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延月 > 第6章 姐夫

第6章 姐夫

作者:北岩1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引子:努力改变命运,先学学许慎老先生对字做个考究。http://m.gudengge.com/1786880/命运,两个字的组合词,命,不用讲,天命天命,天生地长,老天让你在这个地方,就是你的命;运,则好玩的多,运,用也。用,庸也。

    “用”是一个中间词,类似的词有“通”,“痛”。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痛通都是运。

    其实所谓命运的说法,都是马后炮,说书人,更愿意用大势所趋这个词。

    所谓大势,不光历史会推着人走,社会也会。

    转眼间,同三来到这个世界快一个月了。

    惠娘的秀才姐夫也返乡了,此番乡试落榜是情理之中,毕竟江南之地竞争太厉害了,能录取的除了文章好,还要足够好的运气,运气这事毕竟玄乎,毕竟看不透。

    能看透,就没有命运这个说法了。

    松江府的秀才难考,道理也是同样的道理,考的人多。

    考官又特么公正,没有点真才实学,实在难以服众,毕竟中榜的文章都被府衙张贴出来,印刷成册,想要以次充好,就去堵堵悠悠之口吧,作弊就另说了。

    如此,松江府的秀才无一不是人精,单纯靠苦读书,功名之事就别想了。

    这样,也养成了秀才们的傲气。

    当然,秀才的傲气,是内在的,在场面上,在表面上,他们都是彬彬有礼,文雅大方,绝对的我辈楷模。

    秀才姐夫就是这样的人。

    姐夫等乡试放榜后第三天就回来了,把家中安顿好,第二天到老丈人的家中来报平安。

    此番应考,他离家已有半年,今年开春之后,就与同学结伴去了应天府。

    秀才家中的大小事务也有赖于双方父母的支持。

    别看柳屠夫对同三颐指气使,横眉冷对;但是对他的秀才女婿,那是一个百依百顺,客气加补贴。

    去年秋天,女婿中了秀才,大庭广众之下,别人就不称呼他“柳屠”,而是“胡秀才的岳丈”。

    两家人关系自然不必说,好的很。

    柳家两姐妹,好的不得了,惠娘但凡有点好的吃食,就会送去姐姐那里,其它的就不用说了,小外甥的衣服,她都给做了不下十套。

    秀才姐夫姓胡,名谨言,家中三辈之内是做瓷器生意的,规模很小,卖些锅碗瓢盆,铺面也就一间,家门倒是与柳家门当户对。

    胡秀才本身天赋很好,从小是个读书的种子,诗词曲调尤其擅长。

    可能是早年过于沉醉风月,对文章疏忽了,等有了孩子后,才开始发愤图强。

    胡姐夫虽然一直读书,中秀才也是成婚多年之后,柳屠夫当初并不是高攀。

    不过秀才功名已经了不得了,胡家不用交税了,之前每年要出一笔银子来替代出役,现在也不用了。更重要的是,胡姐夫的圈子发生了质变,如果他要工作,最差也能做个教书先生或者到衙门里做个书吏。

    胡家是纯粹的商家,城外也无地,每年二十亩地的税额自然不能浪费,柳家的十几亩田都在秀才名下,就是不用交税,每年省下好几石稻子。

    这些都是惠娘说的,同三看得出惠娘对她姐姐的羡慕,哪个女子不想自己的夫君是个才子。

    八月二十九,黄道吉日,宜出行,嫁娶,动土。秀才姐夫上门。

    同三自然也是在一侧欢迎,当然他的存在感不高。

    学着前世的礼节,同三刚要往前靠,来个握手之类的动作,不曾想,刚迈脚就被柳屠夫一眼瞪回,阿娘拉了拉他,试图安慰。

    主角自然不是他,就在前方。

    只见姐夫一身蓝衫,戴着方形秀才帽,蓝色的,就像倩女幽魂里的书生戴的一样。

    胡姐夫的仪表堂堂,已经到了不用衣装来撑场面的地步了。尤其五官,更是精致,蚕眉横卧,大眼睛,双眼皮,略微蓄起的胡须,标准的国字脸,真的是天堂饱满,地阁方圆。

    身材适中,不胖不瘦,放在这松江府,也绝对是上等的样貌。

    这些都是外在的,最关键的是一身才子风韵,走下马车,挺立的身姿,卓尔不群,什么叫鹤立鸡群,这就是,在一群土鸡之中,落入了一只白鹤。举手动足之间,尽显风采。

    表情控制得特别好,老远一看就感觉春风拂面。

    惠娘的姐姐抱着孩子跟在后面,她比惠娘高许多,人长得也白,也胖,打扮得也比惠娘要好百倍,惠娘今天把最好最贵的衣服都穿了出来,在姐姐面前依然是乌鸡见凤凰。

    天气凉了,姐姐月白色襦裙外披了一件大红披风,小步勤挪,明显地一副贵妇的形象,郎才女貌,不,应该是两口子都是才貌双全。

    同三与惠娘两口子就不够看了,寒酸倒不至于,低好几个档次是必须的。

    离铺面大老远,见到柳屠夫的身影,姐夫长揖作礼,声音响亮,“老泰山在上,不才小婿拜上。”

