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 > 第851章 给吴三桂送信

第851章 给吴三桂送信

作者:云下飞雪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851给吴三桂送信

【今天母亲节,大家记得给自己母亲送祝福奥。&29378;&20155;&32;&21715;&35498;&32178;&120;&105;&97;&111;&115;&104;&117;&111;&46;&107;&114;】

连城府衙前广场上,多铎和阿古羊两人的惨叫声,整整响了一天一夜,到最后两人直接都喊不住来了。

同时,吴师傅和张师傅两人的行刑一直持续了三天的时间。

最终,张师傅在自己弟子的协助下,用了两天半的时间,将阿古羊一整张人皮剥下来。

而更神奇的是,这个时候的阿古羊还有微弱的气息,竟然还没有死掉。

当张师傅拎着一整张阿古羊的人皮,在周大柱的陪同下,过来面见李子霄时。

在李子霄见到张师傅拎着,那张血淋淋的完整人皮,展示给李子霄看的时候,李子霄再也忍不住了,呕吐起来。

“拿走,拿走,赶紧拿走,恶心死本侯了。”

李子霄俯在座椅旁,一个劲的呕吐,同时还对着下面的张师傅摆手。

李子霄也算是见多了杀戮和生死,可是还是第一次见到刚刚剥下来的一张完整人皮,别提多恶心了。

“是,侯爷。”

原本还打算将人皮展现开来,给李子霄介绍介绍自己得意杰作的张师傅。

再看到李子霄忍不住呕吐,连连挥手的时候,也很无奈的应道,然后将那张人皮收了起来。

“额……”

即便是下面的张师傅,将那一张人皮收起来,李子霄回过头看他时,还忍不住在犯呕。

“侯爷,外面那个鞑子将军还没咽气呢,侯爷要不要出去亲自检查检查?”

这个时候,张师傅兴奋的对李子霄,说道。

“额……”

听到张师傅的这番话,李子霄骤然联想到外面,此时吊着一个被剥掉人皮的阿古羊,再次忍不住呕吐起来。

“算了,本侯就不去看了,周大柱,你就代本侯出去检查一下吧。”

李子霄摆摆手,拒绝了张师傅的请求,对下面的周大柱说道。

这个时候的周大柱,脸色也不太好看。

因为就在刚才在外面,当他亲眼看到张师傅剥下阿古羊的一整张人皮时,也差点吐了。

“是,侯爷。”

这个时候,周大柱听到李子霄的命令后,也黑着脸应下来。

随即,周大柱便转身出去,没过多久,就回来了。

“侯爷,属下检查过了,外面阿古羊刚刚断气,张师傅没有说谎。”

周大柱对李子霄汇报道。

“好,很好。张师傅,你出色的完成了本侯的吩咐,本侯自然也会兑现承诺。

石英,将酬金交给张师傅。”

李子霄对着身后的石英,说道。

石英听到李子霄的话后,从后面一名白龙军侍卫手中,接过一个蒙着红布的木盘,走到下面张师傅跟前。

张师傅兴奋的掀开红布,之间木盘上摆着四锭五十两的大银锭,整整两百两银子。

“这是两百两银子,是给你的赏金。”

“老朽多谢侯爷赏赐,侯爷万岁。”

张师傅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银子,兴奋的跪下,对着李子霄‘砰砰’磕了好几个响头。

“行了,起来吧。

过几日,会有一批返回海州的船只,你们到时候便可以乘船返回了。

现在,你可以拿着赏银,退下去了。

对了,将那张人皮留下。”

李子霄微笑着说道。

“是,侯爷,老朽告退。

侯爷下次要是还有这样的差事,派人通知老朽一声即可。”

张师傅临走前,还不忘给自己打个广告,然后将那个装着阿古羊人皮的木盒子,交给旁边的周大柱,才带着自己的弟子,离开。

府衙外广场上,吊着的阿古羊被剥掉了皮的尸体,血淋淋的,被风一吹,都已经风干了,极其凄惨。

周围围观的百姓早已经散去了,周围留下一滩滩呕吐物,那些百姓也受不了这么残忍的场面。

同时,连城的百姓都被白龙军雇佣去,将那些腰斩的鞑子尸体,运到城外掩埋。

到了行刑的第二天晚上,周大柱来向李子霄汇报,多铎死了。

最终,多铎还是没撑到第三天,在被吴师傅割了三千零九刀时,咽气了。

“好,我知道了。

让吴师傅继续行刑,直到割满四千刀为止。”

