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天龙八部后记 > 九十一回(下):贼头陀兴风作浪 贤夫妇喋血沉冤

九十一回(下):贼头陀兴风作浪 贤夫妇喋血沉冤

作者:一木有子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金兀术只好命人马边抵抗边往开封方向撤退,岳飞率领的后军、牛皋的先锋军、王贵的中军,三股兵力合并在一起,人马大约六万多人,面对如此兵强马壮的局面,岳飞举枪大呼:“三军儿郎:金人锐气已沮,将弃辎重渡河,豪杰向风,士卒用命,时不再来,机难轻失。,悄悄告诉大家,本书首发,想更快阅读,百度搜索就可以了。今次杀金人,直捣黄龙,当与诸君痛饮尔!”

岳飞的这句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军将士的士气。要知道,三军上下,谁人不知,岳飞已有十余年滴酒未沾,今日能放言“当与诸君痛饮”的话来,说明岳飞赶走金人,复兴邦国的决心,所以,除李道、苏坚、张宪在外,其他诸军将领,一个个如同猛虎下山,杀得金兀术全军溃败。据记载:“金人塞于道,染于河。”就是说:金人尸体将道路堵塞了,鲜血将河水都染红了。

混战之中,副统军完颜宗翰身受重伤,抬到开封府后死去;金军千夫长被击毙五人。活捉汉人千夫长王松寿、张来孙,金人千夫长阿黎不,左班祗候承制田瓘等七十八名敌将,被俘二千多人,马三千多匹。

岳飞率领行营后护军全线追击,金兀术领着五万残兵败将不得不退还开封,好在张宪的三万人马没有自北向南攻击,岳飞只是让他佯作救援颖昌,实则绕一圈后,回归临颍,怕金兀术对临颍杀个回马枪。接连的失利,让金兀术泪水涟涟、仰天哀叹道:“太祖起兵于北方,克辽攻夏,战无不隆,未有我今日之屡见挫衄!”

岳飞见士气正旺,命所有人马乘胜追击,一边追击,一边将各军进行整编,这是因为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好在孟邦杰和梁新率领一万五千人马补充进去,总体兵力不减反增。

整编后的编制是:前军统制张宪、副统制王俊,下辖铁骑三千,背嵬军七千;右军统制庞荣、副统制董荣,下辖铁骑三千,步卒七千;中军统制王贵、同统制张显、副统制郝晸,下辖铁骑三千、野战步卒七千;左军统制牛皋,副统制杨政,下辖铁骑三千,先锋军七千;后军统制王经、副统制徐庆,下辖铁骑三千,押运兵卒四千,勤杂步卒三千;踏白军统制董先、副统制李宝下辖人马一万;选锋军统制李道、副统制胡清,下辖人马一万;胜捷军统制赵秉渊、副统制傅选,下辖人马一万;破敌军统制李山、副统制寇成,下辖人马一万;游奕军统制姚政、副统制孙彦,下辖人马一万;都训练张奎、霍坚。司农少卿李若虚;参军薛弼;正将有:吉青、梁新、石泉、赵义、张保、王横、岳云、狄雷、付天亮、余化龙、孟邦杰等将官八十余人,兵力约十三万,是全国兵力的五分之一,为岳家军(姑且按后人的习惯称之为岳家军)最为鼎盛时期。

顺昌报捷后,岳飞在高宗赵构“宜且班师”的旨意之下,连续取得颖昌、郾城、临颍等胜利,这让以秦桧为首的“和议党”失去了存在感。捷报传到临安,万民皆欢,唯秦桧一党怏怏不乐。秦桧的亲信殿中侍御史罗汝楫上奏赵构道:“兵微将少,民困国乏,岳飞若深入,岂不危也!愿陛下降诏,且令班师。”

赵构暗自沉思,自岳飞大破洞庭杨幺,历经三伐、四伐中原后,岳飞的兵力得到极大的发展,更有像李宝、董荣、孙彦、孟邦杰等民间武装,不断地归附在岳飞麾下。明明令李若虚传旨班师,可岳飞不退反进,这不能不让高宗赵构感到噤若寒蝉,若是坐等岳飞势大,会不会出现周南仲所言的“尾大不掉”之势呢?

