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穿成武官之子的科举路 > 第149章 段有财考秀才(修:顾夫子换本名)

第149章 段有财考秀才(修:顾夫子换本名)

作者:三六九龄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十五日五更初,卫景平准时坐进了考号之内。m.dermstem.com

这两日天气转暖,号舍之内不用再生火取暖,空气清新了不少。

考卷发下来,卫景平浏览了一遍试题,第一问圣人之道和第二问的经义果然只要套答案就行,第三问问史,“裴度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贤才”,问的是唐代宰相裴度举贤的事,也是寻常试题,没有刁难考生之意,第四问问谏是说当今科举作弊之风盛行如何破之,第五问问的是去年东南三省大旱之事,后面两问是这次策问试的重中之重,不容疏忽。

卫景平在草稿上先行作答的是第五问,之后第三问第一、第二问,这四问用了一天半的时间,到次日晌午吃饭前,他一字一字誊写到了试卷上,作答完毕。

等吃过午饭眯了会儿,卫景平开始思考问谏怎么作答。现在在龙城郡师从陆谵读书时,陆大儒给举子们出过策问的模拟题,讲到第四问的问谏时,他特意交代不要写得言辞过于激动,尤其是动不动就要死谏的那种尤其要不得,要平和要有趣,但还要一阵见血扎到“时弊”上,就非常考验驾驭文字的技术,要老司机才不会翻车。

到了半夜正睡着呢,卫景平忽然灵感乍现,睁开眼用冷水抹了一把脸点上蜡烛动笔了,问谏这一题,他套着八股文的形式,写了个小小的讽谏文——《段有财考秀才》。

上来依旧是破题,“得知为有财,与其进也。”,上来就点明段有财是因为有钱,以钱铺路架桥所以考中了秀才的功名,承题则进一步指出段有财是“以其富,故进之。”,后面对段有财花钱买功名,拟题剿袭啊替考啊等事加以嘲讽,进一步论述段有财们花钱买秀才虽光耀一时,却因“德之不修,学之不讲”,三年后乡试,会试,必然会被清正的考官或者皇帝识破,还是个落榜的下场。

卫景平只讽刺段有财们花钱买功名,但绝不拉上考官和皇帝,没给自己挖坑往里面跳。最后他脑洞大开,写道“为启汉翼德将军,求其一喝而断此桥而立毙焉,夫谁曰不可。”,为斩断这种用钱买功名的路子,他愿意请出猛张飞大喝一声阻断了这条路,吓死这些不学无术的秀才们,你们说可不可以。

这就是一句调节文章氛围的话了。

打完草稿,外头已是天光大亮。还有一天时间足够打磨这篇轻松的八股文,卫景平慢悠悠地吃了个早点,又小憩了片刻,直到听见副主考,国子祭酒张得瞅着他的草稿轻笑一声才完全清醒,赶紧打起精神来修了修,誊抄到试卷上。

这一场似乎无人提早交卷,卫景平誊抄完也没急着交卷,而是缓缓搁下笔,又核对了一遍答卷,再三检查有没有避讳,有没有越幅等问题。

最后铜锣咚地一声敲响,壬寅年的会试结束了。

写完的考生立刻交卷画押,未也完的也被强行收了试卷,纷纷蜂拥而出挤到了龙门口,熙熙攘攘地呼朋唤友,全然不是头一场考出来面色如墨的颓丧劲儿了。

都怪精神的。

毕竟三场考下来,成功不成功的也就定了。而只要会试考中了,之后面圣的殿试就是去排个名次,再不济也是个同进士,因此这一场考完,就算给寒窗多年的苦读要了个结果,只要考中了,这漫长的苦读生涯就从此跟他们说拜拜了。

年轻的士子一出来就放飞自我了,徐泓和晏升拉着卫景平还有甘州府的同乡士子就要去找地方喝酒庆贺感怀人生,被他无情地拒绝了。

考生们考完会试之后,后续负责誊录、阅卷事宜的官吏要把每份试卷打上号头,三场一号摆放好,然后发往誊录所誊录卷子,依字号书写,对读无差之后送到判卷官各房阅卷。如卷子符合录取标准,就发过上一级考官再阅,再阅如称了众考官之意,方呈主文,于誊录所调取真卷,点对批取,最后定夺魁选。

因此,这一誊抄一阅卷起码要花费两个月的时间,春闱的放榜在四月份了。

而殿试差不多要在四月末五月初举行,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士子们大抵都在忙着期集,就是天天吃吃喝喝游游逛逛拉近同年关系了,要不就创作诗词、话本,总之他们将会度过一段惬意的考后时光。

卫景平心里惦记着龙城郡的马场,浊河的水运,还有他三哥,并无心凑这些热闹,他找到顾世安问:“夫子,你考得怎样?”

