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转校生的教练人生 > 第三百五十二章 塞尔维亚与巴尔干之二

第三百五十二章 塞尔维亚与巴尔干之二

作者:樱花约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第三百五十二章  塞尔维亚与巴尔干之二

    科索沃:谁的家园?

    现在的科索沃面积近一万一千平方千米,东面和北面是塞尔维亚,南临马其顿,西南是阿尔巴尼亚,西北是黑山。http://www.chuangshige.com/novel/13177183/2007年时,科索沃的人口为二十一万多,其中的90是阿族,10是塞族。独立之前,科索沃是塞尔维亚的一个自治省,首府是普里斯蒂纳。

    阿族和塞族对科索沃都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前者把它视为自己的“摇篮”,而后者认定它是自己的“圣地”,如此之争至少有上千年的历史。阿尔巴尼亚人的祖先是巴尔干半岛上的土著伊利里亚人,远古时期就生活在科索沃,后来归顺古罗马帝国并信奉基督教。塞尔维亚人则是公元6世纪末、7世纪初由从中东欧南下到巴尔干的斯拉夫人与当地人融合而成的一个南部斯拉夫民族,在拜占庭帝国时期信奉了东正教。也就在此过程中,科索沃被越来越多的南斯拉夫人占据并于1014年并入拜占庭帝国。1217—1459年间,塞尔维亚人建立了自己的王国,在其鼎盛时期,巴尔干半岛的23都属于他们的疆域,国王斯蒂芬·杜尚当时就自称“塞尔维亚人、希腊人、保加利亚人和阿尔巴尼亚人的皇帝”。14世纪奥斯曼帝国侵入巴尔干半岛之后,塞尔维亚人和阿尔巴尼亚人都在科索沃同入侵者进行了英勇的战斗,?1389年6月和1448年10月发生的两次科索沃战役就是很好的见证。前一次是塞尔维亚大公率领巴尔干联军抵抗奥斯曼军队,后一次是阿尔巴尼亚人抵抗奥斯曼军队。因此,科索沃对他们来说都是民族的圣地。然而,这个圣地在以后的日子里却没有将这两个民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相反成了它们之间分歧的焦点。

    征服了巴尔干之后,奥斯曼帝国利用税赋作为筹码迫使科索沃的居民改变宗教信仰。阿尔巴尼亚人为了不交赋税和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而改信了伊斯兰教,成了穆斯林,而不肯改变宗教信仰而又难以承担税收重负的塞尔维亚人被迫离开科索沃前往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地区。“土耳其统治者将流亡者留下来的土地与房屋分给了改变了宗教信仰的阿尔巴尼亚人,并把居住在相邻地区的阿尔巴 尼亚人迁入科索沃。到18世纪,科索沃已成为阿尔巴尼亚人占多数的地区。”总的来看,在奥斯曼帝国统治的五百多年中,阿尔巴尼亚人是受益者,而塞尔维亚人是受害者。

    两次巴尔干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塞尔维亚人才在同宗(都是斯拉夫人)、同教(都信东正教)的俄国人支持下重新控制了科索沃。在1919年成立的南斯拉夫王国中,占主导地位的塞尔维亚人对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采取了报复政策,“将许多阿尔巴尼亚人驱逐到土耳其,让其他地区的斯拉夫人移居到科索沃。他们 加强宣传阿尔巴尼亚人不是科索沃的土著居民,而是外来者,因而在各方面给予歧视,阿尔巴尼亚人的许多基本公民权利被剥夺。”正因如此,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不是与南斯拉夫人一起进行抵抗德意法西斯斗争,而试图在德意的支持下建立一个大阿尔巴尼亚。

    科索沃:问题、危机、战争!

    虽然阿尔巴尼亚人和塞尔维亚人都认定科索沃是自己的家园,但是,前者在地方层面上控制着科索沃,而后者则从国家层面上控制着科索沃。于是,阿族的地位、科索沃的地位问题就成了科索沃独立进程的起点。

    1943年11月,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反法西斯会议通过了《关于在联邦原则的基础上建设南斯拉夫的决定》,将南境内的民族划分为“主体”和“少数民族”,塞尔维亚人(以下简称塞族)属于前者,阿尔巴尼亚人(以下简称阿族)属于后者,而未来的联邦制国家由主体民族构成。阿族对这个决定十分不满,因为它的 人口比作为主体民族的黑山和马其顿的人口还多。1943年年底,科索沃人民解放委员会代表会议不仅通过了科索沃自决及并入阿尔巴尼亚以实现自治的决议,而且在1944年底发动了武装暴动,成立了军政府,宣布禁止塞尔维亚人和黑山人返回科索沃。但是,这一切很快就被南共的军队镇压下去。在1945年11月成 立的南联邦中,以阿族为主的科索沃只是一个三级单位“区”,比匈牙利人为主体的伏伊伏丁那自治省地位还低,一直到1963年才升格为塞尔维亚共和国属下的 一个自治省。