见高宗赵构拿不定主意,秦桧等人上窜下跳,以“岳飞一军孤军深入”、“民困国乏”等借口,大肆扇动党羽散步留言,大力排挤主战派,罢黜反对和议的喻樗、陈刚中等七人。见秦桧等人势大,逃跑将军刘光世、常败将军张俊更是嫉意横生,视岳飞为眼中钉,肉中刺,欲之死地而后快,纷纷给赵构上书,说“国贫民穷,人心思定”云云,为秦桧一党的和议推波助澜。

抛开南宋朝廷暗流涌动的和议之声不说,且说金兀术仓惶逃回开封,恰在开封以南四十五宋里的朱仙镇遇到师傅鸠摩智。鸠摩智告诉金兀术,命突合速将五万人马驻守在这里,以朱仙镇作为开封的门户,据闻:皇上已经派左副元帅完颜阿不离,率十万大军奔赴开封,不日即到。

然后,金兀术领鸠摩智、哈迷蚩、赛里等回到开封。这一去,贼头陀鸠摩智想出一个歹毒无比的计划,让岳飞死无葬身之地,鸠摩智在对金兀术“千叮呤,万嘱咐”之后,领着完颜宗贤(赛里)和两辆囚车回归北国。

鸠摩智与完颜宗贤回到金国,将两辆囚车里的人,送到皇家狩猎场的山洞中看押,增加重兵保护。然后,鸠摩智与赛里来到浣衣院,将韦贤妃带到一个高大敞亮的大王府,吩咐下人锦衣玉食好生对待。接着,老头陀对她言道:“你本是徽宗赵佶的妃子、高宗赵构生母,天意弄人,现在却是金国的囚徒、龙虎大王的侍妾,更是完颜子嗣生身之母,要不要金国将这些情况通报给大宋?”

“不要!不要啊!大王,看在妾身伺候您多年的份上,不要将妾身的情况通告大宋,妾身愿意一辈子侍奉大王,只求大王不要通告大宋。”韦贤妃花容失色、大声哀求道。

“现在不想通报恐怕不行了!这是俺们大金国的活佛,你且听听活佛如何言说?”龙虎大王赛里说道。听了赛里的介绍,韦贤妃跪爬着转过身来对鸠摩智言道:“妾身不洁,苟活于人世,活佛是慈悲之人,还望活佛法外开恩,饶过妾身,饶过构儿吧!”

“韦贤妃,不是贫僧不想帮你,现在,就算贫僧想帮你恐怕也帮不成了!”鸠摩智言不由衷道。韦贤妃愕然地看着鸠摩智。鸠摩智道:“韦贤妃,刚到北国时,你是不是与柔福帝姬赵多富共同侍奉过龙虎大王?”“这……回活佛的话,是。”韦贤妃吃惊地回答道。

见韦贤妃吃惊地看着自己,鸠摩智又言道:“赵多富因体弱多病,龙虎大王将她嫁给汉奴徐还,后徐还报称:赵多富体弱多病,不治而亡。没想到,赵多富并没有死,她在马贩子的帮助下,回到了赵构身边,你想想:赵多富回去了,难道你的事还能瞒住吗?”

韦贤妃听了鸠摩智的话,脊背嗖嗖冒凉气,鸠摩智言之凿凿,不像是在说谎,果真如此,难道今生今世哀家就回不了大宋了吗?前段时间,听说宋金议和,构儿想将哀家迎回南宋,若赵多富真的活着,恐怕哀家无颜与构儿相见。

这时,鸠摩智又言道:“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据贫僧所知,不仅赵多富知道你的情况,就连当初解救赵多富的岳飞也是知情人。赵多富逃到大宋地界时,被匪徒劫持,虽被岳飞解救,赵多富为了表明公主身份,她一五一十向岳飞言明,岳飞派长子岳云、女婿张宪将赵多富送往临安。你想想,有赵多富和这些知情人在,赵构的皇位还会稳吗?”

