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回到大汉盛华夏 > 第四百九十五章 朐县提前来了个王廷

第四百九十五章 朐县提前来了个王廷

作者:xiandaima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对于这个儿子,王廷真是又恨又爱,这家伙太小,你打的厉害了吧,他还没记性,要是不打他吧,这小子还真就没脸没皮的如狗皮膏药。http://m.chuangshige.com/novel/466398/

    “你还是呆在这里吧,为父有要事做,又不是游山玩水!”王廷蹲下身来耐心的劝说王临。

    “爹爹,你就带上我吧,我跟你前去一定不发一言,不给爹爹贴乱!”反正你不带我去就不好使,我这膏药可不是一般的厉害,贴上就要去的,否则一定撕下你当爹的一层皮来。

    “唉,好吧!”见王临都这样说了,王廷无奈的摇摇头,抱起王临往朐县方向走去。

    朐县在朐山一侧,也就是前世的翠屏山,这朐山有大小九座独立的山体,海拔平均五百多米,山色四季常青,望之如屏,山前有宽阔的石级,蜿蜒曲折,迎接四方,直达山巅。两旁绿树扶疏,藤萝缠绕,繁花飘香。

    虽然王廷因为晚上并没有登山一观,但远远望去,这山势巍峨,树木苍翠,是一处委实不可多得的好地方。

    朐山得名于秦代设立之朐县。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东巡有四次,其中第三次“立石东海朐界中,以为秦东门”是在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此时秦始皇统一中国已经九年。统一时,“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当时全国为三十六郡,海州属薛郡的朐县,秦始皇东巡时,不仅已有朐山之名,朐县之名亦据山名而有之。这里自古以来就是生产海盐重要产区,自春秋时人所撰的《世本?作篇》中说“古者宿(古宿、夙通用)沙初作煮海盐”,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夙沙氏煮海为盐的史料。国内许多地方都建有供奉夙沙氏的盐宗庙,尤以扬州盐宗庙最为著名,庙中供奉着产盐之宗—宿沙氏、经盐之宗—胶鬲、管盐之宗—管仲,三宗一祠,世所罕见。

    所以说这朐县无论如何王廷也是要来看看的,就从这一句“朐鬯之盐”他也要来的。武帝时,分置盐官二十郡,朐县也是其中之一。《史记?货殖列传》更具体指出:“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有海盐之饶。”

    司马迁在《史记》还这样介绍:“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力富饶。”由此可见,汉时朐县盐铁经济是何等的繁荣!

    东汉灵帝时(172),东海相满君在海州立东海神庙碑,碑文中有“源濒海盐…..民赖其利”之句。可见,那时东海郡的居民都从煎盐中得到了很大的实惠。

    所以说朐县是个比较富裕的地方,王廷等一行人来到县城之内,这里虽然为县城,确实和旁处县城不太一样,一是县城规模要大的多,而且房屋建造大都精雕细作,一看就知道这里的百姓因为盐业所获不非。二是这里的百姓不像其它地方的人一样为了生存而奔波,这可能也和徐州没有经历过大的战乱有关,这也说明平常里陶谦对待百姓是非常宽容的。

