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长生悠悠两千载 > 第三章 景监?一个引路人

第三章 景监?一个引路人

作者:落红应无情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此时店家已经将酒端了上来,亲自将酒倒在君面前的盏中,洛君微微抽了一下鼻子,贴在杯盏的边口,迷糊的眨了眨眼,然后安静的看着卫鞅,卫鞅晃动了一下自己的酒杯,对君说着。

“你不试试?这叫做酒,一种很好喝的饮料。”

“那我试试。”

洛君趴在桌上,将异于常人之长的舌头尖点在浮面上,轻轻一勾勒,水花溅起收入嘴中,活似猫科动物喝水的模样。

“味道如何?”

卫鞅选择性的忽略掉君喝水的独特造型,想必已经是对他这种特别的喝水方式已经选择性的忽略了,洛君皱了皱,循环刚刚几次的方式,最后无奈的看着卫鞅。

“索然无味。”

“不至于吧?”

小口细尝的卫鞅瞪大了眼睛,似乎并不相信洛君刚刚说的话。

“我试了一下,味道虽然没有老师家那么醇正,但在酒家中也算是不错了,酒劲还是有的啊,就连我都要小口品尝以免呛到。”

“那是你,我是我。”

洛君白了他一眼,和卫鞅拍搭这几天里,两人的关系拉近了许多,洛君那副骨子里的野性也是毫无保留毕露在卫鞅的面前,连基本的掩饰都不打算做了,但好在除了在骑马的时候两只脚永远不放在踏马上而是选择马儿的高头或是直接马鞍上以及喝水的时候永远不愿意将杯子举起外,洛君还是很尊重和听服的卫鞅的话。

“喂,卫鞅,这里叫栎阳?”

洛君突然问着,惊讶于君竟然能够知道这里叫做栎阳的卫鞅说道。

“你竟然知道这里叫做栎阳,你不是大字不识一个吗?等等,我想想,你八成是听别人议论的时候才知道的吧?”

“是又如何?难不成我还骄傲了吗?”

得意洋洋的洛君语气就像一个小孩子一样炫耀着自己的学识渊博,而自主将自己的身份带入对应大人的卫鞅更是啼笑皆非,想笑但又憋住了,最后竟然正儿八经的介绍起栎阳的来历。

“栎阳为秦国的首都,秦国原都为径阳,后秦国先王为向东发展又迁都于栎阳,而事实上我一直觉得栎阳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并不算是特别好,栎阳位置偏北,严重偏离关中通往函谷关的大道,不利出兵征伐和运输接应,栎阳距渭河较远,四面无高山大川相护,四面受敌,易攻难守,但考虑在当时秦献公是打算收复河西失地,这些劣势也成当时的优势之一,但如果当今秦王想要再一布发展的话必然要另外择都。”

洛君疑惑的看着卫鞅,在他的印象中,卫鞅平日虽常与自己开玩笑,说些浑话,但并不会事无巨细的解释给自己听,更多时候是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实际上什么营养都没有的屁话,语意模糊却又挑不出毛病人揣摩不出他的真正用意。

当然除了最前面的一条后面的那些附带的并不是洛君的评价,都是其他和卫鞅打过交道的人对他说话方式的印象,不愿意多说的话一个字都不会说。

此时在洛君的身后,一个男子挤开酒店嘈杂的人群,来到卫鞅的身前,来者布衣打扮,但头顶的黑鹖冠②却暴露了他的地位,他朝着卫鞅拱了拱手,开口道。

“先生大才,将栎阳城的劣势分析的淋漓尽致,但我好奇,如果秦国要迁都的话,又应该迁往何处更适合秦国的发展?”

来人一出现就给君一种巧合过度的感觉,君疑惑之时卫鞅又大手一挥,说道。

“当是可行,但我卫鞅行事最看重利益,阁下又有什么资格能够让我向你好好解释,定都咸阳给秦国带来的好处呢?”

鹖冠男子双眼一眯,看着大言不惭的卫鞅,坦言道。

“我乃秦国国尉景监,掌秦兵千余人。”

卫鞅仍然不为所动,理都不理踩鹖冠男子一眼,鹖冠男子微微皱眉,想要发作却又揉住了手心,又说道。

“我掌管之秦兵皆任职于秦宫,我直接负责于秦王,无须听从其他人的令。”

景监此话一出,卫鞅终于有了意动的想法,他也不废话,直接脱口而出。

“咸阳被山带河以为固,占尽了关中的地利之势,东西达百里,南北亦数十里,地势平坦,视野极为开阔;北有九峻山为天然屏障,极易防守,南临渭河,水源充足,地力丰富,保证了充足的物资供应,实为兵家必争之地。”

随着卫鞅的深入,景监脸上那一抹不满与不屑也逐渐冻结,这时卫鞅却又戛然而止,浅茗一口,又说道。

“而且,还有一个好处。”

“是什么?”

景监已经完全失去了身为国尉的矜持,作为秦王亲卫的他也知道最近秦王的烦恼,知道新上任的秦王巩固自己的统治有想要迁都的想法,有将都城定在雍州的想法,但担心旧贵族势力的反噬,泾阳只能作为一时之选,再迁回去显然是不明智的举动。

但眼前的这个人却提出了另一个建议,就是定都咸阳,虽然景监不是文官出身,但因为常年跟在秦孝公身边耳熏目染下也会了一下粗浅的大局判断,综合秦国内部的实际情况,竟然就正如卫鞅所说的那样。

见到鱼儿兴奋忍不住咬钩了,卫鞅脸上已经显露出志在必得的笑容,他叩击桌面,言道。

“而距咸阳不远处的终南山处于东西、南北交通的要道,这样咸阳既是东西交通的咽喉,又成为沟通渭河南北的天然交通枢纽,若咸阳有难,随时可以从全国各地调动军队。也就不会发生在十多年前和魏国的那次战争中空有兵力却因为交通不转,无法及时回防而导致魏军直接攻入了秦国都城栎阳的,那场被秦国全国上下视为奇耻大辱的战役!”

………………………………………………………………………………………………………………

之所以不选择在作家的话中交代这事是因为防止一些外站或是盗版网站看到此书的人看不到这一条说明,其他求票事宜会在作家的话中书写,谢谢大家体谅谢谢。

注:秦朝是有酒的,汉代邹阳《酒赋》曾云清者为酒,浊者为醴,指的就是秦汉时期的酒,当然那个时候酒的度数低到令人发指。

注②:鹖冠是一种帽饰,为古代武官的标配,也有隐士会选择佩戴。

注③:秦献公为今时间线在位的秦王——秦孝公,的父亲。

注④:我承认我在雍州迁都栎阳再迁咸阳这一历史事件的看法上有些太推崇后面的商鞅迁都咸阳,有点刻意贬低了秦献公迁都栎阳这一决定的性,而事实上迁都栎阳是秦献公新政中表示自己夺回河西之地决心的举措,只是人算不如天算,正面冲撞上了李悝变法后强大起来的魏国,被魏国打的妈都不认识。

本来是不打算附加这些关于迁都栎阳的解释,只是在献公新政的时候竟然发现没有这东西的百度百科开玩笑的吧?,于是只好放弃上次“删除汉字”的做法,在这里帮忙说明了一下,加深一下理解,如果想要更多了解“献公新政”的,网上还是有一些其他营销或是学者发的文章,“献公新政”就可以了,相信写的会比我的好许多。

♂狂♂人♂小♂说♂网*♂www.du♂shu.k♂r♂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