韦贤妃一听,如同五雷轰顶,又好似三九天站在冷水盆里一样,浑身根毛倒竖,浑身打颤,六神无主道:“这……这……这如何是好?构儿皇位不稳,岂不是老天要灭我赵宋不成?”

鸠摩智见话语已经发挥作用,遂言道:“要想保住赵宋天下,保住赵构的皇位,贤妃要将情况写成密信,金国派使臣出使大宋,让赵构杀死所有知情人,只有杀人灭口,金宋和议之时,贤妃才能名正言顺地回归大宋,不知贤妃意下如何?”“这……赵多富乃皇室血脉,那岳飞更是栋梁之材,妾身……”韦贤妃非常犹豫道。

“若是贤妃还有所犹豫,本活佛还将贤妃送回浣衣院,将贤妃的情况通告大宋,同时,我们带上你与龙虎大王生养的儿子,在东京汴梁称帝,这样一来,你生的两个儿子,一个南,一个北,相互称帝,让他们将来打个你死我活吧!”鸠摩智恐吓道。

时隔不久,安享于凤台楼阁、偏安一隅的高宗赵构,收到一封来自北国的家书。只见家书的外皮为黄色锦缎制成,烫金的纹饰,落落大方;金线修编,更显得金贵而别致,封口用红色胶泥封压,封面没有署一个字,金国使者宣称要亲自交到高宗赵构的手中。

左丞相秦桧不敢怠慢,一路引领使者到内庭进觐。赵构打开书信,只见书写家书的纸张并非中原的宣纸,而是北方薄而柔韧的小羊皮,小羊皮经过特殊处理,看起来比白纸还白,厚度明显高于纸张,却非常有韧性,光泽发量的牛皮纸,满满地书写着汉文,高宗赵构在怡心殿看了之后,拍案而起,陪龙伴驾的秦桧等人吓了一跳,赶忙问高宗何故?

高宗赵构以“龙心疲惫,圣体欠安”为由,遣散秦桧等人,坐在怡心殿上,高宗赵构双眼呆呆地发愣,伺候身旁的太监没有一个敢上前问候的,迫不得已,太监总管、大太监邓琮上前轻声问候道:“皇上,您龙体欠安,老奴伺候皇上回寝宫歇息。”

不经意的一句话,将满脸怒容、满心羞愧、沉心静思的宋高宗吓了一跳,他怒不可遏,甩手给了邓琮一个大嘴巴,怒吼道:“你个该死的奴才!如何这般不懂规矩?来人啊!邓琮这厮惊扰圣驾,拉出去砍了!”

金瓜武士上来就要将邓琮拖出去,邓琮“咕咚”一声跪倒在地,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哀嚎求饶,而是平静地说道:“老奴惊扰圣驾,确实该死!老奴知道皇上有烦心事,若是用老奴的死能替皇上分忧,老奴就是死上十次八次,也心甘情愿。老奴走了,愿吾皇万岁万万岁!”

说完,邓琮起身往外走。就在这时,左丞相秦桧跪爬到高宗面前,声带哭腔,山呼道:“吾主万岁万岁万万岁!刀下留人!邓琮虽然惊扰圣驾,罪该万死,但邓琮服侍万岁多年,实心伺奉皇上,知冷知热,若是将他处死,恐怕粗手笨脚的小太监如何能伺候好圣驾?还望吾主法外开恩,留邓琮一条老命!万岁万岁万万岁!”

