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三生有幸 > 第十七章 分权

第十七章 分权

作者:后知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过了几天,赵构命王府教授岳中麟来宫中的资善堂宣讲,讲罢课后,召其来到后宫的小西湖上相见。http://m.wannengwu.com/356/356984/

    自从岳中麟那次提醒他要提防和查探身边人,赵构确实下了一番工夫,先从与他接触最为紧密的一些人开始暗查,但结果却令他吓出一身冷汗。

    这一年来,他身边最得宠的,也是他十分信任并且常在身边听用的有三人。

    第一个是统领殿前司事务的杨沂中。杨沂中自靖康元年便开始跟随赵构,屡立战功,忠心耿耿。虽然在对金作战的战事中建树不多,但是在对赵构和皇宫的卫戍上,始终兢兢业业、恭敬谨慎。赵构也把他引为自己心腹中的心腹,所以才把保卫自己的直属卫戍部队全权交由他来管理。经过一番秘密调查,杨沂中不愧为赵构最信任的臣子,没有丝毫的问题。

    可正当赵构心中暗暗自喜,吁了一口气后,就发现第二个人出了大问题。这第二个人便是因认出福国长公主而迅速得宠、这些年在赵构身边更是十分受信重的内官冯益。内侍省是宋代宦官的总机构,而内侍省的头头便是冯益,等于就是大内总管,又兼任御药院的奉御,可见对其的信任和恩宠。但是令赵构想不到的是,冯益居然与秦桧有秘密往来。这还了得?即便是御林军全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但一个大内总管,还兼任御药院的奉御,想要害死自己这个皇帝,还不是分分钟的事儿?赵构吓得心惊胆战,夜不能寐。

    紧接着他身边的第三个红人也查出了问题,这个人便是当年福国长公主向他引荐的神医王继先。自王继先把脉把出了冯美人的偷人丑闻后,又帮吴贵妃治好了妇科病,便在赵构面前迅速得宠。赵构时时将他喊来,谈论男人的固本培元之道,说白了,还是想生个亲儿子,这也是他为什么一直不肯承认两个养子身份的原因。你还别说,王继先的确有些门道,这一年多来,通过中药疗法和物理疗法(中药疗法很好理解,至于物理疗法有些难以启齿,甚至令人乍舌,这里就不再叙述),使重度阳痿的患者赵构,竟然有了一些起色。虽然离重振男人雄风、一条金枪永不倒那样的境界还相去甚远,但至少不是毫无反应,有时甚至勉强能用了。这令赵构燃起了雄心,对王继先愈发的恩宠起来。但是没想到的是,王继先也秘密地与秦桧勾搭,甚至与秦桧的老婆王氏,叙拜成了表兄妹的关系,与秦桧称兄道弟。

    三名最宠信的人,在宫内行走最频繁的人,竟然有两个都投入秦桧的门下,这是要干什么?天下还有一个安全的所在吗?赵构浑身发冷,头发差点白完。这些天看谁都像是皮里阳秋,仿佛人人怀里都揣着把刀,趁他不留神便要结果了他似的,整个人都不好了!

    赵构在宫中寻来一把西夏国国使进献的藏刀,这本是摆放在宫中博古架上供他把玩的一件小礼品。但虽然是礼品,也同样是一把削铁如泥的锋利小刀。通身半尺多长,塞入靴内,下摆一盖,倒是不易被人发现。可即便如此,又能给他带来多少安全感呢?如今要说可以信任、能够为他出谋划策的人,也只有岳中麟了。

    小西湖的湖中心,有一座精致小巧的四面亭。岳中麟到了之后,赵构关切的问了几句普安郡王赵瑗的学业情况,又对岳中麟所编的《打金枝》剧本赞赏了一番,便将身边的内侍、宫女全部打发的远离四面亭了。看来今后涉及到核心安全的召对,赵构都要来到湖心的四面亭,在宫内甚至是御花园中,他都疑神疑鬼,担心有哪个角落里藏着人偷听。

    这时赵构方才向岳中麟问计道:

    “岳卿家所虑之事,朕已进行了密查,结果果然如卿家所料,朕的身边如今已无安全可言。岳卿家,可有良策以教朕?”

    岳中麟赶紧起身施礼道:

    “‘教’这个字,臣绝不敢当。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事实上,在国子监教书的那些天,臣一直都在思虑皇上的处境。臣今日带来了一样东西,请皇上先过目。”

    说罢,岳中麟从怀中取来一方锦布,双手呈给赵构。

    赵构展开来细细观瞧,却是在锦布之上,缝了一块羊皮。岳中麟也是煞费苦心,为了不至于被人瞧见羊皮,便包装了一层锦布,这样一来,便是有人远远看见他拿一块锦布给皇上看,传到秦桧耳朵里,也猜不出是什么。赵构读着羊皮上的字,脸上渐渐的乌云密布。他也是宋朝有名的书画大家,羊皮上的字迹,他可以完全确认,就是宰相秦桧亲手所书。

    赵构紧皱眉头问道:

    “这便是张石头口中所言的《紫檀誓书》?”

