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延月 > 第46章 拜见(2)

第46章 拜见(2)

作者:北岩1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中午时分,沈海到县衙东北角的十字街上买了点小吃,别说,味道真的好,尤其那个糯米团子,春天的草汁蒸煮的,一口花香青草香,简直是人间美味。http://m.wuyoushuyuan.com/1087832/

    还有沈海最喜欢的羊肉面条,味道比渡口的那家还要好上几分。

    途中见到沈云,正别着舌头跟那些店家说话,手中也提了不少物件,看来买了不少东西。沈海顺便买了几个团子给她,顺便给了她几块碎银子,少说有三两,女孩子总要有自己的私房钱。

    沈云手头无钱,这是她亲自说的。

    沈云高兴地小脸通红,眉毛弯弯,嘴里也像摸了蜜一样,“我就知道公子对我最好了。”

    这话,沈海听着很受用。

    在卢氏这边,交易几乎全用铜钱,银子并不好花,要到广场那边,换成铜钱,不过难不倒沈云。

    ####

    过了中午,沈海就在中堂休息,等着客人们上门。

    心中也在计划着,这第二把火怎么烧。

    大约下午三点,衙门开始陆陆续续热闹起来了,但是没人进中堂,隔着窗户,沈海见到六房中间的路上挤满了人,人们开始相互寒暄。

    这群人与集市上人穿得截然不同,大部分是绫罗绸缎的长衫,最差也是棉质长袍,没有短打扮,看到这里,沈海就有点放心了,穿戴说明了人们对他的重视程度。

    大约集合完毕,这时候陈立功从户房里快速地迈步而出,尽管他算是县令以下的首官了,但在这些老者面前不敢托大。众人忙不迭地朝他行礼。

    看着大家一本正经的样子,沈海也是感动,这就是尊重,对上官的尊重。

    陈立功一边躲闪一边请罪,嘴里面叔伯大爷地叫着,说什么也不受礼。

    沈海对陈立功的印象越来越好了,觉得此人懂礼,就是懂事,确实不是那种眼睛长在额头上的人。

    就有一体面的白发老头站了出来,说,“陈书吏,此日不同平常,以前可以称呼你贤侄,今天你是代表衙门,况且知县大人上任伊始,这卢氏县民要让大人知道我等也是知尊卑的。”

    旁边就有人附和,“自立朝以来,卢氏还未有知县亲临,此次大人到来,也是朝廷对卢氏的青睐。”

    陈立功反复强调,长幼之礼不可废。

    这些冠冕堂皇的话,都是说给沈海听的,估计是事先排练好的,当然也有可能他们平日里都是这样的,就跟后世的劝酒一样,不用排练,直接表演。

    也有可能是,故意让沈海知道,陈立功在县衙的重要性。

    既然是正式见面,赶紧喊来周师爷,在他的帮助下,把官服换上,以示威严。话说,这官服穿起来真的有点难度,一个人无法完成。

    中堂坐定,陈立功就领着六位乡老进来了,为何只是六人,代表呀,中堂的空间就这么大,进来十个人,就放不下了,再者,老父母,不是谁都能见的。

    见礼之后,沈海指了指椅子,示意各位坐下,很抱歉地讲道,“本官匆忙来此,一路跋山涉水,也无随行,故就不给各位添置茶水了,一会儿,各位到六房那里略作休息,喝点水就行,”陈书吏连忙谢罪,出门吩咐户房两位过来上茶。

    这也算是个敲打吧,带头的老者看着陈立功时的脸色明显不满。他的长相与陈立功有些相似,应该是父子俩。

    一顿寒暄之后,沈海记下了卢氏六位士绅的大名,大概是陈康吕鞠卢盛六家的家主,可能也是卢氏最大的家族的代表,看年纪应该是各家的家主。

    沈海指着身后的周师爷说道,“本官也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衙门事务繁杂,倘若无法分身,诸位有事尽可烦劳他,周先生秀才功名,饱读诗书,屈身在本县衙充任纸笔文书。”

