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大明之少年天子 > 第一百八十一章 人命无价

第一百八十一章 人命无价

作者:岁月秋水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第一百八十一章 人命无价

    “这遂安伯陈寻......此事若是没弄好了,倒是来银子的一个好渠道啊。http://www.mankewenxue.com/891/891459/”

    朱厚照想到这儿,目光不禁一凝,心头随即多了一些算计,有种霍然开朗的感觉。

    勋贵势大,在军事领域,算得上是独大的局面的。所以,改变不可能上来就动刀子,那样同意引起动乱,需要徐徐图之。而这遂安伯,朱厚照打算把这当作口子,先查出问题此伯府的问题,然后以此为借口......

    一切都在规则内行事,朕这次就替大明,替千千万万百姓,和你们讲讲道理。

    心中有了决议,朱厚照就准备办事了。

    只是,锦衣卫这边,现在一堆事情,貌似也没人能调动了,这样让他有些犯难。除了锦衣卫......嗯,韩文天不错,这人见了钱就如同见了血的蚊子,恨不得拼命去办了。

    理顺思路之后,朱厚照又开始考虑细节性的东西。不知不觉的,午膳已经送了过来。用了午膳之后,朱厚照就去小憩了一会儿。

    一觉醒来,问了一下时辰,已经是一个时辰之后了。

    考虑到韩文天一会儿还要来宫里内阁那边上职,朱厚照就把王喜派了过去,吩咐他见了韩文天以后,把人带到御书房来。

    这期间。

    朱厚照自己也没闲着,开始批阅今日的奏折。

    随着十月份的到来,奏折的数量也增加了许多,其中大部分都是各地欠收的折子,朱厚照批阅了一会儿,心情又有些不好了。综合近来各地的奏折,在过去的十个月里,大明千千万万的农户们,劳作的成果并不理想。

    出了被称为鱼米之乡的江南各地,北方诸省,南方沿海地段,受过要么干旱要么洪水,境况很是凄惨。

    甚至有一些地方,一年下来都是颗粒无收。这种情况下,秋税自然是没了,灾民也少不了。此外,朝廷这边还得拨下钱粮来赈济灾民。

    “倒是忘记问了,韩文天上次收粮进行的如何了。”

    朱厚照拿着朱笔,在其中一个折子上,画下一个红圈来,意味着他同意内阁这边的提议。

    最近这些日子,他批阅了不少需要赈济的奏折,又是放粮又是发钱的,这让朱厚照对三大粮仓那点储粮,多少有点担忧。

    京畿之地的三大粮仓,表面上虽是京畿一地的保障。但各地遇到困难时,领边诸省无法筹到粮食的情况下,京畿三大粮仓,就成了最后的希望。

    朱厚照正考虑着粮食的问题,韩文天就被领进了御书房了,见了礼之后,朱厚照就赐座赐茶,这般待遇让韩文天受宠若惊的同时,心里又喘喘不安了。

    作为一个管钱的,他很有自知之明。

    每当皇帝对他好起来的时候,就是他要掏银子的时候了,不管是先帝时期还是现在,都没有出现过例外。

    朱厚照自然没兴趣了解韩文天的想法,很快就提起了话头。

    “朕此番找你过来,是有几件事情询问。这第一件事,是上次让户部多外地筹集粮食的事情,不知这件事办理的如何了?”

    “回陛下,今年的粮食,价格都比较高,面前筹措了计划中的一多半,尚且在继续筹措。不过,因为粮价的缘故,钱银的用度已经超过了户部这边的预计。”

    “涨了一倍?”

    朱厚照一听这话,不由的瞪大了眼睛来。粮食短缺的情况下,价格有所提高是正常的,但若是直接翻倍,那就有点过分了。

    “咳,大多数涨了六成左右,臣所说的超出预算,是按照进度来的。”

    “六成,这也不算少了。”

    朱厚照脸色有些发沉了,最让他无奈的事,这事朝廷这边还管不了。说句大实话,那些有粮食的商贾,农户。把粮食卖给朝廷后者卖给外地来的商贾都是一样的。

    在这种整体缺粮的大环境下,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人力很难改变。

    “今岁多地收成都不好,京畿三大粮仓......罢了,收粮的事情他不要停,也不用按照之前的计划了,能收上来多少收多少。”

    “陛下,如此一来,朝廷这边恐怕要亏空不少了。”

    “亏空也总比死人强,钱花没了,以后还能赚到。但人命是无价的,哪怕是掏空了内外库,也在所不惜。”

    一句在所不惜,人命无价。

    让韩文天震撼不已,看向朱厚照的眼神,多了一些激动。古往今来,很多皇帝,都会将百姓挂在嘴边,但一遇到事情的时候,很少能有朱厚照这般反应的。

    贤能的君王,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去帮助艰难的地方度过危机,以此收获名声,稳定社稷。

    昏庸的君王,偶尔也会善心大发,但更多的是听之任之。他们眼中,大多只有庙堂的安稳,根本看不到民生多艰。所谓的天灾......在这部分君王眼中,只是折子上的一句话罢了。

    如朱厚照这种,将百姓民生放在第一位的君王,很少出现。如果非要有个先例,想来就是宋朝那位仁宗皇帝了吧。

    宋仁宗时期,对外不打仗,对内多体恤民情,让大宋的国力,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坊间流传着无数关于宋仁宗的典故。他礼贤下士,没有丝毫架子,对百姓如子女。

    我大明,总算看到了曙光了啊!

    韩文天心头激荡不已,作为一个两朝老臣,他的看人眼光很准,朱厚照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意思来,不可能是作假,其实也没必要作假。

    先帝在时,总担忧太子不堪大用,现在看来,先帝只是关心则乱了。

    “臣遵命。”

    重新回神之后,韩文天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跪在朱厚照面前,一脸郑重的喊道。朱厚照见之,目光微微一顿,随即挥了挥手,烦躁道:“别动不动就跪下,赶紧起来,朕看着这个就心烦。”

    “是,臣明白。”

    “收粮的事情,就这么定了,外库要是没钱了,和朕开口......熬过了这一个冬天,来年我大明,当拨云见日了。”

    “陛下圣明,若是百姓知道您这么关心他们,一定会感激涕零。”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