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再造三国之武侯续命 > 第一百二十二章 东吴三将

第一百二十二章 东吴三将

作者:华夏智囊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东吴都城建业太初宫中

    不妥?

    陆逊一言震惊四座!

    这不是你上大将军之前定下的决策么?怎么如今变成不妥了?

    连孙权也忍不住发问:“伯言为何前后矛盾呢?其中必有深意,请伯言教朕。http://m.baijiawenxue.com/chapter/762875/”

    陆逊连忙下跪磕头,起身说道:“陛下天资聪颖,臣愚钝,何以言教?只不过臣私下揣测,为将者,应该审时度势,随机应变。此一时,彼一时也。”

    孙权越发好奇,问道:“此话怎讲,何谓此时,何谓彼时呢?”

    陆逊低头略一沉思,伸出左手说道:“蜀汉丢失虎牢关,曹魏大军压境,是为彼时。当时魏强蜀弱,我东吴与蜀汉唇亡齿寒,不可不救,我军可依据形式采取行动。上者,蜀军在洛阳侥幸得胜,我军可趁势攻取襄阳、寿春。中者,蜀军败退回西川,我军可佯攻牵制魏军,使其不敢攻蜀。下者,魏军攻入川中,蜀汉灭亡难以扭转,我军也有瓜分蜀地之计。”

    一番话听的孙权连连点头,“不错不错,伯言彼时计策精妙,颇利于我东吴。那么,此时又是如何?”

    陆逊微微叹息,伸出右手继续说道:“不料蜀汉居然大胜,全歼曹睿大军,诸葛亮真乃神人。如今,蜀军节节胜利,魏军败退撤出中原,已经是蜀强魏弱之态,这是此时。当此之时,我军如果再出兵攻魏,便是除弱助强。一旦我们攻下襄阳和寿春,便是直接与蜀汉在中原接壤,我军欲再进一步怕是不能够,吴蜀两国的决战将要提前到来!这便是此一时,彼一时。换言之,攻魏之后便是攻蜀。兵法云,谋定而后动,我军既无与挟大胜之威的蜀军开战的准备,也无与之作战必胜的策略,一旦交战,实在是胜负难料。如果妄图在侥幸中获胜,这不是智者所为,所以臣窃为陛下担忧。”

    孙权听后微微点头,陆逊不愧是是高瞻远瞩,的确这么下去得提前和蜀汉决战,可是自己又有多少准备和决心?如今面临得可不是只有一州之地的蜀汉刘备,诸葛亮智谋超群,将士精锐勇猛,蜀汉所辖地域远超昔日数倍,与之对阵能有几分胜算呢,这可真是一场硬仗!不过想想又很不甘心啊。

    “哼!上大将军这么说,未免太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了!”前将军朱桓不满地说道。

    朱桓正如早期魏延对诸葛亮一般,对陆议也颇有微词,常恨陆逊过于保守使得自己才能得不到施展。如果石亭之战陆议听从朱桓之计,截断曹休归路,也许不仅能全歼魏军,寿春早就夺下了,还用等到今日?

    众人见朱桓敢于站出来挑战陆逊,纷纷来了精神。

    孙权眼中也闪过一丝亮光,相对于声名日盛的陆逊,勇猛的朱桓似乎更受到孙权青睐。其实不止是朱桓,历史上的孙权似乎对武将都格外青睐,又如甘宁。无他,相对文武双全、手握重兵的历任大都督来说,“心思单纯”的猛将更加容易控制,也让孙权少了许多忌惮。

    说起孙权,论用兵,不如曹操,论仁德,不如刘备,但是要说心机权谋,孙权已是炉火纯青。正是驭下有道,在武力建国的江东,在武人集团和江东士族大家之间,孙权才能游刃有余,称霸江东多年。

    朱桓察觉到众人的眼光,毫无畏惧,挺身继续说道:”现在曹魏大败,中原无主,蜀军正在进兵。当此之时,正是天下大争之时,我们怎么能坐失良机不去行动呢?况且襄阳和寿春,是我军北伐必取之地。如今城内必定慌乱,如果我们不趁此时进兵,等到他们稳定人心做好防备,我们再去进攻就悔之晚矣,这绝对是千载良机!再说,蜀汉有什么可怕的,就算拿下襄阳和寿春,直接交战蜀军,又有何惧!我江东兵精将广,粮草充足,凭借陛下神威,将士用命,纵有百万蜀军,我请为陛下吞之!”

    “说的好!”朱桓一番豪言壮语让孙权忍不住拍手叫好。有猛将如此,何愁不能破敌?孙权虽然多疑,但是只要在关键时刻有人跳出来担大梁,他还是果敢善断的。正如赤壁用周瑜、夷陵用陆议。

    “朱将军说的对!”左将军朱据见孙权有所动摇,连忙站出来帮腔道:“蜀军并不可怕:

    论谋略,蜀主年少昏庸,所依赖者唯独诸葛亮,而陛下英明神武,麾下谋臣如雨,上大将军足以匹敌诸葛亮;

    论将士,蜀人多老将,不堪用,名将不过一魏延,而我江东猛将如云,如朱桓将军一样堪称万人敌者比比皆是;

    论用人,蜀汉派系复杂,诸葛亮任人唯亲,人心不齐,而陛下以至心待人,推诚而行,将士无不效死命;

    论决机,诸葛亮多谋少决,行事拘泥不变,而陛下英明果断,得策辄行,屡屡以少克多,破操赤壁,禽羽荆州,败备夷陵,此三者都是当世雄杰,皆摧其锋,可谓用兵如神。

    无论谋略、将士、用人、决机,陛下皆胜过蜀汉。以当下之机,我江东想要进军中原,迟早和蜀军必有一战。既然如此,我军应先发制人,趁魏蜀交战疲惫之时,果断出兵夺取先机。先下襄阳、寿春,再夺取中原重镇,伺机逐鹿天下!”

    孙权听后不住地点头,朱据真是善于辩论,所议有理有据,不得不服。

    全琮也重新站了出来说道:“两位将军所论都有理,虽然我们还没做好和蜀汉决战的准备,可蜀汉亦然。与其瞻前顾后,坐失良机,不如先发制人,夺下襄阳和寿春再说。有此二城在,我军北伐就有了更好的根基,纵使蜀军来犯,我亦不惧。何况夺下二城后,吴蜀两家未必就打的起来。所以请陛下不要迟疑,火速增兵前线,夺取襄阳和寿春!”

    朱桓、朱据、全琮的连番言论彻底鼓舞了众人,要知道之前东吴北伐屡屡不胜,一来是诸将为了保持实力,并未拼死,二来也是见曹魏势大,往往无机可乘只好退兵。

    如今形势不同了,曹魏已经势弱,东吴迎难而上打硬仗做不到,落井下石捡便宜的事情还干不了么?蜀汉还是那些人,他们能做到的事情,我大吴凭什么不行?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