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九重春 > 第45章 第四十五章

第45章 第四十五章

作者:崔罗什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两位公主正式册封后,宫中女官又是一阵热闹,纷纷去永晖宫道贺。www.boshuoge.com相比之下,仙居馆就清冷许多,只有宫正和典簿娘子过来送了贺礼,给清宁公主道喜。

元令霜心中有数,如今宫中管着实事的女官一多半是郑贵妃提拔上来的,剩下也都是跟郑贵妃示好过的,早就没有她母后的心腹了。不过没有关系,这些人能来她宫中露个脸,不管是什么原因,都是个好兆头。

这日午后尚仪赵娘子带着手下的掌籍也过来,给公主送上一套潇湘竹狼毫笔做贺礼。尚仪娘子掌管书房典籍,笔墨文具,兼管着宫中宫女的学习,乐人练习等事务。最不缺各种书房用物。

赵娘子打开盒子给公主看:“这笔是宫中特造,笔管上装饰了水晶,配公主再合适不过了。”

元令霜不喜欢花哨装饰,也不得不说这笔做得精巧,她拿起来看了看,笑道:“果然精致。”

赵娘子又说:“薄礼一份,两位公主都是一样的,公主不嫌弃寒碜,能得公主把玩使用才算是物尽其用。”

元令霜听她特意提一句“两位公主一样”,心里知道这是她示好的意思。她没有太着急拉拢,只是微笑点头:“赵娘子有心了,我每日读书写字,少不得趁手的笔。”

她又说:“既然赵娘子过来,我正好有件事与你商量。”

赵娘子欠身:“商量不敢当,听公主吩咐。”

元令霜客客气气道:“我知道宫中有内文学馆,供女官宫女学习,我这边宫女不少,许多年龄不大,还不识字的。但叫她们一股脑都去内文学馆,又人数太多,一时排不开。所以我想着,在我自己宫里让几个识字的大宫女教导她们。另外,还可以办一个书社,招待客人,女官若无事也可以过来品茶读诗。”

赵娘子听明白了,公主说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她要教自己宫里的小宫女识字,第二件事,是要组个书社,公主,郡主,伴读,女官之间聚会用。

这两件事,头一件教小宫女识字这事情,本不用对她说。其他宫中也有自己教导宫女的,不过若像公主说的人多的话,说一声也好。免得叫人以为公主是想和内文学馆打擂台。

另外书社一事,她作为尚仪只能送些书籍过来,至于能不能办起来,得看公主自己的本事。

这么一想,赵娘子便笑道:“如今公主已册封,这些事都听公主决断。”

元令霜与她商量了一番,请尚仪那边过两日多送些纸笔书籍和几案过来。赵娘子自然满口答应。临走时候,李菱歌拿了一包银子给她,赵娘子推脱一番,还是收下了。

不到两日,尚仪那边就送来了东西,都是些普通纸笔,供宫人使用也足够了。元令霜先挑了二十名小宫女,交给紫黄。让紫黄安排她们,先慢慢学认字,并学一些算术。

仙居馆做这件事并不掩人耳目,永晖宫郑贵妃那边很快就知道了。她对教宫女识字一事无所谓。她原本就对内文学馆就不怎么上心。这事情都交给下面人去做。

大盛宫廷里美貌女子太多了,宫女就算能读写,若不得她点头,也很难上位。

只是书社的事,让她有些在意。当年她入宫时候,周皇后似乎也搞过类似的诗会,她从没有去过,只是听人说起过。而且周皇后后来很快失宠,再没有办过诗会。

郑贵妃怀疑元令霜是不是听说过周皇后的事,所以也想效仿。不过公主这是低估了办记书社的难度,宫里没人捧场是办不起来的。

全都是些无用功罢了,郑贵妃轻蔑地想。

元令霜这日一早就去上课,比平时更早。自从册封公主之后,她的神思更清晰了,每日都醒得很早。她很清楚自己下一步该做什么。

云先生为了恭喜公主册封,也为她特意做了一枚印章,用的是一块颜色漂亮的寿山石,小巧玲珑,上面纂了“清宁”二字。

元令霜有宫中制的印,但云先生做的这枚私印更合她的心意。

今日上完课后,元令霜对老师又提了个要求。

“先生能不能抄些如今宫外传唱的诗来?只要是好诗,不拘作诗人的身份。”

云无圣对这个学生时不时的要求已经见怪不怪,是他教导她要多看多听的。看到她对宫外这般好奇,总让他想起一些往事,心中泛起怜惜。

“好,我这两日就为公主抄好。”他一边说着,一边已经提起笔,在纸上默写起来。

“这几首是最近我知道的几首好诗,公主先看着玩玩。”

他默记极强,不一会儿就默出了十几首诗,都是最近看过的。

元令霜接过来笑道:“先生的诗,我也是喜欢的。早就抄过了。”

云无圣看着她的笑容,又想起二十年前。他第一次看见周家娘子。那时候她正从假山亭子上走下来,一手握书卷,一手持团扇,她身后是瀑布般的紫藤花。

他才十五六岁,第一眼看到就羞红了脸。身旁损友打趣他:“别看啦,周娘子要进宫去做太子妃了。啊呀不对,这么说是该多看两眼。”

他没有说话,只是望着佳人像是从云端走下来,走到他面前笑盈盈说:“云家小公子,你的诗我读过,很是喜欢。从今后就算认识啦。”

谁能想到二十年后,周娘子身死魂灭,只留下一个女儿。

所以他怎么能不护着公主?