    等到了近前,再是一拜礼,柳屠赶忙还礼,“秀才公折煞老夫了。”惹得围观的人,哄堂大笑。

    胡谨言秀才继续向岳母、妻妹分别施礼,无不周全。

    只是无视了旁边的同三,同三在他们身后也是逼仄得不行,众目睽睽之下,也是脸面尽无,觉得手脚无处放置,简直就是活生生的压力。

    “老子就这么不讨人待见?”同三在心中骂道。

    秀才一边走一边对柳屠夫说,“小婿此次乡试,未能为乡梓争光,实在是有损岳父岳母大人关爱厚望。”

    人群中反响自是不凡,街坊邻居都在议论柳家的好女婿。

    众人让开,柳屠夫在前,亲自将胡秀才引进内堂,丫鬟们上茶。

    按说,早晨,柳屠就让同三去买鞭炮,被赶到的柳二给挡回去了,“大囡家的还没中举,你这样弄,会惹来笑话,对女婿名声不利。”

    这才作罢。

    惠娘这边将姐姐领到自己的卧房,两姐妹凑在一起说起来悄悄话,屋内也不时传出笑声。

    不争气的同三,原主心态爆发,跟在众人后面,想一起进堂屋。

    结果,柳二在前方一挡,柳屠回头三角眼一瞪,同三顿时回转。

    同三只剩下一个去处,就是厨房,这里也用不到他,他只是瞎转悠。

    今天秀才登门,柳家请了厨子,尽管只有两个席面,也是很正式的那种。

    屋子里怎么样的交流,同三不清楚,厨房里的交流他还是听得清的,有趣的是,厨子就是他去同知那里教着做饭的那些人。

    带头的自然是蒋大,见到同三过来,也是亲切,自然不敢托大,反复地讲,今天来班门弄斧,班门弄斧,还请师傅多指教。

    同三算是第一次听别人称呼自己为师傅,心中不免有些小涟漪,强烈的认同感。

    再看看今天的菜品,八菜二汤,剩下的都是压桌碟。

    也很好做,卤肉是现成的,其它的都是常见的食材,没啥上档次的。

    再看看这些厨子们的准备工作,也是相当完美,完全是自己在同知厨房教的那套,此时大部分菜品已经都处理好了,就等上灶。

    一个月不见,进步巨大。

    不错,孺子可教。

    忍不住表扬几句,蒋徒弟蹬鼻子上脸,又开始问问题了,也是这些日子里,做菜的不顺畅感觉。

    人就是这样,遇到好学肯学有天赋的学生,就恨不得将平生所学,倾囊相授。

    于是,同三也不留后门,把前世的一些做菜窍门滔滔不绝。

    什么热锅冷油,炒至断生即可,不同食材如何加工,味道如何搭配,同三的教法也很有趣,这些人大多识字不多,教材是不可能编写的,他将做菜的道理编成口诀,就是顺口溜,让他们熟记,与惠娘一样,这些人的记忆力好得出奇,通常,同三说一遍,他们就记住了。

    最后,露了一小把,来了个软兜长鱼,淮扬菜里第一名菜,这些人做的还是响铃长鱼,还剩了十来条,就借着这个机会。

    长鱼就是鳗鱼,软兜长鱼的做法比较麻烦,光浸熟就要两刻钟,还要加大量的盐与香醋;猪油和大蒜炒制,调汁收工。其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浸熟,使得长鱼肉质更加紧致,这是淮安大厨不传之秘,今天让这些人免费得到了。

    这个功夫的价值,厨子们都是清楚的,松江府最豪华的酒楼,寻味居的第一招牌,据说每年百两银子养了一个厨师,专门做这道菜。

    这个时代,不光厨艺,只要是手艺,都是师徒相传,师傅肯定要留几手,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有许多真实的例子。

    而且教徒弟的方式,如果不是衣钵传人,师傅从来不多言,徒弟们只能看,不能问,学好学坏,就看悟性。所以世间半吊子厨师多,真正的大厨凤毛麟角。

    像同三这样的师傅,同样是凤毛麟角。同三在同知家厨房里的那段耳提面授,已经让他们在松江府内的厨师界占据了一席之地,至少不是半吊子厨师。

    厨子们自然知道其中的道理,他们也正式起来,把同三扶住,摁在椅子上。然后蒋孙两位厨子打头,几人一起跪拜、敬茶、起咒,一道程序走下来,算是正式拜师。

    起咒很有意思,时人信鬼神,咒语都是不得好死之类的话。

    同三大咧咧地摆摆手,欣然接受了众人的礼节。

    在席面结束之后,徒弟们等着收碗。

    同三也开始了正式授徒第一课,他坐在椅子上,讲起了做菜的道理。

    菜品的标准,无非是颜色搭配与口感,颜色也包含造型;口感不仅仅是味道,还有对食物的咬动的感觉。味道的发出,影响因素有食材的搭配,单个食材的加工工艺,炒制的火候等,对食材的咬动感,可能因人而异,但也有共性的地方,为何果冻大家都喜欢,不是味道,而是果冻通过口腔所带来的滑动,满足了人们对亲吻、抚摸的渴望。

