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大明之少年天子 > 第三十七章 天下反应

第三十七章 天下反应

作者:岁月秋水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第三十七章 天下反应

如此重担,交给了锦衣卫来办,这样的待遇,牟斌已经很久没享受过了。http://www.wangzaishuwu.com/834113/

而且,朱厚照还给了他一个先斩后奏的权利。

明朝持续了一百多年里,锦衣卫这个机构,曾经无比辉煌,他们曾行走天下,所抵之处百官退让,百姓惶恐。只要是他们盯上的人,一般都没有好果子吃。

然而,这种好日子没过多久,就随着东厂的设立,消减了很多。永乐大帝为了制衡锦衣卫,设立了和锦衣卫职司差不多的东厂。其后,成化十三年,又增设了西厂。

东西厂的出现,将锦衣卫的势力,无形中削弱了许多。到了如今,因为朱厚照信任宦官,锦衣卫一方,处境其实已经堪忧了。

现在。

朱厚照突然将这样的重担,交给了锦衣卫来负责,对于牟斌而言,无疑是喜从天降。这意味着,已经失宠的锦衣卫,再度有了崛起的希望。

“记住,朕给你生杀予夺的权利,并不是让你胡乱杀一通。什么人该杀,什么人该死,你还有你手下的那些人,要有一个明确的判断,如果在此过程中,造成了什么冤假错案,朕会摘了你的脑袋。”

“陛下所托,臣定会及竭尽所能,若我锦衣卫所属,有丝毫逾越,臣牟斌甘愿以死赎罪。”

“朕信你。”

朱厚照盯视着牟斌,看了半晌后,淡淡的说道。

“陛下圣明。”

这一日。

一道关于赋役改制的圣旨,从乾清宫御书房中发出,再度引发了天下震动。

前有取缔皇商的圣旨,接着就是赋役改制。接连两道旨令,吸引了整个大明的目光。

不论是藩王权贵,亦是文人百姓。

在得到消息时,终于意识到了,这位刚继承皇位两月出头的少年皇帝,手段似乎很厉害。而且,他瞄准的就是大明的沉疴旧疾,盯上的就是所谓的权贵大户。

弘治十八年,八月十日。

这个特别的日子,势必会为千万人所铭记,它也终将会成为大明王朝的转折点。

比起这两件大事,原本让张懋担忧不已的校阅变化,反而成了小事。那些久居京畿之地的勋贵们,此刻已经是焦头烂额了,哪儿还能顾得上小小的校阅。

三日时间。

朱厚照颁布的两道诏命,已经传遍大明的山河。那些苦苦挣扎的百姓,一时间无不拍手称道。与之对应的权贵,却是如丧考妣。

皇帝要取缔皇商,征收历年来所欠的税银。这件事让站在皇商背后的各大藩王,权贵都苦恼不已。

这意味着,他们要为此付出一大笔的银子。此外,以后的时间里,皇商这块蛋糕,也没有了他们的份,这无疑是断了一条财路。

而相比起赋役改制,取缔皇商的诏令所产生的的影响里,已经不被大多人所关注了。

赋役纳为一体,计亩征银。

这意味着,从此以后,那些手中有着打量土地的地方豪绅,大户。将要缴纳更多的银子,这无疑是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

这三日来。

每每早朝之时,都有不少的大臣,因为这些事,冒死上奏,澄清其中的利害关系,想让朱厚照收回成命。

朱厚照对于这件事就是一个态度,但凡有朝臣上奏,他就会斥责一番。总之,不管你说什么都不行。越多的人说,朱厚照就越坚定。

原本,按照朱厚照的打算,敢于阻挠,因此说三道四的人,直接拉出去砍了就行了。不过,在刘健等人的劝说下,他还是放弃了这种大杀一通的想法。

如此一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反对,朱厚照也是感受到了压力。而在这三日时间里,内阁五大阁老,已经将赋役改制的事情,做了细化,确定了大大小小的细则多大三百之数。

朱厚照阅览之后,对此也感觉满意,虽然以现代人的眼光看,能发现不少不合理的地方,但他也没有过于苛刻。

这东西在大明朝,尚未经过试验,内阁能弄出来这么多,已经很不容易了。他深知,此后随着赋役改制开始在全国施行,必然会衍生出更多的条目来。

“陛下,臣有事启奏。”

宣政殿,朝堂之上。

“鲁爱卿有什么事,尽管说。”

看着殿中说话的那人,朱厚照皱了下眉头,淡淡的说道。

此人名叫鲁威,是大理寺少卿,如今这个当口,大理寺有什么事,朱厚照不用听都知道。

“启禀陛下,自诏命下发一来,全国各地的有不少官员,都有折子呈递到了大理寺。先是河北,山东,此后又是山西,陕西,四川等地,昨日的奏折,已经蔓延至了全国,大多都是抵制赋役改制的。”

“数量很多?”

“已经是堆积如山。”鲁威苦笑着回应。

“这些人都说了什么?”

“臣等已经做了大体的划分,这些折子里,大概能分为一下几个说法:其一,赋役乃是祖制,很多人说陛下刚承继大统,就擅改祖制,非明君所为。”

“其二,那些官员呈奏,治下百姓因此怨声载道,长久下去,恐生了民变。”

“其三,是关于一些文人的言论,说是......说是陛下致天下人于不顾,大明江山危矣。此外,很多文人作文章批评社稷。”

“其四,是关于皇商之事......”

“好了,朕大概听明白了。”诸侯照听了一会儿,就不耐烦的挥了挥手。

过后,他从龙座上站起身来,目视着满朝文武,淡淡说道:“任何一次变革,必然会触动旧势力的利益。我大明经过十八年的中兴之治,虽沉疴旧疾仍在,如今却也没有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但是,诸位爱卿有没有想过,真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那时候改还来得及吗?朕作为大明的皇帝,绝对不愿意看到那一日。有道是未雨绸缪,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大治之世的出现,都是在不断的进取,改变中形成的。”

“朕觉得朕没错,所以,以后这类型的折子,言论,大理寺也好,其余六部也罢,都无需奏报。”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