“先生?”元令霜唤他。

云无圣回过神,看她把抄的诗都收好,递给了身边的宫女。他这才问:“公主最近是想钻研新诗?”

元令霜笑道:“是,也不全是。我确实想多读些如今的新诗,另外就是想在宫中办个书社,若是只有旧诗岂不无趣?还是有些今人新诗赏玩才有意思。”

云无圣隐约猜到些,公主向来聪慧,从不做无用功,办书社一定要是为了在宫中聚拢人脉。他点点头:“既然如此,我明日再多带些诗来,既有当下大拿所做,也有些初出茅庐的新人。”

过了两日逢着休息的日子,元令霜也没有闲着,她一早就进了书房,一边是李菱歌一边是紫黄,几人把最近搜罗到的所有的诗都拿出来——一部分是齐王妃从洛州寄来的。一部分是那天去白府,拿走的周谨年以及他们同窗的诗作,一部分是这几日云先生给她的诗。加起来竟有两三百首。

元令霜让菱歌和紫黄帮她按作者,按主题分门别类分好,她又仔细筛选一遍,最终选出一百首,让她们誊抄出来几份。

只是别的诗都是用金花纸誊写,只有周谨年那几首用的是冷金笺。这两种纸虽然都用金粉,却有些不太一样,冷金笺夹在金花纸中不至于突兀,但更亮眼。

记抄完之后,这才算是完成她这个计划的第一步。

到了端午时候,又是一年一度看龙舟赛。不过今年淳安大公主因为有孕,没能进宫。元令霜赶在节前去看过她,见她气色比前几天又好些。宫里也给她许多赏赐,皇帝叫她安心休养。

宫中迎来另一位贵客。正是去年时候选定的联姻吐蕃的宗室女,玉仪公主。如今吐蕃使者已经到了京中。等过完端午,宫中就正式举行仪式,为玉仪公主送嫁。

皇帝为显恩宠,特意将玉仪公主接进宫住几日,暂时安排住在永晖宫。众人都知道她是为了大盛远嫁吐蕃,又是唏嘘又是心疼,因此个个都对她十分和善。

郑贵妃见了玉仪公主,竟然也心肠软了起来,拉着少女的手掉了两滴眼泪,又道:“竟然是这样标致的人,与宫中公主相比丝毫不差。我瞧着都舍不得,若不是旨意早已下了,还真舍不得你这样的出去,留在宫中与万祥公主作伴多好。”

玉仪公主才十六七岁,但也是个性子要强的。只是元氏皇族,她父亲是旁支的旁支,她一直默默无闻。全因被选中远嫁吐蕃,才天下闻名。她这会儿听郑贵妃这些话,并不觉得如何安慰。

她没有哭,只是垂着眼睛道:“娘娘谬赞了,与宫中诸位公主相比,我差得远。”

郑贵妃用帕子擦擦眼泪,柔声说:“这两日什么都别想,就在宫中好好玩玩。”

端午节当日,皇帝和贵妃看龙舟时候一直把玉仪带在身边,给的位置比二公主三公主两位亲生公主还好。三公主为此还有些吃味,只觉得父皇身边就该是她的位置。

看龙舟的间隙,元令霜走过去主动与玉仪说话:“宛姐姐,这是今日宫中新摘的樱桃,你尝一尝。”

玉仪心中一动,还是第一次有人叫她小名,宫人都是一口一个公主地叫她。她知道清宁公主是已故周皇后的女儿,昨日在永晖宫听了些话,还以为是个孤僻不好相与的人,没想到眼前却是个脱俗又玲珑的妹妹。

两个人攀谈起来。不一会儿,玉仪公主就觉得比起皇帝贵妃,她更愿意和清宁公主说话,毕竟年龄相差不多,又不用斟酌每一个字说什么,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

三公主见她们两个聊起来,她当然不愿意被排除在外,立刻走过去问:“你们在说什么?”

元令霜笑道:“我在和宛姐姐说,我准备开个书社,只是还没选好日子。到时候开了,大家聚在一起读诗写字,是桩美事。”

三公主听嬷嬷提起过这事,不过嬷嬷说清宁公主八成办不成这事。因为宫中有内文学馆,平日大家切磋,也不一定要去二公主那里。

她想嬷嬷说得果然没错:“姐姐要准备多久?”

元令霜忽而笑道:“对了,正好宛姐姐在,我们择日不如撞日。今日大家就一起去仙居馆如何?茶点都是现成的,之前我也抄了些宫外的诗,大家做个评选如何?”

三公主一听宫外立刻来了兴致,玉仪公主也乐意去。元令霜又把四妹妹叫上,她这个四妹妹一直像个可怜巴巴的小尾巴。之前淳安叮嘱过她,关照些这个宫中最无人在意的四妹妹。

所以今日元令霜把四妹妹也叫去,凑个人数。

于是四位公主带着伴读,宫女一大堆人一起去了仙居馆。元令霜早安排好了地方,坐在面对池水的敞轩里,四面放下纱帐,风一吹,轻纱飘飘,十分惬意。

宫女奉上茶点,元令霜记亲自拿了抄好的诗集出来,一共四册,四位公主一人一册。其中给玉仪公主的那本就夹着周谨年的那几张冷金笺。

大家安静下来,认真翻阅诗集,一时间只有书页沙沙作响。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