顾世安说道:“勉强能进一甲吧。”

要是没有家事蹉跎,放在十多年前,他也不是不能想个贡元的。

卫景平:“……”

忽然就想嚎一句“你大爷还是你大爷”是怎么回事。

“接下来怎么打算的?”顾世安问他。

到殿试之前两个月的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

卫景平说道:“没打算,回家带孩子。”

窝在家里读读书,带带卫容与,跟他爹老卫切磋个武艺,实在太闲了再去姚春山家里捶个墨,反正就是老干部式的生活方式,没有别的了。

卫景平时常觉得与徐泓、晏升他们比起来,自己挺无趣的。

顾世安“嗯哈”两声:“我得回龙城郡一趟。”

他实在受不了跟阮惊秋一别这么久。

……

送顾世安回龙城郡之后,没几天就到了三月三日上巳节。

上巳节起于晋时曲水流觞的故事,到唐朝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从来都是文人士子们的盛会。

卫景平在家中悠闲几日,到三月三这天才出门与同年士子一道踏青游玩。

这一日恰逢进京会试的年轻士子极多,许多长身玉立,后世俗称的帅哥含量很高,要是本身再小有名气的,更是一出门就收到了热烈的追捧,比如京兆府的程悠贞,河北府的林一麟,还有长沙府的艾藻三人,就是其中之佼佼者。游玩时,京中贵女的马车多半追着他们跑,相较之下,卫景平没什么拿得出手的诗词佳作流传出去,存在感就弱多了。

就连京中的贵女们押新科状元时,他都不是候选人之一。

徐泓气道:“这也太瞧不起咱们甘州府了。”他甚至给卫景平出主意,让他鲜衣怒马在贵女们面前跑一圈露个脸,靠脸把风头抢过来。

让她们一睹甘州府解元的风采。

卫景平:“……”

晏升更是急出了火气,他画的状元灯因为画中人不在新科状元的候选人之列,滞销卖不出去了。

“卫四啊,”他幽怨地道:“咱能不能想办法争点儿名气啊。”

卫景平笑道:“你留着,等放榜之后再卖。”

没放榜之前,鹿死谁手说不好。

这日虽然出去凑热闹没抢到风头,但他沐浴了春光回家之后心情还不错,晚饭时还多添了一碗饭。

卫长海一直咧嘴对他笑:“老四,听说京城里都在押新科状元?”

“嗯,”卫景平吃得很欢:“没人押你儿子我。”

卫长海:“……”

那你还吃这么欢腾。

“我去老姚那边捶会儿墨,”卫景平吃完饭抹了抹嘴,跑了。

除了龙城郡的事之外,他手里还有天下第一墨这个产业呢,虽然很久没有亲自打理,但每年年终分账时,那一大笔的银子还是不容卫景平想不起它来的。

到了姚家,姚春山拿出墨铺最新制的墨锭给卫景平看:“这是双白制的,你试试是不是比以前还要好用?”

自去年的棉花耕作图墨锭献进宫中之后,后来献的墨都是武双白制的,宫中的内侍反馈说书写作画更好用了。

卫景平研磨了一点儿,拿毛笔蘸着写了几个字:“嗯,的确是比之前更流畅了。”

他当即说道:“老姚,给白白写信,将墨铺搬到京城里来吧。”

这制墨的产业,说什么也不能丢。

要是以后能在户部挂个皇商的名头,运作起来就更好了。

……

到了三月下旬这日,素来肃静的国子监阅卷房里反常地发出一声开怀大笑,翰林学士袁道在浏览一份策问的墨卷,这篇问谏——《段有财考秀才》不仅思路独特,笔墨冷峭不说,到最后一句“有请张翼德持矛立桥头大喝一声震断桥跌死他们”,简直是神来之笔,让人直呼“奇绝”的同时还忍不出笑出声来:“答得真妙。”

另一名翰林学士也拿出一份来与他们分享乐子:“这篇问谏——《扶小娘儿过桥》,与此篇有异曲同工之妙,你那份行文诙谐,我这份文辞幽怨香艳,都别有一番滋味。”

瞧瞧,有人拿银子买了秀才功名之后,在乡间与小娘儿勾勾搭搭连礼都不遵守了,呸,德行如此有亏跻身读书人士子行列又有什么用处,还是个假货。

……

众学士争相阅读这两份策问墨卷,纷纷笑道:“这两位考生,怕不是师承的同一位老师吧。”

这些翰林学士们还是有点本事在身上的,要是去了糊名,会发现这篇《扶小娘儿过桥》是应天府考生谢冉所作,与做了那篇《段有财考秀才》的甘州府考生卫景平,在读书一脉上的确有渊源。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