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大明之少年天子 > 第七十章 乡试题目

第七十章 乡试题目

作者:岁月秋水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第七十章 乡试题目

“事情越来越多了!”

督卫使陈青离开后,朱厚照看着案头上的奏折,忍不住感慨了一声。http://www.sanguwu.com/981833/

这些奏折还是内阁筛选后留下的,一些小事情内阁那边就能拿主意解决,也不会送到这儿来。不过即便如此,他每天要决定的事情也很多。

南方的洪涝,北方的旱灾,诸如此类的事情实在是不胜枚举。明朝两百多年的历史中,自然灾害可谓是频频发生,算是多灾多难了。

朱厚照对这个并不意外,因为现下正处于小冰河时期。在这个长达四百多年的特殊时期内,自然灾害爆发频率会大为增加,而且,到了冬季气温会变得极为冷冽。

目下,小冰河时期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别的地方朱厚照不清楚,但是在大明,每一个冬季里,大明都会冻死很多人。

这其中的原因,也比较复杂。

这其一,火道的施工技术很难,寻常的人家根本用不起,也就紫禁城,才会奢侈到在地下挖出无数的火道,每个房间都有连通,对抗寒冷的冬季。

其二,是木炭的价格,在没有火道的情况下,取暖只能倚靠烧炭了。但每当到了冬季,木炭的价格就高居不下,寻常条件的人家,都要省着点买,一些家境贫寒的,有时候根本买不起木炭。

其三,自然就是御寒的衣物,床被之类的。棉花的使用,是从高祖时期开始的,目前虽已在全国推广使用,但产量并不高。

这也导致棉花制品的价格高居不下,手头没钱的人,根本买不起这东西来,暖和的被窝,也只属于条件不差的人家而已。

此外,没钱的人家,哪怕是再冷的天气,都得出去赚钱维持生计,有些人没有足以御寒的衣物,被冻死在外面也不奇怪。

当然了,寒冷的冬季,只是大明种种苦难的一个缩影罢了。朱厚照想要一个太平盛世,注定要做很多事情。

批阅完案头的奏折后,朱厚照就起身出了御书房。

此时。

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他本打算去内阁走一遭,和刘健等人商议一些事情,但这会儿似乎也不合适了,就暂且放弃了。

闲来无事,朱厚照又想起了山东的事情。

白莲教的围剿尚且没有结果,谷大用那边也没有消息传回来,这让朱厚照有些担忧。

用过晚膳时,朱厚照本打算锻炼一下身体,结果就看到王喜推门而入,躬身道:“陛下,大学士王鳌在外面,说是要找陛下汇报事情。”

王鳌?

朱厚照愣了一下,倒是想了起来,算时间,北直隶的乡试确实要开始了,王鳌这个时间来,应该是来说这件事的。

“让他进来吧。”

朱厚照揉了揉脑袋,开口说道。

“臣王鳌见过陛下。”

“爱卿快快平身,来人呢,赐座。”

“多谢陛下。”

年过五旬的王鳌,精神头倒是不错,面色看上去也比较红润。朱厚照等他坐下后,注意到王鳌调整了好几次坐姿,就又让王喜给他加了个背垫。

“这么晚了来见朕,可是为了乡试的事情?”

“回陛下的话,正事乡试的事情。臣这次来,特意带来了拟好的题目,还请陛下过目。”

“哦,呈给朕看看。”

侯在一旁的王喜,立即走到了王鳌的身边,接过一本折子,送到了朱厚照手里。朱厚照翻开看了一眼,发现上面共有三个题目。

第一个题目叫何以治西南,这里的西南,自然就是云南问题了。

云南的问题,算是大明的顽疾了,这地方经常性的爆发战乱,土人们的起义也频繁发生,这题目倒也算中规中矩了。

剩下的两个题目,分别是利与命与仁,和仁未易明而巷以达称者可记也。

后面两个题目,朱厚照看到的一知半解的,也懒得多想,直接说道:“就用第一个吧,西南之事,为历代先皇所苦恼,朕也想看看,这次乡试,有没有让人耳目一新的策论出现。”

“陛下所言甚是,那此番北直隶乡试,就取第一题了。”

“乡试是为国家选择贤能人才的重要大事,此事就有劳爱卿多多费心了。”

“此乃臣分内之事,陛下折煞臣了。”

王鳌一脸的恭敬,说到这后,微微顿了一下,随即又从袖中掏出一本折子来。

“陛下,这折子里,是一些寒门学子感念陛下的恩德,特意让臣转交给陛下的,这里面有上千名学子的手印,陛下不妨看看。”

恩德?

王鳌突然提到这个,朱厚照倒是愣了一下,片刻后才想起。自己前些日子,让户部韩文天给寒门学子发了钱粮,好让这些人安心备考,看样子这事倒是落实的不错。

“区区小事,算不得什么恩德,不过既然是他们的一片心意,朕就收了。”

听到这话,王喜就过了接了折子,交到了朱厚照手上。

朱厚照打开折子看了一眼,上面的确是密密麻麻的野手印,此外,在折子的中间,还写了一句诗:“愿得展功勤,轮力于明君。”大意就是愿意施展才华抱负,为贤明的君主效力。

一下子成了文人口中的明君,倒是让朱厚照心里颇有几分慰藉。这些寒门学子,能有这种想法,倒是不枉费他特意资助了。

“陛下虽然做的是小事,却也让许多人改变了命运,正如这折子上所言,陛下此举乃是贤明的典范,臣替这些读书人,叩谢陛下的隆恩。”

“爱卿无需如此,这些都是朕应该做的。”

朱厚照淡淡一笑,走过去将王鳌扶了起来,随即斟酌了一下说道:“古有千里马与伯乐,朕或许不是一个好的伯乐,但也希望,天下的有识之士,尽能有一席之地施展抱负,为黎民众生,为江山社稷发光发热。”

“陛下圣明!”

王鳌听到这话后,一时间激动地无以复加。

......

说到乡试的事情,朱厚照倒是想起了同样要举行的校阅。

按照往昔的习惯,乡试和校阅都是同步进行的,一般都是校阅先一步举行,其后才是乡试,这两者都是每三年举行一次。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