    周师爷忙站起来向各位乡绅见礼。

    接下来,一顿毫无营养的问候之后,领头的乡老口中说道,略备薄礼,一边将一份礼单奉上,卢氏虽然偏僻,但并不封闭,尤其紧邻着关中关东的枢纽,乡间无论做什么都是很讲规矩的,自然是上面的规矩。

    沈海一开始不明所以,开门就送礼,是好事呀。出于礼节,打开红纸写就的礼单,上首就是银五百两,其下布匹、鲜肉等若干。

    虽然被这五百两吓着了,也很是欣慰,至少生活有着落了,感人至深,同时,心中也是坦然,看来卢氏人也是说到做到的,极讲信用,只是给的太多了。

    将礼单顺手递给周师爷,对乡老们说了些感激的话,当然很是真诚。

    一位乡老一看沈海收下了,就对旁边的人打了个招呼,然后向沈海告退,安排着把这些礼物送进后堂,自有安青延收下。

    周师爷也紧跟着出门清点礼品核对礼单了,沈海看他的举动,心中很是无奈,安青延的舅舅,真的是狗肉包子上不了大席。

    借这个时机,沈海道,“本官初来乍到,对卢氏尚不了解,有一事不明。”乡老纷纷开言,“请县尊明示。”

    “这县衙西边的县学空无一人,布满灰尘,不知何故。”

    “县尊有所不知,这县学修成已有二十多年,后来,大约十三年前,时任主簿大人因卢氏税赋薄弱,廪米无法供给,故未开学,一直延续至今。”

    “奥,本官在府城,府台大人叮嘱道,为官一方重在教化,卢氏这边已经八年未见功名,确实是教化不力。”

    乡绅赶紧补充说,“禀大人,当下卢氏也有五处学塾,都是各家自办的,仅限于开蒙。”

    各位乡绅补充发言,大致是卢氏的教育确实不好,重开县学也是迫在眉睫,但是他们做不了主,需要县尊来决断。

    沈海心想,陈立功还是不错的,这风吹的,很是到位。

    沈海定调子,“如此,当务之急即是重办县学,至于延聘师资,招纳学子之事,因本官对本县民情不熟,还请陈老和诸位乡贤多出良策,这样,一会儿各位可以与立功兄协商,拿出个章程。至于经费,本官先出百两。”

    众人一听,这是募捐的节奏,这县令还是很会戴帽子的,于是相互之间小声讨论,估计是自家出多少的事。

    沈海嗯了一声,乡绅陈老示意大家禁声。

    “此为公事,县学所有用度自有县衙支出,诸位无需赞助,本官也看过粮册,确实不丰,不过,你们给本官礼单中有五百两之多,够支撑一段时间了。”

    众乡绅一听,有人立马站立起来行礼道,“县尊仁义,不过小老儿一文不出似乎也是不对。”

    沈海一笑,“本官的脾气,想来各位不了解,一是一,二是二,说了不用即是不用;当下诸位多想想如何延聘名师,动员青年才俊入学即可。”

    “各位给本官上了大礼,本官也不好不谢,立功兄,开正门,沈某有话要说。”还不到让你们出血的时候,一开始要悠着点。

    于是,中堂六扇门敞开,沈海在前,带领六位乡绅,向在院中的一众人等做了此生的第一次演讲。

    首先,感谢皇恩浩荡,让自己来这里牧民(搜刮),必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其次,感谢卢氏乡亲对自己的关心厚爱,拳拳之心必将涌泉相报,承诺,为官期间,一定会两袖清风,一身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再次,希望乡绅们为善乡里,继续为社会繁荣做贡献。

    最后,喊来周师爷,从礼单中取出百两纹银,亲手交予陈立功,宣布重启县学,希望各位乡绅能够做好带头表率作用,家中公子甚至姑娘,均可送往县学就读,也希望各位大力推荐名师来任教,正确在沈某任期内,能够有一两位乡试高中者。

    然后,拱拱手,“沈某知道各位今日事务繁忙,就请自便,县衙简陋,就不留饭了。”

    在一片赞叹声中,众乡绅散去,沈海回到中堂,接下来会见外派出去的吏员。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