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再造三国之武侯续命 > 第四十七章 第二个马谡

第四十七章 第二个马谡

作者:华夏智囊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洛阳丞相府

    话说诸葛亮昏绝于地,众人大惊连忙救醒。http://www.erpingge.com/articles/75696/诸葛亮旧病复发,卧床不起,众人只得在病榻前侍候。

    不一会儿,诸葛亮醒来,转头冷声问道:“魏延在哪里?”

    大将军费祎见状不妙,连忙说道:“大都督自知有罪,已反绑其身,此刻跪在帐外待罪。”

    “传魏延”,诸葛亮有气无力地下令。

    “丞相有令,传大都督魏延!”

    只见魏延自缚其身,虽满脸污血,却仍镇定自若走进帐内,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一言不发。

    诸葛亮压住心中的怒火,严肃地问道:“魏延,我一再叮嘱你务必坚守虎牢关,关兴也曾屡次劝谏,你为什么一意孤行,偏要出战?”

    “我一时大意,中了敌人奸计。”魏延抬起头来,面无表情地说。

    诸葛亮一听怒火中烧,骂道:“一派胡言!你岂是一时大意,你就是贪恋功名!曹睿先示人以弱,再以自身为饵,一般人都不敢追,偏偏就你魏延,胆大包天,敢揽下这贪天之功!刘晔知己知彼,就是以此诱你上钩!”

    魏延闻言心中一惊,但仍挺直脖颈,面不改色地说:“我魏延计不如人,累及三军。丞相要杀要剐,任凭处理!”

    诸葛亮心中万分感伤,此情此景,何其相似。六年前,就在这营帐中,自己待若亲子的马谡曾跪在这痛哭流涕,为了严明军纪,自己不得不挥泪斩了马谡。六年来,也曾悔恨过,如果马谡尚在,自己该不会如此辛劳吧?今日形势,真的要复现当年之景了吗?

    大将军费祎率先跪下求情:“丞相,大都督不是一般战将,是国家栋梁啊。求丞相看在大都督功勋卓著的份上,饶他死罪,让他戴罪立功吧!”

    诸葛亮不依不饶地说:“自古功过两论,虎牢关是我军命脉,魏延贪功冒进,致使丢关失城,大将横死,三军陷入危难。如果不严惩,拿什么严正军纪?怎么对得起枉死的万余将士?”

    姜维见事已紧急,也连忙下跪求情:“大都督虽然有罪,但是他力挫敌军攻城,中计后又临危不乱,在数倍于己的敌军包围下,仍救回重伤的关索将军,率领五六千将士杀出重围,避免了全军覆没。如今虎牢关已失,洛阳危急,正是用人之际,请丞相暂饶他死罪,让他阵前破敌立功!”

    诸葛亮叹了一口气,紧闭双眼,一言不发的转过头去。

    众将连忙一一跪下求情,就连杨仪一看形势,虽不情愿也一同跪下附议。

    诸葛亮仍是不理睬。

    眼看陷入僵局,姜维心知诸葛亮虽有不忍,但是为正军纪,怕是会痛下决心。姜维思来想去,忽然灵机一动,扯了扯车骑将军、当今国舅吴懿衣角,使了使眼色,悄声说道:“陛下......”

    吴懿先是一愣,后恍然大悟,连忙说:“大都督是国家重将,如果有罪,理应交由陛下惩处。”

    诸葛亮心中一惊,半响过去,缓缓的转过头来,看了看姜维,又看了看吴懿,然后叹息一声说:“车骑将军言之有理,魏延是国家重臣,我无权处理,理应交送陛下,我再领群臣弹劾其罪。”说罢又转头看着魏延,厉声说道:“魏延是否死罪由陛下裁决,但是活罪难逃,来人啊,把魏延暂且押下,先军前杖责三十,以正军纪!”

    魏延吃惊地望着诸葛亮,忽然猛地磕了一个响头,伏地半响才起。正当武士押着魏延退下时,魏延忽然转身再次跪下,大声地喊道:“丞相恩德,我魏延铭记于心。只是我尚有一策,不吐不快,请丞相准许!”