    “回陛下,正是《紫檀誓书》。石头在金国会宁府为了得到它,差点丧了性命,怕您担心,便提前回国了。留下他的弟子陆游在会宁府,终于将这《紫檀誓书》偷到手。前几日刚刚返京,为了隐藏行踪,臣将其缝在了这块儿锦布上,紫檀匣子放在府中,也没有带来。”

    赵构听罢,脸色阴晴不定,不知在想些什么。但有一点,岳中麟猜的丝毫没错,那就是直到现在,赵构也没有对秦桧动杀心,杀岳飞他倒是一点儿没手软。不过他现在就算想杀秦桧,岳中麟也会劝他不要冲动,毕竟秦桧已经今非昔比。假如皇帝动了杀心,一棍子打不死秦桧,那么秦桧可不会像岳飞那样引颈就戮。最大的可能便是让赵构离奇死亡,而后扶植一名皇室子弟,比如赵璩,再继续挟天子以令诸侯,那将会比现在的局势更要恶劣数倍。

    当然,不到万不得已,秦桧也绝不会这么做,因为这样做的风险太大,他并没有把握。毕竟赵宋的江山,已经深入人心,赵宋的绝大多数皇帝,对士大夫和百姓的仁爱宽容,是历代以来绝无仅有的。他秦桧想行操莽之事,还得掂量掂量自己的斤两够不够。

    岳中麟任由赵构默默地发酵恐惧,过了一阵子,感觉火候差不多了,才终于开口说道:

    “启禀陛下,臣与普安郡王殿下也都十分忧心皇上您的安危,眼下这个形势,臣以为还是要以安抚和求全为策,毕竟秦桧已经难制,而且其势力已渗入大内。稍有差池,臣恐会有不忍言之事发生。但是臣有一策,若陛下能够照此施行,可保眼下无忧。”

    赵构一听,今天叫你来可不就是为了这句话么,当下忙说道:

    “岳卿家有何良策,尽管相告。”

    “皇上,枢密院本就是制衡宰相与兵部而设,由皇上直接任命,向皇上负责的。秦桧如今罢枢密使,将其心腹党羽程克俊提为枢密副使,而将正职空缺,一是因为枢密使乃皇上亲自任命,二是直到目前,他也不敢轻易越过雷池,因为谋反无论对于陛下您还是他自己,都是十分凶险的事。所以秦桧掌控军权,现阶段也只是为求自保。而且他只能对地方屯驻军队进行调动,而所有京城卫戍部队,即杨沂中将军所领殿前司,如今尚在您的手中掌握。只要保证京城禁军的绝对控制权,秦桧便绝不敢做出对您不利的事情来。”

    赵构苦笑道:

    “可是如今朕心中对这个绝对控制权亦是没了把握,身边曾经十分信赖之人竟也密通外朝。”

    岳中麟心中一笑,就知道你现在是风声鹤唳、惴惴不安,疑心重的毛病犯了,脸上却一凛道:

    “陛下,千防万防,人心难防。所以微臣以为,京城禁军无外乎三部分。御前诸班直,这是贴身护卫皇上的身边人;御前中军,这是守卫皇城的直属卫戍部队;马步诸军,这是驻扎在临安府城郊及城外的京城拱卫部队,同时负责临安府所有城门的守卫。这三部分的领兵之权择三名值得信赖的将军分而制之,是眼下最为稳妥的办法。万一有人不忠,另外两人可随时节制,便于陛下做出应对调整。好过被一人执掌,万一反叛,则只能坐困待毙。”

    将御前诸班直从御前中军里拆出来,这个想法不错,很对赵构的胃口。

    “哦,岳卿家以为朝中哪三个人可靠?”

    岳中麟赶紧施礼道:

    “陛下,京城禁军至关重要,关系着陛下的切身安危,当由陛下乾罡独断,微臣岂敢妄言。”

    “呵呵,岳卿家无需多虑,朕信得过你,你且说来听听。”

    赵构如今疑心病极重,岳中麟要是直接便说出心中的人选,指不定会被解读为心怀叵测、诱导皇上。可即便是赵构如此表态,岳中麟要是真的信了皇上的话,把自己的学生张石头搬出来,那就又错了。这个时候,真的需要举贤避亲,毕竟赵构是个极为多疑的君王。

    “陛下既然如此信任,微臣岂敢不言。如今杨沂中将军总领整个殿前司,虽然杨将军忠心耿耿,但后来之事不可测。所以微臣建议,将最重要的御前中军依旧交由杨将军掌握;而殿前司马步诸军,可交由反正归国的李显忠将军掌握,至于皇上您的贴身护卫,统领御前诸班、直的人选,微臣想,是不是可以交给福国长公主殿下的驸马、永州防御使高世荣高大人呢?”

