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再造三国之武侯续命 > 第十一章 挥泪斩知音

第十一章 挥泪斩知音

作者:华夏智囊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长安城宫门外

    傍晚时分,诸葛亮端坐在大台上,轻摇着羽扇,若有所思,台下人头攒动,长安子民都想一睹这位大汉丞相的风采。http://www.wangzaishuwu.com/834113/

    今天是处斩司马懿的日子。

    “丞相......丞相......”一旁的杨仪见诸葛亮正在出神,轻声提醒道。

    诸葛亮回过神来,看了一眼杨仪。

    “是时候了,丞相。”杨仪小心翼翼地说道。与诸葛亮相处久了,他自然知道诸葛亮心中所想。对于这个老对手,诸葛亮是有些舍不得的。

    “好......”诸葛亮叹了一口气,朝旁边的杨仪点了点头,“念吧!”

    只见杨仪从袖中取出一卷黄色文书,走到台前,展开文书,朗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曹贼篡夺神器,引发天人共怒,百姓苦之久矣!我今替天行道,发百万义军,兴师讨贼,天下莫不翘首景从。贼酋司马懿,助纣为虐,横征暴敛,妄图举兵对抗王师,无异于螳臂挡车,终致失败。然使百姓流离失所,战士曝尸荒野,司马懿之罪也。今斩司马懿及其子三人,谢罪于天。望天神垂怜,保佑我大汉早日终结乱世,还万民以太平!钦此!”

    杨仪念完转身回到诸葛亮身边,从案台上取下令牌,俯身递给诸葛亮。令牌上鲜红的“斩”字显得格外醒目。

    诸葛亮顿了一下,慢慢伸手接过令牌。他抬起头,望着跪在台上,同样满头白发的司马懿,突然心中生出不忍,他走上前去,低声说道:“仲达(司马懿字仲达),你我交战数年,彼此相知,惺惺相惜。如果不是生逢乱世,你我各为其主,我愿与你同归于山林之下,抚琴瑟长啸,临清流赋诗。但是今天事已至此,你还有什么话想说?”诸葛亮此刻心中多么希望司马懿能够求饶,虽然他知道这并不太可能。对于这个老对手,他既敬又畏,如果能够携手匡扶大汉,那该是多好的光景呀。

    司马懿低着头,叹息道:“孔明,有你这句话就够了。你我本知音,无奈各为其主。今日你无须多说,我必死矣。今日你不杀我,明日我必定杀你,你我二人注定无法共存于世。”

    诸葛亮终究还是听到了他的答案,他喃喃自语道,“都是天命啊.......”

    司马懿闻声一颤,随即笑了起来,“是了,是天要亡我。你们说的对,我在州郡数年,无恩德加百姓,无功绩付将士,但是边境交战数载,百姓骚扰,数万将士捐躯于荒野,皆是我的过错啊。所以上天要惩治我,致使天象有异,你竟然没死,还诈死骗我中计。我一步错步步错,这不是我失策,是天意弄人啊!但我司马氏历受皇恩,辅佐大魏三代,就算天意难违,怎么敢不效死命?今日有死而已!”司马懿的一腔肺腑之言直听得众人涕零落泪。

    诸葛亮还想做最后的挽回,”仲达,就算你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家人子孙后代.....“诸葛亮转头看了看跪在两旁的司马师和司马昭。

    司马懿平日里是威严的大都督,但是内心也有柔软的一面。他向两边看去,心中一酸。是啊,我还有两个这么优秀的儿子,我还有家中的爱妻。他彷佛看见了师儿和昭儿小时候的咿呀学步,他和爱妻张春华在一旁微笑地看着,院子里传来阵阵饭菜的飘香,一切都是幸福的样子。孩子们长大后,为了磨练兄弟俩,他早早地就将二子带在军中身边,风餐露宿,备尝辛苦。但是如今他战败被俘,西北即将沦陷,他自知难逃一死。可魏帝曹睿素来猜忌司马家,两个儿子就算回到了魏国,没有了他的庇护怕是也难以立足,何况还要担负败将罪臣之名。与其如此,不如为国捐躯来的更加爽快壮烈,最起码,可以让洛阳的家人换得基本的温饱和安全吧。