李子霄对周大柱说道。

“另外,明日本侯要启程前往金州。

到时候,你将那些鞑子的人头,以及多铎和阿古羊的人头,还有阿古羊的人皮带上,一起带到金州。

等到了金州,本侯要将多铎的人头,阿古羊的人皮,以及所有鞑子脑袋,一起送给多尔衮和豪格。

到时候,本侯相信他们一定会很喜欢本侯送给他们的,这个礼物的。”

“是,侯爷,属下记住了。”

到了行刑的第三天,吴师傅终于将四千刀剐完了,到此为止,这场行刑算是彻底结束了。

随即,李子霄便带着周大柱,武北望等白龙军将领,启程赶赴金州,半日后抵达金州。

同时,李子霄也让李胜负责对南关城和连城的重建,从其他地方迁移百姓过来,尽快让两城重建完毕。

“参见侯爷。”

李子霄到了金州之后,金州城内的白龙军守将们,主动出城迎接。

但刘重却此时却不在金州城内,而是在更北面的大小黑山堡垒群防线上,对抗多尔衮和豪格两路鞑子大军的攻势。

“刘重呢?”

“回侯爷,将军一日前,率军赶往大黑山了。”

“好,知道了。”

李子霄听到刘重率军已经前往大黑山后,便知道刘重已经准备好对多尔衮和豪格的大军,进行反击了。

随即,李子霄在金州暂时住下了,了解北面大小黑山那边的战况。

“回侯爷,经过数日鏖战,我军驻守大黑山的上万将士,牢牢守住的防线,没有让鞑子攻克。

其中,大黑山主堡垒群十八处堡垒,安然无恙,只有最北面外围的七处小堡垒,被鞑子攻克。

连日战斗,我大黑山守军伤亡并不是很大。

反倒是进攻的鞑子,损失人数远远超过我们。”

听着一名白龙军将领,对于大黑山战况更详细的介绍,李子霄也不由得点点头。

刘重和周大柱两人,耗费了两年多心血,在金州北面大小黑山所修筑的这条堡垒群防线,绝对堪称易守难攻。

这次别说是鞑子来攻了,就算是换上李子霄率领白龙军,面对那些修建在山上的堡垒,想要将其攻克,也将要付出惨重伤亡代价。

坚固的堡垒,在这个火器刚刚大规模发展的时代,绝对堪称防守利器。

对付这种堡垒,最傻的方式,就是强攻。

最正确的对付办法,就是围困。

只可惜,此时围困的对策,放在大小黑山这些堡垒上,是行不太通的。

一方面,是鞑子没有那么多时间,二则是大小黑山特殊的地形所致。

“好,本侯相信刘重,相信他会给本侯带来好消息的。

周大柱,你带武北望,秦虎他们,赶去大黑山,支援刘重吧。

顺便,也将本侯给多尔衮和豪格两人准备的礼物,一起带过去。

找个合适的时机,送到多尔衮和豪格的手上,本侯要告诉他们,杀我大明子民者,血债血偿。”

随即,李子霄便对周大柱吩咐道。

李子霄这次赶到金州,并没有打算亲自指挥白龙军,与多尔衮和豪格在北面大黑山战斗的准备。

毕竟,李子霄对于金州这边的情况,还不太了解,由刘重这位镇辽军团主帅,指挥这一仗,是最合适的。

而且,李子霄要相信自己的部下,相信他们能获得胜利。

随即,李子霄便暂时留在金州,同时召见冷锋,让他动用在关外的情报网,将此时鞑子各路大军的具体情况,尽量打探清楚。

李子霄在金州从七月十七日,一直待到了二十日,冷锋也陆陆续续从关外各地,搜集到足够多鞑子大军的情况。

“侯爷,根据我们安插在鞑子汉八旗中的一部分暗探回报,这半个月来,鞑子频繁调动兵力。

除了留守盛京的鞑子正黄旗,以及镇守盛京外围的汉军正黄旗,两部人马之外。

其余鞑子七旗人马和汉八旗中的其他七旗人马,全部都有调动。

其中,多尔衮和豪格率领的四旗,共计七八万人马,南下进攻我金州。

另外其余鞑子大军,基本上都朝着松锦一带运动,似乎是由鞑子郑亲王济尔哈朗统帅。

不仅如此,在北面草原上,蒙古八旗也已经蠢蠢欲动,这段时间也在集合部众,明显有南下的意图。”

