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我是导演,我不比烂 > 1066.热热闹闹

1066.热热闹闹

作者:不是老狗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娜扎呢?她没在?”

“没。”

叶君摇头:

“去拍戏了,我们的拍摄计划是下个月初开始,她刚好有一部戏。这段时间赶紧去完成了……不过许导她已经把旁白给录好了,等着您看呢。”

“旁白?”

看着许鑫那带着几分疑惑的目光,叶君点点头:

“对,我们在拍完之后,整理素材的时候发现……其实娜扎问问题的这种流程会显得有些突兀,所以我们在原定文案不变的基础上,改了一版。改由她做专业旁白,通过旁白里的叙述,涵盖住提问的问题,而这些老师傅们会在旁白中,穿插实拍的回答片段。这样显得更生动自然一些……我们现在有两版,一版还是按照原定的娜扎采访,一版是这个改版的旁白……”

“那先看看带旁白的吧。”

随着许鑫的话,叶君调整了一下幻灯片,播放了一个片段。

很快,娜扎那干净的念白声响起:

“传统的国画颜料,一般分为矿物颜料和植物颜料两大类。《游春图》画中山石以细线勾勒,山体则是用石青、石绿填色。山脚,用泥金晕染。经过漫长的岁月,一些矿物已经氧化变黑,有些矿物颜料或渗入绢中,或者胶质变性。很容易从绢上游离而出,怎么去黑,怎么固色,对修复者都是很大挑战。”

字正腔圆的念白,听的许鑫微微点头。

嗯,很舒服的节奏。

不疾不徐,清晰圆润。

不见什么特别明显的齿音,吞字,也没有特别浓的鼻腔,或者故作深沉。

当然了,也没那种特别正式的,如同播音主持一般的播音腔调。

她语气拿捏的特别好,不疾不徐,有种……和画面中这幅《游春图》特别搭配的暖意与珠玑。

这丫头……也算是学成了啊。

他眼里满是欣慰。

自从《风声》之后,王治文“祖传”下来那套关于演员台词功底如何训练的“笨方法”,就一直沿袭在“双唯”的这些演员当中。

旁白该怎么念。

对话时该怎么说……这些流程从学校里系统化的学习,到一本接一本的杂志、、报纸的磨练……

就这么说吧。

目前,基本听不到有人吐槽肥仙儿、诗诗、或者娇娇、包子她们台词有多尬。

别的不提,就说林莄新……都知道林狗私底下说话一股大碴子味,咋改都改不了。可他所有参演的影视剧中,配音的人基本都是他自己。

私底下天天大碴粥不假,可电视上,永远听不到任何东北味儿。

这都是被“王治文训练法”一点点水磨工夫给打出来的。

其他人如此,娜扎亦如此。

这旁白听的他觉得很舒服。

而随着这段念白结束,另外一个声音说道:

“加固的时候,一是成分,第二就是浓度……”

随着这位头发稀少,身材微胖的老师傅坐在镜头前,通过一把折扇,一点点的给举例子,把“去黑”这一步到底该怎么做给表达出来,画面镜头再次切换到了《游春图》上面。

先是娜扎的旁白,向观众解读为什么要给画作“去黑”,接着是这位老师傅解答理论,最后是画面中,那去黑前后对比下的《游春图》……

还别说,单单就这一幕,看的许鑫就满意了。

没错,《故宫》这纪录片要的就是这种风格。

它并非是什么重意而不重形的高山流水……恰恰相反,这部纪录片的视角,始终都是这些修复文物的老师傅们。

通过一件件被他们复原的古董,来表达出他们精湛的手艺,与背后付出的辛苦。

用纪录片这种客观的视角,结构出这一门手艺的传承,与天朝对于古董文物保护工作所做的努力,这才是这个纪录片的核心思路。

让更多的年轻人产生兴趣,解答他们对于如何修复文物的疑惑等等。

原本许鑫还担心,这支年轻的团队哪怕在自己的指导下,做足了准备工作,第一次拍出来的效果也不会很好……要么是照本宣科,要么是跑偏难调。

可……当这一幕片段看完之后,他心里却瞬间踏实了。

不错。

这纪录片的味儿就对了。

就这么拍,没毛病。

不过他没着急夸。

这才刚开始……作为总导演,他得很负责的把大家拍的东西看完才行。

可不管怎么说,心里确实很欣慰。

对嘛……

纪录片就得这么拍,找到清晰的主旨、立意,用摄像机记录下最真实的影像资料……

忽然他眼神一动。

说起来……

《舌尖2》好像是今年上吧?

想到这,他拿出了手机,找到了方修的微信,发过去了一条消息:

“老方,《舌尖2》咋样啦?”

方修没第一时间回复。

等许鑫看了大概20多分钟的镜头片段后,“叮咚”一声。

他拿出手机一看……

“唉。”

“老许。”

“我算是他妈的一言难尽了。”

这是方修的回答。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