    岳中麟提出让杨沂中顶了自己的学生张石头的位置,来统领御前中军,赵构心中还是比较安慰,可以看得出,岳中麟是没有私心的。

    “可是岳卿家,你的学生张石头如今是御前中军统制,如此岂不是……”

    “陛下,张石头年纪尚轻,陛下骤然将其提至高位,臣恐其难有杨将军做事、领军那般的细密严谨。皇上可不降其官阶,只是调整其所领职事,依臣对学生的了解,他绝不会为此而心怀怨怼。”

    赵构摆摆手道:

    “不可!朕刚任命张将军为御前中军统制不久,岂可朝令夕改。况且用人不疑,张将军虽然年轻,做事也有些毛糙,但其能力出众,在军中威望极高,朕还是很信任他的。”

    “如此……那不知可否这样陛下,任命杨将军统领三衙,并兼任枢密使。”

    赵构听了心中一动,这的确是步好棋。统领三衙,不仅是在名义上节制全国兵马,还可统筹并制约御前中军、御前诸班直及京师马步诸军,同时制约秦桧。宋朝的军制,本就是三衙、枢密院、兵部,三方制衡。三衙有领兵之权,枢密院有调兵之权,而宰相文臣们控制的兵部,表面看起来屁的权利都没有,但有一样职能,足可扼住前两者的咽喉,那就是掌有调拨粮饷器械之权。秦桧插手枢密院,只是为了掌握军队的话语权,假如真的想调军谋反,领军之权不在他的手中,其中变数就大了。虽然秦桧早已向地方屯驻大军的高级将领中安插了一些人,但即便一军之主官是秦桧的人,想要裹挟全军造反,下面各级将领却不会听他的,除非领军之人像岳飞在岳家军中的如天声望一般。所以宋朝想要谋反,成功率几乎为零。

    赵构将杨沂中安插进枢密院,也只是做个名义上的一把手,说白了就是监视秦桧的。平常什么事都可以不管,你秦桧治理朝政时,需要调兵平叛时,或是需要守卫边疆时,该怎么整就怎么整,绝不插手;但是你若敢有疑似谋反的调兵举动,那这枢密使就会起作用了。

    杨沂中统领三衙并身兼枢密使,等于同时拥有领兵和调兵之权,但实际上,兵部制衡着他,而京城禁军的实际权力,也已经一分为三。这分明也制约着杨沂中。这个人事安排,好就好在三方制衡,秦桧也不会为此大感不安。

    帝王之道,全在制衡二字!

    岳中麟看到赵构缓缓的点头,又补充道:

    “陛下,李显忠将军为了能够回归大宋,全家惨死于金人刀下,可谓是满门忠烈。这样一个对陛下、对大宋忠心耿耿的将军,却被秦桧寻个由头罢为白身,使其远离朝堂和陛下身边,足见秦桧不臣之心,由来已久。听石头所言,李显忠将军被罢之后,为了偿还欠下西夏国的人情债,单人匹马去了西夏,帮助西夏王室剿灭任得敬的叛乱去了。”

    赵构点点头道:

    “李将军的确是忠勇双全,可堪大任。朕可以安排信使,快马入去西夏,召他回京。至于这个驸马高世荣……听闻并无什么勇谋,岳卿家举荐他领御前诸班直,是如何考量的?”

    “回陛下,微臣认为,此时最需看重的,是个‘忠’字,尤其是掌管大内安全和您的贴身护卫,又不需驸马亲自提刀擎枪守卫在皇上身边。陛下于福国长公主可谓是有再造之恩,兄妹之情天地可鉴。当时大理寺公审岳飞之时,长公主殿下使驸马高大人出面作证,足可见公主与驸马对陛下的感恩之心,他们夫妻二人也是所有人中,唯有与皇上您,是休戚与共的,绝不可能有反叛之心。当然这些只是微臣的浅见,还需陛下裁断。”

    赵构思虑了好几天,终于还是采纳了岳中麟的建言。

    晋封杨沂中为太尉、镇国大将军,总领两司三衙,并兼任枢密使,同时赐名“杨存中”。

    晋封驸马高世荣为忠武将军、上轻车都尉,殿前副都指挥使,统领御前诸班、直事务。

    赵构已经差快马西去,只是不知李显忠何时能归。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