文华殿里留个“肾元盛”的好名声,日后哪个肥缺需要个年青力盛之进士候补的,叫吏部一下子就能想起你来。

卫景平本来打算吃两个水煮蛋就行了, 谁知道卫长海起了个大早, 不声不响去樊楼花钱买了图好兆头的状元及第粥回来, 暖得他心头酸酸的:“……爹。”

“快吃吧。”孟氏大概后半夜就起来张罗了,连筷子都给他摆好了:“这一进皇宫又得一天才能出来。”

虽说午饭吃的是宫里头的御厨烧的珍馐佳肴, 可是那么多人盯着哪儿敢放开肚子吃啊,吃那一两口怎么撑得住, 到后面不还得饿着。

卫景平本来心态挺平和的, 五更天起来烧水沐浴, 之后又细致地挽好了发坐在窗前看书, 但被爹妈这气氛组一烘托, 骤然紧张了起来。

连手都有点僵硬不太听使唤了。

樊楼的早点精细可口,可他才吃了六分饱就食不知味了,回屋换上衣裳就赴殿试去了。

卫景平到的时候,已经有百来名贡士们聚集在皇宫门口了,此刻同乡或者相熟的凑在一起,正在低声议论交谈着什么。

他留意到今日赴殿试,贡士们比那日在文华殿习礼仪还下功夫打扮了一番,头上戴的儒巾,身上穿的襕衫都在细节处花了小心思,个个颜面收拾得干净整齐,眼比灯盏还亮,叫人瞧着光鲜精神不少。

是呢,本次殿试只排个名次是不会黜落考生的,只要不是发昏犯蠢,考得再砸再烂也能混个即刻能授官职的三甲同进士出身,即便外放到地方做个七品的官爷儿,运气好的直接捞个县太爷干,比二甲进士出身的在翰林院熬资历,去国子监授课以及鸿胪寺等冷衙门混吃等死还大有可为呢,想到退路如此敞亮,贡士们脸上显现出来的兴奋和期待在一念之间压倒了紧张,更兼他们腹有诗书,那种由内而外散发的气质跟普通百姓不一般,就更有看头了。

一瞧见今科的会元卫景平来了,贡士们都面带微笑和他打招呼,尽管瞧不上他武官之家的出身,但作为同年,想着将来宦海沉浮站在朝堂唾沫横飞与人辩论,或者撸袖子扯头花干架时,谁不需要个同年做帮手呢,他们还得抱团互相提携一致对外,又不得不跟他搞好关系。

别人主动跟他打招呼,卫景平也不端着,热情周到地回应每一位同年,随和地和他们打成一片。

正谈得投机时,进去的时间到了,钟声一响,又将贡士们的心吊了起来,尽管盘算着哪怕落个同进士出身外放到地方上做个七品县太爷也不错,可临门一脚时,谁又愿意被别人揣下来呢,还是要拼进全力保住二甲进士出身争个一甲进士及第,瞬时弥漫起一股紧张气息,个个面色凝重起来。

贡士们自皇宫的东华门入内,照例要搜检身上有无绣体,夹带文字,方才放行。进入东华门内时依次站定,此刻天光大亮,礼部尚书温弥穿着绯色蟒袍与贡士们见面,主持殿试相关事宜,他身后一字排开的翰林学士们则穿着紫色的官袍,目光平静地扫过他们。

贡士们看着他们,心道:过了今日咱也襕衫换官袍,登天子堂啦。

他们眼馋人各色朝廷大员官服的时候,礼部尚书温弥高声宣道:“亨庆二年壬寅科贡生觐见!”

贡生们按杏榜名次列队点名,在礼部官员的带领下,徐徐进入文华殿,在他们两侧,羽林卫侍立待命,殿内肃穆威严,比第一次进来时还叫人生出敬畏之心,待他们站定之后,大殿之上,钟罄奏乐,称贺之声响彻云霄绵延不绝,令人闻之顿然感觉荣耀无比。

奏乐之后,内阁左右丞相,六部尚书、太子太傅、詹事等高官就位,未几,今上云骁帝身着明黄龙袍出现在大殿之上。

“臣领新科贡士二百八十人叩见吾皇万岁万岁……”随着礼部尚书温弥开口一领头,第一次目睹天威的众贡士们紧跟着山呼万岁行了跪拜礼。

有人在行跪拜礼时激动过头,一不小心晕了过去,被身旁的同年堪堪扶起,整个人如木偶一般陷入激烈无比的内心戏之中:要是被提出去审问,就推给天威过甚,受不住了这才晕厥过去……

但等了许久也没人来苛责他们,一众参与殿试的官员似乎见多了这种情况,想想这么多年寒窗苦读受尽艰辛才得见天颜,激动一下又何妨,谁不是这么过来的,便任由他们晕去了。

云骁帝没有咳嗽,没有讲官话套话,只淡声说道:“众卿平身。”说完,他亲自赐贡士们就座。

贡士们落座之后,云骁帝的手指在身前的黄案上叩了下,右丞相谢回躬身上前取来试卷,肃声道:“亨庆二年壬寅科殿试,开始——”

亨庆是云骁帝登基之后改的年号,今年是第二年。

礼部尚书温弥高声说道:“诸位,此次殿试辰时开考,午时末收卷,交卷之后陛下赐膳,辛苦诸位了。”