    “主公,你看,这家小店颇有特色,可去里边一尝!”阿史走着指着路边一处小餐馆说道。

    王廷看去,果然这餐馆挺有特色的,墙虽是用的灰色砖石垒成,但房屋顶部却是用海草搭盖而成的。

    这样的古建造王廷知道,这海草房他在前世的青岛就见过,传闻这海草不但能避风雨,而且经年不被海风腐蚀,颇为耐用,正是最适合海边搭建房子所用之物。

    “走,这里一看就知道专门做海鲜的场所,我们也去尝尝!”真是好久没有吃海鲜了,还真是想什么来什么。

    王廷等人一进去,里边已经坐了不少的客人,大家都围坐在一起,对着一盆东西大快朵颐。

    王廷路过一个桌子探头一看,竟然是一盆子蛤蜊还有虾爬子等物,看来这是把海鲜用水煮着吃了。

    海鲜因为南北人的口味不同,做法也多有差异,但王廷有时候也颇喜欢这种原汁原味的做法。

    “店家,给吾等也来上几盆尝鲜,顺便打几壶酒来!”阿史等王廷坐好后,吆喝店家上菜。

    他跟着王廷这么多年,对于海鲜自然不陌生,平常也多听王廷给他讲海里的趣事,虽然许多事情不曾亲眼得见,但听的还是很多的。

    所以今日见到这种原味的海鲜,自然心里也颇为期望。

    “你们听说没,如今我们徐州归那荆州王刺史所管,前几日那王刺史就来到了我朐县,正要去孙员外家做客!”王廷刚坐下,就听到旁边一桌人突然说到和自己相同的名字来。

    “爹爹,是不是说你?”王临耳朵也很灵,对着王廷奇怪的问道。

    “莫说话,听听是什么事情!”王廷一开始真以为不是自己,可能是和自己同名之人,可前后一想不是自己是谁,难道天下还有第二个人敢叫荆州刺史王廷吗?

    可问题是自己来这朐县是刚到的不说,而且是秘密之行,这百姓又怎么能知道,而且还说的有鼻子有眼,说自己前几日就到了朐县,而且还要到了当地的一个地主家做客。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自己还会分身不成?他娘的真是怪事年年有,今天到俺家啊!

    阿史点完菜也听出了猫腻,正要站起细问,见王廷冲他一摆手,又偏过头随着众人的议论听去。

    原来这朐县县城里大小财主成堆,其中有两位开私盐的,更是了不得。一位叫孙霸,家里的财产多得怕是连他自己也数不清,光僮仆就有八百多人。膝下有一男二女,女儿之一名孙瞳新寡在家。另一位财主叫路政,也有好几百的奴仆。俗云树大招风,财多招贼,二人在县城里小心谨慎做事,八面玲珑做人,生怕得罪了哪方神圣,招来祸患。

    当初还好说,他们舍些钱财巴结宫里太监,虽说太监在当时的宫里不出名,可倒也给他们办了些实事,让他们守财安全,谁曾想现在汉室让人赶到了幽州,他们的后台自然也无从谈起了,这半年因为曹操伐徐州,陶谦又被王廷给弄到了龙城,让他们这些地主们更是不知所措,生怕自己的家产在这徐州改朝换代之际被扫个干净。

    这几天他们二人突然发现其余大小财主皆往县主家不断的送礼,经过打听才知道原来是县里来了大人物,但这人物是何身份他们俩无论如何也没有打听出来。

    现在这二人眼瞅着王县令每日里迎来送往好不热闹,乐的脸上的褶子都没有了,自然心中狐疑不安,便碰头商量,说:“县中来了个人物,不知是何背景,也不知此来何意,看赵县令那个攀交之样,定不是等闲人物。咱们应该出面招待一下,一来看对方是何方神圣,我们也与他套套近乎,二来也算是给县太爷一个面子。”

    路政一听孙霸之言真是一拍即合,两个家伙立即各自怀着鬼胎,去见赵县令。等赵县令把他们让到书房一问来意,立即哈哈一笑:“正当如此,你们为吾朐县大家,当让公子见识一番。

    公子就是那荆州刺史王廷王子昌是也,你二人切莫传扬出去,省的怀了公子的大事!”赵县令的话越说低,但他们俩人还是挺清楚了那人的名字,当即心里就是一跳。

    王廷是谁啊!他们焉能不闻,看王县令遮遮掩掩之状,这两位财主更是忐忑不安,一定要王县令出面,请王刺史赏个脸,到家中吃顿饭。

    其实赵县令也早就为了招待这王刺史有些头疼了,自己这好不容易搜刮来的钱财眼见着飞速的减少,正愁找不到人来为自己减轻负担呢,在一番嘱咐下同意了劝说公子到他们二人家中做客一番。这二人领了县令的好意,自然乐的高兴,也为了能巴结上天下第一诸侯而高兴,为了显示排场和诚意,孙霸和路政把本县有头有脸的人物都下了帖子,约有一百多人,一起来为孙霸家中做陪客。

    这就是刚才王廷听到的全部内容。

    “艹啊,这事我咋不知道?”王廷和阿史众人真是大眼对小眼,这是咋说呢,天下之大,虽说无奇不有,但自己碰上了还是觉得不可思议。

    这是明显的骗子啊,是有人顶着自己的名头在这里骗取钱财等行为啊!

    试问天下之大,谁人有如此胆量,竟然在徐州之地冒充自己招摇撞骗,虽然说是徐州新归龙城,各地官员还在有序的替换中,但还是莫名的弄出了这样的一出,怎么能不让王廷又惊讶于此人的胆量的同时又恨此人的无耻之行。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