冷锋将自己这几日探知到的情报,向李子霄汇报道。

“嗯,情况和本侯想的差不多。

鞑子显然也是收到国内的情况,知道李自成想发兵进攻京城的消息。

如果本侯所料不错,李自成进攻京城之时,也就是鞑子再次叩关之日。

只不过这一次,鞑子很明显是想彻底拿下山海关,打通他们南下的最后一道阻碍。”

李子霄听完冷锋的话后,点点头,情况和他预想的差不太多。

“那侯爷,咱们现在该怎么办?

总不能坐视鞑子进攻山海关吧,要不要派人给山海关总兵吴三桂提个醒呢!”

冷锋开口说道。

“提醒还是有必要的,待会本侯亲笔书写一封信函,你派人秘密送到山海关,交给吴三桂。”

“是,侯爷。”

随后,李子霄亲笔写了一封信,交给冷锋,让他带去给吴三桂。

“吴三桂啊吴三桂,就看你这次怎么选择了?

选择对了,你或许可以名垂青史,要是还是选择错了,那只有继续遗臭万年了。”

望了带走自己信函的冷锋,李子霄低声自语道。

到了这个时候,李子霄当然不希望看到吴三桂像历史上那样,投降鞑子,打开山海关,让鞑子大军顺然入关了。

如果吴三桂坚决不投降鞑子,死死守住山海关。

哪怕是鞑子举全国之兵力来攻,以吴三桂手里的实力,加上山海关的易守难攻,足以让他在山海关坚守很长一段时间。

只要吴三桂能在山海关坚守两三个月的时间,李子霄就有把握,在李自成攻克京城之后,快速的消灭他们。

历史上,在李自成没有攻克京城之前,吴三桂都已经没有反,也没有投降鞑子。

而在大明灭亡后,吴三桂就面临两个选择,一是投降鞑子,二是归附李自成。

最终,吴三桂选择了鞑子。

民间野史一直传言,说吴三桂投降鞑子,是因为刘宗敏霸占他的爱妾陈圆圆,才让吴三桂愤怒之下投降了鞑子。

这绝对是片面的,绝对不是主要原因。

像吴三桂这样的枭雄,怎么可能为了一个女人,就轻易做出这么重要的决定。

促使吴三桂投降鞑子的真正原因,还是他觉得投降鞑子,给他带来的好处,远远超过他投降李自成。

而且,更重要的是,吴三桂作为明朝将领,家族显赫,和李自成这些起兵造反的反贼,感觉格格不入。

甚至于,在吴三桂的心里,他是看不起李自成这些反贼的。

吴三桂和李自成所代表的,完全就是两个不同的利益阶级。

吴三桂担心自己,如果投降了李自成,恐怕下场不会怎么好,反倒是鞑子那边对他提出的诱降条件,极为宽厚。

同时,在那个时代,当李自成攻破京城,逼死崇祯之后,整个大明所遗留下来的忠心臣子,都以反对李自成,为崇祯报仇为己任。

就连吴三桂也不例外,因为只有反对李自成,才能彰显出他对前主崇祯的忠心,才是正确的做法。

看看当时的南明朝廷,甚至在鞑子入关之后,还联手鞑子,一起对付大顺军,就知道了。

连崇祯的子嗣,以及南明的那些官员,都恨李自成,比恨鞑子还强烈。

毕竟,对于崇祯的子嗣来说,李自成和他们是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当时人们的眼光,终究有着巨大的局限性,不是能同李子霄这个后世人相比的。

只有李子霄知道,鞑子入主中原后,给华夏带来怎么的灾难,这个时代的人是不知道。

但这个时空里,李子霄的出现,让此时大明内的局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吴三桂在鞑子和李自成两者选择之外,还能多出李子霄这么一个选择。

李子霄再给吴三桂送去的那封信函中,便给他开出了很高的筹码,同时也给他选出了另外几条路。

就是希望吴三桂别走投降鞑子的路,至于能不能成功,李子霄就没把握了。

() 。♂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