    所以一个好的厨师,对菜品的评价标准,绝不仅仅是色香味三种,还有口腔的物理感觉。

    前世的大厨,就告诉他,在调料丰富的年代里,最终决定因素是食物经过口腔的物理刺激,味道只是一个基础的东西,物理感觉才是最终提升的关键。

    就像佛洛依德所说的,最初的感觉形成,必定会影响一生。

    牛肉的熟烂和猪肉是完全不一样的,牛肉要保证一定的韧性,还要容易咀嚼,这就是烹调的技术,大厨还讲到,观察一个人,应该了解他的口感,对味道的敏感度如何,如何咬动咀嚼食物,这个过程是不能欺骗别人的。

    狼吞虎咽和过细地咀嚼,这两种特征,都反映了此人的味觉体验不好,也反映了人品,在做事的时候,没有节奏感,就像孔夫子反复提及的过犹不及。

    狼吞虎咽是不及味,而过细咀嚼又是品味过了,这两种人,都容易沉溺于身体欲望当中去。

    吃也是个技术,也讲究火候与时机。

    这些道理徒弟们都闻所未闻,想想也是在理,至少知道做菜的基本要求了,不用多久,他们就可以登堂入室了。

    看徒弟们听得认真,同三脑海中突然感觉一片光明在前,是呀,为何不整个酒楼。

    自己不是一直想离开柳家,酒楼就是最好的由头和方式,柳屠夫不懂酒楼,他自然插不上手。

    况且,酒楼的股权设计得复杂一些,他真要去,也自然会有人阻止。

    阻止的人,就在眼前,就是这些徒弟们。至于其他人,到时候再说。

    真的是机缘巧合,有了最好的助力,这么大的人力资本。

    本来,他想着随便教教这些徒弟,现在不同了,他需要厨师,最好是大厨。

    应该改变一下教学的方式了,系统地将前世的所学,交给这些徒弟。

    同三想到自己每天下午都要去城外牲口市处理鸭绒,下午也是个大空闲,还是能抽出身来。

    就对徒弟们讲,如果要学的话,就去那边,每天一个时辰,也不耽误他们到外面去做席面。毕竟他们现在做的都是小席面,四五桌到头了,一个时辰就搞定了。

    也看时间,如果大家有事,不能过去,就停课,无所谓。

    每天至少教他们一两个菜,不过刀工还是要他们自己练,而且,他们的刀确实不行,必须要让铁匠亲自打造,钢火要好。

    其实在同知府内那天,同三走后,徒弟们就学着同三的模样,用萝卜练习着雕刻一些花鸟,上手也是快;再加上掌握了一些配菜与布菜的技巧,请他们做席面的也越来越多了。

    听到同三要系统地教他们,这些徒弟自然是高兴不已,在蒋老大的带领下,赶紧再拜。孙厨子的堂弟媳妇更是感激得热泪盈眶,这同三师傅就是上天排下来的福星。

    她家中负担沉重,丈夫死后,就是自己照顾着老婆婆和孩子们,蒋孙两人仗义,每次席面都带着她,工钱也是平分,她虽然拿着有些理亏,但也没有办法。

    上次同三出现,将快了搞砸的席面给救了回来,他们的活就越来越多了,好歹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了,不用东凑西借的。

    同三今天所说的,简直就是给了她们一个美好的可以触摸到的前景。

    同三没有阻拦,接受了他们的拜礼,同时,也知道他们的不易,就讲到,如果他们的亲戚朋友有想学的,一并过去即可,不用那么多讲究。

    毕竟,仅仅这七八个人,开个酒楼还是不够的。

    晚饭后,同三与惠娘说起此事,“阿弟,你还会烧菜?”一副很惊奇的样子,想了想也对,这熏卤肉和月饼不都是同三教她做的么。

    “阿姐,我会的还很多,不信的话,你等半年再看看,到时候,别吓着你。”

    惠娘也是好奇,第二天下午,她自然也去了牲口市那里,看看同三如何教徒弟。

    这日,徒弟们早早地就在牲口市那边等候了,同三先带他们到铁匠铺里,请铁匠用熟铁打了几口炒锅,还有每人一套刀具,每套三把刀,一把通用的大刀,一把厚重点的斩骨刀,另外一把就是小的雕刀,这也是前世大厨的必备,一把菜刀包打一切,只是传说。

    工具是最重要的,厨子没有好刀好锅,做不出好菜,这是厨子学习的第一步。

    这些刀具也是很费钱的,尤其钢火要求高,惠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