    司马懿心中释然,正义凛然地说道:“孔明你别小看了我们父子,今天事已至此,我父子三人….”说着转头去看了看跪在一旁的司马师和司马昭,司马师目光坚定微微颔首,司马昭毕竟年轻竟开始抽泣,察觉父亲在看,也收起了泪水,重重点头。

    司马懿颇感欣慰,好样的,师儿,昭儿,我们爷三一起上路路上也有个伴了,“我父子三人,绝无偷生之理,只有一死以谢国难!动手吧!”

    诸葛亮知道一切都无可挽回,他闭上眼,微微点头,“好,好,好......既然如此,你是否还有什么心愿未了,尽管说与我听,我自当代办。”

    司马懿略一思索,低头看了看台下,转身朝诸葛亮拜了一拜,正色说道:“今罪在于我,愿丞相宽宥众将,善待众人亲属。”司马懿转头看着台下同样被俘的郭淮,大声喊道:“希望郭将军能够带领众将活下去!记住,活着,千万别辜负了我的一番心血!”

    郭淮等人闻声在台下泣不成声,不住地磕头。

    司马懿说完朝诸葛亮又拜了一拜,笑道:“丞相神人天佑,望能早日终止兵戈,还万民太平,那么我在九泉之下也可含笑。”

    诸葛亮听罢更觉伤心,”好,我答应你!“

    身后响起了阵阵擂鼓声音,时辰已到。司马懿看了看儿子,微笑着示意一起俯身趴在刑台上,闭上眼。春华,家中就拜托了。

    诸葛亮背过身去,含泪闭上双眼。轻摇羽扇放下。

    “斩!”

    背后一轮残阳似血。

    自此,占据了雍凉地区后,蜀汉兵马日渐强盛。蜀汉虽然接连经历荆州和夷陵大败,连年征战,损失了一大批优秀将领,包括五虎上将的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都先后逝去,先主刘备也郁郁而终。但是经过诸葛亮数年的励精图治,讲武练兵,频频北伐,还是锻炼出了新一批的后起之秀,加上这次雍凉新俘获的骑兵战马,蜀汉的军力更是如虎添翼。

    蜀汉全国兵马分为中央军和五镇都督军——关中都督、汉中都督、庲降都督、江州都督、永安都督(以下官职篇幅较长,不感兴趣可以跳过直接看下一章)

    关中都督军

    关中都督军即是长安守军,是如今北伐曹魏新的前线,大汉丞相、武乡侯、益州牧诸葛亮自领大军驻守,麾下文武众多:

    武将之首是原汉中都督、假节、南郑侯、大都督猛将魏延。

    其他蜀汉名将有魏延副手、国舅、高阳乡侯、车骑将军吴懿;

    掌管禁军的诸葛亮爱徒、中监军、卫将军姜维;

    统领虎步营的虎步监孟琰;

    蜀汉后期仅次于魏延的大将、王牌无当飞军的统帅、安汉侯、征北大将军王平;

    与王平齐名、蜀汉精锐突将賨兵的统帅、左将军句扶;