    在高压政策下,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科索沃问题表面上处于休眠状态,但在深层上却是在加剧。首先,它的经济发展十分缓慢,1957年的社会总产值是南 斯拉夫平均水平的42,1962年进一步降至33。其次,阿族的政治参与程度低,进入联邦国家机关的人只有9个,而塞族多达82个。终于,科索沃问题在60年代末重现。1968年,南共联盟科索沃的地方领导人提出,联邦中央政府应阻止扩大科索沃其他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别,世界上只有一个阿尔巴尼亚族,它应当在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内,科索沃的阿族是它的一部分。与此同时,阿族开始举行游行示威,要求将科索沃升格为共和国。为了平息阿族的不 满,南联邦1974年颁布新宪法,同意提高科索沃自治省的自主权力和地位。进入80年代,科索沃问题开始演变成科索沃危机。1981年3月,普里什蒂纳的大学生举行示威游行抗议学校食堂伙食不好,但走到街头后很快就变成了政治性的事件。示威者高呼“要科索沃共和国不要自治省”、“我们是阿尔巴尼亚人而不是南斯拉夫人”。1989年3月,塞尔维亚共和国宣布收回1974年宪法赋予科索沃自治省的部分立法、管理和司法权力。

    在苏东欧剧变的推动下,南联邦一分为五,塞尔维亚和黑山1992年组成了南联盟,但科索沃的地位没有变,仍是塞尔维亚的一个自治省。

    但在新的客观环境下, 阿族分离活动的力度也大大地加强了,比如,通过没有得到塞尔维亚和南联盟认同的全民公决成立了“科索沃共和国”、选举了“总统”、建立起新的议会,形成了 与塞尔维亚相并行的政权。阿族的温和派四处奔波,争取国际社会的承认;激进的科索沃解放军直接提出独立,主张诉诸武力、使科索沃问题国际化、一蹴而就地解决问题。

    1998年2月阿族分裂分子对正在执行巡逻任务的发动攻击,双方都有伤亡,科索沃战争爆发。此后,阿族解放军与塞尔维亚武装之间的激战接 连不断。进入1999年,两者之间的冲突更加剧烈,南联盟军警加强了对科索沃解放军的打击。1月15日,塞尔维亚武装警察与科索沃解放军在拉察克村发生激战,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拉察克事件发生后,欧安组织驻科索沃观察团团长威廉·沃克尔声称塞尔维亚武装警察部队在拉察克村屠杀了45名 无辜的阿族平民。塞尔维亚则谴责沃克尔散布谎言,偏袒阿族分离主义者,最后将沃克尔驱逐出境。拉察克事件和沃克尔被逐之后,在科索沃问题上冲突的主角变成 了南联盟与北约。北约宣布派军舰前往亚得里亚海,六国联络小组要求南联盟和科索沃解放军开始和平谈判。在这样的压力下,南联盟与科索沃阿族代表2—3月间先后在法国的朗布依埃 和巴黎举行了两轮和平谈判。由于阿族与南联邦、南联邦与北约之间的分歧几乎都是不可调和的,这两次谈判都流产了。主持和谈的英法两国外长发表声明,称南联盟要承担一切责任。南联盟不仅不接受协议,而且加紧对科索沃解放军发起猛烈的进攻。3月24日晚8时起,北约开始对南联盟发动长达七十多天的大规模空袭。

    科索沃的独立!

    巨大压力和俄罗斯、芬兰等国的斡旋下,1999年6月9日,塞尔维亚和北约的代表签署了协议,南联盟军队撤离科索沃,北约停止对南联盟的空袭。根 据安理会第1244号决议,科索沃在联合国托管下实行“高度自治”,在2002年和2004年先后举行了两次总统选举。但是,塞族和阿族之间的矛盾仍没有解决,前者坚持拥有对科索沃的主权,后者则谋求科索沃的完全独立。塞尔维亚与黑山在2006年5月和平分家之后,科索沃独立的呼声也日益高涨起来。?2007年3月,联合国科索沃问题特使阿赫蒂萨里向安理会递交了一份关于科索沃未来地位方案的报告,建议科索沃在国际社会监督下实现独立。在这样的背景下,从2007年11月起,科索沃阿族领导人透过各种渠道表示要宣布独立,但具体的独立日一改再改,出现过许多种版本,独立的日子也一推再推。经过一个时期的准备,科索沃终于在2007年2月17日宣布独立。

    结果,国外一些学者或外交官给予了积极评价。奥地利格拉茨大学教授卡瑟尔(Karl Kaser)认为,强令科索沃留在塞尔维亚的版图是不太可能的,因为这违背大多数科索沃人的意愿。独立后如能很快地成为欧盟一员并且保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性,科索沃的发展前景还是很乐观的。美国外交官弗兰克·威斯纳(Frank Wiesner)认为,在塞尔维亚统治、联合国继续托管和独立这三个可选方案中,科索沃独立是唯一可行的选择。这种选择不仅使科索沃问题得到解决,而且也促进巴尔干和欧洲的稳定。美国乔治敦大学教授库普乾(Charles Kup)则提出,从长远来看,科索沃独立比与作为一颗定时炸弹留在塞尔维亚内部好得多。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