听了秦桧的话,赵构也确实觉得邓琮比较冤,并非邓琮惊扰了自己,而是自己羞愤难当,一时无处出气,恰在此时,邓琮成为自己的出气筒。想一想,这些年邓琮服侍自己,可谓是尽心尽力,也非常忠心,对自己的习惯了如指掌,若是新换一个太监,恐怕自己真的不习惯,但是,身为一国之君,说出去的话不能立即收回来,此时,秦桧出面求情,正好借坡下驴道:“来人!看在丞相求情的份上,将邓琮押入大牢,从轻发落!”

邓琮再次跪倒谢恩,山呼万岁,踉跄爬起时已经是涕泪横流。邓琮被押下去后,高宗喝退卫士与侍从,唯独留下丞相秦桧,欲言又止,终究还是沉默不语。

秦桧察颜观色,知道皇上一定有什么难言之隐,既不能为外人道,又无法发作,这才有邓琮“惊扰圣驾”后的愤怒。秦桧一边想,脑子飞速旋转着,既要为主分忧,又要让他感到自己是个可靠之人,方能让皇上说出心中的难处。

遂小心翼翼道:“臣随先帝爷于北国,心甘情愿陪王伴驾,欲侍奉先帝爷于九泉,可恨金人却将微臣与先帝爷分开,未能尽臣子之道。臣得先帝爷庇佑,将微臣送到陛下身边,虽肝脑涂地不能报先帝爷于万一!”

要说秦桧能得到赵构信任,不仅是秦桧善于察颜观色、溜须拍马,关键是秦桧说话的确是八面玲珑。就像今天这番话,秦桧明明知道赵构有难言之隐,他没有明确去问赵构,这样会适得其反,会让赵构怀疑他探听自己隐私的嫌疑。所以,秦桧说自己如何随徽钦二帝去北国,就是向高宗赵构表达自己的忠心。

听了秦桧的话,赵构很是感动,遂言道:“满朝文武,能解朕忧者,为卿一人尔!”秦桧一听,跪倒磕头,痛哭流涕道:“吾主万岁万万岁!圣上如此言,臣惶恐而羞愧,臣罪该万死!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臣身为宰辅,未荐贤达,替君分忧,臣当引咎归隐,为国让贤。”

“爱卿不必引咎,正如王庆曾(秦桧一党、御史中丞王次翁,字庆曾)所言:以前国事无人主议;若事态稍变就换宰相,未必妥当。”高宗赵构言道。赵构这番话,无疑更加稳固了秦桧的相位,秦桧内心激动万分。

见秦桧如此忠心耿耿,赵构哀叹道:“唉!朕有一烦心事,非卿而不能为!”秦桧以头伏地,诚惶诚恐道:“君家无私事,一丝一发,皆为社稷。臣有幸能为皇上分忧,虽肝脑涂地,决不辜负圣心眷宠!”

话已经说道这个份上了,高宗赵构让秦桧近前听宣。就听赵构言道:“秦爱卿,金使送来太后(赵构生母韦贤妃)的亲笔书信,她告诉朕:柔福帝姬早在金国病死,是母后亲眼所见。母后得知朕的身边又有一个柔福帝姬,必为假冒,特来书信告知朕,以免坏了皇家规矩,贻笑后世。此事不易张扬,卿密拘假柔福帝姬及相干人等,交与大理寺密审,好歹要弄出个水落石出,此事交于卿,朕心可安。”

听了赵构的话,秦桧表面不露端倪,可内心无比震惊,要知道,柔福帝姬是经赵构、老宫女等,仔细甄别后得出的结论,确认为真正的柔福帝姬无疑。现在,皇上又准确无误地说柔福帝姬是假的,虽然秦桧不知出于何故?但是,这就是赵构为柔福帝姬下的结论——假柔福帝姬。

这真是:君昏臣庸破家国,殃及子孙难苟活;忽如一夜风带雨,杏压海棠桃花落。贼头陀兴风作浪贤夫妇喋血沉冤♂狂♂人♂小♂说♂网*♂www.du♂shu.k♂r♂丝♂路♂文♂学♂网*♂www.su♂ns♂il♂u.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