    将军有镇东将军辅匡、后将军刘邕,军师将军兼军祭酒董厥,威南将军胡济,讨虏将军上官雝,建义将军阎晏等。偏将校尉有前护军偏将军汉城亭侯许允,左护军笃信中郎将

    丁咸,右护军偏将军刘敏,后护军典军中郎将官雝,参军偏将军爨习,参军裨将军杜义等。

    文臣之首是蜀汉四相之一、北伐前线丞相府首席重臣、大将军费祎。另有名臣、司空杨仪,随丞相诸葛亮参赞军事,筹措粮草。

    关中都督军

    汉中原来是北伐曹魏的前线,也是蜀中的门户,无汉中则无蜀汉,进可攻退可守。但随着蜀汉占据雍凉,兵线前推,汉中的战略价值显得没有之前那么重要。不过作为入川的

    通道,并且西面还有魏国上庸郡虎视眈眈,诸葛亮仍派遣了能臣武将驻守。

    镇守武将多为蜀汉有名将二代,有名将关羽之子、镇西将军关兴,关兴之弟、安西将军关索,猛将霍峻之子、安南将军霍弋,夷陵之战断后烈将傅肜之子、平东将军傅俭,名

    将赵云之子、平南将军赵统,赵统之弟、平西将军赵广,名臣黄权之子、平北将军黄崇等。

    文臣有将作大匠梁绪,中常侍梁虔,太中大夫尹赏,谏议大夫樊建,丞相府主簿杨戏,汉中太守吕乂等人。

    中央朝廷

    成都皇帝刘禅坐守,文臣之首是蜀汉四相之一、诸葛亮内定接班人、大司马蒋琬,总领朝政,负责后方日常军事行政,军械粮草、兵员补充,为蜀汉后方首席重臣。蜀汉四相之一、太尉、兼领虎贲中郎将董允掌管京师成都兵马与宫中宿卫亲兵,管理皇宫事务,匡正后主刘禅。阳武亭侯、司徒邓芝负责内抚蛮夷,外交吴国。太仆郭攸之,辅助大司马蒋琬处理朝政。

    武将以中部督、都亭侯,向宠,为镇军大将军,归太尉董允麾下,掌管京师成都兵马,并与董允一文一武共同统帅宿卫军。丞相诸葛亮之弟、长水校尉诸葛均,升任为执金吾,归太尉董允麾下,率禁兵保卫京城和宫城。

    南中庲降都督军

    刘备入蜀后,按照诸葛亮“南抚夷越”的方针在益州南部、南中地区设置戍卫重镇,是蜀汉政府在南中地区设立的最高军、政机构,其最高统治长官也叫庲降都督。

    庲降都督由博阳亭侯、征南将军马忠担任,马忠是刘备盛赞的贤才,麾下有名将、镇南将军张嶷,两人共同稳定南中,操练兵马,并为北伐前线提供战略物资和蛮族兵员。

    另有南蛮王孟获、王后祝融领象兵随时准备支援北伐。

    江州都督军

    江州是战略要地,进可支援诸葛亮北伐,退可维护巴地的稳定。而且控制长江航线,扼守入蜀咽喉要道,确保成都及大汉政权的安全。

    江州都督府是蜀汉政府在江州设立的最高军、政机构,其最高统治长官就是江州都督。

    江州都督由国舅、征东将军吴班担任,吴班率领众宿将坐镇巴地,休兵讲武,听候前线丞相调遣,支援北伐,并领水军防御长江航线。

    镇北将军马岱,镇守江州训练原西凉羌胡骑兵;

    前庲降都督、安北将军张翼,镇守江州训练步兵;

    永安都督军

    永安,是蜀汉政府在吴蜀边境设置的戍卫重镇,是蜀汉政府在当地的最高军、政机构,其最高统治长官就是永安都督。

    永安作为吴蜀国界,是入川的第一道屏障,既吴蜀已经联盟,后方又有江州大军镇守,则永安无须重兵驻防。但是吴人狡诈,还需大将镇守,密切关注吴国动向。待天时有变,可为伐吴前线,顺流而下,一鼓作气攻灭,以雪荆州之恨。

    永安都督由忠勇与赵云齐名的猛将、征西将军陈到担任,统领永安常备军及白毦精兵,威慑东吴;

    安国将军罗宪素有才名,任命为永安都督陈到副将,负责日常军事防御;

    威西将军阎宇,素有才干,归永安都督陈到麾下,和罗宪同领兵马;

    另有威东将军宗预,文武双全,主持永安前线与东吴外交,兼顾永安日常军政;

    文臣以原长水校尉、卫尉廖立为首。廖立,是荆楚奇才,可赞兴世业。但是之前诽谤先帝、疵毁众臣,去职流放。如今诸葛亮再起重任,召他入永安,遥领朝廷卫尉,位列九卿,参划军机。另有原荆州刘贤为长史、巩志为司马,随驻永安,伺机恢复荆州。

    至此,蜀汉多路大军介绍完毕,新的北伐开始。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