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大明之少年天子 > 第二百一十七章 巨大的开支

第二百一十七章 巨大的开支

作者:岁月秋水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第二百一十七章 巨大的开支

    现在看来。http://m.qiweishuwu.com/278658/

    他还是小瞧了这方面的开支了。

    而且,刘大夏方才所讲的,只是戍边的九镇军士的粮饷。

    大明的军士,可不只是这些戍边的。

    两京十三省之地,军士数量加起来,接近三百万了。

    当然了,朝廷这边需要负责的并不是三百万之巨。

    通常情况下,各地自己的兵卫,粮饷都是各地自己来解决的。

    此外,遍布全国的上百个卫所,因为屯田制的优势,朝廷这边也不用太上心的。

    各大卫所各自都有屯田,供给各自的所需。

    也只是近年来,随着天灾的频繁出现,屯田所的收成一而再再而三的降低。

    军户们没粮食吃,就开始各自想办法了。比如,就像那给遂安伯陈寻种田的高老头,就是典型的代表。

    ......

    朱厚照思索了一会儿,就将注意力收了回来,放在了眼下这件事情上面。

    他想了一下后,开口:“经过刘尚书这么一说,大家应该心里都有数了吧。”

    “三月的空白时间,你们这些人......罢了,有心的都捐献一点吧,虽是杯水车薪,但凑到一点是一点。继续吧,还有没有别的法子?”

    “陛下,其实边关的粮饷,可以延后一些时日发放。不管是我朝,还是此前各大朝代,都会遇到类似的难处,这种时候都会采取托拖欠的办法。”

    “是啊陛下,就说高祖时期,前后三次出征,当时外库空虚,士兵们别说行粮了,月粮都拖欠过一年多。我大明从不缺忠义之事,朝廷只要说清楚了,大多数人还是可以理解的。”

    “......”

    听着类似的言论,朱厚照的脸色顿时发黑了一些。

    古往今来,各个王朝的确时时出现类似的问题。

    而且,大部分的颠覆性叛乱,也是因为欠粮饷引发的。

    粮饷这种事情,缓个几个月固然不是大问题,但朱厚照可不愿意这种事发生。

    别人忠义,就活该被坑吗?

    这个逻辑本身就问题,粮饷之事,关乎了朝廷的信誉问题。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种事要是发生了,即便之后补上了,那也是真实存在过的。

    次数多了以后,哗变叛乱就不远了。

    “话虽如此,但朕绝对不能让,边关的将士空着肚子打仗。或许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他们有家人的帮衬,能安然度过,但这方法不行。”

    “普通百姓是人,戍守一方的将士也是人,朕不能寒了任何人的心。朕希望,在往后的日子里,诸位也能从这个方面多加考虑。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的事情,以后还是不要出现的好。”

    说完。

    朱厚照的目光看向刘大夏,不着痕迹的点了点头。

    刘大夏见状,目光微微一凝,过后一抱拳,言道:“陛下,臣有一法,或许可解眼下之危。”

    “哦,说来听听。”

    “是,在说之前,臣需要呈上一些东西,还请陛下仔细阅看。”

    “送上来。”

    朱厚照吩咐了一声后,那领班太监就跑下去拿东西去了。这玩意朱厚照自己看过,不过过场还是要走的。

    他作认真状仔细翻阅了一遍后,随后见折子递给了领班太监,冷声道:“送给大家都看看吧。”

    折子第一个递到了的,自然是内阁首辅刘健。

    当看完其中的内容后,刘健目光顿时一眯。此时,他方才意识到,今日这一出,是皇帝已经下了决定了。

    刘健本能的要开口说点什么,但抬起头时,正好发现了朱厚照的漠然的眼神。

    这眼神让他心生畏惧,更清楚朱厚照已经决议如此了。无奈之下,刘健只能暗叹了一声,将折子随手递给了身旁的李东阳,李东阳之后是谢迁......

    整个过程,耗费了一炷香的时间,方才结束。

    当折子再度送回到御案时,朱厚照一边翻看,一边问道:“刘大夏,方才你说,这军中的勋威和武官们还要发放禄米?”

    “是的陛下,按照规制,国公级别的的勋威,每年的禄米是五千石,俸银是五百两。候爵的禄米是一千五百石,俸银为三百两。”

    “伯爵的禄米是一千石,俸银同样是三百两。此外,军中自未入流往上直至正一品的武官,都享受禄米,而这些人大半都是勋威子弟。”

    看来这刘大夏是做过工作的!

    见刘大夏说的这么干脆,后面还特意点出了,武官中勋威占据大半的事情,朱厚照心里顿时放松了一些。

    这种绝佳的配合,更能让他发挥起来。

    “一年就这么多,如果不是看了这折子,朕倒觉得没什么,不过再加上这些。嗯,说说这陈寻吧。遂安伯府,封赏于英宗时期,算下来也有几十年了。

    当初,朝廷赐田八十亩,税收全部免除算得上是厚赐了。

    到了如今......遂安伯府经过三代人的经营,田亩数量已达三百五十亩,其中上等天居多。

    此外,还有挂靠在遂安伯府旗下的田亩,竟也多达两百亩......不可思议,当真是不可思议。

    朕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

    这小小的伯爵,利用钻空子的法子,让总数为五百五十亩的田产,免于税收。

    按照大明的律法,这个数量本该是八十亩而已,这多出来的四百七十亩田产,算不算是侵吞朝廷的银子?”

    “陛下,按照大明律法,这多出来的田产,如果没有缴纳相应的税额,的确是侵吞了朝廷的银子。”

    韩文天在这个时候开口,直接把这事说死了。

    朱厚照闻听此言,淡淡的点了点头,目光随即在人群中扫了一圈,开口道:“洪钟,你是刑部的尚书,朕现在问你,对于这种情况,大明律令上规定,应当如何处置?”

    “陛下,此事......”

    洪钟一脸的难色,吞吞吐吐半天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

    作为一部尚书,他自然不是愚蠢之人。

    此刻他已然意识到了,这遂安伯一家只是小事罢了。

    但按照朱厚照的口风,这位少年皇帝,恐怕遂安伯只是首当其冲罢了,后面还会有很多......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