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清末之最强大地主 > 063章 女工

063章 女工

作者:谁火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而且,代西华考虑到这些刚刚脱离苦海的人并没有多少积蓄,采取的是小股额制,即每30两银子(=20美元=50荷兰盾)为1股。http://m.sanguwu.com/208067/

    同时考虑到这种股份,风险已由马辰承担,所以这种股份属于记名股份。可以转让,但只能转让给马辰公司的员工。

    如果愿意投入,等到工厂投产后,每年可分配最低不低于6两银子。

    华人有个习惯,不见兔子不撒鹰。不管你说得再好,普通人都是不会动的。他们先要观风。

    好在马辰从最初开始,就有意识地提拔华人中的能人,只要有一技之长,只要读过书而脑子没被门板夹过,都受到了重用。

    譬如陈平贵一家,父亲陈源已是南洋华人学校教授,每月至少5两银子的收入,陈平贵本人是掌柜,老二陈平有、老三陈平安又是“组长”,再加上家里婆姨也能挣到收入。所以这个家庭每月的收都在40两银以上。

    几个月来,陈家仅存银就有100两了。

    陈平贵得知东家要办粗品粮油公司,且要在公司内部员工中招股时,陈平贵立即回家找到父亲商量,决定把家里的银两全部投进去,正好可以买到3股。

    除了陈平贵一家外,其他也有买一股、两股的,还有一些家庭,现钱不够,便由两三家人合伙购买1股。

    林为须因为女儿阿蕉的关系,在马辰体系中算是非常有名。虽然马辰没准备向林为须等人销售股份,但林为须提出想要入股。至于股息或红利,你马辰给别人多少给我多少就行啊。

    想到阿蕉最近的改变,马辰让林为须入了100股,等于是2000美元。

    林为须如此踊跃,让马辰的招股大业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在一些生产小组里,甚至有六家、七家人合作凑成一股的。

    看到这个情况,马辰也颇为高兴。这其实正是马辰比较看重的地方,入股多少无所谓,重要的是要有商业思想。

    想起后世的很多农民,哪怕穷死饿死,也没半点商业头脑,而且还经常受到欺骗,马辰气就不打一处来。

    ……

    6月初,天华洲的天气特别燥热,但马辰的心情却比较好。

    因为他投资3万美元的纺织厂终于开始试生产了!

    试生产这天,马辰原本是不想搞啥仪式的,因为这毕竟只是一个小厂,但已经升任东极城市长的尼伯尔特别提出要来参观。

    尼伯尔高兴啊,华人马辰在东极岛的大开发,不但让他顺利地当上了东极城的市长,还让卡帕尔基升任了东印度的总督。

    从仕途上讲,尼伯尔也没其他想法了,就在东极城市长任上,好好地做事吧,争取把这个职务干到退休。

    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其他或许都是次要的,而处理好与马辰的关系,将成为重中之重。这不,自己还没来得及消化新任市长后的那种喜悦,马辰又带来了新的喜悦,马辰竟然要建一个投资高达75万荷兰盾的粮油企业。

    差不多尼伯尔看了马辰的建厂报告,就遇上了马辰纺织厂开始试生产的事儿。而这事儿,尼伯尔如果不去拍拍马屁,真心对不起扶他上位的人。

    见尼伯尔死活要来,马辰只好搞了一个简短的仪式。在这个仪式上,除让尼伯尔致辞这外,马辰也认真地讲了几句话,核心落在几点意思。

    马氏投资集团将继续不遗余力地投资土地、工厂、航运、矿山等产业。

    马氏投资集团作为华人企业,将在自己所属各项目中优先安排华人就业。(马辰讲这一点,并不影响他与荷兰人的关系,因为荷兰人的薪水比华人高得多,马辰不可能大规模聘请他们,所谓华夏的人口红利,几千年来一直存在。)

    马氏投资集团将至力于华人的生存改善,努力提高华人生活质量、受教育水平,让华人为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马氏投资集团将努力促进华人与当地原住民、西方殖民者之间的朴素融合,努力将东极城打造成幸福天堂。

    这些话放在后世,因为大而无当被评价为“假大空”,但在这个时代,这类语言却具有极高的杀伤力。因为它代表着讲话人的心胸,也代表着讲话人的承诺。

    而事实上,马辰也在努力朝这个方向推进。

    仪式结束后,马辰陪同尼伯尔参观了试生产的全过程。

    一群人先来到纺机部。纺织厂,是纺纱厂与织布厂的合称。在后世,纺纱与织布,肯定是分开的。在这个时代,纺纱与织布有分开的也有合在一起的。

    马辰之所以合在一起,主要是缺少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要把此前的陈立桑一个人掰成两个人来用。

    当马辰的人才培养起来后,这个工厂,肯定要一分为二,成为纺纱厂与织布厂。当然,那时二者都属于纺织公司。

    马辰的纺织厂,主做麻纱和麻布。

    而在热带地区,麻纱与麻布比棉纱棉布要好销得多。热带嘛,天气太热,麻布衣服穿在身上透气、清爽、舒服。

    在纺纱厂,马辰参观了从一匹麻到一根丝线的全过程。

    一台水力动力机,带动十架左右的纺车,一架纺车之上,有至少10个左右的纱锭,因为是水动,所以一个工人可以负责1-2台纺车,如果熟练了,负责4-5台纺车也没问题。

    但马辰却为120台纺机和织机总共招了300名工人。显然,马辰的意思是通过这个小厂,先期培养更多的熟练工人。

    在这个年代,工业品基本不愁销售,在一个正常的工作环境中,一个熟练工人所创造的价值是非常可观的。

    这些史上第一次出门挣钱的女工,看到马辰一行的到来,显得非常紧张,貌似特别笨手笨脚,但马辰知道,她们这些人,在此前的人力纺纱车上,已经训练了一个多月,她们已经可以纺出合格的麻纱了。

    只是第一次在水力纺车上纺纱,再加上马辰等人的参观,让这些家庭妇女还很不适应。

    尽管这些刚刚走出家门的女工表现很是糟糕,但尼伯尔却发现了这件事的意义:

    “马辰先生,你办纺织厂,可谓功德无量啊。这些华人妇女,我可是听说她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现在成了纺织工人,有了自己的工作与世界,这完全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