    众人都疑惑不解,诸葛亮略一迟疑,点了点头:“好吧,你说。”

    魏延起身胸有成竹地说道:“我在回洛阳路上,思前想后,知道虎牢关一失,魏军数日内便可兵临洛阳城下。而洛阳我大军尚未集齐,恐非敌手。当今之计,只有拖住魏军使他们无法东进。

    我愿领精兵一万,翻越崇山峻岭,取路出轘辕关。

    轘辕关是洛阳通往许昌的捷径要冲,不出五日,可到魏都许昌。

    魏军闻我骤至,必然惊慌,我趁势急攻,就算不能攻下,曹睿担心后方安危也必然迟疑不敢东进洛阳。

    待丞相大军齐备,我再自西往东,与丞相两边夹击魏军,则大事可定!”

    众人闻言都大惊,心想魏延太不知道好歹,这个当口还来惹怒诸葛亮。昔日魏延子午谷之计已被诸葛亮认定冒险,今日轘辕关之计简直是翻版。虎牢关刚刚因为大胆冒险而中计,现在不思悔改,还想再行险招。只有姜维若有所思,一言不发。

    果不其然,诸葛亮盯着魏延看了半天,缓缓地说:“这些事就不用你操心了。来人,带下去!”

    魏延闻言苦笑地摇了摇头,心有不甘地被武士押下。魏延被军前杖责三十,关押在军中大牢。此是后话。

    押走魏延后,诸葛亮巡视着众人,问道:“当今之计,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一时议论纷纷,司空杨仪率先出列说:“丞相,今虎牢关已失,洛阳东面一马平川,魏军数日即可兵临城下。原本待关中和蜀中的援军到达后,我今军尚可一战。如今援军未到,洛阳城中只有数万人马,而魏国十几万大军,数倍于我,又多骑兵,占尽地利。此时迎敌,无异于以卵击石。当今之计......”

    杨仪顿了顿,继续说道:“只有趁魏军尚未攻来,迅速撤离洛阳,退守潼关,力保西北和长安不失!如今危急,请丞相速下决断,万一撤晚了,可能就真的走不了了!”

    众人一听大惊,这是要未战就放弃得之不易的洛阳,大失军心啊。可是眼下,好像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诸葛亮若有所思,喃喃自语:“魏军为何还不发兵来攻呢?”

    “这......”杨仪犹豫不定地说:“大概是因为魏军兵马未齐,或者是在等候后方的粮草军械吧。”

    “不可!”刚刚还一言不发的姜维,这会终于忍不住发话:“洛阳绝不可弃!”

    众人这才注意到刚刚沉默的姜维,诸葛亮转过头问道:“伯约有何高见,尽可说来。”

    姜维严肃地说:“其因有三。

    第一,洛阳是大汉旧都,我军夺取后声势日隆,天下子民无不翘首东望。如果不战自退,必定大失民望,也将为魏国小觑。

    第二,圣人云,民为贵,社稷次之。洛阳民众降我,我军撤离后必定遭到魏国血腥报复。如此大失民心,他日再想重夺洛阳难上加难。

    第三,如果我军现在撤离洛阳,须同时放弃孟津关和伊阙关,如此魏国可云集三路大军二十万之众。加上洛阳多是平原,一马平川,利于魏国骑兵,我军又多是步卒,不出几日即会被魏军追上。魏军趁胜而来,士气高涨,兵马又数倍于我,如果趁势急攻,我军败退之师、丧气之众,恐有全军覆没之忧!有此三难,洛阳绝不可弃!”

    姜维继续分析道:“我料魏军之所以至今未发兵洛阳,必是曹睿慑于丞相威名,担心路有伏兵,想等到大军集齐,稳扎稳打得步步推进。

    我军可将计就计,于沿途多设疑兵,拖缓魏军速度。

    此外,虎牢关虽失,只要后方蒲津渡口安定,我军仍可全力一搏。

    此次决战关乎中原归属,拼得不仅是兵马、钱粮,更是决心与勇气,请丞相切莫放弃这千载良机,坚守待援,与魏军决一死战!”

    众人一时是战是退议论纷纷,诸葛亮心烦意乱,加上感伤过度,病体未愈,于是缓缓说道:“众人暂且退下,待我三思。”

    众人于是都领命退下,诸葛亮自觉昏沉,不一会又昏睡过去。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