云骁帝因赶着上早朝,于是紧跟着他对贡士们说了几句勉励的话,带着左右丞相等人离开了文华殿。

礼部给贡士们分发了笔墨纸砚,墨用的是姚墨,卫景平一看便知,之后就发了刊印的试题,让他们去做。

题目只有一道策论,两百来字,要求贡士们写一篇千余字的对策。

卫景平展开试题,题目为“制曰、朕惟帝王诞膺天命,抚御四方、莫不以安民兴贤为首务。……而多士胸蕴经术,其各抒所见。详切敷陈、朕将亲览焉。”,二百多字含蓄地说了一个事儿,那就是“朕登基以后发现国库是空的,先帝在位四十六年挥霍完了没给朕留家底儿,诸位看看有没有办法搞点银子给朕花花。”,涉及的是国库、税收搞钱的问题。

看到这个题目,贡士们的头上刷地一下冒出了冷汗。

以往的殿试策论题目,都是出自四书五经,摘一句话或者一件事出来让他们发表看法,只要熔经铸史,文法不落旁人窠臼就能出头,莫说一千字了,三千字都一挥而就,但这……朝廷的财政来源就那么几项,你知道的别人也知道,你能想到的别人也能想得到,一不小心就成陈词滥调纸上谈兵了,极难下笔。

卫景平逐字逐句读了一遍题目,陷入了深思。

他脑中闪过唐初时国库空虚,京官发不起俸禄,各府衙只好纷纷以本衙公款放贷出去给官员补贴一点儿生活费,到后来经过府兵、均田等一系列手段搞钱,到唐玄宗年间富得流油,后面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复又变得一贫如洗,不得不从造船搞漕运,改革盐铁白手起家……套了套眼下朝廷的财政困境,择出一两条可借鉴的来,在心里头默默打着腹稿。

如今太平的年景,没有对外打仗粮草辎重的耗费,各地也没有百姓弃田逃亡的事情发生,所以府兵、均田等唐初的经验没用,造船搞漕运,抑或盐铁,似乎又动作太大,牵扯太多,大刀阔斧的改革对于今上一个守成之君主来说接受度可能很低,能苟着谁愿意费那个事瞎折腾呢,提出也近于空谈,白白浪费纸墨罢了。

卫景平很快又将打了个开头的腹稿推翻,废弃不用。

思路卡壳,他有点烦躁地抬头看了看其他的人,发现竟无一人动笔,都还在苦苦思索对策呢。

有贡士见是论钱论铜臭的事,实在按捺不住清高的毛病,带头发问:“温大人,这试题是否太偏了些?”

翻遍四书五经都做不出来,分明要为难他们。

温弥眯着眼,冷声喝斥他道:“文华殿不得出声喧哗。”

此言一出,吓得那位发问的贡士面无生色,其余揣着话想说的也都噤若寒蝉,只好硬着头皮又读一遍题目,大气都不敢出了。

太子太傅裴颂走到卫景平跟前看了看试题,和稀泥道:“本官瞧着陛下出的题目不偏,以诸位的博学,作答这题小菜一碟呵呵……”

他说着意味深长地看了吏部侍郎钟行舟一眼:看看哪个不老实的拉个黑名单,以后授职给他扔个冷板凳坐!

钟行舟会意,立刻用目光巡视起文华殿,虎视眈眈地盯着每一位考生。

这下贡士们彻底老实了,直愣愣地瞅着试卷,连头都不敢抬一下。

国子祭酒张得看着不忍心,出面安抚道:“这殿试策论不像你们先前会试做八股文章,句句要落在绳墨之内,只要是经世致用的,大胆灵活一些写就是了……”他说完看了看沙漏道:“时辰不早了,你们潜心作答吧。”

全场噤声。

大约过了小半个时辰之后,贡士们陆续动笔开始打草稿,礼部尚书温弥见状才命下发答题纸,题纸用的是上好的宣纸,幅面考究,行列皆用暗线分隔,一行限定书写字数,卫景平默数了数,大概一页纸能写300来字,一共五张,也就是说此次策论的上限不让你超过1500个字。

卫景平还没想好怎么写,是以尚未动笔。他不是一点儿思路没有,而是想了太多的路子,比如行儒家治国之正道重视农桑,励民间多种地多生孩子多交赋税的办法,再如从户部调动转运使、盐铁使,叫他们去为国库赚钱,又或者暗戳戳施法家之手段叫大理寺抄几家敛财多的世家,收缴他们的银子充盈国库,不是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例子嘛,更有来钱最快的办法——把主意打到西北边关那些动不动就干一架的胡人小国家头上,卖给他们兵器换银子……但有些事情没法摆在明面上说,更拿捏不好尺寸。

他猜多半的贡士都会在考卷中长篇大论重视农桑这件事,区别就只剩下文笔了,作为考了这么多年试的人,卫景平觉得他想靠文笔独占鳌头很难。

再者,重视农桑使民间人口增长,大概从云骁帝开始实施,到他的皇子皇孙即位才能享受到红利,属于泽被子孙之事,而从题目中看出,他眼下手头就没银子使了,能等?

必然不能。

所以重视农桑这一条犹如隔靴挠痒,屁用没有。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